心理学问答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612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问答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心理学问答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心理学问答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心理学问答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心理学问答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问答题1.docx

《心理学问答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问答题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问答题1.docx

心理学问答题1

心理学问答题

1、如何正确认识人的心理?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1)心理具有物质基础。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心理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3)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从出生到成熟期间属于上升过程,从成熟到衰老期间属于下降过程。

心理发展的阶段是不可逾越,不可倒退的。

2、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无意注意:

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客观条件: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条件:

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

3、什么是有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有意注意:

是指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对目的的任务的理解。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3)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4)培养间接兴趣。

4、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答: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A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或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B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C教学过程中要迅速妥善的处理偶发事件。

(2)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的有意注意。

A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B激发学习动机。

C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包括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而少惰性。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4、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

有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就叫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

A知觉对象关键性强的部分。

B人的知识经验。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来解释知觉对象,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标示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类型:

亮度、大小、形状恒常性

5、什么是观察?

试从观察品质方面说明小学儿童的观察水平?

答: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1)观察的目的性,小学儿童观察的目的性低。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体兴趣、爱好决定的。

(2)观察的精确性,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三年级学生观察的精确性明显提高

(3)观察的顺序性,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凌乱、不系统,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大的发展,一般能作系统观察。

(4)观察的深刻性,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

6如何培养小学儿童观察力?

答、

(1)要是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是儿童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3)知道儿童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1、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2、充分利用感官,勤与思考。

3、观察室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7从记忆内用的角度举例记忆的类型

从记忆内容的角度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和语词-逻辑记忆

(1)形象记忆:

以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如画家

(2)情绪记忆:

以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如演员

(3)运动记忆:

以实际行动、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

如运动员

(4)语词-逻辑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为内容的记忆。

如数学家

上述四种记忆是相互联系的。

要记住一事物,常常需要多种记忆类型的参与

8从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的角度列举记忆的类型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瞬时记忆:

指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感觉信息在0.25-2秒以内的记忆,如视后象

(2)短时记忆:

指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不超过一分钟的记忆。

记忆容量为7±2组块

(3)长时记忆:

保持一分钟以上甚至终生的记忆

这三种记忆是相互联系的:

外界刺激引起感觉,他所留下的痕迹就是瞬时记忆;如果加以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否则痕迹就会迅速消失;对短时以及的信息如果技师加以复述,就转入长时记忆,否则受干扰影响,会产生遗忘

9论述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答:

(1)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

1)有无意实际为主想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的效果提高

a)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b)意义识记的保持最高于机械识记

(2)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

1)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的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2)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3)逐渐会用重复、练习来保持信息

(3)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

初入学儿童不会使用系统搜索和追忆去提取信息,而高年级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开始会系统的寻找以往识记过的材料,但其水平还较低

10什么是记忆?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记忆能力?

记忆就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1)增强儿童识记的目的性、积极性

(2)教会儿童识记的方法(详见11题)

(3)合理地组织复习(详见12题)

(4)掌握一些回忆的策略(详见13题)

11请列举四种提高小学生识记效果的方法

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记忆

(1)将所学内容,安排在儿童积极从事着的智力活动中,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

(2)对有意义的材料,尽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对无意义的材料,尽量赋予人为意义后加以识记

(3)知道学生采用尝试回忆法进行识记

(4)掌握一些识记的策略

a)把词和形象紧密结合起来识记。

b)在识记前必须对材料做充分分析

12什么是遗忘?

通过分析下图,说明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科学的搞好复习?

(怎样组织学生复习最有效?

答: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回忆,或是错误的回忆。

从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中可看出遗忘规律是: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方式多样化

(3)复习分量要适当,纪要避免过度疲劳,又要适度提倡“过度学习”

(4)复习时要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13什么是回忆?

怎样提高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

回忆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

他有两种水平:

再认和再现

(1)牢记需要回忆材料的名称、项目,学会审题,是正确回忆材料的首要一环

(2)对要回忆的材料作系统的搜素,一面挂一漏万,确保会议材料的全面

(3)尽量运用已有的概念来回忆,不要停留在用表象来回忆

14什么是想象?

小学儿童的想象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怎样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

答: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小学儿童的想象发展表现:

1)有意性:

指小学儿童想象有意性,随年级增高不断提高

2)现实性:

a)想象所反映的形象,越发接近现实实物。

想象形象的特征数由少到多,结构配置由不合理到合理。

b)从热衷于完全脱离实际的神话虚构,逐渐转向对现实生活的幻想

3)创造性:

指小从再造想象中有创造性的成分,扩展至独立地进行创造想象

4)概括性:

指想象从有很大的具体性、直观性,向有一定的概括性、逻辑性发展,表现为想象所凭借的依托物由实物向词语演变

(2)培养方法:

1)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手段,丰富儿童的表象和言语

2)结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想象的训练

3)结合各科教学活动,训练学生的想象

4)通过形式训练。

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正确引导小学儿童的幻想

15从思维的工具角度列举思维的种类、

从个体发展与思维的凭借物看,思维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动作思维:

是依靠感知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分离,离开了动作,思维就终止了

(2)形象思维:

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的思维

16列举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思维过程的具体表现:

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

(1)比较是头脑中对事物加以对比,并确定一同的过程。

他是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2)抽象是在头脑中把从同类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共同本质属性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3)具体化是指把概括出来的一般人是应用到具体的、特殊的事物上去的过程

(4)上述思维过程不是截然分开的,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活动中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17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就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

准备、酝酿、阐明、证实

创造性思维需要综合运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8思维品质的判断指标是什么?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好坏?

通常采用五种判断指标:

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

(1)思维的广阔性:

指全面而细致的考虑问题。

相反品质:

狭隘与片面性

(2)思维的深刻性:

能深入带食物的本质去考虑问题。

相反品质:

肤浅

(3)思维的灵活性:

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相反品质:

执拗和钻牛角尖

(4)思维的敏捷性:

指一个人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相反品质:

优柔寡断

(5)思维的批判性:

只一个人的思维接受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以确定正确与否。

是以广阔性为基础的。

相反品质:

人云亦云与刚愎自用

19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1)低年级:

儿童的思维活动与具体事物或表象联系,难以支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东西。

高年级:

逐步学会区分本质和非本质的东西,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

2)小学儿童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

一般认为是四年级(约10或11岁)转折点何以实现取决于教育

3)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

(2)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

1)低年级在直接感知的条件下进行分析和综合,不善于分清本质和非本质的特点,不善于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中高年级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分析和综合

(3)小学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自觉性开始发展

1)低年级进行判断、推理,不能自觉调节、检查或论证自己的思维

2)中高年级能进行思维反省,即对思维进行反省

20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思维能力?

(1)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思维能力?

1)发展儿童的言语

2)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

3)运用变式和比较,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

4)交给儿童思考问题的方法

a)教会儿童以直观材料帮助思维

b)教给儿童逻辑推理的方法

(2)解题策略的训练

1)解题的过程:

身体、题目归类、重视有关知识、找出问题答案

2)解题的策略:

a)准确理解习题的字词语句,而不匆忙解答

b)整体把握题目中的各种数量关系

c)在理解题目的整体意义后判断题型等

(3)小学儿童创造性思维几种品质的训练

1)流畅性训练

2)交通性训练

3)独特性训练

21简述儿童思维概括水平和掌握概念水平的发展特点、

级别

概括水平名称

掌握概念方式

特点

适用对象

第一级

直观形象水平

具体实例

直观特征

对事物的形象、外部特征属性进行概括

低年级

第二级

形象抽象水平

重要属性

实际功用

有比较丰富的表象,表象内容更为准确,内部的本质属性大大增加

中年级

第三级

初步的本质抽象水平

种属关系

正确定义

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进行概括

高年级

22简述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人的意志行动总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另一方面,认识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作用。

人在进行各种认识活动是,总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需要上作出意志努力。

(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

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意志也是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23简述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1)情感和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

2)情感依赖于认识,但它也作用于人的认识,既可以推动也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2)情感认识过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1)认识过程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情感则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认识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而情感则通过态度的体验来反映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3)认识过程有着较强的有意性,而情感有着较强的自发性。

24从情感状态角度看,情感可分为哪几种?

按情感状态分,情感可分为激情、心境和应激三种表现形式

(1)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

(2)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

(3)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是产生的情感状态

25从社会角度看、情感可为哪几种?

按社会性内容分,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认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6是焦虑症?

一般是何原因形成的?

如何帮助患焦虑症的儿童?

答:

过度焦虑又称儿童焦虑症,是儿童情感发展中较常见的一种问题。

分为素质性焦虑和境遇性焦虑两种

(1)过度焦虑儿童的表现出不切合实际的

(2)如何帮助过度焦虑的儿童

首先区分其性质,如属境遇性的,找出原因,加以调整,就会收效。

如属素质性的,往往与性格有关,则帮助其找出性格的不足,培养自信、自理、客观判断等方面的能力,通过长时间帮助,逐渐改造。

27么是恐惧症?

一般是何原因形成的?

如何帮助患恐怖症的儿童?

(1)恐怖症是儿童对某些事物、境遇或观念表现出不适当的、异常强烈的恐怖情绪。

儿童恐怖症的类型一般可以归为一下几种:

动物恐怖症、特殊境遇恐怖症;见人恐怖症、学校恐怖症

(2)儿童恐怖症产生的原因:

不恰当的恐吓、性格缺陷

(3)对恐怖症儿童的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采用让人肌肉放松的方法来逐步与紧张对抗,最终以松弛压倒紧张恐怖。

其治疗包括:

肌肉放松训练;建立恐怖等级;实际治疗

28什么是情感?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情感?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1)提高儿童的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

(2)创设情境,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

(3)在教育、教学中正确的运用移情

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是自己也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感

29什么是意志?

他有什么特征?

意志:

是人在行动中自觉的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意志的三个特征

a)明确的目的性

b)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c)与克服困难想联系

人的意志水平主要表现在克服困难的水平上。

30什么是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有哪些?

是指在意志调节和支配下的有目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

心理成分有:

(1)动机冲突

(2)意志行动的决策

(3)意志努力

31小学儿童意志发展有什么特点?

(1)意志发展的一般特点:

1)意志行动的动机和目的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动机和目的、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年级以上的儿童,逐步学会自觉的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

2)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

(2)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

a.自觉性的发展b.果断性的发展c.自制性的发展d.坚持性的发展

随着年级升高而迅速发展

32什么是意志?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意志?

答: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的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开展理想教育,提高小学儿童行动的自觉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儿童的自制能力

1)从生活小事上进行训练

2)耐心指导,反复训练

3)教师注意以身作则

(3)教育儿童正确地对待挫折

(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儿童的意志

1)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当儿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鼓励和必要的指导

3)根据小学儿童意志品质上的差异,注意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33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构成

(1)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

(2)道德情感是关于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3)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克服困难去完成预定的道德目标,以实现一定道德动机的过程,他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

(4)道德行为是一定的道德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各种行为。

道德行为时一个人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

品德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各种心理成分是有机联系而不是分割的。

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基础,道德情感又影响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性。

儿童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道德动机,并引发出一定的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调节和控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使之贯彻始终,成为道德行为习惯。

34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

品德与道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1)品德和道德两者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体的品德

2)个体品德有事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个体品德的集中表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并影响社会道德的内容和社会风尚

(2)区别

1)“性质”而言,道德属于社会现象,品德属于个体现象

2)“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而言,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而且还受到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

3)“研究范畴”而言,道德主要是伦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则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35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什么?

总的发展趋势是只注意行动的效果,逐步过渡到比较全面地考虑机动和效果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规律

(1)从他律到自律

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从他律(以依靠他人的评价为标准)逐步发展到自律(以自己独立的内在评价为标准)。

(2)从效果到动机

小学儿童道德判断的依据是由行为后果逐步发展到行为动机,然后才到后果与动机统一的水平

(3)由片面到全面

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往往从带有较大的片面性逐步发展到比较全面、客观,从只看现象逐步发展到深入事物的本质

(4)此外还具有一些特点:

a)从小学三年级起,绝大多数儿童已经能根据行为的原因或从行为的因果关系上进行判断

b)在小学儿童的道德判断中,特别集中在行为的主管原因方面

36小学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1)道德行为的发展与认识水平的提高相适应

(2)由外部调节向内部控制过度

(3)道德行为习惯在逐步养成

37有些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会出现攻击性行为,作为教师性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帮助?

(1)首先应取得父母的配合,指导他们尊重儿童,注意为子女树立榜样

(2)注意培养互助、互爱和尊重他人的良好班级风气,为儿童提供积极参照团体

(3)用合理渠道宣泄积郁,使之恢复心理平衡

38有些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会出现撒谎行为,作为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帮助?

(1)首先,增强理解,寻求沟通,打消儿童对家长和教师的戒备乃至恐惧心理

(2)认真严肃指出说谎的危害

(3)帮助儿童克服产生的罪恶感

39有些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会出现逃学或离家出走的行为,作为教师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帮助?

(1)对于出走表示理解

(2)诚恳交谈,寻找原因

(3)根据出走原因或道歉或批评

(4)对于任性出走的儿童应努力淡化这种行为,使儿童了解这种方式的社会影响是微弱的

(5)对于因其他社会诱因造成儿童出走应注意消除社会影响对儿童造成的危害

40什么是品德?

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品德?

答:

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采取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说理法:

是针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其明辨是非、善恶的准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道德水平的方法

A.说理要科学1.要有科学性,2.要有针对性

B.说理要尊重儿童

排除意义障碍:

对具体人的意义障碍;对具体要求的意义障碍。

(2)效仿法:

A.树立的榜样要可敬(权威性)、可信(真实性)、可亲(感染力)

(3)强化法:

运用强化手段,塑造新行为、改造旧行为,最后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的过程

遵循的原则

A.要有一个目标

B.制定小步子

C.及时“反馈”

D.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巩固训练结果

41为什么惩罚应少用、慎用?

运用惩罚时应注意什么?

原因:

(1)惩罚是带有一定风险的手段

(2)惩罚会削弱甚至破坏儿童的自我教育

(3)惩罚易造成意义障碍

注意点:

(1)惩罚应以估计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人格为前提。

(2)惩罚要公正,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

(3)要结合说理的延缓惩罚效果好。

42什么是人际吸引?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人际吸引:

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

a.表面因素:

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

b.深层因素:

心理品质(稳定因素)、特点相似(重要因素)、特点互补

43班级人际关系有什么特点?

a.教师的主导性b.学生的全员性c.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44什么是班级人际关系?

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

班级成员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称为班级人际关系。

它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影响因素

(1)规范:

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的或错的集体期望

(2)心理相容:

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称为心理相容

(3)舆论:

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是班级中通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念

(4)凝聚力:

指班级对成员的吸引力

45什么是友谊?

以友谊为例,谈谈儿童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友谊指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持久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1)小学之前的幼儿,只有短暂的游戏伙伴关系

(2)低年级儿童见的友谊常常确立在外部条件和偶然的兴趣一致的基础上,后来逐渐确立新的友谊标准,把朋友能为自己做什么作为评价标准;

(3)中年级儿童出现互惠的萌芽,并能以此原则处理一些具体问题;

(4)高年级儿童开始认识到友谊是一种持久和共享的关系,稳定性和排他性增强

46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有何特点?

(1)一般趋势:

同45题

(2)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

A.直接接触关系

就是一起玩。

这是同伴关系的最初形式。

在整个儿童期,直接接触关系始终是择友的重要标准

B.接受关系

他反应同伴对自己的帮助。

这是小学低、中年级儿童普遍择友的标准

C.敬慕关系

它反映择友的出发点是对同伴的行为特点或心理品质的赞赏。

在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中,学习好是一个十分显著的标准

D.其他关系

1.小学儿童择友特点:

从总体上讲,小学儿童在班级中选择朋友,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行的特点

2.儿童人际关系的性别特点

性别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