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934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docx

高中历史必修1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1、西周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目的:

巩固周王朝统治;作用:

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③诸侯对下属进行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王-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特点:

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

作用:

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基本特征:

权力高度集中;内容: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丞相辅佐皇帝、御史大夫管监察、太尉管军事)、郡县制(皇帝或朝廷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选官、法律。

直接影响:

有利于巩固统治,国家统一和社会经济发展;深远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建立中外朝制、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积极作用: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唐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草拟)门下(审批)尚书(执行)作用:

提高效率、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宋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管行政)枢密院(管军事)三司(管财政)

6、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措施:

①收精兵:

②削实权:

a.削弱藩镇力量;b.州郡设通判(监察);c.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

设转运使,各州郡财赋均由中央直接掌握。

设三司总管国家财政。

影响:

①积极:

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②消极:

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导致积弱积贫。

7、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清朝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8、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

9、自然地理环境、希腊城邦政体(特点:

小国寡民、长期自治)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重要条件。

10、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表现: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行政和军事机构。

意义:

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局限:

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没有权利。

11、《十二铜表法》①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

②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的基本法。

查士丁尼法典:

①查士丁尼法典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②保留了古罗马法学成果,对人的行为做出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③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④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2、《权利法案》确立了君立宪政体,统治方式实现了由“人治”转向“法治”。

英国社会从此进入长期稳定发展时期。

13、责任内阁特点①由议会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②议会与内阁关系: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1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基础:

代议制,核心:

责任内阁制;国王是国家元首,仅扮演仪式性角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最高行政首长是首相,对议会负责;首相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立法创意权,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15、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

(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纵向)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包括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一个联邦司法体系;同时宪法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②三权分立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③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

都有民选产生;

评价:

①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巩固了国家政权。

②实行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对于防止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具有积极作用。

③局限性:

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同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16、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立法权: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①总统由国民议会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③总统可任命文武官员,④可提出法案(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⑤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内阁权力:

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共同:

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作用:

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建立。

17、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内容:

(1)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权力:

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2)首相主持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3)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

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有权提出法案并行使预算审查权。

评价:

(1)特点:

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帝国国会具有民主选举的基础,但是帝国国会对帝国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一战的灾难。

(2)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18、德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同:

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体。

②皇帝和总统都是国家元首,都任命政府官员、统率军队、参与法律的制定;③德国国会和法国议会都由选举产生,形式上都享有一定的立法权

异:

①德国皇帝是世袭是终生制,而法国总统是选举产生有任期;②首相由皇帝任命并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法国内阁部长和总统共同对议会负责。

③德国的议会行使立法权但无实质性权力;法国议会行使立法权,并约束总统。

19.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①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③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强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之后,俄德法又挑起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④1900年,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0.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英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结局:

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危害:

①割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②开埠和关税协定:

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并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③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21鸦片战争的影响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②封建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③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想④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①丧失更多领土和主权;②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方便其掠夺原料,倾销商品;③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④兴起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产生。

中国近代化由此起步。

23.太平天国重大事件1851年,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影响①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②坚持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③扫荡了王朝秩序,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④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对理想的追求;提出了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方案《资政新篇》,是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24《马关条约》危害:

①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②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③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②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③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开始进行军事改革;

④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兴起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及辛亥革命)

25.《辛丑条约》影响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②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③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6、义和团运动意义:

①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27.辛亥革命条件:

(1)组织基础: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①性质:

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②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理论基础: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3)舆论基础: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4)实践基础:

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过程:

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历史意义①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8、五四运动意义?

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②传播民主和科学,体现民主和科学精神;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④_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9.《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及意义)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③工人运动在其指导下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2.巴黎公社政权性质:

新型的工人阶级政权;经验教训:

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②不能孤军奋战,要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③要建立成熟的政党来领导。

30.二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   十月革命:

性质:

 社会主义革命,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

①性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③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3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二大纲领:

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32、1924年,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井冈山道路: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工农武装割据,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3)红军长征: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围剿红军;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后才开始转危为安(4)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实现逼蒋抗日,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5)1937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6)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3.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历史意义①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4.

(1)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召开政协会议;

(2)解放战争的进程:

①战略防御: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开始;②战略反攻:

刘邓大军等三路大军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进攻;③战略决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歼灭国民党主力。

(3)战争胜利:

1949年4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党大陆统治被推翻。

(4)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35、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①新中国建立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

①平反冤假错案——首要环节②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③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④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37、一国两制:

内涵:

(1)前提:

一个中国;

(2)内容:

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发展趋势:

两种制度长期并存;(3)核心:

祖国统一;

历史意义:

①、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中华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香港、澳门成功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运用的结果,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8、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性质:

内政问题.

(2)阻碍因素:

①台湾岛内“台独”势力;②国际反华势力;

(3)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9、冷战:

(1)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关系逐渐恶化。

②美国把苏联看做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企图遏制苏联;③苏联则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④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

(2)表现:

①政治:

“杜鲁门主义”和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②经济:

“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的对抗;③军事:

北约与华约的对抗:

  

(3)影响:

①美苏“冷战”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40、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的趋势及原因:

趋势:

多极化趋势 原因:

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1、当今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缓和与动荡并存(缓和原因:

①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②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加强③世界政治经济联系增强。

动荡原因:

①美国推行强权政治;②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③恐怖主义④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

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出现“一超多强”。

4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44、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

(1)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

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③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④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5、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

(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改善原因:

中美都有改善的共同要求。

美国方面:

与苏争霸,美处于劣势;敌视中国政策失败;经济危机、越战的不利影响;中国方面:

中苏关系恶化;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行祖国统一。

(3)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多边外交政策。

(1)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如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强与东盟合作;

(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如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积极参与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