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亳州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的物质基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如Fe、Mn、Cu、Ca等含量虽然很少,但不可缺少
B.磷脂和质粒中都含有的元素是C、H、O、N、P
C.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有两种单糖
D.染色体、ATP中含有的五碳糖都是核糖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
2、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A、Ca为大量元素,A错误;
B、磷脂含有的元素是C、H、O、N、P,质粒为环状DNA,含有的元素是C、H、O、N、P,B正确;
C、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有一种单糖为葡萄糖,C错误;
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TP中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识记组成细胞的几种常见有机化合物及其元素组成,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2.胰腺癌死亡率高达90%,曾夺走了乔布斯的生命,近来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有一种含量较多的特殊物质—一种名为HSATII的非编码RNA(即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这一特殊RNA可以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与mRNA彻底水解后,均可得到6种终产物
B.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此种特殊的RNA自由进出
C.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其翻译成的蛋白质中一般含20种氨基酸
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在胰腺癌患者细胞的细胞质内合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RNA彻底水解后有6种产物,包括4种碱基、核糖和磷酸,A项正确;
B.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此种特殊的RNA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不能自由进出,B项错误;
C.这种可作为胰腺癌生物标记的RNA属于非编码RNA,不能翻译形成蛋白质,C项错误;
D.这种特殊的非编码RNA(HSATⅡ)是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的,D项错误;
因此,本题答案选A。
3.黑朦性白痴是由于人溶酶体内缺少一种酶造成的遗传病。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酶(蛋白质类)。
溶酶体内部的pH为5,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黑朦性白痴的产生与遗传物质有关
B.细胞质基质中的
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溶酶体
C.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是由溶酶体合成的
D.溶酶体内的多种酶由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由囊泡转运而来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水解酶属于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2、溶酶体属于生物膜系统,在消化细胞内的物质时要吞噬这些物质,形成具有消化作用的小泡,所以溶酶体执行功能时要发生膜成分的更新。
3、溶酶体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黑朦性白痴是由于人溶酶体内缺少一种酶造成的遗传病”,遗传病产生与遗传物质有关,A正确;
B、溶酶体内部的pH为5,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H+进入溶酶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C错误;
D、溶酶体内的多种酶由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加工,由囊泡转运而来,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如图为三种不同状态的植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c中1处的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B.植物细胞发生图c的状态后,只要外界溶液浓度变小,细胞就能自动复原
C.若图示为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则a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大
D.若图示为不同细胞在同一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则三个细胞原浓度大小为a>b>c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c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1处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间隙,充满的是外界溶液,所以1处的溶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A项错误;
B、植物细胞发生图c的状态后,若细胞保持活性,且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才能发生复原,B项错误;
C、若图示为同一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因a没有发生质壁分离,c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大于b,因此a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小,c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大,C项错误;
D、若图示为不同细胞在同一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因a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而c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大于b,据此可知这三个细胞失水的情况为a﹤b﹤c,进而推知三个细胞原浓度大小为a>b>c,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脉络,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5.细菌紫膜质是一种膜蛋白,ATP合成酶能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科学家分别将细菌紫膜质和ATP合成酶重组到脂质体(一种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人工膜)上,在光照条件下,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C.ATP合成酶既具有催化作用也具有运输作用
D.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对ATP的合成无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甲分析,H+跨膜运输需要细菌紫膜质(一种膜蛋白)的协助,且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为主动运输方式,A正确;
B、ATP合成酶不能将光能直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而是将H+势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B正确;
C、根据图丙分析,ATP合成酶能够催化ATP的合成,且能够H+将运出细胞,C正确;
D、图丙中H+是顺浓度梯度运出细胞的,因此破坏跨膜H+浓度梯度会影响ATP的合成,D错误。
故选D
6.2016年10月19日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对接,宇航员在轨完成“太空养蚕”。
下图表示太空蚕——“秋丰白玉”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③④最易断裂
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二者的种类不同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相联系
D.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
【答案】B
【解析】
【详解】A、ATP分子水解时,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即图中所示的化学键④最易断裂,A错误;
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都为蛋白质,但酶1为水解酶,酶2为合成酶,B正确;
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有关,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反应有关,C错误;
D、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错误。
故选B。
7.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综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鼠吸入
,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
,呼出的C02也可能含有
B.
标记甲硫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与游离的核糖体都可能出现放射性
C.将某精原细胞中的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
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
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D.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
,体内可以存在
的转移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鼠吸入的18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H218O,产生的H218O既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与丙酮酸一起被彻底分解成C18O2和[H],也可随血液运输到泌尿系统随尿液排出体外,A项正确;
B、35S标记的甲硫氨酸是蛋白质合成的原料,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B项正确;
C、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的某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分子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一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含14N,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含14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所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只有1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15N标记的该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其中只有1条子染色体含15N,因此所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25%,C项错误;
D、在缺氧时给水稻提供的14CO2,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其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生成的(14CH20)在无氧呼吸过程中转变为(14C2H50H),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
因忽略了某条染色体上的DNA的“一条链用15N进行标记”,而误认为标记的是DNA分子的2条链,导致对C选项的判断失误。
8.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测得某作物A、B两个品种在不同
浓度下的
吸收量,以及黑暗条件下的
释放量,结果如下表。
(注:
当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
量相等时,环境中的
浓度为
补偿点;
达到一定浓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
浓度为
饱和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补偿点
(mmol/mol)
饱和点
(mmol/mol)
饱和点
吸收量
黑暗条件下
释放量
A品种
0.09
1.09
115.20
72.00
B品种
0.07
1.21
86.40
39.60
A.
饱和点时,B品种的总光合速率为
B.A品种的
补偿点为0.09mmol/mol,CO浓度为0.08mmol/mol时,A品种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中有ATP生成
C.若降低光照强度,则两个品种的
饱和点降低,
补偿点提高
D.在不同
浓度下,A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始终高于B品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以下几点:
仔细研读题目,获取有效信息,挖掘隐含信息;认真识图并将其与所学光合作用过程图相比较找出异同点;细读设问,明确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详解】A、CO2饱和点时,B品种的总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86.4+39.6=126mmol/(m2·h),A正确;
B、A品种的CO2补偿点为0.09mmol/mol,CO2浓度为0.08mmol/mol时,A品种光合作用强度低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中有ATP生成,B正确;
C、若降低光照强度,则两个品种的CO2饱和点降低,CO2补偿点提高,C正确;
D、在不同CO2浓度下,A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不会始终高于B品种,D错误。
故选D。
9.近日,德国的科学家提出,CAF1(负责染色质组装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通过保证DNA包绕在组蛋白周围维持干细胞的全能性。
基于这一假设,他们通过抑制CAF1复合体表达,导致染色体重编程进入一种凝集化程度更低的状态,成功地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可以过细胞分裂发育成个体
C.CAF1基因是通过控制CAF1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
D.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就是诱导基因突变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染色质能够被碱性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A错误;全能性的干细胞还保持分裂能力,通过分裂和分化才能发育成个体,B错误;CAF1基因能翻译成负责染色质组装的蛋白质复合物,从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C正确;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的过程,没有出现基因突变,D错误。
10.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的正常体细胞及其卵细胞均具有全能性
B.细胞
全能性是指细胞具有全面的生理功能
C.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D.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稻的正常体细胞及其卵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需的全套遗传物质,均具有全能性,A项正确;
B、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B项错误;
C、玉米种子是植物的幼体,萌发长成新植株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C项错误;
D、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属于细胞分化,没有体现细胞全能性,D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全能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1.下列有关实验方法和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B.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结构时,利用了DNA的X射线衍射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常见的科学的研究方法有:
1、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A、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定律,A正确;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
C、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错误;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结构时,利用了DNA的X射线衍射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历程中,一些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2.羊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白毛羊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的遗传学名称以及产生的原因依次是
A.性状分离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性状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受精的随机性
C.性状重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突变
D.性状重组伴性遗传和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对白毛羊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这种现象叫做性状分离,同时说明该对白毛羊均为杂合子。
该对杂合子的白毛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各产生了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后代中出现了黑毛羊,即后代中黑毛羊产生的原因是: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受精的随机性,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13.已知某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同,此时该细胞中不可能
A.发生基因重组B.存在等位基因
C.含有两个Y染色体D.与体细胞含有相同
染色体数
【答案】A
【解析】
【详解】A、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相同说明此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此时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A错误;
B、在有丝分裂后期会存在等位基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会存在等位基因,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一定有两个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有2个Y染色体,C正确;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体细胞含有相同的染色体数,D正确。
故选A。
【点睛】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及数量变化特征一定要清楚。
14.某正常个体的父亲只患白化病(致病基因为a),母亲只患红绿色盲(致病基因为b)。
则该个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
或
B.
或aY
C.
或AAYD.
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由于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色盲,所以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基因加倍,后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父亲只患白化病,其基因型为aaXBY;母亲只患红绿色盲,其基因型为A_XbXb。
因此,可判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
由于在间期DNA分子复制,基因已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所以该个体内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XBXB、AAXbXb或AAXBXB、aaXbX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在一个自由交配的种群中,显性个体占84%。
两显性个体交配,子代表现为隐性的概率及两基因型相同的显性个体交配,子代表现为隐性的概率分别为()
A.4/49、1/7B.36/625、2/25
C.4/49、1/49D.2/25、2/25
【答案】A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性个体占84%,即AA+Aa=84%,则隐性个体aa=16%,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再结合已知条件计算。
【详解】显性个体占84%,隐性个体占16%,a=2/5,A=3/5,AA=9/25,Aa=2×2/5×3/25=12/25,AA∶Aa=3∶4,AA=3/7,Aa=4/7,两显性个体交配,子代表现为隐性的概率aa=4/7×4/7×1/4=4/49;两基因型相同的显性个体交配,子代表现为隐性的概率aa=4/7×1/4=1/7。
故选A。
16.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图Ⅰ示的细胞中全部DNA是8个
D.图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图示表示果蝇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Ⅰ表示精原细胞,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Ⅲ表示精细胞。
减一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减二过程中主要发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A、由于a、b和c、d分别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因此a和b的染色体组成相同,c和d的染色体组成相同,A错误;
B、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分离,因此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图Ⅰ表示的细胞中细胞核DNA是8个,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C错误;
D、图中看出,形成的四个子细胞的大小相同,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通过图解的分析判断图中细胞的名称;识记减数分裂的过程;明确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也有少量DNA;识记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17.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都存在平行关系
B.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碱基的互补配对
C.t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
D.细胞中的RNA不携带遗传信息告
【答案】B
【解析】
【分析】
1、RNA是核糖核酸的简称,有多种功能:
①有少数酶是RNA,即某些RNA有催化功能;②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③rRNA是核糖体的构成成分;④mRNA携带着从DNA转录来的遗传信息;⑤tRNA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中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2、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4种,为A、C、G、U )。
3、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其中转录是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详解】A、真核生物的基因有的不在染色体上,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基因,所以真核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不是都存在平行关系,A错误;
B、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涉及到碱基的互补配对,B正确;
C、tRNA反密码环上的三个碱基是反密码子,C错误;
D、转录过程遗传信息由DNA可以传递给RNA,RNA在完成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只要考生识记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8.将果蝇的X染色体分为a·bcde5个区,其中“·”为着丝点。
用射线处理纯种红眼雌蝇后,使其再和白眼雄蝇杂交,得到甲、乙和丙三类雌蝇,些雌蝇的眼色及体细胞内的X染色体如下表。
假定在射线处理和杂交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X染色体
a·bcde
a·bcd
a·bcde
a·de
a·bcde
a·cb
性状
红眼
红眼
白眼
A.甲、乙果蝇各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缺失
B.丙果蝇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和倒位染色体
C.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c区
D.可以确定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基因位置的判定。
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A、根据甲、乙、丙X染色体的组成及性状表现,可知甲、乙果蝇各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缺失,A正确;
B、甲与丙相比可知丙果蝇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缺失和倒位染色体,B正确;
C、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d区,C错误;
D、可以确定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D正确。
故选C。
19.DNA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的碱基上的过程。
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但该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下列说错误的是()
A.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需要与DNA分子进行结合
B.癌症发生的机制可能是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结果
C.若某基因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