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645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7.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docx

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化学实验安全--p4教材:

1、遵守实验室规则2、了解安全措施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P4标志)

中学化学实验室规则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分离和提纯:

利用混合物中组分的性质不同(物理性质,如:

溶解性不同等;化学性质,与物质反应的现象不同等),除去杂质达到提纯的目的

思考:

如果有铁屑和铜屑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除去?

演示:

1、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物理方法;2、加盐酸—化学方法

讨论:

如何分离出铜屑?

通过怎样的操作可以从溶液中得到固体?

P5--在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除掉杂质,化学上所指的杂质都是有害的吗?

常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过滤和蒸发

过滤——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一

(1)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P6--

(2)主要仪器:

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3)装置图:

注意:

过滤器应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向过滤器中倾倒液体时,必须使用玻璃棒引流。

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两低”是指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

过滤器中的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三靠”是指烧杯嘴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管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蒸发——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之二

(1)适用于分离溶于溶剂中的溶质。

P6--

(2)主要仪器:

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铁架台。

(3)装置图:

注意:

1 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实验台上冷水引起蒸发皿炸裂

,取用它用坩埚钳.2 在加热至有大量固体析出时,要用余温加热3 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

2)粗盐提纯---教材p6实验

问题:

粗盐中含有哪些杂质?

----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等。

设计实验:

如何除去食盐中混有的杂质?

第一步溶解:

称取约4g粗盐加到盛有约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实验现象:

固体食盐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第二步过滤: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

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实验现象:

不溶物留在滤纸上,液体渗过滤纸,沿漏斗颈流入另一个烧杯中

第三步蒸发: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实验现象:

水份蒸发,逐渐析出白色固体

思考:

前面所做取的食盐中是否含有杂质离子?

如何检验呢?

演示实验1-2:

取少量食盐,配制成溶液,先滴入几滴稀盐酸,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滴入盐酸后,无新现象产生,再加BaCl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

思考:

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

----加入稀盐酸可以排除CO32-离子的干扰。

解释及结论:

在溶液中解离时能产生SO42-的化合物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即说明有SO42-存在。

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硫酸盐。

思考:

CO32-如何检验呢----滴加稀盐酸,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P7—思考与交流:

除去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以及一些硫酸盐)--应加入什么试剂?

•粗盐含杂质:

难溶性杂质——泥沙------过滤&蒸发

•可溶性杂质——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利用溶解性表检验和提纯

•粗盐的提纯流程

3)通过今天的学习对除去可溶性杂质有哪些认识呢?

•溶液中可溶性杂质的除去原则:

(1)不增:

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即不可“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2)不减:

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即不可“玉石俱焚”(3)易分离、复原:

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不可“难舍难分”

蒸馏与萃取

1)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提纯液态纯净物

P7仪器装置--问题:

①温度计作用?

②产物收集方式?

③自来水蒸馏后蒸馏瓶内物质?

----控温显示加热范围,如:

自来水蒸馏时温度≈100℃;冷凝收集;在100℃难于挥发,不挥发的杂质

•在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水银球应位于支管口下方0.5cm       

•烧杯中应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其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流向应当是自下而上,与蒸气成逆流

实验1-3,Cl-的检验 硝酸银与稀硝酸

小结:

蒸馏烧瓶带支管;支管口处温度计;加热必垫石棉网;

防止暴沸加沸石;冷凝就用冷凝管;水流方向气流反

2)萃取: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分液

P9实验1-4用CCl4萃取碘水(饱和)

现象:

液体分层上层液体显(黄或无)色;下层液体显(紫红)色

分析讨论:

1、上层液体中的溶剂是(H2O),下层液体中溶剂是(CCl4);2、碘单质(I2)在哪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大?

---四氯化碳(CCl4);3、CCl4与H2O比较有何异同?

---同:

都能溶解碘单质(I2);都不与碘单质(I2)反应。

异:

CCl4与H2O互不相溶;碘单质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

萃取剂选择条件:

1、与原溶剂互不相溶,如,CCl4与H2O互不相溶;2、溶解溶质的能力大于原溶剂,如,CCl4(I2)>H2O(I2);3、不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如,CCl4不与I2反应。

使用分液漏斗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2、加入萃取液后要先倒转分液漏斗用力振荡,再静置;3、分液时,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下层液体由下端流出且分液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

思考与讨论:

1、根据实验1-4分析,请分总结CCl4性质?

---①无色液体,不溶于H2O②ρ(CCl4)>ρ(H2O)2、将实验1-4中的萃取剂换为酒精是否可以?

请说明原因---不可以,酒精与水互溶;

3、常用萃取剂:

---苯,汽油(ρ<ρ水);

小结:

第一课时《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物质微粒数目和阿伏伽德罗常数三者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目标:

A、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能根据物质的量、物质微粒数目和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

理解物质的量、一摩尔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会根据物质的量、物质微粒数目和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采用讲练结合法进行突破

二.教法分析

学情分析:

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所以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

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能力有限。

所以本节课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和讲练结合进行教学。

对比归纳法:

通过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讲练结合法:

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更能让学生及时地熟悉所学知识。

三.学法指导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体实例运用概念、交流评价强化概念、归纳小结升华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

如果货币只剩下一角硬币一种,你去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你得带多少一角硬币呢?

----1000个一角硬币可以用100元这个“集团”的概念来表示,3.01×1023个硅原子你能用一个类似的“集团”来表示吗?

-----我们很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微粒“集团”的物理量!

!

!

分析碳跟氧气的反应---最后引出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进入新课学习

1)物质的量:

定义--一个物理量的名称,表示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多少

强调:

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分割,更不能拆开。

也不可加字,减字。

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等

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定义:

是“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就像“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千克”是“质量”的单位一样。

2)符号为mol,简称摩。

说明:

1、摩尔量度的对象是所有微观粒子,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2、摩尔作为单位,使用时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如可以有0.5molO2、0.01molH2SO4等。

习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摩尔氧原子

(2)1mol氧(3)2摩尔分子氢

(4)0.5摩尔CO2(5)3mol小麦或大米

最后总结归纳:

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而且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宏观物质。

3)一摩尔

问题:

1mol的标准是什么?

(即1mol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

用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作为1mol的标准

结论:

1、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2、反之,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都称为1mol。

小结:

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体,是专用名词,不能拆分,

符号:

n,单位:

摩尔(mol)

2、摩尔的三大特点:

大:

摩尔物质所含的微粒数目大

小:

摩尔计量的对象是微观粒子

广:

摩尔的应用极广(联系粒子个体与集体,反应的粒子与可称量的物质)

3、使用摩尔时,必须用化学式表示粒子的种类,一般不使用中文名称。

4、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

定义:

把6.02ㄨ1023mol-1叫做阿佛加德罗常数,并作为一个物理量,符号NA。

阿伏加德罗简介:

说明:

1、阿伏伽德罗常数不是一个数,而是有单位的,其单位是mol-1。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21367×1023mol-1(测量出来),在计算时常约化为6.02×1023mol-1。

2、类似于圆周率∏的值不是3.14一样,但在计算时我们将∏值代入3.14这个非常近似的数值。

归纳:

4、三者的关系:

5、习题巩固

  6、知识回顾,总结提高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7、布置作业

  第五部分: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1、复习旧识,引入新课

提问:

什么是物质的量?

什么是摩尔?

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反馈练习:

1、0.5mol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________个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