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649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docx

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

浅谈建筑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与绿色施工

 

 

————————————————————————————————作者:

————————————————————————————————日期:

 

浅谈建筑施工总平面布置优化与绿色施工

中建三局

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消耗大户,在建立和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环境下,发展绿色建筑业为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前各地城市建设飞速发展,建筑工地星罗棋布,加上工程建设具有周期长、废弃物多等特点,加强建筑施工总平面协调管理施工,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合理高效利用社会资源,将建筑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是绿色施工的控制重点内容。

1、绿色施工平面布置总体策划

施工总平面布置与工程总体施工规划息息相关,根据工程总体部署来进行总平面布置与策划,能够保证过程顺利、协调有序地开展,做到环保节能、经济合理,主要原则如下:

(1)合理高效:

充分利用现有的施工场地,紧凑有序,减少场内二次搬运;水资源、围墙、临建、地面硬化等做到周转重复利用。

(2)平面分区:

即办公区、生活区、加工区和施工区分开布置,便于管理协调有序,避免混乱而造成资源浪费、能源损耗。

(3)立体分段:

工程施工分地下室、裙楼、塔楼、幕墙、装修、机电安装等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应根据工程具体特点进行分阶段的平面布置。

(4)集中管理:

场地由总包单位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计划和专业工种的进出场时间、工序衔接等统一规划、协调、管理。

现场环境保护

节材与材料资料的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的利用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2、总平面布置

1)加工场布置

在施工总平面图进行总体策划和设计时,首先应从施工现场所处的环境、交通状况、现场具体情况和工程施工使用方面来来研究大宗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等运输方式,场区仓库和加工场定位,然后再进行现场与外界交通线路布置。

因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不同,具体进行布置时还须综合考虑基础、地下室、主体结构和装饰安装及园林绿化等阶段特点,避免重复建设或拆除搬迁而影响加工场地、道路、临时水电管线的使用时间或利用率,降低材料和能源损耗,从而达到绿色环保节能的效果。

临建搭设的几种思路

1、周转材料

2、场外租赁

3、成套搬运式

2)临时道路建设

根据各加工场地、库房、材料堆场、成品半成品堆场布设的相对位置来研究、规划现场主次道路。

规划厂区内道路时,道路应有两个以上进出口,道路干线应尽量采用环形布置,主要道路宜采用双车道,宽度不小于6m,次要道路宜采用单车道,宽度不小于3.5m。

(1)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

临时道路的路面结构,应当根据运输情况和运输工具的不同类型而定。

一般场外与省、市公路相连的干线、因其以后会成为永久性道路,因此,一开始就建成混凝土路面;场区内的干线和施工机械行驶路线,最好采用碎石级配路面,以利修补。

场内支线一般为土路或砂石路。

(2)主干道路建设

场区道路建设前,应仔细研究场区道路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拟建的永久性道路,提前修建永久性道路或者先修路基和简易路面,作为施工所需的道路,以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目的。

主干道在施工期间用于场内材料、设备运输,应设计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以满足运输性能要求。

(3)次要通道建设

用于人员过往等受荷载影响小的次干道可采用水泥道面砖来铺设,这样材料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减少道路硬化水泥、资源等消耗,即节约工程措施费用又环保节能。

(3)硬化面层改进措施

按常规做法,从通常车辆过往频繁对路面承载能力有特别要求的外,施工现场为避免土层直接暴露在外,往往采用细石混凝土硬化,但这仅仅是防止了裸露在外的面层可能因雨后泥泞而带来的人员行走活动不便,或阳光暴晒而可能带来灰尘,而带来了次生影响环保节能的因素,主要原因如下:

1)硬化的水泥面层,对泥土、灰尘附着力小,在阳光和风力作用下,特别是在干燥季节或炎热的天气地面水分挥发快,温度上升快,遗撒泥土在人员、车辆等多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现场更加容易造成扬尘。

2)水泥地面透水性差,渗透补充地下土层的水分变小,整个城市按硬化的面积总和来计算数量是庞大的,一方面他会造成雨水在地表与空气之间的循环,对地下水位和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水泥地面易吸收太阳能,地面温度高,水分挥发快,极易形成热岛效应,相应就提高了降温能源和洒水降温的消耗,无形中增加了环境负担。

合理规划临时道路与地下管网的施工程序。

3)硬化路面基本上是一次性的,无法达到周转使用的目的,同时在需要进行绿化时还须破除,建筑垃圾会进一步加快耕地的压力。

针对上面情况,我们应该在提高材料周转使用率、提高地面尘土附着力、雨水渗透系数上来进行改进,主要措施为有三种:

1)在基层夯实后铺设碎石。

2)铺设可周转使用水泥砖。

3)镂空水泥砖加种植草结合。

这三种情况我们在施工现场均有采用,效果良好。

3)行政与生活临时设施布置

行政与生活临时设施包括:

办公室、职工休息室、食堂和浴室等。

根据工地施工人数,可计算这些临时设施的建筑面积。

应尽量利用建设单位的生活基地或其他永久建筑,不足部分另行建造。

一般工地性行政管理用房宜设在全工地入口处,以便对外联系;也可设在工地中间,便于全工地管理。

工人用的福利设施应设置在工人较集中的地方,或工人必经之处。

生活基地应设在场外,距工地500-1000m为宜。

食堂可布置在工地内部或工地与生活区之间。

办公区、生活区按照绿化图绿化

为避免杨尘,美化办公室环境,一般施工单位会选择混凝土硬化和摆放花盆的形式来进行,但这样往往会消耗水泥、砂石,往往没有考虑后期场地的重复使用或与建设单位规划用地形式结合起来,这样无形之中提高了资源的消耗。

但施工中可以采用镂空广场砖和镂空中种草的方式来进行现场硬化,即能达到硬化绿化的效果,镂空广场砖又能周转施工,经济和环境效益良好。

施工现场没有硬化的场地,种草处理,保证现场空气质量,达到绿色奥运要求。

临时水电管网及其他动力设施的布置

   当有可以利用的水源、电源时,可以将水电从外面接入工地,沿主要干道布置干管、主线,然后与各用户接通。

临时总变电站应设置在高压电引入处,不应放在工地中心;临时水池应放在地势较高处。

当无法利用现有水电时,为了获得电源,可在工地中心或工地中心附近设置临时发电设备,沿干道布置主线;为了获得水源可以利用地上水或地下水,并设置抽水设备和加压设备(简易水塔或加压泵,,以便储水和提高水压。

然后把水管接出,布置管网。

施工现场供水管网有环状、枝状和混合式三种形式,根据工程防火要求,应设立消防站,一般设置在易燃建筑物(木材、仓库等)附近,并须有通畅的出口和消防车道,其宽度不宜小于6m,与拟建房屋的距离不得大于25m,也不得小于5m,沿道路布置消防栓时,其间距不得大于100,消防栓到路边的距离不得大于2m。

循环水利用

通常在工程建设中,除生活用水(饮食、盥洗)、管道试压、冲洗等有水质及卫生要求外,一般对施工用水要求不高,可以采用自然水及盐类总含量低于5000mg/L,硫酸盐含量小于2700mg/L,PH值大于4,水中不能含有有机物和其他酸、盐有害杂质。

经实际经验的检验,施工现场在节约、循环用水来源主要雨水、地下水及沉淀过滤后水。

施工现场在节水策划和方案优化时应考虑现场设置水循环系统,这个循环系统不仅能够收集雨水,还要能够收集生活废水、施工用水,这些收集的水经过沉淀、净化处理后可以再用在施工中、卫生冲洗以及养护等等。

项目通过内部建立水循环系统,不仅利用了雨水,还能够循环利用,大大节约了水消耗,成为节水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础以及地下室施工阶段,在基坑周边设置环形排水沟、集水井,并在地下室底板上砌筑临时蓄水池,将地表水、雨水集中抽到集水井中,集中排入临时蓄水池,临时蓄水池通过二级沉淀,在出口设置小型加压泵,可以供现场混凝土养护、降尘、模板冲洗、砂浆搅拌以及砖胎膜砌筑等用水。

2、主体施工阶段,在施工总平面周边设置排水沟、三级沉淀池,原地下室集水井继续保持,收集地下水,排水沟可收集地表水。

通过三级沉淀后输入到预先设置的蓄水池中。

3、建筑物内可以设置有组织排水措施和楼层内间隔设置蓄水池收集雨水,用水楼层内文明施工。

4、混凝土骨料清洗及出入口水循环利用系统

目前县市及城市远郊地区,工程建设时还大面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根据规范要求,混凝土骨料石子含泥量大时需用水冲洗合格后才能采用,按传统工艺,直接采用自来水冲洗则耗水量大,而采用循环水冲洗石子,则可大量节约用水量,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为此我们经过实践、研究,研制施工现场循环水冲洗石子装置,主要由沉淀池、盲沟、集水井、冲洗系统、计量装置五部分构成,经实践检验,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有关示意图如下:

出入口扬程控制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基本上出台了建筑市场对粉尘污染的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文件,由此可见粉尘对市容和人居环境的影响是明显的,据调查统计和现场检测,施工现场在没有加强粉尘污染管理控制情况下,现场出入口线路200m范围内,粉尘污染可高达10倍以上,车辆带泥污染线路可达2km以外的范围。

因此在绿色施工、环保节能的要求下进行出入口的平面布置、优化设计和管理将是工程施工控制的重点。

根据现场统计和检测,工地出入口是施工现场咽喉地,如果不加控制,车辆带泥对城市的扬程可达5km,周遍的风尘含量可高出通常的2-10倍左右,由此可见,对出入口的粉尘控制至管重要,通常我们在措施制定中会综合考虑地下室施工降水的综合利用,下面结合我们在工程通常的措施和方法进行阐述:

施工期间的地下水污染的对比对场外粉尘污染的扬尘污染程度最大,关好出入口是现场绿色施工的重要关口,

雨污水系统

循环使用,冲洗降低。

(3)现场排污:

基坑顶部四周设有排水沟。

并于东侧和南侧中部设有积水井连通经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污井。

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占整个项目水资源消耗的20%左右,施工用水约占70%,其他用水如清洗、绿化等约占10%。

从施工现场淡水消耗比率来看,如何采取措施降低生活、施工用水消耗将意义重大。

五、出入口防扬尘措施

出入口是扬尘数量最大

加强管理、道路硬化、清扫、喷洒、封闭运料车来进行。

设冲洗池

五、施工总平面设计优化方法

在施工总平面设计时,为使场地分配、仓库位置确定,管线道路布置更为经济合理,需要采用一些优化计算方法。

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优化计算方法。

2、总平面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条件千差万别,各不不相同,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现场有限的资源,使现场各阶段、各过程均处于绿色状态,施工总承包商应履行总包协调管理的职能,建立制定施工现场总平面绿色施工管理规章制度,各分包施工单位严格遵照执行,使整个过程和环节均处于有效控制状态,达到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的目标。

(1)建立统一的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制度,划分总图的使用管理范围。

各区各片有人负责,严格控制各种材料、构件、机具的位置、占用时间和占用面积。

(2)实行施工总平面动态管理,定期对现场平面进行实录、复核,修正其不合理的地方,定期召开总平面执行检查会议,奖优罚劣,协调各单位关系。

(3)做好现场的清理和维护工作,不准擅自拆迁建筑物和水电线路,不准随意挖断道路。

大型临时设施和水电管路不得随意更改和移位。

1、总平面使用权利统一集中于总承包单位管理。

各分包单位无权乱盖临建、乱占场地。

2、现场布置以审核后的总承包单位总平面布置图为准,各分包单位严格按照总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布置。

3、临时用水用电接驳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协调管理。

由分包单位出具书面申请报告,报总包单位批准。

报告中注明使用地点,开始使用时间,持续使用时间,用电设备功率,用水量。

4、现场垂直运输设备统一由总包管理分配。

由分包单位出具书面申请报告,报总包单位批准。

注明使用开始时间,持续时间。

5、各分包单位材料进场要制定计划,必须考虑各自堆场的承受能力。

施工材料分批进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