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6299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备课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一)

第1课时:

对称备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数学思考:

通过“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体验到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流程(体现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任务布置(最好是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想激趣

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

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

对称)

 

二、问题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四基”的教学目标。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特别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

为什么要对折?

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

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

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

(板书:

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板书:

对称轴)

4.巩固认识:

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为什么?

(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三、巩固拓展(注意渗透数学史,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文化)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3.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二)变式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1题)

   1.将一张正方形纸如下图所示,先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

3.展示不同剪法展开后得到的不同图案。

 

(四)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

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第二课时:

平移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了解平移、旋转的特点。

数学思考:

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能够利用已知条件对图形作相应的平移变化,能够利用平移的特点解决相关问题,能直观区分这平移和旋转的图形变换。

情感态度 :

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流程(体现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任务布置(最好是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

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二、问题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四基”的教学目标。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特别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

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

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

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

(板书:

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出示例2

(2)想一想:

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3)移一移:

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第二类:

2.讨论交流:

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

(板书:

旋转

4.联系生活:

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

(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

(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

哪些是旋转?

(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三、巩固拓展(注意渗透数学史,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文化)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

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三)提高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

 

第3课时:

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数学思考: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

结合剪出的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情感态度:

在剪纸活动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

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体现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任务布置(最好是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谈话:

同学们,剪纸艺术源于我国,有千百年的历史,是我国的国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剪纸。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板书课题“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问题探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四基”的教学目标。

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特别关注学科核心素养:

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1、出示例4。

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明确:

每个小人都是轴对称图形,要剪出四个一样的小人是手拉着手的,不能剪断。

2、教师:

一下子剪四个小人有点难,回忆一下一个小人怎么剪?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一个小人的剪法。

3、组织学生剪2个小人。

谈话:

我们已经会剪一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2个拉手的小人呢?

(1)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2)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

(3)集体汇报,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

(4)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4、自主交流,组织学生学习剪一排小人的方法。

(1)我们已经会剪2个小人了,你们怎样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呢?

组织学生分组剪一排4个小人,先让学生试着折纸,思考。

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明确:

把长方形纸对折后,只画半个小人,小人的中线应都是折痕的一边,画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

(2)展示学生的作品。

说说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5、谈话:

我们刚才剪出了4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你能想办法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吗?

学生思考,指名上台演示,试着说说剪的方法。

学生分小组剪出8个小人并排手拉手的图形。

6、提问:

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平移)

教师小结:

这些小人不管是4人并列的还是8人并列的,都是通过1个小人平移所得。

三、巩固拓展(注意渗透数学史,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文化)

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2题。

先让学生董脑筋想想应采取哪种方法,想好了,再动手实践。

教师提示:

剪这样的图形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纸张?

(正方形纸)怎样折才能剪出来?

(先将正方形纸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

展示学生作品。

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在剪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组织学生观察:

这些小人之间的位置变化有什么特点?

(旋转)

四、课堂小结

师:

你觉得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利用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感受了一把剪纸的快乐,剪出了平移和旋转的图形。

根据图形的对称关系,我们只需要画出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串完整的小纸人或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同学们的身边还有各种各样的剪纸,上面有很多好看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剪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

请同学们课下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并剪出来展示。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

(二)

第1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P48-50页,例1,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难点:

进一步掌握关于除法的基本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练习

8×7    7×9   4×8  

 6×3    9×5    7×7 

2、把口诀补充完整

七(  )五十六      五(  )四十五

二(  )一十八      八(  )六十四        

3、计算下面各题。

18÷3=           12÷4=        15÷5=

计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二、合作探究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六一快到了。

为了过一个欢快的节日,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

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大家看看能不能帮他们解决?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

板书:

56÷8

(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

问:

你是怎么计算的?

(想乘算除)

(4)学生独立解决:

要是挂7行呢?

你能够解决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5)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49页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

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50页第1、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小游戏:

一组学生出算式,另一组学生回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知识,同学们回家把今天学的知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然后叫他们出些类似的问题考考你们。

明天告诉老师,看看谁做得最好!

 

第2课时:

练习课

(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练习十一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2、通过做不同方式的练习,使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之中理解算理,提高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继续巩固有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

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乘法口诀表

2、口算

6×3    12÷4    4×4  5÷5

 30÷6    42÷6    6×1  6×4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35÷7    42÷6    7×7   72÷8 36÷6

()>()>()>()>()

(1)学生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结果的大小后再填空。

3、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1)出示表格

(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学生计算并填表。

4、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都能学好的口算的信心。

三、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十一第7、9、11题

(1)让学生认真读题

(2)仔细观察插图中呈现的信息

(3)分析数量关系

(4)根据已知信息,解决问题

(5)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3课时:

练习课

(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表

2、根据口诀四五二十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二、展开学习

1、完成第52页第8题

(1)出示表格

(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计算并填表

(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53页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校对答案

(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完成第12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比赛,看看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第9、11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

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木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故事书有4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科技书有多少本?

板书:

4×3=12

(2)第一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女生有多少人?

板书:

5×2=10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

“科技书的本数是故事书的3倍”就是说科技书的本数有3个故事书的本数那么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教师先摆出一架飞机。

(3)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

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

(5)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

(6)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

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7)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3.

(1)引导学生思考。

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

(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

然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觉得今天谁学得最棒。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8     56÷7    28÷4     8×7

2、口答:

49是7的几倍?

24是6的几倍?

二、展开学习

1、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蓝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

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

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

尝试解答。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

妈妈几岁?

”进行降难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第6课时: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及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8×2    10–(5+2)   2 + 3×3  

   4×4 + 6    (9–3)×3    13–(7+4) 

2、

(1)一盘有6个梨,有4盘,一共有多少个梨?

(2)有24个梨,平均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

(3)有24个梨,可以放4盘,平均每盘放几个?

二、谈话引入

1、谈话:

二年级的小朋友去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游乐园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的信息。

3、全班汇报。

三、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第一幅图:

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是空的,岸边有2个人。

第二幅图:

他们坐完了船就去坐碰碰车。

从图里看到每辆车是坐了3人的,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根据已知条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2)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第二幅图的问题,我们第一步先要求出什么?

“这么多人”指的是多少人呢?

(3)根据第一幅图的信息,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才能算出要坐几辆碰碰车。

板书:

6×4=24(人)24÷3=8(辆)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

自己试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四、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60页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五、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整理和复习

第7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

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

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然后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

(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