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557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docx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

斯坦利·杰文斯经济学——阅读笔记

 

第一部分

 

 

1、P29....价值完全定于效用.....劳动常效用,但只间接地决定价值;那便是增加或限制供给,以变化商品的效用程度。

2、P31他们认为,在未有精确的材料使我们的计算能获得精确的答案以前,谈不到计算。

但一考实际,便知所谓精确本是比较的。

3、P32-33有许多人会反对说,经济学讨究的概念是不能测量的。

......现在已有秤的发明,我们可以使相等的重量互相抵消,那就是,侦查它们是否均等,以确定较重者等于较轻者的几倍。

假若没有这种简单的发明,则在今日,关于当作量来考察的才能智力或克己力,我们固不能有明白的观念,即关于当作量来考察的重量。

4、P35我们必须从感情之量的效果来计算它们的比较量。

我们不能就重力的本身来认识重力或测量重力,和不能就感情的本身测量感情是一样的。

但我们既能由重力在摆的运动上所生的效果来测重重力,自亦能由人心的抉择来估计诸种感情是否均衡。

意志是我们的摆;其摆动,详细登记在市价表上。

5、P35我既承认,快乐或痛苦的单位是难想象的,所以感情量之数字的表现似乎是无用考虑的。

但我们用他物作测量单位,只所以便于量的比较,这种单位我们可以不要,如果我们可以直接比较它们。

6、P36贝恩氏说得好:

“断言二种快乐中最大者或象似左右结果所生的行为,是一个同一的命题;因何种快乐较大,便是由结果所生的行为来决定的”。

7、P37如是,非考察许多人的平均的白糖消费量,即无从察出有一种继续的变化,是依一种不变的法则与价格的变化相关。

8、P38我曾充分说明,归纳是一个逆进的作用,换言之,是演绎法的逆进;又,要用归纳法,实不能不用演绎法。

9、P40经济学现今是在混沌状态中,因为它所包括的范围太广的知识必须分科来研究。

.....只有分科,承认经济社会学这一部门,与统计科学法理科学或社会科学的二、三其他部门相并而存,经济学的混沌状态才可以救治。

10、P44效用的计算,即要以最小劳动的代价,供给普通的人类欲望。

11、P51经济学的问题,是以最小努力获得欲望的最大满足,以最小量的不欲物获得最大量的可欲物,换言之,使快乐增至最高度。

12、P69利息问题因有这一个难点,以致深刻的数学家皮科克,亦如《资本论》那一章所说,陷入一种错误。

货币的利息,与本金借放期间的长短为比例,又与所借的货币额及利息率有关系。

但利息率已含有负的时间,故时间的要素最后得以除去,利息得与本金有相同的乘量。

13、P70-71但“有用的物质”这几个字可以指示三种不同的事实。

一、表示一块铁,在现今对于某人是有用的;二、表示这一块铁虽物现实的效用,但期望在未来有用处;三、表示这一块铁如为需要铁的人所有,便会有用处。

.......第一种效用是现有的效用;第二种效用是料有的效用;第三种效用是可有的效用。

14、P75固然,贸易不是唯一的经济方法。

个人把所有物消费得其当,亦可使效用增加。

又,个人劳动及资本的最适当的运用,虽与交换问题无关系,但经济学亦必须讨究。

PS:

其实,所谓“个人把所有物消费得其当,亦可使效用增加”其实还是贸易。

15、P76但有些人就因有这种误解,所以说某物有固有的价值。

象金或铁那样的物质,无疑有一些固有的性质,可以影响它自身的价值;但应用正确时,价值一辞所表示的,只是某物依某比率与某他物相交换的情况。

PS:

其实是杰文斯自己误解了,他以为这种固有的价值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其实这里所谓固有的价值指的是生产这种商品暂时的生产状况,它的变动只是因为生产力变动了。

16、P77价值的概念,仅有关于其一可以交换 其他的事实或情况。

所以,说一吨生铁的价值是一盎司金,乃是科学上不正确的说法。

这样,我们把价值视为具体物了;当然,说一盎司金的价值是一吨铁,亦是不正确的。

更正确的更妥当的说法是。

一吨铁的价值,等于一盎司金的价值,或者说它们的价值是一比一。

       交换价值除表示一种比率外,不表示任何物......

17、P78所以,斯密所谓使用价值,显明是一物质的总和效用,因人们对于此物质的欲望差不多已经满足,故其效用程度极低。

他所谓购买力,则分明指交换他种商品的比率。

.....所以,我认为,价值一辞所指示的,是对于一物的欲望强度或估价。

.....鲁滨孙虽不能与任何人交换,但仍以种种的估价,种种的求多得的欲望,看待他各种所有物。

在这意义上,所谓价值,应即指一种商品的最后效用程度。

所赖以量计这种程度的,是该种商品一个新加量所获得的快乐或利益的强度。

无疑,这样解释的价值,与解作交换率的价值有密切关联。

18、P79我们可以结论说,价值一辞,习常有三种不同的意义混在一起,必须分别清楚:

       

(1)使用价值=总和效用;

       

(2)估价=最后效用程度;

       (3)购买力=交换率

19、P108久旱之后忽降大雨,当初人们会说,这是甘霖。

此时,若不降雨,农作物都会枯死。

.....但雨降至某期间以后,农民就会觉得,....再下会妨碍自己的工作,或伤害正在生长的农作物.......

        大都市的垃圾及矿坑.......都可说是负商品。

PS:

第一种情况表明,价值本身是不断变化的,是可以从正到负的;第二种情况表明,价值的正负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不同的,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它是负的,可是对于清洁公司来说,它又是正的。

20、P114价值是一个危险的名辞,若暂时不妨使用这个名辞,则可分割的商品的价值,虽非由该商品的总和效用量计,但须由其最后效用程度量计。

......交换的一般结果是:

一切商品,就最后消费的部分说,将降至相同的效用水准。

        ....由此推论,我们可以断言,所得的支出最有利益时所授受的诸商品量,。

各乘以交换后的最后效用程度,其代数总和为零。

21、P116-118穆勒在国际贸易学说(《经济学原理》,第三篇第十八章)中所发表的议论.....但他由此引出了如下的结论:

“在最有利条件下,经营国外贸易的国家,其商品最为外国所需要,而对于外国商品其需要又甚小。

由此,除得到其他各种结论外,又可得到如下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等时,最富的国家由一定量外国贸易所得的利益最小;最富的国家对于商品通例有较大的需要,所以,他们对于外国商品的需要通常会较大,从而会改变交换的条件,使于自己不利。

总和计算,他们由国外贸易所得的利益当然一般比贫国由国外贸易所得的利益更大,因他们所经营的国外贸易额较大,并从较大的消费额受取物价便宜的利益;但就各个物品计算,它们的利益却是较小。

穆勒既未提出反面的解释,我们自须认为,他这段话的意思是,外国贸易的利益 定于交换条件:

国际贸易对于贫国比对于富国有更大的利益。

但这个结论包含二种不同事物的混淆——即商品的价格及其总和效用。

国家不像大商店那样买卖货物,而是从价格的差别获取利润。

国家是为消费而购买。

但要计算消费者由一种商品得多少利益,我们的尺度是商品的总和效用,不是交换条件所由而定的最后效用程度。

要说明这个真理,我们可以用图八的诸曲线代表两种商品的效用的函数。

澳大利亚的羊毛,以ab线代表之,它对于澳大利亚的总和效用,由abrp曲线直线混合图形的面积代表之。

以他一曲线代表第二种商品(比方说棉织品)对于澳大利亚的效用,故由o'b'量计的该种商品量的总和效用,由o'p'r'b'形代表之。

如澳大利亚以羊毛的半数ab,交换由o'a'代表的棉织品量,它将损失aqrb那样多的效用,但赢得的效用,可由较大的面积o'p'q'a'代表之。

因此,有颇大的效用的纯益。

这是交换的实在目的......

 

 

 

 

 

PS:

第一,确实,交换本身是等价的,但利润的源泉实际上在于,通过这种交换,在国内或者在再和别的国家的交换中实现了利润。

这和这里的交换是毫无关系的。

杰文斯尽管试图证明穆勒的错误,但是他自己的证明实际上也是有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是用效用来解释这一切的,他以为这种交换的利润是为了用较小的abrq的效用去交换更大的o'a'q'p'的效用,尽管如果把这种更大的效用理解成在下一次与另一个人所交换时,对于那个人来说的,那么情况确实也就蒙混过关了,但其实本质上就变成和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了。

但是我们把问题说得更明朗一点,其实这种交换所带来的利润就是通过下一次和别人的交换中实现的,要么是在自己国内要么是同别的国家。

所以,穆勒认为交换本身对于不同的国家的利益是有区别的,这是错误的。

而如果照杰文斯的说法要正确,那么o'a'q'p'代表的就必须是再生产或者下一次交换带来的利润或者价格的差价。

        第二,所谓总和效用实际上指的是曲线pr下的所有部分,最后效用指的是abrq

        第三,另外,在这里我们也看到,因为交换条件排除了一些极端情况,这是最后效用相对于总和效用所缺少的,即交换条件仅仅发生在abrq这一个区间,因而照效用学派的说法,这种交换的最后效用所真正想要交换的并不是另一商品的最后效用部分,而是为了换取它的总和效用-最后效用的部分。

1、P130但劳动虽非价值的原因,在大多数场合却是决定的条件。

其决定方法如下:

——价值只定于最后效用程度.....劳动影响供给,供给影响效用程度,效用程度支配价值或交换率。

为要是这几层极重要的关系不致引起误解起见,我们切重述其义如下表:

        生产费决定供给;

        供给决定最后效用程度;

        最后效用程度决定价值。

2、P131我主张,劳动根本就是一个变量,其价值依照生产物的价值来决定,不是生产物的价值依照劳动的价值来决定。

 

 

补充:

P86-87在同一瞬间,完全同种的商品不能有二种不同的价格——我们可推知,一交换行为中的最后加量,必须与所交换的全量,以相同的比率交换。

.......即,交换过程中有关的各加量,必须遵守这个方程式:

dy/dx=y/x

 

 

 

 

 

 

第二部分 

 

 

1、P132亚当·斯密说:

“每一物的实在价格,每一物对于欲取得其物的人的实在费用,即是获取其物的劳苦与麻烦。

.....一切物,皆以劳动为第一价格,为原始的购买货币。

”(《国富论》,第一篇第五章)......劳动是我们所忍受的含有痛苦的努力,其目的,为防止较大量的痛苦或获得净余的快乐....是以最小可能量的劳动满足我们的欲望。

PS:

在这里,后面部分是杰文斯对于斯密的解读。

确实,在斯密那里,对劳动成本的解释是由于“获取其物的劳苦与麻烦”,但是另一方面,时代要求斯密更强调交换或者说交换价值,因而他的那种关于劳动成本和欲望相关联的说法,直到后来才为人们所重视。

2、P132-133要在经济学上确定劳动的意义,必须在二义之间有所选择。

第一,我们可以把一切身心的努力包括在劳动之内。

在这意义下,打球的游戏亦是劳动,但若打球的目的,专在游戏本身的快乐,这种劳动算不算在劳动里面,却颇有疑问。

一切非为将来目的的努力,都须立即报酬,不致有善或恶的计算,要在未来抵消。

.....如果我们努力只为当时图快乐,我们便只须有一个定则,即快乐不复等于痛苦时,觉得要停止,就停止。

            所以,我们要采取第二义,注意非完全由立即结果报酬的努力。

....当然,有一些劳动在当时是快意的,而对于未来又是有利益的;但它必仅在有限量内是快意的。

大多数人都为欲望所驱迫,而从事较久或较重的工作。

....劳作的痛苦几与其他的各种考虑相互均衡.....我们不久就会知道,我们实际是以劳动所附有的痛苦量当作劳动的尺度。

            PS:

第一,在这里,所谓劳动的两种含义无疑就是是立即得到成果还是在未来得到成果(当然,在未来的话,只是多了一个利息问题,因而两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

本质上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第二,所谓痛苦和快乐,本身就是交织在一起发生的,我们说快乐,意思其实是主要是快乐,说痛苦,也是主要是痛苦,而既然痛苦会随着工作量的增大而增大,那么什么时候人们会停止呢劳动呢?

杰文斯说“劳作的痛苦几与其他的各种考虑相互均衡”,既然他的劳动是“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的劳动,按照这个逻辑,一个人停止工作将会发生在痛苦等于工资的时候,既然痛苦会随着工作量增大,因而效率也会降低,因此,企业家制定工资也就会按照效率来判断,这样工资也就和痛苦的或者说生理的发生情况是一致的。

倘若是这样,刚才我们说的“痛苦等于工资”指的就是边际效用了,即追加的工资等于增加的痛苦。

按照这种如果我们把这个痛苦生理化为消耗的能量和带给细胞、组织的不可恢复的破坏情况,那么这个效用就不在是主观主观效用。

当然,科学发展到何种时候才能精确计算这些数据是另一回事,我们理论是可以这样设想的。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痛苦尽管理论上应当按照生理指标,但是在现今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更倾向于用供求关系来说明这个问题。

    3、P133-135....所以,劳动量是二乘量的量。

如果强度是一致的,则劳动量为劳动强度与时间的乘积;但若强度亦是变量,则其总和应由一曲线面积代表。

       但劳动的强度可以有二义。

那可以指示所成就的工作量,又可以指示勉力为此工作的痛苦。

....前者是劳动的报酬,后者是劳动的刑罚。

....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劳动理论中包含三个量——即所含有的痛苦的努力之量。

生产物之量及所得的效用的效用之量。

效用的变化,定于所有的商品量,这是我们前面讲过的;生产物量的变化,将于次章讨论;在此章,我们只讨论劳动痛苦的变化。

PS:

第一,在这里,杰文斯对劳动强度的两种区分,即所成就的工作量和勉力为此工作的痛苦,所谓的劳动的报酬和刑罚,实际上就是他前面的“一切非为将来目的的努力,都须立即报酬,不致有善或恶的计算,要在未来抵消”的具体应用,他将边际效用的追加资本等于增加的利润应用于劳动强度之中,因而,通俗地说,“所成就的工作量”就是本金,勉力为此工作的痛苦”就是利息加本金。

那么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区分呢?

我们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劳动量=劳动强度*时间。

由于生理上,随着工作量或者说劳动强度的增大,痛苦将会占据主要位置,如果企业还想保持过去的较高的利润水平或保持同一效率,就要求提高足够多的工资以弥补这种逐渐增大的痛苦,而对劳动强度的两种划分,就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何时候都应该是痛苦<=工资,另一方面,(工资1-痛苦1)<=(工资2-痛苦2),即第二次的工资与痛苦的差应该大于等于第一次,这实际上就是说具有了利息。

如果有人觉得难以理解,只需要把痛苦看成生理上的成本就可以了。

因此,这个意思就是说,不但要任何时候工资都要至少能够弥补痛苦,而且在未来,这还能必须有利息。

尽管,杰文斯用的是“痛苦”,但是实际上过去许多指责马克思的问题,他同样没有摆脱,例如每一个人的痛苦不一样,或者说维持每一个人必要生存的必需品并不一致,所以成本就是千差万别,这样,这就很难有现实操作性,在这里,又只能按照供求水平或者说平均水平了。

第二,在这里,杰文斯显然是把劳动作为一种能够获得利润的资本在看待,“劳动的刑罚”指的是失去的利息,但紧接着对劳动者生理现象的分析却并不符合一贯的逻辑。

因为利息得以实现,显然是由于用于再生产创造价值后的让渡——价值创造者与放贷者无关。

而在这里,劳动者在(主要)痛苦时所获的利益,(对于在主要是快乐时,这就是一种包含了在未来的利息),按照杰文斯的逻辑,即在劳动工资与效率挂钩情况下,却是由自己创造的,这样这就不是利息,或者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息。

当然,我这里的前提是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时候或者说增加的价值还是劳动者创造的时候,如果在某些例外的情况下,这个结论就不能这么说了,例如在同一劳动强度的情况下,劳动者的工资是否会上升呢?

有一种情况是采用更先进的机器。

既然劳动强度并未改变,这样,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总量就没有改变,但是产量既然增加了,那么分配在每一个商品里面的价值就现对于过去而减少了,表现在商品单价的降低,这样,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愿意购买低价的同类产品,在总体上价格增加了,利润也增加了,但是劳动者是否应该分享这种增加利润,理论上,劳动者是无权这样做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的利息就不是劳动创造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别的劳动者创造的,在这里利息仍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息,因为放贷者不是劳动者而是企业家,利息的创造者是别的劳动者。

因此,如果劳动也具有利息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总结道:

利息的意义有三种,一是借贷者和创造者不是一个人,例如一个人将自己的资金借给别人;二是“放贷者”是企业家和本企业的劳动者,创造者却是别的劳动者,而由于企业家通过掌控生产资料而控制劳动者,因而利息的最终的合法占有者是企业家,这是在超额利润的情况下;三是“放贷者”是企业家,创造者是本企业的劳动者,这是在平均利润的情况下。

因此,所谓劳动的利息,无怪乎就是平均利润或者超额利润的一种分配,只是在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平均利润时企业家和劳动者的那种冲突就被掩盖起来了,表现在超额利润的时候,企业家和本企业的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既然工资和劳动者生理现象是一致变化的,因而企业家的追加的资本=增加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增加的痛苦=增加的工资就是同时发生的,在这个时候,与企业家和劳动者相对立的就变成了别的企业。

这样,所谓的和谐,也就是这种稍纵即逝的、瞬息万变的平均利润的和谐。

第三,刚才,我们的前提是工资是随着痛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如果是工资并不依这个变化,而一直保持不变,那么快乐时创造的价值或者说工资>痛苦(或者说快乐的工资>必要生活资料),工资<痛苦(或者说痛苦的工资>必要生活资料),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劳动有利息,那么只能说是负利息了。

第四,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即在工资与效率挂钩时,快乐的工资>必要生活资料,要痛苦时所获工资>必要生活资料(如果此时必要生活资料还可以认为暂时不变的话),能算得上杰文斯说的劳动的利息的概念,必须使后者的程度大于前者。

但此时的企业家是否愿意支付这种利息取决于这所能带来的利益,这样在企业家的追加资本=增加的利润时,劳动者的痛苦和快乐相等,或者更确切地说增加的痛苦=增加的工资,这样劳动者的工资就和这个企业一样扩大再生产了。

第五,“必须使后者的程度大于前者”指的是总量上的增加。

关于利润率,按马歇尔的追加资本=利润增量的理论,利润率是不断下降的,但是这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利润在此时已经最大化,而且劳动,在这个时候也具有了“利息”,当然这种增加的利息或者说利润归不归劳动者所有,甚至劳动者能不能分享其中的一部分,这要看企业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超额利润的,生产力是因为劳动者,劳动者当然应该分享这种利润,因而劳动具有了利息,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机器,那么劳动者在理论上就没有这种权力。

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劳动的利息实际上是企业家增加的利润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说这种增加是利息,原因在于产量不变、同一劳动强度、其他条件不变时,价值会如货币一样过自我增加,但这个假设是否可能是另一回事,但可以肯定这种情况下的利息与传统的观念完全不同。

因此,这种“利息”是自己创造的,与那种不自己动手的人的错误观念——以为货币会自行增加,是完全不同的。

当然,在劳动利息那里,超额利润获得者都也会得出这种错误观念。

4、P135abcd表示与生产物为比例的劳动痛苦,ox线一下各点的深度指示痛苦,以上指示快乐,pq曲线表示生产物的效用程度,生产物的量沿ox线量计。

.....qm=dm,这就是说,所得的快乐与所受的劳苦恰好相等。

 

 

 

    PS:

其实qm=dm实际上就是增加的工资=增加的痛苦,这一点其实是工人阶级斗争,法定工作时间降为8小时的经济学的真正原因。

 

5、P136-137.....t代表时间或劳动的时间;l代表劳动量,指示劳动本身所伴起的痛苦余额,但不计其生产物;x代表所生产的商品量;u代表该商品的总和效用。

.......

              ......所以他会在痛苦与相应快乐相等时停止劳动。

故t可由下述方程式决定之:

dl/dt=(dx/dt)*(du/dx)

PS:

 “在痛苦与相应快乐相等时停止劳动”,关于这一点,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了,所谓痛苦与相应快乐相等,其实从P135“qm=dm”就可以看出,杰文斯的意思就是增加的工资和增加痛苦相等,而不是如上图所示的面积aob+面积cdm等于面积bc的时候,如果这样做,才真正陷入了主观效用论,因为abcd曲线本身在这里就是成本,这种面积相加是毫无意义的,获利其实在pq曲线。

另外,杰文斯是用生产商品的效率来代替了增加工资的位置,这也就是说,他是认为两者在这里具有同等效力——增加工资是因为生产效率提高了。

所以对于他来说,增加的工资=增加的痛苦和增加的效率=增加的痛苦其实一码事。

所以在上图,他才用PQ曲线的MP来和曲线abcd的dm比较,但是工资曲线的变化方式是不是和图中的生产效率PQ曲线一致,这是另一回事,但对于他在这里所要证明的事情是没有实质影响的。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既然工资随着效率的降低而降低,那么劳动者为什么还要继续劳动呢?

劳动就更不可能具有“利息”了?

其实工资不是随着时间绝对的降低,而是相对的降低,或者说相对于成本(或痛苦)的增加,工资的增量是可以减小的,但是这并不妨碍工资在总量上还是在增加,只不过是说增加的速度变慢了或者说增加的数量变少了,而只是到了增加的工资=增加的痛苦,这个时候,劳动的利息或者说利润就得到最大化。

用pq曲线来说的话,在qm的地方,工资最大化或者说效率最大化。

这样,杰文斯首先在快乐和痛苦的外衣下,在分析劳动的利息的过程中,对边际效用做出了的开创性的工作。

不过,必须说明的是,P135“依照上面讲的效用理论,这根曲线指示了,所获工资越大,则由追加量劳动所得的快乐越小。

...”,其实这里的边际效用和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并不矛盾,因为实际上只要边际效用平均的看待,就是马克思的某些理论了。

 

 

 

    小结:

第一,如果劳动具有利息的话,那么利息的意义有三种,一是借贷者和创造者不是一个人,例如一个人将自己的资金借给别人;二是“放贷者”是企业家和本企业的劳动者,创造者却是别的劳动者,而由于企业家通过掌控生产资料而控制劳动者,因而利息的最终的合法占有者是企业家,这是在超额利润的情况下;三是“放贷者”是企业家,创造者是本企业的劳动者,这是在平均利润的情况下。

因此,所谓劳动的利息,无怪乎就是平均利润或者超额利润的一种分配,只是在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平均利润时企业家和劳动者的那种冲突就被掩盖起来了,表现在超额利润的时候,企业家和本企业的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既然工资和劳动者生理现象是一致变化的,因而企业家的追加的资本=增加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增加的痛苦=增加的工资就是同时发生的,在这个时候,与企业家和劳动者相对立的就变成了别的企业。

这样,所谓的和谐,也就是这种稍纵即逝的、瞬息万变的平均利润的和谐。

                    第二,劳动者停止工作的时机是:

dl/dt=(dx/dt)*(du/dx),即“在痛苦与相应快乐相等时”的“qm=dm”停止劳动,更确切地说,就是增加的痛苦等于增加的工资的时候。

这样,杰文斯首先在快乐和痛苦的外衣下,在分析劳动的利息的过程中,对边际效用做出了的开创性的工作。

 

6、P139-140.....所以,问题如何解决,要看追加商品的效用与延长劳动的痛苦两相权衡,是哪一方面重。

       ....食品价格的腾贵,和劳动 生产物的减少,实际是一样的,因为在这情况下,货币工资不变,所能换得的生活必需品却将减少。

于此,我们可以断言,几乎只有生活必需品的英国劳动者,当其生产物越少时,其工作将越勤勉;反言之,其生产物越增加,则其工作越驰放。

PS:

第一,这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劳动者来说,除非工资是与效率成比例变动,否则“食品价格的腾贵,和劳动 生产物的减少,实际是一样的,因为在这情况下,货币工资不变,所能换得的生活必需品却将减少”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

   第二,如果工资是与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