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825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50—1975年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市场D.放牧

2.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

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答案】1.B2.B

【解析】

1.近年来,由于气候变迁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环境恶化、土地沙化、草场退化,草地产草量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草场载畜量也随之而发生波动。

在1950年~1975年期间,对草场的人为破坏还较小,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

当时的市场受国家计划经济管制,并没有政策放开,所以市场对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影响很小。

当时天然草场面积广大,而放牧牲畜量有限,因此1950年~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2.据图中可知20世纪80年代草场载畜量最低,而实际放牧量最高,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

这一时期由于牧区人口的增长较快,人们开始追求经济效益,实际放牧量急增,过度放牧,草场破坏严重,造成草场载畜量急剧下降,人地关系紧张。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

国内外多地的成功案例表明,合理设置城市通风廊道(主要借助宽阔的道路、城市开敞空间、城市绿化用地、水域河流以及低矮楼宇群等形成贯穿于城市各部分的结构),是缓解雾霾天气的重要辅助手段。

洛阳市区三面环山,并有多个森林公园,四条河流穿城而过,三大铁路干线从城市中间穿过。

由于多种原因,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通风廊道并不通畅。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洛阳雾霾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稳定度高B.交通通达度高C.城市化水平高D.城市绿化率高

4.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的实施,促进洛阳市

A.城市人口比重快速提升B.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C.城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D.城市建筑高度大大降低

5.洛阳城市通风廊道建设不通畅主要因为

A.生态载体不足B.城市土地紧张C.缺乏技术指导D.缺少政策支持

【答案】3.A4.B5.B

【解析】

3.雾霾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组成,城市内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洛阳三面环山,地形封闭,空气运动不旺盛,加上森林、河流众多,使得水汽与悬浮污染物长期聚积。

交通通达度越高,通行效率就越高,交通工具单位污染物就越少;城市化进程快容易加剧雾霾现象,而与城市化水平高低无必然联系;城市绿化越高,其吸烟除尘作用越强。

故选A。

4.城市人口比重的提升与城市经济水平相一致,不会因通风廊道建设大幅提高。

通风廊道缓解城市大气污染问题,与产业结构布局无关,也不会使城市建筑高度大幅降低,故选B。

5.洛阳市有多个森林公园,四条河流穿城而过,三大铁路干线从城市中间穿过,均可作为城市通风廊道生态载体,生态载体充足,所以A错;城市规划在中心城区确定了若干城市通风廊道,说明有一定的政策和技术支持,C、D错;城市的快速扩张,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导致生态廊道土地紧张,故选B。

下表示意黑龙江省农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单位:

万公顷)。

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土地总面积

耕地

荒地

林地

草原

水面

其他

540.5

202

165.7

77.9

33.7

28.5

32.7

 

6.该农垦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乳畜业B.种植园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

7.该农垦区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  )

A.专业化生产,机械化水平高B.以家庭农场为主,生产规模大

C.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高于南方D.土地以精耕细作生产方式为主

8.该农垦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石漠化B.地面下沉

C.水土流失D.土地盐渍化

【答案】6.D7.A8.C

【解析】

6.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

据图可知,该地的土地利用状况耕地面积最大,说明该地以种植业为主;该地位于黑龙江省,地广人稀,说明商品率较高,故D项正确。

8.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故A项错误;地面下沉主要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关,故B项错误;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合理,导致黑土流失,故C项正确;土地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华北和西北灌溉农业区,故D项错误。

星巴克(Starbucks)作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拥有者,其目标市场为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这一群体。

从1999年1月,星巴克主要通过合资经营方式陆续进入北京、上海、广州及南京等城市开设门店,随着2004年中国零售业对外的全面开放,星巴克开始了其在中国的独资经营,并迅速布局国内省会城市,2011年后开始对内陆二三线城市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星巴克1999年1月才能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B.政策C.交通D.原料

10.星巴克选择先入驻京、沪等非内地城市,主要是考虑内地

A.民族饮品品牌多B.门店地价过高C.人均可支配收入低D.通信网络欠发达

11.下列四类城市功能区中,星巴克优先选择布局门店的是

A.康复疗养中心B.大型商场内C.公交汽车站旁D.居民小区内

【答案】9.B10.C1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商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题目中的材料和我国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9.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星巴克能够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其主要是中国的开放政策,其他都不是主要因素,选择B。

11.星巴克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要有大量的消费人群,所以要优先选择布局门店的是大型商场内;康复疗养中心,公交汽车站,居民小区销售量达不到要求,不是主要的销售地区,选择B。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完成下列问题。

1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1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12.D13.A

【解析】试题分析:

12.读图可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提高,A对。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三产业最多,超过第二产业,B错。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内地,农民在当地就可以打工,人口迁移到沿海的数量减少,C错。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减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D错。

故选A。

13.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要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就是要提高就业率,所以最好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促进经济发展。

A对。

农村劳动力技术水平低,技术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对促进就业和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作用不大,所以B、C、D错。

故选A。

【考点定位】产业结构的变化

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本国企业尽可能在国内建厂,承诺将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要求通用和福特两大汽车制造商不能在墨西哥建新工厂,并对在境外生产且将产品返销回美国的制造企业征收高额“边境税”。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4.特朗普要求美国企业回本国建厂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工业化B.提高城市化

C.增加税收D.增加就业

15.美国两大汽车制造商计划在墨西哥建新工厂的主要原因是墨西哥

A.市场广阔B.资源丰富

C.劳动力成本低D.交通便利

16.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产生的影响是

A.福特汽车转移到加拿大建厂B.通用汽车全球化加强

C.导致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减少D.美国汽车进口量会增加

【答案】14.D15.C1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不同影响的主导因素也不同。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

14.本国企业尽可能在国内建厂,这样可以增加就业机会,D正确;对工业化和高城市化影响很小,AB错;税收从目前的26%降至10%-15%,税收减少,C错。

15.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美国汽车制造厂建在墨西哥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C正确;汽车仍然销往美国,A错;资源和交通对汽车工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D错。

16.美国政府征收高额“边境税”后直接影响墨西哥汽车工业向美国出口,导致墨西哥汽车出口量减少,C正确。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7.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 ②大风频繁 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 ④过度放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

18.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全球变暖B.臭氧空洞C.土地生产力丧失D.砍伐树木

【答案】17.A18.C

【解析】试题分析:

17.注意自然原因,故④错误;而荒漠化严重主要动力是风蚀,故③错误。

18.荒漠化是由于一切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导致的土地退化现象,故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19.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

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从图上看,巴西雨林的环境效益有

①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 ③降低风速 ④吸烟滞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说明其具有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风、径流经过雨林后有减小区时,说明其具有涵养水源、降低风速的作用。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热带雨林的生态价值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做题需明确:

(1)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表现在调节全球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有机物质储存在树木体内,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非常少,土壤十分贫瘠。

一旦热带雨林被砍伐,就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因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很脆弱的生态系统。

(2)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长,新增人口需要耕地,开辟农场要毁坏大面积雨林;为了偿还外债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积雨林;一些外国公司伐木、开辟农牧场毁林;当地贫苦农民发展迁移农业,重复掠夺导致雨林破坏;为了开发雨林,修建雨林公路毁林;采矿及工业、城镇建设毁林。

20.读世界某水域变化示意图,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泥沙淤积C.用水量大D.破坏植被

【答案】C

【解析】过度取水使注入咸海水量减少。

二、综合题

21.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大约100吨苯类污染物注入松花江,造成松花江吉林市以下河段严重污染,11月25日,松花江污染水跨界入俄,造成俄罗斯水域污染。

(1)简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

(2)上图的中部为___平原,分析该平原发展小麦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3)请你简要评价下列说法:

“A处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而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我们要继续大面积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增强国有商品粮基地的实力。

【答案】

(1)流量较大,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含沙量小,结冰期较长,有凌汛现象。

(2)松嫩  夏季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广阔,土壤肥沃(黑土分布广),灌溉水源较充足;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重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较高。

(3)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A处有大面积沼泽地分布,是我国重要的湿地资源。

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对其要进行重点保护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区域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

以及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等相关知识。

(1)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从河流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冰期、凌汛和流速等方面分析。

松花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补给量大,河流的流量较大,春季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夏季靠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夏汛,因此松花江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的含沙量小;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河流的结冰期较长,而且在部分河段,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会产生凌汛现象

(2)结合该地区的省区位置判断,该地区为东北地区,其中部地区为松嫩平原,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从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热同期,水热充足,能够满足一年一熟的需要;该地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广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附近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较充足;而且该地地广人稀,生产规模较大,传统工业发达,重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较高。

(3)解答该题,首先要表明不可取的态度,随后要从,沼泽的大面积开发将导致湿地面积缩小,湿地减少,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就会下降,因此可以从湿地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来进行分析。

湿地的生态效益包括:

1、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2、湿地能防洪,改善土壤环境,净化水质,防止污染,调节生态平衡。

3、湿地能蓄水,调节气候和降水,利于水循环。

4、湿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遭到遭破坏后会导致:

1、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严重。

2、湿地气候遭到破坏,空气湿度减少,净化空气的能力减低,导致空气污染。

3、蓄水能力降低,不利于防洪和抗旱。

4、生产功能衰退,动植物的生态效益降低。

点睛: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流量:

(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

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

(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

④结冰期:

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

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

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

⑦凌汛:

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

⑨流速(短促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22.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

 

(2)从开发新能源角度看,图中C、D、E三个区域,可开发的优势新能源分别是        、       、       。

 

(3)图中B3调运的能源是    ,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太阳能、地热能 太阳能、风能 潮汐能(波浪能)、风能 (3)水电 ①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②地处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 (4)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城市的环境质量。

【解析】本题要求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重大工程建设,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能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为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B为我国的西电东送工程。

(2)C为我国的西藏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D为我国的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丰富;E为我国的东部沿海,潮汐能(波浪能)、风能丰富。

(3)B2为我国的西电东送中线工程,主要是将三峡工程中的水电送往华东。

(4)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既能解决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又能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