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572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docx

山西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范标准

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实施规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

第一节立案、不予立案、移送及销案

第二节调查取证

第三节暂扣、查封

第四节告知和听证程序

第五节行政处罚决定

第六节损害赔偿

第七节文书送达

第八节行政处罚执行与监督

第三章行政处罚案卷规

第四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环保行政处罚行为,进一步提高环保行政处罚案件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国档案法》和《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适用于全省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案件。

第三条各级环保部门应当将实施行政处罚工作纳入本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围,提高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水平,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第四条省环保局政策法规处负责全省环保系统行政处罚案件的指导监督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行政处罚案件文书的格式;

(二)组织开展本规实施情况的指导和检查;

(三)对不按本规执行的,视情形责令改正或通报批评。

第五条 各级环保部门的设法制工作机构(以下简称“法制工作机构”)或专门从事法制工作的人员具体负责本规在本单位的组织实施。

第二章一般规

第六条对环境案件遵循查处分离的原则。

(一)环境监察、环境辐射监督机构受环保部门委托,履行下列职责:

1、负责环境案件的调查取证,提出处罚建议;

2、负责行政处罚案件相关文书的送达;

3、对被处罚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情况进行督促落实;

4、配合听证、应诉等其他相关工作。

(二)环保部门其他设机构(开发监督、污染控制、综合督查、自然生态、规划统计、辐射、科技等机构)在各自的职责围负责相关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环境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提出处罚建议,并落实处罚决定。

(三)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环境案件实施行政处罚,其职责:

1、对设机构和监察机构、辐射环境监督机构提交的案件进行审查;

2、负责提出对环境案件的处理意见;

3、负责出具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听证告知书、听证通知书;

4、听取当事人述和申辩;组织召开听证会;

5、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6、负责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有关法律事务。

第七条环保部门的设机构、派出机构以及受委托的执法单位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

第八条环保行政处罚中的当事人资格,按照下列要求认定:

(一)公民应当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二)法人应当经依法登记或取得法定资格;

(三)其他组织应当依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四)未经依法登记的,以其对外所使用的名称为当事人。

没有或者不能确定对外使用的名称的,以实际经营者(自然人的)为当事人。

环保行政处罚案卷中应当附有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有关材料;当事人应使用全称,且前后一致。

第九条事实是指违反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并由相关证据证明的事实。

第十条在行政处罚文书中,必须准确适用法律、法规、规章的条、款、项、目,并使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全称。

全省统一使用省环保局制定的并由市环保局印制和统一编号的行政处罚法律文书。

第十一条环保部门实施行政处罚的方式、步骤、顺序、时限、容和结果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真实记录和全面反映行政执法过程。

环保部门应根据案件处理的需要使用相应文书。

制作的文书应当合法、完整、客观、准确,符合本规的要求。

第一节立案、不予立案、移送及销案

第十二条环保部门对通过检查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控告、移送、交办以及媒体等披露的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行为,应当予以审查,并在7个工作日立案:

(一)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

(二)有明确的嫌疑人(法人或者自然人);

(三)依法可能给予行政处罚;

(四)属于本部门管辖;

(五)行为在二年发现的或行为处于连续或继续状态的。

决定立案的,由立案机构承办人填写《立案登记表》(附件1),报本机构负责人及分管领导批准。

对需要及时制止环境污染的紧急情况或事后难以取证的行为,应立即组织调查取证,并补办立案登记。

第十三条属下级环保部门查处的立案的案件,上级环保部门认为确有必要由本部门直接查处的,应向下级环保部门送达《立案查处通知书》(附件2),收到《立案查处通知书》的下级环保部门应当将立案等有关材料移送至上级环保部门。

下级环保部门认为依法应由上级环保部门查处,或本部门查处有困难的,可以报请上级环保部门查处。

第十四条属于下列情形不予立案的,应当在发现之日起5个工作日报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由法制工作机构将案件材料移送其他政府部门处理。

(一)依法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

(二)因环境问题被其他机关依法予以关闭、停产或者停业后擅自恢复生产或营业,应移送作出原处罚决定的主管机关处理的;

(三)不需要由本部门予以行政处罚,但需要追究责任人党纪、政纪责任,应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的;

(四)不需要由本部门予以行政处罚,但是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

第十五条对确应移送其他部门处理的案件,应当填写《案件移送表》(附件3),报分管领导批准后,将案件相关材料一并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处理。

移送至其他执法单位处理的案件需有受移送单位的书面接收和反馈意见。

第十六条法制工作机构认为当事人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填写《不予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附件4)。

第十七条经立案的行政处罚案件在调查取证后,发现事实不能成立的,应当及时销案;并制作《销案审批表》(附件5),并报分管领导批准。

第二节调查取证

第十八条环保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由2名以上持有行政执法证件(环境监察证件)的执法人员进行,并指定一名负责人。

未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处罚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已经取得的证据,不具有证明力。

第十九条环保行政处罚证据表现为七种形式:

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述;监测报告和其他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检查笔录。

环保行政处罚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定形式,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

第二十条收集书证作为行政处罚证据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收集证据原件、原本。

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

收集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或节录本;但需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印件、照片或节录本上签字或加盖公章。

(二)收集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三)收集报表、图纸、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文字说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收集计算机数据、录音或者录像等视听资料作为认定行为的证据使用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收集原始载体。

收集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复制件;

(二)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容的文字记录。

第二十二条收集证人证言作为认定行为的证据使用的,应当载明下列容:

(一)证人的、年龄、性别、职业、住址、、联系等基本情况;

(二)证人就知道的事实所作的客观述;

(三)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以捺指印或盖章等方式证明;

(四)注明出具证言的日期;

(五)附有居民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第二十三条案件调查人员询问当事人,应当制作《调查询问笔录》(附件6)。

一份调查询问笔录只能对应1名被询问人。

《调查询问笔录》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记录人在记录《调查询问笔录》时,应忠实被询问人原意,不得随意增删和更改有关容。

被询问人对回答的容记录有修改的,应由被询问人逐处签名、捺指印或者盖章确认。

询问结束,应将调查询问笔录交给被询问人核对,由被询问人在调查询问笔录终结处,签名并注明时间。

被询问人拒绝在《调查询问笔录》上签字确认的,应由环保执法人员在《调查询问笔录》中注明并签名。

有条件时可以留存当场的视听资料。

第二十四条案件调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的,应制作《现场检查(勘察)笔录》(附件7)。

《现场检查(勘察)笔录》须由执法人、记录人、调查参加人和当事人逐页签名。

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由环保执法人员注明原因并摄存影像证据;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并说明身份。

第二十五条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需要对被调查单位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现场采样、监测的,环境监测机构应该派员参加现场执法活动,,负责样品的采集、监测并出具分析报告。

并在规定期限将监测结果送立案部门。

第二十六条环境监测机构出具的作为行政处罚证据的监测报告,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执行。

环境监测机构及其他监测机构出具的作为处罚依据的监测报告,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出具监测报告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

(二)作为处罚证据的监测报告,必须有CMA标志和监测字号;

(三)监测报告应当载明监测的项目名称、委托单位、监测时间、监测方法、检测仪器、检测分析结果等事项;

(四)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等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有报告编制、审核、签发人员签名和监测机构的盖章。

第二十七条案件调查人员应收集与案件有关的照片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制作照片证据,应注明拍摄时间、拍摄地点、拍摄人员、证明对象或相关问题说明。

第二十八条需要对其他物品进行取证的,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存在可以立即改正或限期改正的行为的,可以当场作出环境行为改正通知书(附件8)或环境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附件9),责令当事人立即或限期改正行为。

如当场作出改正通知书有困难的,可回单位后经商议作出。

环境行为改正或限期改正通知书应一式三份,一份交当事人,一份交单位法制工作机构归卷备查,一份由检查机构存档。

第三十条案件调查终结,由调查机构填写《案件调查报告》(附件10);随同案件材料移送至法制工作机构,由法制工作机构制作案件审查表履行报批手续(附件11)。

第三节暂扣、查封

第三十一条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暂扣、查封措施的,适用本节规定。

第三十二条环保执法人员采取暂扣、查封措施,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出具暂扣、查封决定书及清单。

第三十三条查封封条(附件12)、《暂扣决定书》(附件13)、《查封决定书》(附件14)由各级环保部门法制工作机构统一制作管理。

由各级环保部门的执法机构事先领取,并于使用后次日向本部门法制工作机构报告查封封条、清单的使用情况。

第三十四条实施查封时,执法人员应将查封的物品、设施集中清点后贴上封条。

实施暂扣、查封物品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经当事人核实后在暂扣或查封清单上签名;当事人不在场或拒绝签字的,执法人员应当在暂扣或查封清单上注明情况。

《暂扣清单》、《查封清单》一式三联。

执法人员必须按照要求填写,并现场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暂扣或查封清单第一、二联分别由当事人和执法单位留存,第三联由执法机构于次日报送本级环保部门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第三十五条暂扣、查封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且解除暂扣、查封将造成环境污染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污染的,应当填写《延长暂扣查封审批表》(附件15),经环保部门负责人批准,可延长三十日。

暂扣、查封期限届满或者经调查核实没有行为的,采取暂扣、查封措施的环保部门应当制作《解除暂扣查封通知书》(附件16),及时解除暂扣、查封。

被查封的物品、设施未经环保部门解封,不得擅自转移、启用。

当事人如期履行行政处罚或完成整改任务的,可书面向环保部门申请解除查封。

第三十六条对暂扣的设备、交通工具和物品,环保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损毁;造成损毁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节告知和听证程序

第三十七条环保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附件17)并及时送达当事人。

错误告知或者告知不清的,应当重新告知。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进行述和申辩的,一般应提供书面述申辩意见。

提供书面材料确有困难的,由行政执法人员制作《述申辩笔录》(附件18)。

第三十九条环保部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处以较大数额的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附件19),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第四十条当事人申请听证的,环保部门应当受理,并在收到当事人听证申请的5日,确定主持人,决定听证的时间和地点;在听证举行的7日前,将《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附件20,并附授权委托书)送达当事人。

第四十一条听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场纪律,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核实听证参加人的身份,宣布听证开始;

(二)听证笔录人员宣布听证案由,听证主持人的和工作单位及职务;

(三)案件调查人员述当事人事实、证据、处罚依据建议以及处理建议;

(四)当事人对案件的事实进行述和申辩,提出有关证据,对调查人员提出的证据进行质证;

(五)调查人员和当事人双方进行辩论;

(六)听取当事人的最后述;

(七)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

第四十二条环保部门举行行政处罚听证会,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会笔录》(附件21)。

听证会笔录交当事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审核无误后逐页签名或盖章。

当事人拒绝签名的,由听证主持人在听证会笔录上说明情况。

听证主持人和书记员对听证会笔录核对无误后在听证会笔录上签名或盖章。

第五节行政处罚决定

第四十三条调查终结后,拟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由法制工作机构对案件的下列情况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一)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和当事人主体是否正确;

(二)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三)查处程序是否合法;

(四)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是否准确;

(五)处罚建议是否适当;

(六)行为与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有无第三人和其它情况;

(七)当事人述和申辩的理由是否成立;

(八)当事人是否符合法定资格;

(九)其它需要审查的容。

第四十四条法制工作机构经过审核,认为确应处罚的,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附件22),报环保部门负责人批准。

分管领导认为应当提交案件审议小组集体审议的,经集体审议后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发。

集体审议的案件应当如实予以记录(附件24)。

第四十五条省环保局对下列案件组织审议小组集体讨论决定:

(一)责令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停产治理,提请省人民政府予以停业、关闭的;

(二)涉及上市公司(不含子公司)行政处罚的;

(三)罚款额度在15万元以上(含15万元)的;

(四)在全省有重大影响的,或案情复杂的;

(五)局领导认为应当提请审议小组审议的。

各级环保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案件审议的具体规定。

第四十六条环保部门应于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7日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人,并可以根据需要抄送与案件有关的单位。

第四十七条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存在以下情形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填写《环境保护查办案件移送函》(附件25),报分管领导审批后连同案件材料副本移送有关部门:

(一)须追究责任人党纪政纪责任的,向纪检、监察部门移送;

(二)当事人属于上市公司(不含子公司)的,环境行为严重的,向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通报;

(三)涉嫌犯罪,须追究刑事责任的,向司法机关移送;

(四)需要有关部门协助执行的,应当向有关部门书面通报。

第四十八条法制工作机构认为调查材料认定事实不明确的,可以要求立案机构进行现场核查。

经审查,发现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充分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将案件材料退回立案机构补充调查取证;调查、取证不符合法定程序或要求的,将案件材料退回立案机构依法重新调查、取证。

法制工作机构认为应当退回补充调查取证或依法重新调查取证的,应出具书面审查意见;立案机构应当补充或重新调查取证。

法制工作机构可以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重新组织调查取证。

第四十九条在本辖区,对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个人处以50元以下、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可以作出当场处罚决定。

(一)进行现场检查,制作《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记录》;

(二)填写预定格式、编有的《当场处罚决定书》(附件23);

(三)当场送达当事人,并要求当事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字;

需要当场收缴罚款的,应出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

在收缴罚款之日起2日交至罚没账户,并于处罚之日起3日报本部门法制机构备案。

第六节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调解

第五十条环保部门收到当事人关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请求调解的申请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被申请人有排污行为;

(三)有污染损害事实。

对符合立案受理条件且相关材料齐全的,应当通知当事人填写《环境污染纠纷调解申请书》(附件26)。

第五十一条环保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将《环境污染纠纷调解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被申请人应在收到副本后10日提出答辩状,逾期未作出的,视为拒绝调解。

第五十二条环保部门在收到被申请人答辩状,且当事人双方均表示接受对损害赔偿调解的,应在10个工作日签发《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调解受理通知书》(附件27)。

第五十三条对已受理的案件,环保部门指派2名以上持有行政执法证件、且与案件当事人均无利害关系的工作人员为调解员,负责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调解。

    

对有环境行为的,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进行查处。

第五十四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污染行为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一)污染行为人有排污行为;

(二)有污染损害事实;

(三)污染行为人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数量,与污染后果有因果关系。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应及时结案。

第五十五条对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案件,调解员在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当事人双方述,对赔偿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期限进行调解。

调解员认为必要时,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可以召集双方当事人及证人到场,进行协商。

在调解过程中,应做好记录,经双方当事人签章后存档备查。

第五十六条经调解当事人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制作《环境污染纠纷处理调解书》(附表28)。

《环境污染纠纷处理调解书》一式三份,当事人双方和执法单位各执一份,采用直接送达方式送达当事人。

《环境污染纠纷处理调解书》经当事人签名盖章、加盖执法单位印章后生效。

第五十七条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当事人任何一方提出不服环保部门处理决定的,案件应予中止或终止。

对中止或终止的案件,环保部门应当告知当事人进一步处理的程序。

第七节文书送达

第五十八条环保部门送达的下列行政处罚法律文书,必须附有《送达回证》(附件29):

(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二)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三)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

(四)行政处罚决定书;

(五)环境行为改正通知书或环境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

(六)其他涉及相对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文书。

第五十九条送达上述法律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

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签收。

第六十条受送达人或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签收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视为送达。

如见证人不愿签名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情况,并摄存影像证据。

第六十一条直接送达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环保部门代为送达或者用特快专递邮寄送达。

委托其他环保部门代为送达的,委托的环保部门应当出具委托函,并附所需送达的文书和送达回证,以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用特快专递送达的,在详情单上必须注明所送达文书的名称和份数,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八节行政处罚执行与监督

第六十二条对已送达的行政处罚决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情况进行核查,监察机构负责对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情况的督促落实,并将当事人的履行情况,及时书面通报法制工作机构。

第六十三条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环保部门应当在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附件30)。

第三章行政处罚案卷

第六十四条行政处罚案件执行完毕之后,应制作结案单(附件31)。

第六十五条行政处罚案件案卷,应当做到一案一卷,材料齐全、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规、易于保管。

第六十六条行政处罚案件卷宗按照有利于、方便利用的原则,可分为正卷和副卷。

依法不能公开的案件材料和行政处罚实施机关案件集体审议记录,装入副卷。

第六十七条行政处罚案件卷宗,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排放文书:

(一)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

(二)立案文书材料;

(三)调查取证文书材料;

(四)定案处理材料;

(五)执行文书材料;

(六)结案文书材料。

第六十八条不能随案装订立卷的证据材料,应放入证据袋中,并在证据袋上注明证据名称、数量、种类、制作的时间、地点和所在案件卷宗号。

第六十九条调查取证收集的文书材料按取证时间顺序或者按证明对象分类排列。

同一证明对象的证据材料,按照办案程序的客观进程形成文书材料时间的自然顺序,兼顾文书材料之间的在联系进行排列。

第七十条同一证据材料按照下列要求排列:

(一)正本在前,定稿在后;

(二)正件在前,附件在后;

(三)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

(四)批复在前,请示在后。

第七十一条每份案卷的卷宗封面上应当载明:

案号、案由、案件类别、当事人或名称、立案时间、结案时间、处理结果、承办案件的行政执法人员、归档时间和保存期限等容。

第七十二条卷目录应按照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逐件填写,一份文书材料编一个顺序号,并写明每件文书材料的起页,最后一件文书材料要注明终止页。

第七十三条卷宗装订前,要对文书材料进行检查,材料不完整或者破损的,要补充或者修补完整;文书材料中的文字不能耐久保存的,要进行复制;文书材料过小或者过大的,要进行衬贴或者折叠;需要附卷的信封,要展开并加贴衬纸,邮票不得取掉;文书材料上的金属物必须剔除干净。

第七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处罚案件实行备案制。

(一)市、县(市、区)环保部门对本部门处以停产、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上级指定、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处罚决定并送达当事人后的15个工作日,制作《XXX市、县(市、区)环境保护局重大行政处罚案件备案登记表》(附件32),连同本案行政处罚的详细材料报上一级环保局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适用一般程序的处罚案件,应当及时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登记、汇总、统计。

1、市环保部门制作《XXX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案件汇总表》(附件33);

2、市、县(市、区)环保部门制作《XXX市、县(市、区)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案件登记表》(附件34);

3、县级环保部门制作表三后于每季度后的15个工作日报送市环保局;市级环保部门制作表二、表三后于每年7月15日和次年1月15日前报送省环保部门。

 

第四章附则

第七十五条本规定由省环保局政策法规处负责解释。

第七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