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6335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docx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

目录

总概论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可持续发展理论

(3)城市生态位理论

二、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

(1)整体规划科学

(2)综合效益明显

(3)环保措施有效

(4)生态建设有力

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3.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2)水土资源优势

(3)生态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优势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

(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

(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

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

(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

(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

(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

(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

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2)加大执法力度

(3)强化问责机制

4.倡导生态伦理,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1)树立生态伦理理念

(2)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

(3)建立生态伦理评判体系

  

表格表示;

《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3000字/5人/600)

论文题目

撰写人员

论文总概率

李小琴

 

《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析》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2.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可持续发展理论

(3)城市生态位理论

李小琴

 

二、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

(1)整体规划科学

(2)综合效益明显

(3)环保措施有效

(4)生态建设有力

 

苏佳丽

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苏佳丽

 

3.德化县区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2)水土资源优势

(3)生态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优势

苏佳丽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

(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

(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

苏佳丽

 

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

(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

(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

(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

(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

 

撰写人员D

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2)加大执法力度

(3)强化问责机制

4.倡导生态伦理,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

(1)树立生态伦理理念

(2)倡导生态伦理价值观

(3)建立生态伦理评判体系

总概论

人类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凭借其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取得了工业文明的伟大胜利,物质财富大大增加。

但人类在创造经济空前大繁荣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生态与环境的极大破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与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生态示范区模式应运而生,生态示范区是指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

一、生态示范区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现实选择

  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活动,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因此保护好环境,就是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生态示范区很好的满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示范区建设是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有效途径,是探索环境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

1.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在现代化建设中,要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进而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建设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发生影响,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物质上、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支持,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足够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良好的环境又能更好的提供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能量。

那种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首先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再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就是主张先污染、后治理,国外许多沉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此路是行不通的;反之,过分强调环境保护,为了保护环境,拒绝和排斥经济发展,其极端代表就是“经济零增长”理论,这种观点也是不可取的。

这两种观点都是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理论基础

(1)复合生态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马世骏等中国生态学家在总结了整体、协调、循环、自生为核心的生态控制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

人类社会是一类以人的行为为主导、自然环境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为经络的人工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栖息劳作环境、物质生产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协调发展,它们在一起构成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2)可持续发展理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视人类生存的地球或局部区域为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组成的复合系统,认为环境与发展之间矛盾的实质是由于人和这一复杂的系统各个成分之间关系失调,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既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资源的要求,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把资源视为财富,而不是把资源视为获得财富的手段,既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是德化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核心理论之一。

(3)城市生态位理论

  20世纪70年代,城市生态位这一概念被引入人类生态系统的研究领域,用来反映城市居民生存状态水平。

生态位概念源自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一般指物种或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不仅包括生物所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生态”是人类生存的状态;“位”是人类生存的水平或条件。

生态位又可分为生产生态位(生产位)和生活生态位(生活位)。

生产位指有利于发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的条件和基础,主要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条件;生活位是指城市为居民提供的生活条件,福建省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充分利用了城市生态位理论,通过城市生态位理论进行定量反映德化经济与社会环境水平。

二、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

  德化是2004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813hm2,水域与耕地占了全区国土总面积的0.7%,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生态系统,至2007年有人口22.8万人,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为3200元,农民年人均收入2400元。

在于确保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就是要平衡德化县的生态完整性与当地人民需求的关系,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既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全县的环境保护。

1.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成效显著

(1)整体规划科学

  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一个突出成效就是先规划,后建设,通过预先科学规划,为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德化县政府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郊区与城镇省级生态区示范区建设,把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2002年以基准年,确定德化县九仙山生态示范区建设2005年近期规划目标、2010年中期规划目标和2015年远景规划目标。

2003—2005年为建设第一阶段,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项目起步、典型示范初见成效,生态经济产业已基本形成,环境绿化、美化、净化、生态框架基本形成。

2006—2010为发展阶段,生态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以生态农业、生态城镇、生态工业与生态旅游为主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2010—2015年为建成阶段,形成发达而完善的生态经济产业体系,人与环境和谐,生态良性循环、文明健康富裕三位一体的生态经济强区、省级生态区。

为进一步落实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德化县政府按照生态经济分区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原则、整体性与局部性原则及可操作性原则,把全区划分为平湖生态经济示范小区、低山丘岗生态经济示范小区、湿地生态经济示范小区和城市生态经济示范小区等四个生态经济区。

并重点做好了三个方面的生态规划,即:

生态经济建设规划(包括生态农业规划、生态工业建设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包括景观生态建设规划、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和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生态社会规划(包括生态城镇规划、生态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2)综合效益明显

  德化县生态示范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活动既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护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一般用自然植被的净生产力来表征),还要做到可再生资源的消长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在生态完整性得到有效维护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骨干企业或支柱群体。

生态完整性是自然等级体系维护生态平衡所体现的一种生态学特性,它不仅由自然体系的生产能力来度量,也维护着特定生态地理条件下的资源(如水、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等)和环境。

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德化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

工业方面,进一步开展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资源、能源消耗多、经济效益差、污染重的技术和陶瓷工艺品,大力开发资源能源消耗少、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技术和陶瓷工艺品,建成了德化县生态科技工业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3)环保措施有效

  为创建德化省级生态示范区,德化县政府坚持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并重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专项行动,真正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保护环境,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联合组织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加强了对辖区内污染源排放和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的日常监督,为遏制污染反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清理整顿了多项与环保法律法规相悖的“土政策”,加大了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建设项目的环保执法力度;以“为人民群众办环保实事”为契机,开展蓝天、碧水和静音工程,治理大气、水源和噪声污染,在全区大力建立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成功控制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率大于7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006年达到了309天,城区区域环境噪声都达到了国家标准。

(4)生态建设有力

  为创建德化县省级生态示范区,我们加强了林业生态圈建设、湿地生态圈建设,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森林与湿地、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它是空气的净化物,能吸收多种有害气体,还能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德化县原本为平原农业区,森林覆盖率一直较低,2003年以来,德化县政府开始实施封山育林与退耕还林项目,至2007年底,新增森林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3.9%,陆地生态系统得到较大的改善;被人类誉为“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其作用不言而喻,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2.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德化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较好的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由于资金技术、管理手段、环保投入等多种因素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不完全适应,导致了德化县在生态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不容忽视。

(1)生态问题仍然存在

  近几年来,德化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森林、水资源分布与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不强。

德化县已达森林覆盖率93.9%,而大部分资源依然靠科技技术支持;德化自然降水和过境水虽较丰富,但时间分布不均,每年5—10月占了全年径流量的80%以上。

但有70%的农村人口不能饮用自来水。

(2)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近年来德化农业结构、工业结构、服务业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做了大量工作,并已初见成效,但同样存在不足之处。

经济结构调整要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最基本的目标

(3)农村环境问题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建设的推进,农村的生活环境有所改观,但是受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广大农民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及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农村环境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保知识缺乏,单纯地把环境保护看成是环境卫生,因而在处理突发环境问题时显得无所适从;二是结构性污染突出,过分依赖硬性技术、物质,忽略了生态环境自身的和谐和平衡,导致农村结构性污染十分严重。

3.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的潜在优势分析

  德化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要确保德化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就需要立足德化,充分发挥德化的潜在优势,因地制宜,取长避短,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

(1)区位交通优势

  德化地处泉州,福州与三明道交汇点,利福州马尾外贸码头可同我国沿海地区与国外,306省道贯穿东西;泉三高速公路纵越南北;整体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2)水土资源优势

  德化县有优质耕地40多万亩,人均耕地0.117hm2,水面36.8万亩,人均水域面积0.137hm2,人均水资源2935.5hm2,森林面积达2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40万立方米,水源涵养量丰富。

特别是以水口水库和龙门滩水库为主体组建的,仍有大量土地属国家所有,有适宜生态农业建设的大量土地储备。

近年来,随着封山育林育草、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水库管理加强,防护林面积的不断增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力度的加大,水土资源优势日益显著。

(3)生态资源优势

 德化九仙山,戴云市省科文组织列入《省重要生态旅游资源保护名录》拥有湿地总面积20138hm2,保护区面积43088hm2。

九仙山作为德化保护区、生物种质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生物多样性优势,境内各种动植物种类数量,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类与数量在湖南省内名列前茅。

常年有越冬鸟类150多种,每年冬季和夏季,栖息鸟类在1000万只以上;另外还有龟鳖等名贵水生动物;戴云的“黑鸡”誉满中外。

(4)旅游资源优势

  德化县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山水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而深厚。

每逢观庙会节,宾客云集,增添了不少人气,带动了德化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

1.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1)鼓励绿色消费制度

  加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教育,努力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倡导和实践与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节约资源、能源,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主要体现在消费过程中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坚持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它不仅包括购买和使用绿色产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对物种的保护等消耗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时更需要大力推行绿色消费制度,决不能先污染,再治理,要多预防,早治理,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2)推进区域环境合作

  区域合作,就是打破以行政区域配置资源和规划经济发展的模式,按照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为跨地区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区域合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展与区域经济合作相适应的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整合区域环境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

最终建立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处理区域环境问题。

区域合作若能建立有效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则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体现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君德化县原本经济水平欠发达,相应环保设施与技术也较落后,因此在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时,更需要开展区域环境合作,引进其它环境保护水平较高地区的设备、技术与经验,为我所用,用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更好地接受发达地区优势产业转移的辐射。

(3)实施环保限批制度

  所谓“限批”为国家环保总局实行的一项“新政”:

对所有超过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

区域限批就是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盲目进行产业扩张的地区和企业集团公司,停止或限制其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审批。

行业限批就是对严重违规的行业停止审批其所有项目,直到它们的违规项目彻底整改为止。

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对只顾经济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地区和行业的一种集体整饬。

对环境问题突出的行政区域和行业,采取“区域限批”与“行业限批”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2.依靠经济手段,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

(1)加强环保投入力度

  治理污染陷于两难有一种说法,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控制好环境,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须达到GDP的1.5%以上。

但这是在环境保护本来就非常良好的情况下,在中国,根据上海的经验,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环境,环保投入须占到GDP的3%以上。

污染治理的钱迟早要花,早治理早主动,晚治理就被动。

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要继续向环境保护倾斜,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项目、环境公共设施建设。

要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增加环保投入,积极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参加环保建设,形成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格局。

德化县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环保投入一直偏低,这对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是非常不利的。

(2)加快建立环保法律约束补偿机制

  受片面的发展观等因素影响,部分地方和企业以破坏环境、掠夺资源作为经济发展代价的恶性循环事件时有发生,开征环境税,让环境污染者、资源过度使用者依法依规付出更大的经济代价,是尽快建立起这种机制的必然选择。

开征环境税既具有调节经济行为减少污染的作用,又具有为国家公共财政筹集资金的功能,政府用征来的税收进行被污染环境的治理环境或对环保企业进行补贴,让企业产生环保的压力和动力,有利于加大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势头,促进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条件成熟时还应逐步把土地、森林、草原等重要的自然资源都纳入征收范围。

(3)加大环保信贷控制力度

  随着绿色环境保护革命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纷纷出台法律等强制性规定,诸如炼油、能源和高等级公路等污染较高的项目建设必须全面考虑环境影响的因素,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为从实质上预防或减轻环境灾害,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一些国际金融组织在贷款守则中明确规定:

其贷款项目的50%必须应用于改善环境,而所有的项目都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这已成为国际融资项目可贷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推及我国,金融机构应依据国家产业指导目录实行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择优扶持。

德化县在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时,除需加大对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外,由于大多数单位与企业经济实力较差,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这就需要银行加大对有关单位与企业的环保信贷支持。

(4)加大价格调控力度

  经济生产完全不产生污染是不可能的,从国际惯例来看,建立对污染的价格调控体系可以控制污染程度,维持人与自然的以及经济阶层的和谐。

我国现阶段价格机制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水平普遍偏低,如煤炭价格、居民用电价格、供水价格没有反映资源补偿和环境成本。

因此,政府应该合理制定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政策,理顺资源性产品关系,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的价格约束机制和补偿机制,通过税收等手段建立价格体系,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这种价格调控政策既是对污染行为的惩罚,也是为重新改善环境积累资金。

(5)加高市场准入壁垒

  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建立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强制淘汰制度,加大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

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

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减少污染,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严格环保新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推行资质认可等制度,建立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环保市场。

严格控制非环保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对通过ISO14000认证的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打破国际壁垒。

3.强化法律监督,构建良好的法制环境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加大生态环境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和增强生态环境法制观念,是构建社会良好法制环境的前提条件,只有知法,才能守法。

加强生态环境法制建设,不仅要求增强生态环境法律的国家强制力、增强对遵守生态环境法律的社会压力,而且要求提高所有法律关系主体的生态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促进形成人人自觉守法的局面。

才能促进生态环境法的全面实施。

德化县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方,大多数人法制观念还相当淡薄,因此,加大环境法制宣传,对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有重大作用。

(2)加大执法力度

  过去许多年,生态环境法常常给人一种“软法”的印象,环保部门、法院等执法机关对生态环境法的实施很不得力,实践证明,执法和立法同等重要,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将环境执法作为环境法制建设的重点,由于生态环境法规本身所固有的特点,行政执法在法律实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加强环境监督行政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机构,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坚决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加快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通知制度、公开制度、听证制度、审核制度、复议制度、责任制度和其他执法制度,促进执法程序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执法效益和效率。

(3)强化问责机制

  明确责任,实行目标责任制,是现阶段强化各级部门环境责任心的重要方法。

生态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级领导应该把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各司其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