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650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docx

QC提高混凝土柱的观感

QC成果报告书

 

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圆柱砼观感效果

单位:

山西一建第八分公司职中项目

小组名称:

张云峰职中QC小组

发表人:

吴小红步琪琦

时间:

2011.12.12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小组概况

三、P阶段

1、课题选择

2、现场调查与分析

3、设定目标

4、原因分析

5、要因确认

6、制定对策

四、D阶段对策实施

五、C阶段效果检查

六、A阶段标准化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侯马市职业中专—行政办公楼、教学楼

建设单位

侯马市职业中专

设计单位

侯马市建筑设计院

监理单位

山西国阳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单位

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质量目标

达到合格,争创省优和“汾水杯”工程

安全目标

争创省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

建筑高度

16.8米

建筑层数

四层

建筑面积

行政办公楼:

8907.05m2;教学楼:

12899.02m2

本工程建设地点为侯马市文明路以南,侯马一中以东。

总建筑面积为21806.07㎡,其中行政办公楼分为A—1区、A—2区、A—3区,总体设计为弧形,建筑面积为:

8907.05m2;教学楼分为B—1区、B—2区、B—3区、B—4区、C区、连廊,教学楼由连廊进行连接。

建筑面积为:

12899.02m2。

建筑物总长为总宽81.0米,197.4米。

教学楼主楼地上四层,一层层高4.2m,二至四层层高为4.0m,C区为地上两层,层高为4.15m,二层层高为4.0m,会议室高度为8m。

本工程为侯马市职业中专行政办公楼、教学楼,四层框架结构,室内外高差0.6m。

结构总高度为16.8m。

基础形式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连梁进行连接,连梁截面尺寸为400×500。

行政办公楼26根圆柱直径600mm,且中间部一到四层圆柱通顶高度16米。

二、1、小组成员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职务

小组分工

TQM教育(h)

1

张云峰

30

本科

项目经理

组长全面负责

120

2

张堃

30

大专

项目副经理

副组长组织协调

80

3

陈化江

28

大专

项目工程师

副组长现场技术负责

80

4

吴小红

38

大专

质量员

及时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小组汇报

60

5

步琪琦

22

大专

质量员

及时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小组汇报

60

6

刘洋

25

大专

施工员

负责各项措施的实施

60

7

韩本利

52

高中

施工员

负责采购质优价廉材料

60

8

季士华

45

高中

材料员

负责采购质优价廉材料

48

9

冯桂林

46

高中

安全员

负责现场安全检查

48

10

王虎

47

高中

保管员

负责保管好所需材料

48

11

曹娜

28

高中

核算员

保证资金到位

48

12

杨亚军

52

高中

操作人

负责各项措施的实施

48

13

李光明

44

高中

操作人

负责各项措施的实施

24

制表: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日期:

2011.6.1

2、小组概况

出勤率

100%

制图: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2011年6月1日

3、小组管理制度:

(1)小组成员均要参加TQM教育培训不少于24小时。

(2)小组活动要求无特殊情况要全员参与,有事必须请假(3)小组活动采用:

分散→集中→分散的办法:

分散收集各种信息,集中讨论,分散去落实、检查、实施。

(4)对小组各负其责,珍惜集体成果。

活动时间

安排

时间2011.6~10月

6

7

8

9

10

P

课题选择

现状调查

确定目标

要因确定

制定对策

D

对策实施

C

检查效果

A

巩固成果

总结打算

制表: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2011.6.1

二、P阶段

1、课题选择

选题理由:

高大独立圆柱时门面,如果做不好直接影响

工程评优。

观感

效果

 

2、现场调查与分析

(1)现状调查

针对选定的课题,小组对该工程的一层26根圆柱进行常规施工,拆模后进行了全数观感检查,并进行了质量缺陷调查。

一层圆柱质量缺陷调查表

缺陷

名称

检查

数量

缺陷

数量

合格率

(%)

1

缝隙处理不好

26

10

61.5%

2

接槎错位不顺直

26

8

69.2%

3

胀模

26

3

88.5%

4

夹渣

26

2

92.3%

5

麻面

26

1

96.2%

6

蜂窝

26

1

96.2%

合计

156

25

84%

制表:

步琪琦审核:

陈化江时间:

2011.6.1

一层圆柱质量缺陷数据统计表

项目

频数

累计

频数

频率(%)

累计频率

(%)

1

缝隙处理不好

10

10

40

40

2

接槎错位不顺直

8

18

32

72

3

胀模

3

21

12

84

4

夹渣

2

23

8

92

5

麻面

1

24

4

96

6

蜂窝

1

25

4

100

合计

25

25

100

100

制表: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时间:

2011.6.1

(2)分析

根据调查表的数据统计,我们绘制了排列图:

24

频数(N=25)频率%

25

制图: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时间:

2011.6.1

依据以上排列图确定为“缝隙处理不好”和“接槎错位不顺直”定为主要问题。

3、目标确定与可行性分析

(1)制定的目标

缝隙处理现状与目标对比柱状图

接槎错位、不顺直现状与目标对比柱状图

圆柱总体观感现状与目标对比柱状图

c、小组有一定的攻关解难实践经验

(2)可行性分析

 

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4、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调查,对“圆柱缝隙处理不好”及“接槎错位不顺直”两个主要问题集中讨论,共同研究,做出了以下原因分析图:

原因分析关联图

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

操作人员

质量意识差

操作人员技能差

操作不规范

技术交底不清

堵缝材料不合理

选择不合理

支模方法不当

加固钢管间距过大

加固钢管间距过大

下层模板拆完,上部支模重新支设

模板加固不当

海绵条压缩变形移位

胀模

模板加固不牢

加固眼未满设螺杆

自检工具不全

缝隙处理不好

接槎错位不顺直

自检不到位

检查不到位

模板肋不平

模板质量差

责任心不强

制图:

吴小红 审核:

陈化江日期:

2011.6.3

5、要因确认

根据缝隙处理不好原因分析关联图,得出8条末端因素,小组采取现场验证及调查分析确定要因:

要因确定表

末端因素

名称

确认方法

确认情况

是否要因

1

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

调查分析

施工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以及技术安全交底

非要因

2

模板质量差

调查分析

定型钢模周转数次后模板肋不平

要因

3

责任心不强

调查研究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以执行,质量要求得到贯彻

非要因

4

模板加固不当

调查分析

采用钢管扣件加固间距500mm模板与钢管之间采用木楔楔紧

要因

5

支模方法不当

调查研究

下层施工后全部拆除第二层施工时重新紧靠下部接槎支模

要因

6

堵缝材料不合理

调查研究

海绵条压缩变形位移

要因

7

自检工具不全

现场调查

每人均有卷尺、线锤

非要因

8

 

技术交底不清

复查交底记录

检查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前由项目工程师组织工长质量安全对班组及相关人员交底确保目标责任明确现场随机调查操作人员,95%人员回答正确

 

非要因

制表: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时间:

2011.6.4

6、制定对策:

我们对一层圆柱缺陷进行了修补,接缝采用磨光机进行磨光并根据要因确定表确定出4个要因,经调查分析研究制定以下对策表: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责任人

地点

完成

时间

1

堵缝材料不合理

更换合理的材料堵缝

保证模板缝隙质量

采取双面胶堵塞模板缝

季士华、王虎、吴小红杨亚军

施工现场

2011.6.4

2011.9.30

2

模板质量差

对不合适的模板修理

确保模板合格

对进场的每节定型钢模检查派专人修理

张堃、步琪琦、李光明、韩本利

施工现场

2011.6.4

2011.9.30

3

模板加固不当

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确保模板加固牢固

对模板肋采取每个加固眼均穿螺杆加固且要拧紧

陈化江、曹娜、步琪琦刘洋、李光明

施工现场

2011.6.4

2011.9.30

4

支模方法不当

寻找新工艺

切实可行支模方法

对圆柱接槎处最上一截不拆上部支模和下部模板直接连接

陈化江、吴小红、刘洋杨亚军

施工现场

2011.6.4

2011.9.30

制表:

陈化江审核:

张云峰时间:

2011.6.4

四、D阶段对策实施

实施一、堵缝材料不合理

措施:

经分析研究原堵缝材料采用海绵条,受力压缩变形移位易挤进砼内现我们采用双面胶条,粘在模板肋上不易变形移位。

效果检查:

现场采用双面胶条粘在模板肋边上,粘贴牢固顺直,模板拼缝严密。

实施二、模板质量差

措施:

经现场调查、现场进场的定型钢模板多次周转很多模板肋不平整,如换用现场加工,本工程工期紧且增大成本,如换用波纹管施工,一次投资过大,且波纹管比能多次周转,经研究决定仍采用定型钢模板,对现场的钢模板逐节检查,肋不平的表面清理不干净的派专人逐节修理平整,并将表面清理干净,满刷隔离剂。

效果检查:

钢模板肋修理平整,表面清理干净,满刷隔离剂。

实施三:

模板加固不当

措施:

在圆柱沿柱高每400mm设一道钢管扣件加固并和架体连接为一体,定型钢模与钢管之间缝隙采用木楔挤牢。

措施:

拼装定型钢模时,每个加固眼均要满设螺杆加固,且每个螺杆均要拧紧。

效果检查:

模板缝隙严密,加固牢固,无胀模现象。

实施四支模方法不当

措施1:

对圆柱接槎过最上一截,模板及加固不拆除,上部支模时和原下部未拆模板连接为一体,再和上部加固为一体,然后吊直。

措施2:

浇筑时,专人看模,看见浆挤出来了即停止振捣,防止过振胀模。

效果检查:

砼接槎顺直平整,表面光滑,颜色一致。

五,C阶段效果检查

1、本工程二层圆柱:

表面平整,接槎顺直,振捣密实,色泽一致,观感良好得到了甲方监理一致好评。

2、实施前后一层、二层观感质量对比表

项目

名称

实施前一层

实施后二层

检查点数

一般的项目点数

好的项目点数

观感评为好的统计比率%

检查点数

一般的项目点数

好的项目点数

观感评为好的统计比率%

1

缝隙处理不好

26

10

16

61.5

26

2

24

92.3

2

接槎错位不顺直

26

8

18

69.2

26

1

25

96.2

3

胀模

26

3

23

88.5

26

2

24

92.3

4

夹渣

26

2

24

92.3

26

1

25

96.2

5

麻面

26

1

25

96.2

26

0

26

100

6

蜂窝

26

1

25

96.2

26

1

25

96.2

7

合计

156

25

84

156

7

149

95.5

制表:

步琪琦审核:

陈化江日期:

6月18日

3、通过对二层圆柱实施,圆柱缝隙处理不好,接槎部位错位不顺直两项观感质量好的项目比率明显提高,请看目标对比柱状图:

接缝处理活动前后对比柱状图

接槎处理活动前后对比柱状图

总体观感效果活动前后对比柱状图

4、通过这次QC活动不断提高圆柱观感质量,而且省去了抹灰这一工序,可这节刮腻子段涂料,这样降低了成本。

二层圆柱节省抹灰0.6×3.14×4×26=195.94㎡

二层圆柱节省费用:

195.94×20元=3918.8元

六、A阶段巩固措施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通过二层圆柱观感控制有效实施,我们将该办法用至三到四层,均取的良好的效果请看下面每层总体观感对比表:

项目

总体观感好的项目比率

目标

巩固结果

二层圆柱

90%

95.5%

三层圆柱

90%

96.2%

四层圆柱

90%

97.4%

同时圆柱节省了抹灰:

999.3㎡,节省资金:

999.3㎡×20元=19986元,防止了因抹灰空鼓裂缝造成的返工费用,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一批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克服了一些施工难题,提高了团队攻关能力,提高了小组质量意识及工作干劲。

得到了甲方监理的一致好评。

同时小组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请看自我评价表及雷达图

自我评价表

序号

得分

项目

活动前的分

活动后的分

1

团队精神

3

4

2

质量意识

4

5

3

个人工作干劲

4

5

4

QC具应用能力

3

4

5

改进意识

3

4

6

进取精神

3

5

制表: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2011年9月30日

1

代表活动前代表活动后

自我评价雷达图

制图:

吴小红审核:

陈化江2011年9月30日

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运用QC原理,按照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分析,灵活应用现有条件及人员的技能,攻克了圆柱接槎错位不顺直和模板缝隙处理不好两道难题,实现了预期目标,为本工程创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同类工程起到指导作用。

下一步装饰时我们计划以《确保外墙弧型线条观感质量》为课题,进行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