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866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docx

《等待戈多节选》教案

12《等待戈多(节选)》 教案

(爱尔兰)贝克特

教学目的:

5.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6.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7.分析了解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不同。

8.分析了解支离破碎的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

由《变形记》的怪诞内容引入到荒诞派戏剧,再引到《等待戈多》。

 

二.    介绍萨缪尔·贝克特及其作品。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

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

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

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

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

“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

可能猪也会如此。

”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

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

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万居然说“不知道”。

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

在德国占领期间,贝克特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

法西斯的暴行,人民的苦难,以及战后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使他感到世界满目疮痍,到处“乱哄哄”“一团糟”。

他曾颇有感慨地说:

“人们不需要寻找忧伤,它便映入人的眼帘,甚至在伦敦的出租汽车里也是如此。

”贝克特自谦不是哲学家,而只是个“无知”“无能”的作家。

冷酷的社会使他感到人们丧失了理智,人间的不幸使他决意通过涉笔混乱社会中的一群可怜虫来揭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痛苦。

他觉得生活就寓于阴暗和空虚之中,生即包含死,人自出生起,就向坟墓走去。

在这漫长而痛苦的人生中,人时时受到某种巨大力量的支配与逼迫,因此贝克特认为沉默是人所能持有的最适当的态度。

他闭门谢客,拒绝采访,不问政治,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将自己关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过着孤独的生活。

他的剧作流露出浓烈的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

为了表现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

贝克特在创作上打破了传统戏剧的陈规,使剧本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

布景、道具极为简单。

一片荒原,一棵枯树。

但剧中的道具都有其寓意,像《等待戈多》中光秃秃的树上一夜之间新添几片绿叶,代表了时光的流逝。

维妮手提包里的物品是她赖以生存的全部财产。

贝克特剧中的人物大多是身残志缺的糊涂虫,而且人物少,动作单调。

不少剧作只有一个人物。

剧中人几乎与世隔绝,思维混乱,语言贫乏,活动幅度很小,观众甚至无法看到这些人物的完整外形与动作。

在《喜剧)中,人们只看到装在坛子里、只有头露在外面的一男二女在争风吃醋。

打情骂俏,演出一场“棺停里的爱情三重奏”。

在《啊!

美好的日子》里,看到的是半载入土的维妮在梳妆打扮。

追忆她的“第一次舞会”“第一次亲吻”。

在《剧终》里,看到的是被装在垃圾箱中的纳格、奈尔在乞讨食物和拥抱接吻。

贝克特通过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西方普通人的共同命运——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

贝克特于20年代末就开始文学创作。

早期创作的诗集《婊子镜》(1930)、长篇小说《莫菲》(1938)等,就具有现代派的特点,并体现出他渊博的学识、非凡的洞察力和出色的讽刺才能。

他的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纳之死》和《无名的人》(1946—1950)通过主人公的四处游荡表现了人生的艰辛与虚无,被一些评论家誉为20世纪的杰作。

使贝克将蜚声西方文坛的还是他的戏剧创作。

《等待戈多》(1952)是贝克特的成名作。

他的主要剧作还有《剧终》(1957)、《最后一盘磁带》(1958)、《啊!

美好的日子》(1961)和《喜剧》(1964)等。

 

三.预习诊断:

1.下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是(D  )

A.僵硬(jiang) 咀嚼(jujue) 羡慕(mu) 

B.窥视(kui)  瞪着(deng)  忏悔(chan)

C.踱步(duo)  眺望(tiao)   噩梦(e)

D.      沉吟(ying) 嬉笑(xi)    祈祷(dao)

2.判断下面成语是否有错别字,然后解释下面成语,并用以造句:

(口头完成)

趁热打铁 甜言密语 各式各样 万截不复 若有所思 精疲力竭

 

四。

解题:

关于“等待戈多”。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

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示。

对此,西方评论界众说不一。

有的人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一位神秘人物,有的人认为他是上帝,还有的人认为他是“虚无”或“死亡”。

有人曾就此问贝克特本人,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戈多给剧作增加了很多神秘色彩。

戈多到底是什么呢?

剧中说,“戈多是一个救星,是一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

据此可以认为,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于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戈多似乎能给人以希望,给生活以意义,但直到戏剧结束他也没有出场。

他会来吗?

人们的等待会有结果吗?

显然,这只是一种无望且又无可奈何的等待。

说它无望,是因为戈多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织出来的幻想;说它无可奈问,是因为处于绝望境地中的人们除了等待,已别无它法来维系他们苟活的生命。

等待固然虚妄,但也惟有等待了。

等待已成为他们的生命状态。

剧中人物对于“戈多”的“等待”,显然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

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曾就此评说道:

“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

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

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

”这其实是人类所共同具有的一种体验。

 

五.人物分析

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是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作为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

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梦呓之言,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

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特征,更不是以往我们在现实主义优秀作品中见到的那种典型人物或典型形象。

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

 

六.            剧的荒诞性

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

《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性戏剧的经典作品正体现了这种反传统的艺术主张。

首先,欠缺逻辑的剧情。

整个剧本与传统戏剧不同,既没有开场、起伏、高潮、结局的戏剧程式,也没有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事件在杂乱无章中看不出任何进展和变化。

两个主人公重复、无聊的动作,语无伦次的对白,也表现不出逻辑上的连贯性。

话题常常是开了头却没有结局,胡言乱语中突然还会冒出一句至理名言,给人以强烈的突兀感。

幕启时两个流浪汉已等了许多天,幕终时他们还要等待下去,舞台上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只有无边的等待。

其次,凋敝的舞台形象。

幕布一拉开,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一派凋敝凄惨的景象:

黄昏的暮霭,荒野中的小路,光秃秃的枯树,两个衣衫褴褛、神态恍惚的流浪汉,这些“直接呈现给观众”的舞台形象,一方面渲染了全剧荒原般的气氛,另一方面,因其完全不同于传统戏剧的场面而被追加了象征意义,使作者的内在思想转化为视觉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三,支离破碎的戏剧语言。

剧中人物的语言颠三倒四不断重复,既无前因后果,又文不对题。

即使是一些偶然出现的颇有深意的哲理,由于夹杂在人物的胡言乱语中,也显得突兀和支离破碎、这样的语言当然不是由于作者的笔力不支所导致,相反,它恰恰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

贝克特想用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语言,来表明一种认识,即在非理性化、非人化的社会里,人既然失去了作为人的特质,也就失去了理性的思考。

没有了完整的语言。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

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

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

 

七.            理课后练习:

(略见教师用书)

 

八.            教学后记:

本单元各课均属于了解性质,目的是扩展学生知识面,不必深究。

 

等待戈多(节选)

 (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18分,每小题3分)

(一)填空(6分)

1.《等待戈多》选自《__________》第三册。

作者________生于爱尔兰,是_______派戏剧的代表作家。

获诺贝尔文学奖。

2.戏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艺术,它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

(二)选择题(12分)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土墩                     兴高彩烈                           症结                    浑浑噩噩

B.咀嚼                      迷离恍惚                           泻漏                    胆战心惊

C.僵硬                     嬉皮笑脸                           啰嗦                    万劫不复

D.窥视                     甜言密语                           消磨                    荒诞无稽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鹰在天空飞翔着,作出了短促而_______的歌声,如同一个信号。

我凝望着鹰,想从它的歌声中听出个珍贵的消息。

(2)只有老会计明白,这个老实巴交的出纳员是蒙上了不白之冤,应该帮他_______。

(3)歌手把深厚的感情_______在歌声里,引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

A.悠长       解脱             灌注                    B.悠远        开脱             灌注

C.悠远       解脱             贯注                    D.悠长       开脱             贯注

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12·9”歌咏比赛中,同学们精神饱满,声音宏亮,唱得绘声绘色。

B.小明的克制力极强,自觉性极高,置身事外,不被外界所干扰,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C.旅游业是一个成本低、升值快的行业,很多国家的旅游业支持着它们的国民经济。

中国的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但多数中国人安土重迁的封闭观念还制约着这一发展的进程。

D.台上作报告的学者,貌不惊人,穷形尽相,但见解独到,侃侃而谈,赢得了阵阵掌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青年最具生命力,他们不断提升素质,适应新的产业技能和新的社会规则的需要。

B.由于雅典酒店的数量难以接待奥动会期间奥林匹克家庭成员及游客和观众的需要,雅典组委会决定租用10余条豪华游轮参加接待工作。

C.《左传》内容丰富,具体地记叙了二百五十年间的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

D.加大监督力度,制止和规范权力消费行为,已成为反腐斗争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阅读部分(32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6分)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对所要说的道理总要有一些情感,如果对它毫无情感,勉强敷衍公事地把它写下来,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酬文字,索然无味。

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情感,就会________,全神贯注,思致风发,新的意思就会________地涌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________。

文从字顺,内容和形式都是一气呵成的。

……

7.文中三个空缺处各缺一个词语,根据前后文意,从所列的词语中选出最恰当的三个,把字母填入括号内。

A.滚滚而来B.字斟句酌C.兴会淋漓D.信手拈来E.源源不断F.意到笔随G.刻意雕琢

第一个(             ),第二个(        ),第三个(        )

(二)阅读下面节选的戏剧片断,完成8~11题。

(26分)

吝啬鬼

[法]莫里哀

第二幕   第一场(节选)

(阿尔巴贡:

剧中主人公;雅克师傅:

阿尔巴贡的厨子和车夫;法赖尔:

阿尔巴贡的女儿艾莉丝的情人)

阿尔巴贡      雅克,我约好了今天请人吃晚饭。

雅克师傅      (旁白)希罕事!

阿尔巴贡      说说看,你有好菜给我们吃吗?

雅克师傅      有,又要您有很多的钱给我。

阿尔巴贡      见鬼,老离不开钱!

钱,钱,钱!

他们就像没有别的话讲。

啊!

他们挂在嘴边的,只有这个字,“钱”。

老在说钱。

这成了他们的口头禅,“钱”。

法赖尔          对。

雅克师傅      说真的,管家先生,你把这个秘诀告诉我,把我这厨子差事接过去,我承情不浅。

你在这家,好管闲事,成了一手抓。

阿尔巴贡      别闲扯啦。

到底该怎么做?

雅克师傅      席面上有多少人?

阿尔巴贡      我们不是八个人,就是十个人。

就作为八个人好了。

有八个人吃的,也足够十个人了。

法赖尔          当然。

雅克师傅      好吧!

那就得开四份好汤,五道主菜。

好汤……主菜……

阿尔巴贡      活见鬼哟!

可以款待全城的人了。

雅克师傅      烤的东西……

阿尔巴贡      (拿手捂他的嘴)哎呀!

捣蛋鬼,你吃掉我的全部家当。

雅克师傅      和烤的东西同时上的……

阿尔巴贡      (又拿手捂雅克师傅的嘴)还有?

法赖尔          (向雅克师傅)你打算把大家撑死啊?

难道老爷请客,是要他们死塞活塞吗?

你去念念卫生守则吧;问问医生,还有比吃多了对人害处大的?

阿尔巴贡      说的对。

法赖尔          大师傅,你和你那些同行要知道:

一张饭桌,上多了菜,等于是一家黑店。

把客人当作朋友看待,菜饭就该清淡些才好,一位古人说得好,“吃饭为了活着,不是活着为了吃饭”。

阿尔巴贡      对。

(向雅克师傅)你听见了没有?

(向法赖尔)这话是哪一位大人物说的?

法赖尔          我现在想不起他的姓名。

阿尔巴贡      记着把这句话给我写下来,我要用金字刻在我饭厅的壁炉上。

法赖尔          我一定写。

至于晚饭,交给我办。

我会安排妥当的。

阿尔巴贡      就你办吧。

雅克师傅      再好不过;我免去许多麻烦。

阿尔巴贡      就该配一些不对胃口的东西,不吃便罢,一吃就饱。

好比肥肥的红烧羊肉啦,栗子肉焰的点心呐。

法赖尔          一切有我,您放心好啦。

阿尔巴贡      现在,大师傅,要把我的马车擦干净。

雅克师傅      等一下,这话是对马车夫讲的。

(他又穿上他的罩褂)您说……

阿尔巴贡      把我的马车擦干净,把马准备好,回头赶集去……

雅克师傅      老爷,您那些马呀?

说真的,一步都走不动了啦。

我不是说,他们累坏了,躺在槽头站不起来,可怜的牲口不是累坏了,那么说,不合实情。

毛病出在您老叫它们挨饿,饿到后来,也就只有皮包骨头,马架子、马影子、马样子了。

阿尔巴贡      什么活儿也不干,说病就病。

雅克师傅      老爷,什么活儿也不干,就该挨饿吗?

可怜的牲口,多干活儿,可是有的吃,它们好多了。

看见它们就多一口气了,我打心里就难过;因为说到临了,我对我那些马有感情,看见它们受罪,就像自己受罪一样,我每天省下自己的口粮来喂它们。

老爷,对生灵没有一点点怜惜,未免心肠也太狠了点儿。

阿尔巴贡      赶一趟集,又不是什么重活儿。

雅克师傅      老爷,不成,我狠不下这个心呦喝,它们那副可怜样子,我拿鞭子抽,要良心不安的。

它们连自己都拖不动,您怎么好叫它们拖车?

法赖尔          老爷,我约街坊毕伽底人吆车好了,再说,我们也需要他预备晚饭。

雅克师傅      也好。

它们宁可死在旁人手中,也别死在我手中。

法赖尔          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

雅克师傅      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挡的好手。

                                         (李健吾译)

8.剧中人物的语言有“对白”和“旁白”,本文中“(旁白)希罕事!

”起什么作用?

(不超过30个字)(5分)

9.剧中法赖尔说“吃饭为了活着,不是活着为了吃饭”这句话是出于__________的心理;阿尔巴贡将这句话奉为至宝,则显露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分别表现这两人上述心理性格的情节在剧中还有哪些?

(各找出一处概括写出)(10分)

10.文中对白“法赖尔:

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

”“雅克师傅:

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挡的好手。

”这两句话后面的潜台词是什么?

(8分)

11.下面对作品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部名剧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特有的聚财愿望,抨击了金钱万能的思想,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罪恶。

B.本剧语言幽默诙谐,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特别是雅克师傅这个形象的塑造,给作品增色不少。

C.剧中的舞台提示,作为戏剧语言的一部分,简明、恰切,与人物的语言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D.虽然是选段,但所涉及到的人物已十分饱满,这源于作者对人物语言的精心设计。

 

 

 

参考答案

一、

(一)1.外国现代派作品选 萨缪尔·贝克特荒诞

2.一种在舞台上表演 文学 音乐 舞蹈 美术

(二)3.C 4.C 5.C 6.A

二、

(一)7.C E F

(二)8.是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突出阿尔巴贡平时很少请人吃饭的吝啬的特点。

9.迎合阿尔巴贡 吝啬而虚伪 法赖尔对阿尔巴贡说约街坊来吆车;阿尔巴贡要马儿干活,却老叫马儿挨饿。

10.法赖尔话的潜台词是:

你这是装傻充愣,用夸张的语言哄弄阿尔巴贡。

雅克师傅话的潜台词是:

你就会阿谀奉承讨阿尔巴贡的欢心。

1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