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196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docx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5只、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

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

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

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

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

(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

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

你最喜欢哪一张?

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

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

(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

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

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

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

(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

(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

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

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

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

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

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

我看到了正面,它有尖尖的爪子、粗粗的腿。

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

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

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

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

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

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

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

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

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

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

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

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

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

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讨论,交流。

生1:

我们绕了一圈。

生2:

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

对!

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

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

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

(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

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

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

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

(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

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

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

(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

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

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

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

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

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

(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

(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

(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

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

(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

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

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

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

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

你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操作,回答。

)生1:

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

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

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

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

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

(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

(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

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

(课件演示正面。

小结:

我们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为大家服务。

[设计说明:

我采用学生喜爱的玩具恐龙为素材,通过3个层次的观察活动即本位观察、换位观察、全面观察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恐龙的样子是不同的。

由实物到照片,形象直观。

遵循了儿童由浅入深,逐步推进的认知规律。

在巩固阶段,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把教材的练习1进行了改造,使得新课教学以恐龙为主线展开。

并且以好人好事为教学资源,进行了思想教育,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三、体验成功、实践新知

1.实地观察。

教师:

老师还拍下了几张我们学校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

(出示学校雕塑)我们学校的雕塑漂亮吗?

你仔细观察过吗?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观察物体。

就让我们一起去观察我们学校的雕塑吧!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学校雕塑。

2.操作实践。

教师:

咦,还有几张照片,老师想起来了,不小心撕坏了就在你们的桌子上,你能帮助老师把它拼出来吗?

就让我们来一次比赛,根据刚才观察到的雕塑的样子把它们拼好!

(学生两人一起拼图。

提问:

这张照片拍的是雕塑的哪一面,是站在雕塑的哪一面拍的?

生1:

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正面,站在大门口拍的。

生2:

我们拼的这张照片是雕塑的侧面,站雕塑的侧面拍的。

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说明:

在实践部分,组织学生实地观察后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拼图的活动为载体,只有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完成任务。

让学生感到形式活泼、新颖,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总评:

本节课努力遵照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体现教材编写意图。

教师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整和于教学之中,使教学锦上添花。

纵观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拍照片”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表明,学生对情境中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

导入的设计先声夺人,既帮助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课的学习搭建了认知平台也抓住了学生和听课教师。

2.主体参与,探索新知。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

基于此,新课以观察恐龙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分3个层次观察恐龙,依据课本又拓展了课本,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

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再如让学生看完了恐龙录像,你想说什么?

等等,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3.联系生活,实践运用。

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

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如上课开始的拍照、找一找是谁做了好人好事、拼照片等。

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

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物体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