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643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docx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生动细腻的词语、生动的比喻紧紧地抓住大潮的声音、景象两个方描写,逼真的再现了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

  2、说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抓住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抓住声音和形态是怎样变化的来理解词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

  依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生字新词;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4、说教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录音机、投影片、录像等教学教具,目的是充分用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课文内容,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说教法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到一个钱塘江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

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来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读后想前,边读边想,学生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2、  四、说学情

3、  我班学生虽没去钱塘江,也没观赏到千军万马奔腾的潮水,但他们思维活跃,善于发表个人观点,敢于创新、想像丰富,而且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五、说教学过程

5、  

(一)复习导入

6、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7、  

(二)逐段分析课文

8、  1、学习第一自然段

9、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后,我紧接着提问:

钱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天下奇观)

10、  “天下奇观”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从哪里知道?

(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11、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2、  在学生经过合作交流,他们对“天下奇观”的体会后,我随后用充满激情的语气说道: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天下奇观”,那一定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

遗憾的是老师没见过,你们见过吗?

想不想去看看?

”好,那我们就做好准备。

(接下来我以快速的动作放好投影片,用语言渲染气氛。

)学生兴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观看录像。

13、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这时潮来了没有?

我们看到了什么?

随着录像的播放,我用生动语言向学生介绍,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

14、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提问: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依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江面很平静……)

15、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6、  

(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

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

看完后小组讨论。

17、  

(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

(板书:

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

还是先看到的?

为什么?

声音是怎样变化的?

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

(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18、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

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轻声朗读课文。

并按要求用“___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

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19、  (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

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

20、  4、学习第五自然段

21、  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2、  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23、  (板书:

恢复平静)

24、  5、总结全文

25、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26、  6、布置作业(略)

27、  六、说板书

28、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

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

29、  附板书设计:

30、                  22、观潮

31、                  天下奇观

32、       潮来前:

江面很平静

33、           声音:

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4、       潮来时

35、           形状:

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36、       潮来后:

恢复平静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

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

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

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

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

录制两遍。

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

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

《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

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

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

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

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

教师范读激情;课中:

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

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

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

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

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

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

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2.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

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

真是这样吗?

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

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突破难点的方法:

  

(1)借助录像,提供感性材料,帮助理解内容,释疑解难。

  

(2)朗读和品味词句相结合,朗读中品味,品味后朗读。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动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用具:

  钱塘江大潮录像带(3分钟)音乐录音带(2.5分钟)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目的:

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同时创设情境,激情入境,让作品感染学生,训练听、思、说能力。

教学手段:

用音乐伴朗诵。

  用谈话法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

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位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

范读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