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67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docx

秘书学的因素形式

二、几种形式因素

美的形式是由一些具体的组织因素构成,如声音、色彩、动作、线条等,这些形式因素一方面组合成了形形色色的形式美,另一方面,它们自身也具有充分的表情性和审美意味。

可以认为,形式因素的审美属性是构成美的形式基础。

1、声音:

一般而言,音乐中的乐音有四个方面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量和时值,它们具有各种不同的审美传达功能。

声音具有一定的模拟功能,类比功能和象征功能,最突出的是表情功能。

2、动作:

它作为美的形式的因素,则主要体现于舞蹈艺术,在舞蹈艺术中,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高度的动作总是能表现不同的感情。

3、色彩:

色彩具有表情性,能够向我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出能够引动人的情感反映的信息。

(1)红色

(2)蓝色(3)黄色(4)绿色

4、线条

线条是形体的抽象,它可分为直线、曲线、折线三种。

每种线条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性。

一般而言,直线具有坚定、刚劲、爽朗、迅速和始终如一的品格,其中粗短的直线显得拙朴有力,倔强强健。

在曲线中,波形曲线轻快、流畅、优美,使想起少女的身姿,圆姿曲线柔和可爱,使人联想到一长人见人爱的娃娃脸。

在折线中,方形折线韧劲有力,它和男性坚强的国字脸有紧密的联系;例三角形有倾危险,因重心不稳而倾向于运动。

方形则使人感到刚劲,立三角有安定感,例三角有倾危感,三角顶端转向侧面则有前进感,高而窄的形体有限峻感,宽而平的形体有安稳感。

除了直线、曲线、折线具有卓越的审美表现力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线条也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

四、形式美的一般原则

1、单纯齐一,又叫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原则。

齐一是一种整齐的美,它给以明朗而单纯的印象和强烈的秩序感。

单纯齐一的美显得简洁明快,但它也有缺点,主要是缺少变化,过度的单线和齐一往往会使审美对象显得单调,甚至乏味。

2、回环是一种逆的重复,由两部分组成,第二部分从第一部分的结尾开始,顺第一部分的轨道返回到它的开长而结束。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文诗可以说是以回环方式构筑的艺术奇迹,十六国时期女诗人苏蕙的《璇玑图》最为后人称道,其中咏夏的一首为: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京日动水。

长日夏凉日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3、对称、填衡

对称和均衡是一对相近的美的形式原则,这中间对称是指以一条线为轴,左右两侧均等,它强调的是对立双方在数量和体积上的一致性,对称可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

均衡对指两边的形体不必等同。

量上也大体相当,讲究两方力量的均势。

它轻对称有变化,比较自由也可以说是对称的变体,在静中偏向于动。

4、调和对比

调和对比反映了矛盾的两种形态。

调和是在差异中趋向一致,是把两个接近的东西并列在审美欣赏中,调和总能使人感到融合、协高、在变化中保持一致。

在审美欣赏中,调和总能使感到融洽、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

对比是和调和相反的形式原则,它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活跃、振奋、醒目。

5、比例

绘画中运用的比例:

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立七坐五盘三半。

比例作为一种形式原则,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当局部之间的关系。

比例比竟是一种古典的形式原则,在造型艺术中,如果刻板地强调比例,往往也会妨碍艺术产生巨大的审美震撼力。

所以在西方现代绘画中,我们看到,画家对人体的处理大部分是扭曲的,变形的,当然谈不上什么比例。

构成节奏的两个重要关系:

一是时间的关系。

指动运过程;一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

在音乐艺术中,韵律是对节奏的丰富和进一步美化,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调和色彩形式韵律。

梁恩成对中国立建筑的节奏感做出了十分精彩的描述:

“一柱——窗地排下去,就像术窗柱窗2/4的拍子:

若是一柱二窗地排下去,就像柱窗,柱窗的圆舞曲:

若是一柱三窗排列,就是柱窗,柱窗4/4的拍子。

7、错综美

错综美就是指明这种自然本身的美的形式原则。

它是参差变化的美,特点是变化杂乱,追求顺应自然,这种零乱之美,是秩序的我们的秩序,仅形式的形式。

形式美与美的关系,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

美的形式不能脱离美的内容,而形式美对美的具体内容带有相对的独立性,形式美所体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朦胧的形式美和自然的特质属性规律有着紧密联系。

第三章美的分类

重点与难点。

由于研究角度的差异和对美的本质界定的不同,很多美学家对美的表现形态进行了分类:

1、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哈先生把美分为“绝对的”与“相对的”。

2、狄德罗认为绝对的美是没有的,只有“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

3、康德则认为美不在于事物的存在,而只有“自由美”和“附庸美”之分。

从认识的角度来划分,只能划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现实又开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第一节社会美

一、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

首先,作为客观存形态的现实美,是美的最基本的领域。

其次,从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来看,现实美是艺术美产生的基础和源泉。

再次,从审美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最现实生活中的美。

二、社会美

1、社会美的范围及特征

实践活动优美,实践成果的美。

实践主体的美,是社会的美的具体体现。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们获得审美愉快的基本领域。

社会美的特点就是与社会实践的直接联系。

它还与社会利性,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

社会美包括人的美,劳动产品的美和环境美。

2、人的美

介于自然美的社会美之间,但基本上与自然美;人体美与一定的社会因素相关;人的美还包括人为的修饰;心灵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

人生观与心灵美。

第二节自然美

一般而言,自然美就是自然界中自然物的美,它相对于社会美而存在。

是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

确切地说,是指保持了原有面貌而未经人加工或虽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面貌的事物。

一、中西方的自然观念

与西方相比,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一直将人当作自然之子来看待。

人不是什么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不具有天然的使万物的权力,而是自然世界的。

自然美的特征:

1、形象美

当自然美以其象征性来为人展示其美的魅力,这也意味着它具有了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特点,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选择特定的自然物来象征那一时代独特的精神。

集体——致用——比德——畅种

2、变易性

自然美不仅随时代精神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且它也因其自身生命的变化和人观察方式的变化而对人生做出不同的美的展示,这样特点就是美的第二重特征即变易性。

3、多方性

自然的部是在人面的随机展示出它不同的美的形体,这种自然的变易性其实预示着自然后的一种新的审美特性的出现,这就是美的多面性。

4、美丑二重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自然物由于与人构成关系的多样性,它有时同时兼有美与丑两种相互对立的审美素质。

也有一些现实中丑陋之物在艺术中被称作为美的表现。

5、形式美

尽管自然美在与人的关系中承载了过多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但它总体上来讲还是侧重于形式美的东西。

虽然美的形式总是引起人的各种精神联想,但是作为自然美依托的感性形式,它却有一定的构成因素,如色彩、声音、线条、形体、原料等,都是形式美的因素。

四、荒原美

荒原之美和一般自然美的区别:

前者信于崇高,后者偏于优美其次,一般自然美能让人体会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可唤起人一种向上的热情,让人由爱而亲近,而荒原美则是悲剧美,让人从忧郁、孤独。

再次,一般的自然美使人倾向于浅薄,小家子气、入世和外向,而荒原美则使人变得峻、旷达、出世、内省。

本质上是一种粗犷美、男性美、哲学美。

第三章美的分类之第三节艺术美

艺术来源于技艺、技术。

中国甲骨文中的“”字是一个人进行种植的象形字,透露着艺术来源于劳动技艺的信息。

而“ART”本义也是技术的意思。

可以说在古代“技”“艺”是统一的。

一、艺术美的本质

一切艺术作品

我们可以用三个“统一”来概括艺术作品的内在规律。

首先,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艺术作品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

其次,从艺术作品的自我建构的角度讲,艺术作品是审美内容与审美形式的统一。

再次,从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来看,艺术作品应该是目的性与无目的性的统一。

二、艺术美的特性

艺术美的特征现实美的特征

1、集中性1、集中性

2、纯粹性2、芜杂性

3、永久性3、易逝性

三、生活丑与艺术美

第一,以丑为美。

第二,化丑为美。

第四章美的范畴。

第一节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与崇高的对比。

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在优美中,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它的形式上的特点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的美;从美感上它看能给人以轻松的愉快和心旷神怡美感感受是一种顺的美。

崇高和优美截然相反的范畴。

在崇高状态中,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力量,是一种粗犷,激荡、刚强、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逆爱的美。

二、对崇高的探讨

1、朗和纳斯

他在《论崇高》中最早使用了“崇高”。

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掌握语言的能力是崇高的先决条件。

第一:

对于崇高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有庄严、伟大的思想。

第二:

演讲者要具有强烈而激烈的情感。

第三:

运用装饰的技术。

第四:

高的措辞。

第五:

整个结构的堂皇卓越。

2、博克

代表作:

《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人类的基本情感有两种,即自我保全的情感和相互交往的情感。

一般的美感属于相互交往的情感,是人群居本能的产物,崇高则属于自我保全的情感,主要和危险,痛苦相联系。

3、康德认为崇高的首要的特征就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夫限制或无限大。

认为崇高感就是在人的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中,产生的比较强烈、激动,震荡的审判感受。

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数学的崇高指对象的体积和数学是无限大,超出了感官所能把握的限度。

力学的崇高表现力一种力量上的无比巨大,它以其巨大无比的威力作用于人的想象力,使人产生恐惧和痛感。

三、优美

优美是实践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所显现出来的美。

宁静和谐的审美感和情感上的平静的愉悦等心,理功能突出,是优美的基本特点。

优美在社会生活中偏重于内容,突出地体现着真和善的和谐统一。

自然中的优美,偏重于形式。

艺术中的优美是现实中的优美经选择加工的,而更为种而鲜明地显示出优美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的理论探讨

1、亚里士多德

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摩仿。

反对“机械”这种拙劣的情节表现法。

悲剧中,情节第一,人物第二。

悲剧的作用。

认为悲剧所引起的恐惧与怜悯之情,在积极方面能起到对人的心灵的净化和陶冶作用。

评价:

对悲剧这一美学范畴的认识,不但是深刻的,而且是具有完整的体系。

2、黑格尔

从矛盾冲突出发未研究悲剧,提出“永恒正义”的理论,黑格尔的悲剧理论。

(1)承认了悲剧矛盾冲突的必然性。

(2)抹杀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在理论上混淆了现实中美丑、善恶的冲突。

(3)具有一定乐观主义因素。

他强调悲剧通过双方的冲突,扬有了各有的片面性,悲剧是所毁灭的是双方的片面性,肯定了双方的合理性。

3、尼采

认为古希腊艺术主要依托于两种精神,一为日神精神,一为洒神精神。

首先,悲剧首先是被动的,是一种反理性的本能冲动的精神。

其次,从悲剧主人公的角度看,悲剧又是静的,他应像雕塑一样是一种光辉的形象,是对生命的沉醉的冷静的修正。

二、悲剧的流动

1、命运悲剧:

主要是反映超人的社会力量、自然力量的矛盾冲突、社会历史必然性和自然权力作为一种不可算的,不可抗拒的命运,和人对立并毁灭人,结果导致悲剧的结局。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一、文学是意识的产物

二、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性:

1、文学的倾向性

什么是倾向性:

指作家的各种主观因素,在作品中的体现和流露。

文学的倾向性在作品中的体现。

必然是隐蔽的,不能直接说的。

2、文学的人民性

什么是文学的人民性?

指人民的思想感情愿利益等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文学的人民性是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

3、文学的民族性

4、文学的阶级性

5、文学的人性。

什么是人性?

指人与动物相区别的美好的本质属性。

人性的主体是人情、人性的极至是人道。

人性的构成

A社会化的自然属性

自然属性:

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显型、隐型、自恋型)

社会化的自然属性

受各种社会观众制约的自然属性才是人性的本能

B社会属性

人出生后,各种社会关系,社会观念在人身上打下的烙印

劳动自由的意识活动复杂的社会关系

基本需求美好的感情

人性与阶级的关系

文学与人性

A文学应高扬人性

B处理好人性与阶级关系

C不单纯的展览人的自然属性

三、文学一种远离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无论是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作用,或是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对文学艺术的决定作用,或是文学艺术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都是间接的。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是影响文学发展的直接因素。

经济基础是决定文学发展的最终因素。

政治、法律、道德精神面貌,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中介)

第二节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一、什么是审美

宏观:

对美的审视对美的把握,即让人分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1、从创作目的上看:

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2、从创作过程中,作家是从自己的审美观点审美趣味出发选择生活,塑形象,凡是美的东西给予肯定,凡是丑的东西给予否定,化丑为美。

3、从读者的角度看:

广大读者阅读作品就是为了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

二、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是审美反映。

一般反映(科学反映)主观从属客体

审美反映:

主观渗透于客体

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内涵

1、形象性

文学艺术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这是文学艺术最根本的特征。

什么是艺术形象?

指作者根据生活的认识体验经过艺术加工创选出来的具有审美意义的人生图画或情境。

成功形象典型:

A、人生图画:

叙画、景物、事物、人、场景。

B、情境:

抒情(成功形象、意境)

2、想象性

文学艺术是通过想象来建构艺术世界塑造形象的,离开了想象就没有艺术家,也没有文学作品。

艺术家必须具有想象力。

在创作过程中离不开想象。

3、真实性

文学艺术作品虽然是想象出来的,但它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是指艺术真实而非生活真实,即那个想象合情合理,符合逻辑。

生活真实:

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是纯客观的。

艺术真实:

A、艺术真实:

是指在生活真实基础提炼出来的,虽然不符合生活的原貌,但有符合生活情理的,艺术世界中存在的人、事、物等。

B、艺术真实的特征:

假定性(假定人物、事物、时空关系)主观客观的统一。

艺术真实一方面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渗透着作者的各种主观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可信性:

艺术真实是合情合理,符合生活逻辑的使读者产生一种可信感。

C、艺术真实的具体标准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艺术真实侧重了客观真实,要求符合客观之情,客观之理,在浪漫主义作品中,艺术真实侧重于主观的真实要求符合主观的情感逻辑。

雨果:

浪漫主义作家《修道院所见》

三、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内涵

4、情感性

情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作者都要进行情感评价。

以情动人。

5、无边利性

文学作品不能给人带来什么实际上的意义

第三节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一、艺术的分类

1、从塑造形象所使用的材料来分:

造型艺术:

主要是绘画,雕塑等。

表演艺术:

音乐和舞蹈。

语言艺术

综合艺术

2、从形象所存在的形态来分:

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

3、从艺术和生活关系上分:

再现艺术;表现艺术。

4、从艺术如何作用于感受者来分:

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听视艺术。

二、语言艺术的特点:

1、形象的间接性

读者直接看不到形象

2、形象的模糊性

表现:

A、形象不具精确性(确定性)

B、不具有定型性

面对着同一个形象,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理解。

原因:

A、语言本身具有模糊性。

B、形象具有间接性。

3、多方面的反映生活

语言艺术用语言塑造形象,具有最大的自自由度,几乎不能复受任何限制,大至历史的变迁,小至微妙的内心世界它都可以表现出来。

三、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实体的媒质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艺术形态。

第三章文学的构成

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成的要素

一、文学作品内容的要素

1、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内容?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主客观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一方面是客观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对这种生活的感受、理解、分析。

2、内容的要素

题材:

A、指根据主题的需要从素材提炼出来的生活材料。

B、叙事作品与抒情作品的题材特点。

叙事作品要求具有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即它要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要求,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物环境。

抒情作品:

I、一般没有故事情节。

II、只有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而没有人物形象。

III、没有完整的环境描写只有能跳跃式的勾画局部生活场景。

主题

二、文学作品的形式要素

1、语言

文学语言:

是指有广、狭两义,广义的语言文学指一切书面用语和规范化了的,口头语言,狭义的语言,它讲究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音乐性。

2、结构

3、表现手法

4、体裁

二分法:

有韵、无韵

三分法:

抒情、叙事、戏剧

四分法:

小说、散文、戏剧、诗

五分法:

小说、散文、戏剧、电影

六分法:

小说、散文、戏剧、说唱文学

第二节电影

一、概况

二、电影的基本叙事单位是镜头

1、什么是镜头?

从开拍到停拍这一段连续的胶片。

2、镜别:

远景、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半近景

3、镜头:

拍摄方法

摇镜头拉镜头推镜头

移镜头跟镜头主观镜头

空镜头仰镜头偏镜头

三、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是蒙太奇

1、什么是蒙太奇?

装配、剪辑(原指)

在电影中指:

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进行剪辑的方法。

2、蒙太奇的主要方法。

呼应式;错觉式;对话连接式;

交替式;对比式;桐拟式;声画式。

第三节戏剧

一、分类:

悲剧、喜剧、正剧

二、悲剧

1、特点:

主人公必须是正面人物;主人公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和遭受不可避免的不幸;令人深思、反省。

2、悲剧的分类: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

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

3、中国的悲剧特点。

三、喜剧

1、分类

幽默喜剧特点:

主人公有缺点;幽默的手法

讽刺喜剧特点:

主人公是反面人物;手法是讽刺。

报情喜剧(赞美喜剧)

特点:

主人公是正面人物;幽默的手法描写主人公的好人好事。

2、喜剧的实质:

必须有道德和哲理的深度+实料、幽默的手法。

第三章文学典型和文学意境

第一节文学典型

一、典型的分类

1、典型的分类:

典型人物、典型形象、典型性格(艺术典型)

典型事物(环境、情节、细节)

2、典型的定义

指既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概括性的形象。

3、典型性与典型的关系

什么是典型性?

主要指艺术形象在个性化,概括化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和程度,也指作品的内容显示出来的社会意义的深广度以及艺术表现上的完美程度。

两者关系

联系:

任何典型都具有充分的典型。

区别:

有一定典型的文学形象不是典型,只有具有充分典型性的文学形象才是典型。

4、文学形象与典型形象的关系

联系:

任何典型形象都是文学形象。

区别:

任何作品都有文学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典型菜象。

文学形象只有一般的个性和概括性,而典型形象却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概括性。

典型形象是成功的文学形象。

二、典型人物的基本特征

1、具有独特、丰满、鲜明的个性

个性:

A、心理因素:

气质、性格、才能、趣味、习惯、爱好。

B、外在特征:

长相、音容、笑貌、服饰。

C、命运、遭遇、机遇。

独特性:

文学典型永远是一次性的,不能和作者的作品重复,也不能和别人的作品重复,人物性格必须是独自具有的,否则就不是典型。

丰满性:

主要指典型人物的性格是丰富多样的是立体的是杂色的。

表现:

多侧面性:

人物性格是由多种多样的性格元素构成。

2、具有深刻的社会概括性:

指典型人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代表某一部分人的某些共同性。

三、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

1、典型环境:

指典型人物行动的能够体现出一定历史特点的具体生活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体。

具体生活环境:

人与人的关系;文化氛围;自然条件。

社会环境

围绕人物行动

2、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典型环境决定典型人物的性格,典型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展现都离不开典型环境。

四、典型化

1、什么是典型化?

指在创作过程中,作家经过艺术加工,把一般的生活材料改造成为具有典型性的生活材料,从而塑造出艺术形象的过程。

2、典型化的具体方法。

第二节文学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指抒情性作品在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感思想,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1、存在于抒情作品中

2、意境是个形象

3、主观客观的统一

二、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和谐统一

2、具有丰富蕴藉的艺术空间

艺术空间指不是作品中写出来的人、事、物、情景。

第四章文学的创作方法

第一节创作方法的性质

一、什么是创作方法?

指作家处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把审美体验转化为艺术形象的美学设计原则和范式,并具有带特征的表现手法。

二、创作方法的历史形态

1、古代高扬浪漫主义(倾向)

2、文艺复兴现实主义

3、17C古典主义

4、18C未——19C初浪漫主义(成熟)

5、19C30年代——5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

6、19C60年代——80年代自然主义

7、19C90年代——20C60年代中期

8、1930年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9、1958年两结合

10、20C未后现代主义

第二节现实主义

一、什么是创作方法?

指作家按照生活的未来样子真实而典典型的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现实主义的特征

1、反映生活具有现实性

现实主义主要描写生活已经发生过的或可能发生的现象,它不描写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生活现象。

2、创作态度具有客观性

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按照生活的未来面貌塑造形象,反对在逆造形象过程中过多的操作个人的观占、看法、感受。

3、塑造形象具有实在性和典型性

(1)实在性

虽然按照生活的未来面目塑造形象,但不照搬生活,要进进行典型化的工作,即进行加工提炼的工作。

4、具有写实的手法(提炼或写实)

(1)语言:

比较具体明晰、朴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细节:

细节描写要符合生活,具有生活气息。

(3)情节安排:

上、下有过渡,有交诗,反对变化突兀。

第三节浪漫主义

一、什么是浪漫主义

指作家按照生活应有的样子与主观情感逻辑去塑造形象表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二、浪漫主义的特征

1、反映生活具有理想性

它把理想作为主要对象,原因如下:

描绘理想的社会;

描写理想的人物。

2、表现情感具有直接性和强烈性

直接性:

直接抒情、毫不掩视

凡是抒情诗、抒情散文都具有浪漫主义

3、艺术形象具有虚幻性。

4、艺术手法具有非现实性

浪漫主义手法一般是起现实的夸张与想象。

第四节古典主义

一、什么是古典主义

产生17世纪的法国,以后流行于整个区洲,由于在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典范在一起,把以称之古典主义。

二、特征

(1)崇高理性:

指封建专治君主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古典主义作家认为文艺的美都从理性产生,基于这样的艺术观,在创作上,他们主张把圣明的君主作为歌颂的对象,把人民对国家的责任放在首要位置把能够代表整个民族利益和东西作为描写的中心。

(2)遵从古代传统

他们认为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