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510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docx

班心理健康3主任与

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提要]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队伍。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要以与学生平等、亲密的态度来了解与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耐心细致、诚挚深入的具体辅导之中,辅助学生自主地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作为班主任,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教师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活动和实践,而组织班队活动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轻车熟路的工作,并且在角色、作用和地位上,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各项活动的参与者,更是班级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学生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的参照者和示范者。

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班主任工作和班级活动中进行,是完全可能且十分必要的。

经过一定的培训,班主任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后,发挥特长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班主任工作中,一方面使原来的班主任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有较高的起点。

另一方面,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些内容已经包括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营造优良的班风、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升学指导等等。

现在只不过是要把原来无意识当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为目的更加明确、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科学的教育活动。

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呢?

其实,班主任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看作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学生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

只不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建立的这种关系是在平时就需要建立的。

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是班主任担任心理辅导员角色需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班主任可以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来进行心理辅导,不过,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这一条件,在教育教学的自然情境中展开心理健康教育。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境界。

当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工作。

因此需要班主任特别要有耐心、爱心、细心和恒心。

一、了解分析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有关调查表明,许多学生在行为表现中的种种异常,如:

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

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

但随着当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及他们自身社会经验的扩展与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不及时疏导、消除,将影响其心理素质健全发展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提高。

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情绪方面的不稳定,心理不平衡,喜怒无常。

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意志方面一般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

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

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

一般表现为:

(1)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

(2)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受挫能力差;(3)自卑怯懦型,这类人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这些主要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但由于学生心理的可变性与可塑性、过渡性与动荡性等特点,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地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这些学生所谓心理问题是能够得以纠正与调整的。

二、有效的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具体包括:

结合班队活动和校内外各项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广播、宣传栏、心理咨询信箱等媒体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等等,主要的形式为活动式和环境感染式。

有效的班队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教育途径,它能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心理辅导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倾诉心理烦恼,主动接受心理辅导,主动调节心理情绪,从而促进心理素质主动健康发展。

班主任组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要善于围绕学校影响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六要素:

1.环境要素

班主任有计划地从日常、相互交往、学习负担及各种活动等方面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环境氛围,使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愉快、友爱、亲密、温馨,使学生消除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如,班主任在布置教室环境时,可贴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图片,如:

爱卫生、讲文明、爱学习的图片等。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板报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如:

每期的黑板报留下一个板块开辟一个栏目“奇思异想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下来,把它贴在“奇思异想角”里,然后鼓励同学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答案,每周评出最佳解答员。

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智慧的火花可以经常在这一小小的板块闪现。

2.教育要素

班主任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活动课程时间里有目的地针对班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并协调各科教师结合学科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健康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心理状态,了解自己心理特点,掌握并运用初浅的心理知识去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活跃的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小马过河》中的辩证思维,《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

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含的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积极的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

儿童的情感正处于很不稳定的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锻炼学生坚定的意志。

如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

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

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

因而,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活动要素

班主任利用班队会或社会实践等活动课程,在班级工作整体计划范围帮助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班级或小组心理辅导活动,引导学生从中认识自己能力,评价自己水平,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学会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

因为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活动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瞻仰烈士陵园,诵读烈士诗文,讲述烈士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烈士英名命名的。

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

例,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从而使他们智力因素受到极大束缚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学习为了什么”、“磨砺坚强的意志”等主题班会,帮助学生制定了不良学习习惯治疗卡,制定了系列监督机制,并配合“学习竞争伙伴”、“进步之星”,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在活动中,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两极分化的局面。

又如,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了“我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本班的故事,让每个学生共同创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与兄弟班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篮球赛等,在活动中,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开始团结,开始互相关心帮助,整个班集体开始形式较强的凝聚力。

班级常规管理也是一项整体性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制定班级管理的目标,才能够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管理机制。

这样,班主任老师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如:

建立各管理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岗位责任制;设立小班主任、小老师岗位,实行“一日班长轮值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在班主任的指导监督下,处理班里的日常事务,发现问题及时向班主任汇报。

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主合作管理机制,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咨询要素

班主任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说悄悄话、个别谈心,群体交流,座谈疏导等形式对少数心理情绪不正常或存在心理烦恼、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与疏导,以消除学生的心理烦恼和不正常情绪。

如,笔谈——开启学生心理的一把钥匙。

我们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笔谈比个别面谈更加行之有效。

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在每周进行自我评价的周记里开设“悄悄话”小栏目,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一个小窗口。

我们可以明确规定,学生所谈的“悄悄话”,教师将为其严守秘密,学生在“悄悄话”里所谈的内容教师不加评价,不下结论,只希望学生将心中事一吐为快。

“悄悄话”中的内容可以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悄悄话”中,有许多学生是带着问题和烦恼请求老师给予解答、理解和帮助的,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忧虑和困惑。

针对学生反映的种种情况,班主任可以采取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是对于简单明了比较集中的问题在班会课上逐一答复。

二是对于那些小篇幅可以解决的问题采取书面形式在周记里做认真地回答。

三是对于问题较多较复杂的学生采取谈心的方式,在短期内给予解决。

刚开始有的学生也许并不习惯,渐渐地,它会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敢说悄悄话,知心话了,学生的喜、怒、忧均毫无保留地向班主任倾诉,班主任也从中寻找到一条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了解、教育的桥梁。

曾经有这么一个女学生,成绩优异,能力强,却过于要强,要斤斤计较,一次在“悄悄话”中她谈到自己竞选班长落选后颇多微辞的看法,班主任随即也在周记中写了一封诚恳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这么写的“一个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与年龄不相称的衡量得失实在是最大的悲哀。

”此后这个女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爱计较的毛病也收敛了不少。

5.训练要素

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安排学生分批轮流到学校心理训练活动室进行单项或综合性的智力心理行为或非智力心理行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辅导课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专门的过程。

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或将要遇到的一些典型的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团体的辅导过程。

如:

新生入学的适应性问题、学生在交往中怎样处理与小朋友的矛盾、学生怎样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等等。

6.协调要素

班主任要定期根据班级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协调学生间及学生与科任老师、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从中消除心理矛盾和心理误解,优化班级心理环境氛围。

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不仅有着学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着重要影响。

班主任一方面要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例如转变家教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和孩子成为朋友,多和孩子沟通等。

另一个方面要通过家访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问题所在,进行耐心教育。

三、正确的工作方法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目标和任务灵活采用多种具体的方法和形式。

可以单独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有机组合。

1.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是朋友的关系。

因此,和儿童谈话时,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和儿童平等的位置上,像对待朋友和同事那样对待儿童:

让儿童和你面对面坐着,最好在儿童平视时能看到你的眼睛。

说话的态度要亲切、诚恳、语气要温和、委婉,不能简单生硬,更不能讽刺、挖苦。

在处理学生间的矛盾时,着重学生深层心理的分析。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发展性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学生的矛盾时,就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对与错就行了,还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你当时是怎么想?

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让学生在自悟中慢慢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

由于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教师和儿童谈话时不能使用同一模式。

有的儿童个性强、脾气急、服软不服硬,和这类孩子谈话就得慢言细语、以柔克刚。

有些儿童自尊心强,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和这类儿童谈话就不能“直来直去”,可以先从他们的优点说起,从侧面指出其缺点或错误,或借周围其他人类似的问题进行评说,让他自己体会和领悟,引导他自己教育自己。

有些儿童性格内向,胆子小,自卑感强,任凭你怎么启发,他半天不说一句话,跟这类儿童谈话,要特别谨慎,不能表现半点急躁的情绪和生硬的态度,要让儿童始终觉得你和蔼可亲。

总之,在与儿童谈话时,要睁大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耐心细致地劝导,热情地鼓励,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爱护,让学生看到自己不断进步的身影,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动法。

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各项活动,通过体验和调整,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目的。

包括游戏、学习、劳动和社会交往等,这是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班主任工作中,活动法可以采用结合班队活动和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同时进行,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3.讨论法。

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讨的方法。

一般的程序为:

先确定讨论题目;查阅和整理有关资料;准备发言提纲;论证或辩论;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总结发言。

讨论法对学生的智力和社会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班主任工作中,讨论法可以采用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4.讲授法。

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可分为讲解、讲述、讲读和讲演四种方式。

讲授法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教学方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观察法。

对于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老师通过细心观察后归纳出一些典型行为,这样在心理辅导课上,就大大地加强了针对性和说服力。

例如:

在学生的交往辅导中,当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一下你,这时你该怎么办呢?

这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小朋友的讨论、表演和平时的观察归纳出几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行为:

打回别人、去告诉老师、生气地走开、告诉他以后要小心并要求他道歉。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而让学生做出选择,来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

6.咨询法。

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

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书信、电话、宣传、现场咨询等。

咨询者应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则,预防性和疏导性原则,教育性和整体性原则。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7.调查法。

调查法就是把所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让被试者据实答复,根据收回的答案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以发现问题或解决问题。

如:

我们在一个关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中发现,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是存在认知与行为不统一的情况,这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就不应是侧重于说理,而是侧重于行为的训练上。

这样在实际操作时,针对性就大大地加强了,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8.测量法。

借助于测验或量表对某一心理品质做出数量的描述。

测量法包括:

智力测验、态度测验、性格测验、能力测验等等。

通过测量,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另一方面班主任也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9.个案研究。

我们在心理健康课上的辅导,往往是一种团体的辅导,而对于一些非常突出的个体,单单进行团体的辅导还是非常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对个体进行比较系统的辅导,这时个案的研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进行个案研究时,可先动用一定的测量表来对学生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从而得出学生在某方面心理发展水平或特点的评定。

从而对症下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重测和评定,以检验训练的效果,从而调整训练的方案。

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无论是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注意几个原则:

1、平等性与民主性原则:

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2、共情原则,注意倾听,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3、保密性原则,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内容,但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来开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

只要能以班主任工作为载体,遵循素质教育“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的特征及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以多种形式辅导学生学会调节心态、疏解困惑、控制情绪,以促使学生保持心理的平衡、有序与和谐,就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各自水平上得到健全而良好的发展,促进班主任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