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7139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docx

最新高三地理河南省信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

河南省信阳市

201X—201X学年度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高考资源网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座位号同时填涂在答题卡背面左上角,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将试题卷装订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规范填涂。

如需改动,用像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4.严格按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根据图1及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若图1是城郊近地面大气环流示意图,则此环流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作用是()

A.②对丙具有净化,增温作用B.①对甲具有净化,增湿作用

C.②对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D.①对乙具有减温、减湿作用

2.若图1表示地球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且乙表示变质岩,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可能为沉积岩B.丙可能为岩浆

C.②不可能表示外力作用D.①可能表示重熔再生作用

图2是我国某城市在一次气旋过境过程中的风向和风力变化图。

风杆(长线段)上绘有风尾(短线段)的一方指示风的来向。

每一道风尾表示风力2级。

据此回答下题。

3.由图判断该气旋中心的移动方向是()

A.由东南移向西北B.由东北移向西南

C.由西北移向东南D.由西南移向东北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图3),回答4—5题。

4.依据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分布规律分析,N处地势特点是()

A.地势高B.地势低C.与周边地区同高D.无法判断

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面D.软流层中部

图4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6—8题。

6.甲处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D.火山堆

7.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河流堆积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8.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下表是我国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

据此及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月份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9.该地可能是()

A.武汉B.上海C.济南D.兰州

10.若该地植被状况较差,则其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A.1—3月B.3—5月C.7—9月D.10—12月

11.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时间长

C.大气中云量较少D.地面温度较高

12.图5为“嫦娥二号”绕月卫星奔过程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二号”到达绕月①号轨道时,图中共有2个天体

B.“嫦娥二号”到达绕月②号轨道时,图中共有二级天体系统

C.“嫦娥二号”进入奔月轨道后,接收到大量来自光球层的带电粒子流

D.“嫦娥二号”进入绕月③号轨道时,与大气摩擦,会产生流星现象

图6是一组海峡示意图,据此回答13—15题。

 

13.图6海峡中不属于大洲分界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4.图7所示气候类型可能出现的海峡是()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图6海峡中不在西亚石油主要输出路线上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图8),回答16—17题。

16.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A.阴山B.秦岭C.天山D.南岭

17.该山地南坡1月平均气温10℃所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

A.600米B.1200米C.100米D.750米

读图9,回答18—19题。

 

18.有关甲、乙两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较乙图大

B.①城市在④城市的东北方向

C.甲图中①②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比乙图③④城市之间的实地距离长

D.乙图所描述的内容详细

19.根据地理坐标判断②③城市间的距离约为()

A.550千米B.1050千米C.1530千米D.2230千米

一些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20~22题。

20.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下列地区中ON最短的是()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21.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豫

22.若信阳某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我国某地(32°N、114°E)长跑比赛于北京时间某日10:

30鸣枪开赛。

图10为某运动员比赛中经过图11中某点时的即时素描图,当该运动员到达该点时,其身影朝向正北并大致与身高等长。

据此回答23~25题。

23.当运动员身影(背影)如图10所示时,运动员位于图11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4.此时比赛已进行约()

A.54分钟B.90分钟C.24分钟D.114分钟

25.该运动会举办的日期可能是()

A.1月11日B.5月11日C.8月11日D.11月11日

第Ⅱ卷

本卷共4大题,共50分

26.(10分)图12中AB为昏线,BC为晨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日,北京市(40°N)正午太阳高度为,A点昼长是,发生极昼的范围是。

(6分)

(2)一架飞机从A飞到B,沿最短路径的飞行方向是。

(2分)

(3)此时地球在右图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1—4地中的地。

(2分)

27.(14分)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

百帕)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13中天气系统多出现于(1,7月)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风。

(4分)

(2)此日O、P两地风力较大的是,其理由是。

(6分)

(3)如果图13中等压线状况保持不变,某海轮从M地向N地航行,途中天气(写晴或雨)及气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4分)

28.(12分)读图14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其中两项。

(4分)

 

(2)图中A地形区形成的主要内力作用是。

(2分)

(3)分析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原因。

(6分)

 

29.(14分)图15、16分别是甲岛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和乙岛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总是。

 

(1)图15中P地比同纬度气温(高、低),主要原因是。

(3分)

(2)乙岛地处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2分)

(3)甲、乙两岛7月都盛行风,但成因不同,简析乙岛此风形成的原因。

(5分)

(4)图15中甲岛东侧是气候,简析其形成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CAAC6—10BADCB11—15CBDAB16—20DBACC21—25ABCDD

第II卷共4大题,共50分。

26.(共10分)

(1)30°4小时70°S—90°S(或70°S及其以南地区)(6分)

(2)一直向东南方向(2分)

(3)1(2分)

27.(共14分)

(1)1西北或偏北(4分)

(2)P;P地等压线比O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P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O地小;(6分)

(3)晴雨:

晴→雨→晴→雨→晴(2分)

气压:

先变小再变大(2分)

28.(共12分)

(1)河北省和山西省分界线;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分界线;东部地带与中部地带分界线(任答两条得4分)

(2)断裂下陷(或断层相对下降一侧,2分,只答断层1分)

(3)自然原因:

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降水量少;没有支流流入。

人为原因:

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6分)

29.(共14分)

(1)低(1分);P地为山脉,地势高,气温低(2分)

(2)太平洋亚欧(2分)

(3)东南(1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7月亚欧大陆形成低压(1分),海洋上形成高压(1分),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东南风(1分)

(4)热带雨林(1分)甲岛东侧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1分)来自海洋的湿热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1分)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湿。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