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7562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docx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概况研究-行业概述、行业发展

(一)电动自行车概述

电动自行车是以车载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具有脚踏骑行能力,能实现电助动或/和电驱动功能的两轮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一般由电气系统、操纵系统、装饰件部分、车体件部分、随车附件组成。

电气系统主要由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换器、闪光器、灯具、喇叭、主线束等组成;

操纵系统由调速把、制动把、制动拉线、制动器、开关等组成;装饰件部分主要包括车身覆盖件和后尾箱等;

车体件部分主要包括车架、前叉、方向把、后平叉、后衣架、鞍座、后减震等专用件和电动自行车专用标准部件(如中轴、曲柄脚踏、飞轮、链条、调链器等);随车附件由充电器、保险杠、后视镜等组成。

电动车最为核心的部件为车架、蓄电池、电机、控制器、充电器。

(1)车架

车架是构成电动自行车的主体部分,是整车其他零部件的安装连接主体,并承受所有载荷,关系到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电机

电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电动自行车车轮旋转的部件。

电机的种类,按其电流形式,可分为交流电机、直流电机等,按结构形态可划分为盘式电机、毂式电机等,按照磁场生成方式可划分为开关磁阻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

现阶段在电动自行车上最为普遍使用的电机主要是稀土永磁无刷无齿轮毂式直流电机以及少量的其他类型电机。

(3)蓄电池

蓄电池是提供电动自行车电能的随车储能装置,电动自行车车用电池主要分为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4)控制器

控制器是电动自行车电气系统的心脏,也是电动自行车能量管理与各种信号处理的核心部件,具有欠压或过流保护功能。

智能型控制器还具有多种骑行模式和整车电气部件自检功能。

(5)充电器

充电器是给蓄电池补充能量的一种电器装置,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控制其电压和电流充入蓄电池进行储存。

电动自行车制造行业是中国重要的民生产业,是低碳生活理念下重要的代步工具,发展电动自行车产业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此,国家提出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支持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同时颁布了相关的法规、标准对电动自行车行业进行规范。

(二)行业发展

1、行业发展历程

电动自行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中国特色的原始性创新产品之一,是一个绿色环保、贴近民生、拥有高度自主产权的民族产业,符合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具备极大的发展空间。

自1995年第一辆轻型电动车问世到现在,电动自行车已成为中国居民短程出行的重要民生交通工具。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从无到有,再到千亿规模,二十余年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

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初步规模化阶段、高速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1)起步阶段(1995年-2000年)

电动自行车的起步阶段为早期实验性生产阶段,时间大概为1995年至2000年。

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是对电动自行车的电器四大件(电机、蓄电池、充电器和控制器)关键技术的摸索研究。

在生产研发方面,生产企业自发的汇集信息、跟踪技术、组织市场观察,并进行小批量的市场试用投放,使得电动自行车开始进入了消费者的视野。

在技术层面,早期的电动自行车新电池充电一次只能行驶大约30公里,电池寿命短,电机最大输出转矩仅14-18N.M,爬坡能力差,容易磨损。

在市场方面,行业处于培育阶段,

进入市场的厂家和商家不多。

(2)初步规模化阶段(2000年-2004年)

2000年起电动自行车进入初步规模化阶段。

这个阶段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和

整车性能的提升,电动自行车成为了摩托车的替代产品和自行车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的快捷、环保、方便和廉价激发了市场对它的消费需求,大受消费者欢迎。

此外,一些新的企业投资加入进行初步规模化运作,行业的产能开始扩展。

2004年,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总产量达到676万辆。

同时,该阶段初步形成了江苏、天津、浙江为代表的三大产业聚集地。

天津板块凭借其发达的自行车产业切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主要生产简易款的电动自行车;江苏、浙江板块凭借摩托车产业的配套集群优势,切入电动自行车行业,主要生产豪华款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内的“南豪华、北简易”格局也在这个阶段形成。

(3)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将电动自行车确定为非机动车的合法车型,电动自行车得以更广泛地应用,自此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技术层面,全行业的技术水平获得大幅提高,电机从单一的有刷有齿电机发展到无刷高效电机成为主流,蓄电池的寿命和容量获得大幅提高,充电器和控制器也不断改进突破,电动自行车的爬坡、载重、续航能力等性能显著增强。

在市场方面,电动自行车产品逐渐在消费者中普及,成为全民短途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行业内也出现了一批全国性品牌,同时大量的小品牌也凭借低价优势获取区域市场。

在生产方面,天津、江苏、浙江三地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主要生产区,并形成了集物流、配套、研发、制造为基础的三大辐射中心,产业聚集优势明显。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05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1,211万辆,2013年全年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3,695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96%。

(4)成熟阶段(2014年至今)

电动自行车行业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国。

近年,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并步入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开始提高,众多不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生产厂商逐步退出。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及消费者群体与喜好的转变,电动自行车厂商越发需要创造多元化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及鲜明的品牌形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行业内排名领先的公司方能够以其创新能力及规模优势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2、行业市场现状及市场容量

(1)电动自行车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交通工具

电动自行车是改革开放以来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产品之一,属于绿色环保贴近

民生、拥有高度自主产权的民族产业。

自第一台电动自行车生产面世到现在二十余年间,电动自行车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交通工具,根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6年全国交通工具产量电动自行车排名第二,仅次于自行车,成为中国交通工具制造领域产量规模较大的制造产业。

随着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稳步发展,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稳步上升。

根据2017年3月15日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白皮书》,截至2016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到2.5亿辆。

(2)行业进入成熟阶段,产量整体企稳,质量提升成为新常态

1)行业进入成熟阶段,产量整体企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电动自行车产量逐年上升,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从2000年的29万辆增长至2013年的3,69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21%。

这段时期行业活跃度达到最高,参与者众多,行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随着行业的成熟,行业开始由高速发展阶段逐渐进入整合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增长的行业产能也需逐步消化,2014年至2016年电动自行车行业产量略有下降。

2017年1-10月,全国电动自行车产量为2,683万辆,较上年同期上升1.47%,电动自行车总产量开始企稳回升,过渡到平稳发展的阶段。

2)行业供给由规模化企业驱动,收入、产量及整体质量提升

电动自行车在高速发展阶段时缺乏较高的准入壁垒和技术壁垒,市场集中度不高,产品质量层次不齐,2009年,持有生产许可证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多达2,600多家。

随着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认识日益提高,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技术革新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生产企业必须具有新产品开发能力,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优秀的售后服务体系。

随着市场的优胜劣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在规模、盈利能力、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上逐渐拉开了距离,“马太效应”日渐显现,市场集中度有一定提升。

截至2016年末,国内有生产许可证的整车企业约有700家。

目前,行业供给主要由规模化企业驱动,规模以上4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产量以及产量占比均呈现稳定的上涨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电动自行车产量达到3,080.0万辆,占行业总产量的95.80%;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营业收入为1,001.6亿元,同比上涨13.60%。

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在优质企业的驱动下,逐渐走向成熟,正朝着集群化、规模化、科技化方向发展,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更加多元,电动自行车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3、行业发展驱动力

(1)中国庞大的消费群体及收入水平的提高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基础

1)电动自行车为中国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为全球最大的交通工具消费市场。

人口红利为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从无到有,取得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16年末,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动自行车拥有量为49.7辆,较2013年增长10.7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电动自行车拥有量为57.7辆,较2013年增长17.4辆。

庞大的人口基础、未来新增人口及二孩政策将持续为行业的未来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电动自行车为改善出行条件重要选择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人民生活正向小康迈进,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增长9.00%,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上涨,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的舒适性、便捷性和安全感,对于消费品价格的承受能力也不断加强。

电动自行车因其操作简易、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性价比高等特点,成为人们改善出行条件的重要选择。

(2)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利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

1)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出行半径提高推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根据中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止2017年末,中国城镇的常住人口总数达到81,3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较1978年的17.92%提高了40.60%,年均上升1.04%。

目前,中国城镇化率已超过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

城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随着城镇规模的逐渐扩大,城镇居民的出行半径不断提

高。

根据2017年11月12日腾讯发布的《城市出行半径大数据报告》,在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中,每天1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已成为出行常态。

北京的工作日通勤半径平均值达到了9.3公里,上海工作日出行半径为8公里,广州工作日出行半径为6.5公里。

与此同时,城镇化也驱动了农村、城镇的往来,带动了农村居民的出行半径增加。

城镇化增加了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人们需要一种经济、便捷,省时省力的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因符合了人们对于交通方面的需求,随着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将获得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

2)乡镇市场是电动自行车重要的发展市场

根据交通部发布的《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是2016年至2020年农村交通体系发展的重点。

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网络节点的建设和改造、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的建立,电动自行车行业也加速了销售渠道下沉的速度,多家企业实现了全国乡镇网点的布局。

逐步完善的小城镇和农村公路网络将有效促进中国电动自行车消费的持续增长,为电动自行车销量的保证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

(3)日益增加的交通成本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中国为全球最大的交通工具市场,随着人们日常出行半径不断提高,在交通通信上的支出也逐渐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人均交通通信消费呈现稳定增长和持续放大的趋势,2017年中国居民人均交通通信费用为2,499元,较2013年的1,627.1元上涨了53.59%,占总消费支出的13.6%,较2013年的12.3%上涨了1.3%。

在人们挑选交通工具时,电动自行车因其便捷、经济、环保等优势,日益成为现代生活中速度较低、操作停放简便、满足大众中短距离出行需求的最佳交通工具。

很多家庭即便在拥有了汽车之后,也依然需要一个能满足短途的、绿色出行方式的交通工具。

在交通支出高企的环境下,电动自行车能够以其独有的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4)“低碳出行、绿色环保”的共识让电动自行车行业拥有更多的消费群体

环境问题随着全球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而日益突出。

根据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54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占全部城市数的75.1%,而机动车污染是中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政府为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完善环境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并提倡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强化污染物减排。

目前,低碳出行、绿色环保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电动自行车以其环保、经济、省力、能载重、出行距离较远等特点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之一,并将获得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5)居民消费意识提高,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有利于促进电动自行车产业升级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止2017年末,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1%。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实际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实际增长8.1%。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蓝皮书》,2017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3%,比2009年的37%下降7.7个百分点,开始落在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中。

人均消费性支出的上升和居民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升级、产业进化的催化剂。

近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逐渐提高,消费意识越来越强,对产品的需求不局限在基本功能上,产生更加个性化、特色化、功能化的需求。

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消费趋于饱和,电动自行车行业的消费升级也是大势所趋。

优质的电动自行车制造商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大力投入产品研发,促进行业产品的差异化,提升科技感、时尚感并具有多功能、多系列的产品。

电动自行车制造商通过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设计、生产的产品获得市场认可、享受到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流入后,会进一步加大研发设计投入,从而使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电动自行车产业的整体升级。

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为电动自行车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未来电动自行车产业有望迎来新的增长。

(6)新消费场景频出,短途配送服务成熟促进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

随着居民消费意识不断提升和中国互联网+的服务模式不断成熟,各类上门服务成为新消费的主流,O2O模式驱动下的外卖服务和电子商务驱动下的快递服务等均成为电动自行车行业增长的驱动力之一。

1)外卖服务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订餐市场自2011年一直保持较高速增长,2016年

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2,045.6亿,同比增长23.1%。

根据美团点评研究院《2017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数据,2016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为2.6亿人,201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超3亿人,同比增长18%。

外卖行业对两轮电动自行车的依赖度较高,外卖配送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即为电动自行车。

根据美团点评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外卖发展研究报告》,美团外卖、XX外卖和饿了么三大平台日均活跃外卖员近30万,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电动自行车在外卖行业的需求也随着外卖员数量的增长而扩大。

2)快递服务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及运输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快递服务量逐渐增大。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17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00.6亿件,同比增长28%;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957.1亿元,同比增长24.7%。

中国已成为全球快递量最大的国家。

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行业,尤其是末端配送服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凭借机动灵活、低碳环保、性价比高等优势,电动自行车成为中国快递投递服务的重要交通工具。

尤其近几年,多地禁止电动三轮车上路,快递公司转而使用两轮备案电动自行车,增加了两轮电动快递车的需求,电动自行车在快递市场的需求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而逐步扩大。

(7)国际市场的需求是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之一

中国众多电动自行车品牌在努力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国外电动自行车主要的作用是轻松代步及休闲健身,可在大型的停车场、超市和旅游区里使用。

随着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对电动自行车的认识逐渐加深,电动自行车行业前景被国际市场普遍看好,在国际市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国电动自行车出口多年来连续上涨,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2016年中国自行车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出口总量为148.1万辆,同比增长10.6%;出口额为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0%;出口平均单价为406.1美元,同比增长5.8%。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动自行车对主要国家的出口量整体保持增长,对荷兰、菲律宾、朝鲜、比利时、德国的出口量显著提高;此外,对主要国家的出口单价整体也保持增长,平均超过300美元,对荷兰的平均单价更是达到811.1美元,附加值显著提高。

4、行业竞争格局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电动自行车产业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市场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首位。

经过多年发展,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的行业,目前形成了两强争霸,地方分散的格局。

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在规模、盈利能力、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上逐渐拉开了距离,层次化明显。

根据ZDC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全年电动自行车销量300万台以上的仅有两家,分别为爱玛科技和雅迪控股,行业第三名和前两名相差较大。

销量排名前十的品牌销量占比达到了总销量的43%,排名前五的品牌总销量占比达到了33%。

5、未来发展趋势

(1)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还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

电动自行车作为重要的民生交通工具,用于居民日常代步和休闲娱乐。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工具和出行方式也提出了更适宜的要求,电动自行车因其经济、节能和便捷而深受欢迎。

另一方面,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激增,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迅猛发展,有效缓解了短程出行的交通压力,符合和谐有序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趋势,电动自行车行业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2017年3月15日发布的《中国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白皮书》显示,2016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为2.5亿辆,并持续保持增长趋势,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消费升级趋势下产品个性化程度提升,使用功能和结构设计趋于完善,驾驶

体验增强

目前,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大潮,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事物从本质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多产业均飞速发展,消费者的消费意识被唤醒,对产品的要求显著提高。

在交通领域,电动自行车因其环保、便捷的特性迅速取代传统自行车成为短途出行的主流方式,随着电动自行车市场趋于饱和,消费者已由早期的产品需求,不断向品质、功能、个性、体验需求转变。

为顺应消费者需求的转型和消费心智的升级,电动自行车制造商未来将着力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摒弃体验较差的传统低端车型,大力发展以智能化、高端化和个性化为代表的新一代高端车型,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3)电动自行车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电动自行车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市场较为规范,依靠同质化的产品来获取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行业内部变革向纵深演进,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的品牌发展道路成为行业主旋律。

2018年《新国标》的颁布是电动自行车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自行车行业附加值的抓手,该规范的实施将进一步加速市场分化,使得行业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随着一部分不合规的企业淘汰出局和新技术的采用,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价值也会随之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