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318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docx

八下文言练习汇总

21、《与朱元思书》练习

一、词语解释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俱:

全,都共:

一样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

3、水皆缥碧

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

比….快  奔:

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

凭借轩邈:

向高处远处伸展

6、蝉则千转不穷

转:

通“啭” ,鸟叫声

7、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

至 息:

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纶:

筹划  反:

通“返” 返回 

二、翻译句子院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相同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富春江的“异水”的句子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急)

6、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

找出具体语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7、鸢飞戾天者息心和经纶世务者忘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望峰窥谷

22、《五柳先生传》练习

一、词语解释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2、亦不详其姓字

知道

3、不求甚解

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4、每有会意

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

体会、领会

5、亲旧知其如此

亲戚朋友

6、或置酒而招之

有时

7、造饮辄尽

造:

往辄:

8、期在必醉

期望

9、曾不吝情去留

舍不得

10、环堵萧然

空寂

11、短褐穿结

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12、箪瓢屡空

经常是空的

13、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14、以此自终。

过完自己的一生

15、不戚戚于贫贱

忧愁的样子

16、不汲汲于富贵

心情急切的样子

17、兹若人之俦乎

辈、同类

18、衔觞赋诗

酒杯

二、翻译句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2、好读书,不求甚解

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

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6、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喝醉了就回家去,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蔽风和太阳。

8、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粗布短上衣打了补丁,盛饭的竹器和水瓢经常是空的。

9、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10、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

1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

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①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②平和、旷达、安贫乐道、率真自然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4、文中“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希望社会能像远古时代一样,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

5、本文多处用了否定句式,这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有什么含义?

突出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23、《马说》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故虽有名马

即使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

祗:

只是骈死:

并列而死

3、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

餐 或:

有时 石: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是:

这样

6、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尚且 等:

一样

8、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怎么千里:

日行千里

9、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  材:

才能

10、策之不以其道

策:

用鞭子打  道:

方法

11、执策而临之

策:

鞭子  临:

面对

1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其:

难道其:

恐怕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才美不外见

它卓越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它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驾驭它而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7、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吧!

三、问答题:

1、文章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生活中的哪一种人?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统治者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控诉。

24《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2、援疑质理  

援:

提出 质:

询问

3、益慕圣贤之道 

仰慕

4、俟其欣悦

等待

5、滕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

汤:

热水覆:

覆盖

6、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再:

两次

7、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跑 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8、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肢” 肢体

9、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披” 穿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行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我站着旁边伺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用被子给我盖上,好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如他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是如此罢。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三、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

读书难而去借书抄书;

求教之难而去百里外寻名师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

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

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26.《小石潭记》练习

一、词语解释

1、水尤清冽

尤:

格外冽: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道:

道路见:

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

坻:

水中高地屿:

小岛

嵁:

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5、佁然不动

佁然:

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清:

凄清居:

停留

7、隶而从者

隶:

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走

9、下见小潭

下:

在下面

10、日光下澈

下:

向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在空中

12、斗折蛇行

斗:

像北斗星一样

蛇:

像蛇一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

逗乐

15、凄神寒骨

凄:

使。

凄凉

寒:

使。

寒冷

16、悄怆幽邃

悄怆:

忧伤的样子

17、记之而去

去:

离开

二、翻译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击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令人悲哀。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4、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树、水、鱼,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

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27.《岳阳楼记》练习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

做太守

2、越明年

越:

到了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

于是制:

规模

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

我以:

6、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

那胜状:

胜景

7、衔远山,吞长江

包含

8、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

边晖:

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

描述备:

详尽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

虽然如此,那么极:

12、迁客骚人

迁客:

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

诗人

13、霪雨霏霏

霪雨:

连绵的雨

霏霏:

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连月不开

开:

天气放晴

15、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

迫近去:

离开

国:

国都

16、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

日光集:

鸟停息在树上

17、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香草的一种

汀:

小洲极:

穷尽  

18、宠辱偕忘

宠辱:

光荣和屈辱

偕:

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

执、持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探求

古仁人:

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或异两者之为

或:

或许

为:

指两种心情。

22、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在……之前后:

在……之后

23、微斯人

微:

没有斯:

这样

24、吾谁与归

归:

归依

25、不以物喜

以:

因为。

二、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批评指责的心情,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于是在春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9、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10、【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2)百废具兴具:

通“俱”,全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中心思想:

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③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

唐贤今人诗赋。

④“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

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⑤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 “岳阳楼

⑥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⑨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在朝廷做官;“退”指:

不在朝廷上做官

⑩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

“退亦忧”指:

不在朝廷上做官就替君主担忧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

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28、《醉翁亭记》

作者: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宋代文学家。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环滁

环:

环绕

2、林壑尤美:

壑:

山谷尤:

格外

3、望之蔚然而深秀

蔚然:

茂盛的样子秀:

秀丽

4、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

居高面下

5、名之者谁:

名:

取名

6、醉翁之意:

意:

情趣

7、得之心而寓之酒:

得:

领会寓:

寄托。

8、云归而岩穴暝:

归:

聚拢暝:

昏暗。

9、野芳:

芳:

香花。

10、吾谁与归:

归:

归依

11、佳木秀:

秀:

茂盛,繁茂

12、负者:

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13、伛偻提携: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14、山肴野蔌

肴:

野味。

蔌:

菜蔬。

15、杂然而前陈

陈:

摆开

16、宴酣之乐

酣:

尽兴地喝酒

17、觥筹交错

觥:

酒杯。

筹:

酒筹

18、太守之乐其乐

以......为乐

翻译下列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二、问题探究:

1、既能表现作者情感,又贯穿全文的是哪一个字?

(文眼)

2、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

请从全文中概括出来。

从中可见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3、从这个“乐”中,你读懂了什么?

示例:

我读懂了“醉”是表象,“乐”才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他在乎”乐民之乐”.我们要学习作者的宽和仁爱之心,用宽阔的胸襟对待逆境,乐观向上,感染他人,让世界乐人乐己。

4、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哪四个场面?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6、从全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那么醉的原因还有哪些?

醉于山水之美,醉于百姓之乐,醉于宴酣之乐

7、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9、《满井游记》同步练习

作者: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石公”,湖北公安人。

明代文学家。

与其兄_袁宗道_、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一、解释下列加框的字

1、冻风时作

2、局促一室之内

拘束

3、未百步辄返

4、土膏微润

肥沃

5、波色乍明

初、始

6、娟然如拭

美好的样子

7、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倩女:

美丽的女子

靧:

洗脸掠:

梳掠

8、柔梢披风

开、分散

9、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茗:

煮茶喝

罍:

端着酒杯蹇:

骑驴

10、汗出浃背

湿透

11、夫不能以游堕事

耽误公事

12、此地适与余近

正好

13、恶能无纪

怎能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见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镜刚打开,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

3、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发髻一样。

4、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

5、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都透露出喜悦的气息。

6、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7、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大概说是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这个官罢了。

三、问题探究:

1、第二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回应首段,是对自己冒寒出游的肯定,并对“城居者”困坐室内不知大好春光表示惋惜。

2、文中描写作者对郊外早春总体印象的语句是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作者描写初春景色,分别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展开?

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并写下简单的赏析。

冰皮、水波、山峦、晴雪、柳条、麦苗

例: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赏析:

以梳妆好的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又传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