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
《浅析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2我的文件夹/...../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
...../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第三章新剑桥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学习目标
∙了解新剑桥学派的产生及理论特点;货币需求的七个动机;利率的控制方式与作用。
∙熟悉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货币供应的决定与控制理论;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掌握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三动机说的联系与区别;借贷资金论;新剑桥学派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通货膨胀理论的特点。
一、新剑桥学派理论的产生和特点
现代凯恩斯主义在继承凯恩斯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凯恩斯的一些具体观点和主作了许多修正和发展。
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
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因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
新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琼·罗宾逊(JoanRobinson)、卡尔多(NichohasKaldor)、斯拉法(PieroSraffa)、帕西蒂(T·Pasinetti)。
由于这些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而他们的理论又叛离了以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此被称为新剑桥学派。
1.主要代表人物
琼·罗宾逊和斯拉法
作为以马歇尔为代表的剑桥学派的成员琼·罗宾逊和斯拉法,在20世纪的20年代曾是马歇尔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同时又发展了马歇尔学说。
例如,他们创立了垄断竞争理论。
在凯恩斯《通论》发表后,琼·罗宾逊转而追随凯恩斯,成为凯恩斯经济学的积极鼓吹者。
她所著的《就业理论引论》、《资本积累论》、《经济增长的理论》、《经济学异端》等著作,被认为是根据凯恩斯经济学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作品。
1973年她与约翰·伊特韦尔合写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则被认为是按照新剑桥学派观点系统阐述经济问题的一本入门书。
目前,琼·罗宾逊是新剑桥学派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在她的晚年研究生涯中,曾经想把马克思、凯恩斯和嘉图的经济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新的经济学理论。
但并没有实现这一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卡尔多
卡尔多(1908年--),1930年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留校任教;1947年担任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研究及计划小组组长;1949年起任剑桥大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稳定与增长论文集》、《经济政策论文集》等。
他与琼·罗宾逊在分析方法上虽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之间仍有基本的相似性。
例如,他们都以凯恩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收入分配失调作为考察的重点,都把收入分配理论作为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斯拉法
斯拉法(1898年--),早在1936年以前,就是以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的著名经济学家,曾写过一些论文对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理论提出了修正。
他长期从事《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的编辑和考订工作。
1960年,他的名著《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出版。
这本书在西方经济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认为是对嘉图--马克思价值论的"重大发展",并对新剑桥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琼·罗宾逊认为,新剑桥学派的经济理论正是以斯拉法的学说作为进一步探讨价值和收入问题的依据。
她把斯拉法的这本着作的出版称作经济理论上的"革命"。
帕西蒂
帕西蒂的贡献被认为是在卡尔多理论的基础上,对收入分配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丰富了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
2.研究特点
新剑桥学派在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进一步摆脱了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理论的束缚。
他们承认资本主义的现实是垄断竞争而不存在自由竞争;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的影响;承认价格机制不能使市场均衡,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增长促使利润增长,而随着利润的增长,收入在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分配更加不公。
他们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某些观点,主改变社会各阶级收入分配不均的状况,因此又有“凯恩斯左派”的称号。
新剑桥学派在经济理论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在分析方法上采用历史观,抛弃均衡观;
新古典综合派从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那里寻觅补救凯恩斯经济学之术,它把后者的宏观经济理论与前者的微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在方法论上基本上接受了马歇尔的均衡观念,并糅合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观念。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虽也谈到"不确定性和"预期",却是轻描淡写。
他特别强调的是均衡及其稳定性,确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一般均衡的制度","是一种逐步接近均衡的价格和生产的制度。
"他的微观经济分析,基本上就是马歇尔供求均衡价格及其引申而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价格理论。
他的宏观经济分析,则强调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相交的均衡点。
所以,"均衡观"可以说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分析方法。
新剑桥学派严厉地指责新古典派背弃了凯恩斯的"历史观",该学派的旗手琼·罗宾逊指出:
"在理论方面,《通论》的主要论点是打破均衡的束缚,并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昨天和明天的区别"。
就这个世界和现在说来,过去是不能召回的,未来是不能确知的。
"这后两句话,是新剑桥学派分析方法的基点,所谓"过去是不能召回的",即现实生活发生的各种事件均有着历史与制度的根源。
所谓"未来是不能确知的",即要考虑因信息缺乏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因为未来实质上是不能确定的,所以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可能的。
经济生活很大部分都是根据公认惯例来处理的。
"
二是特别注重收入分配问题,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为理由,反对"综合"宏观与微观经济学。
新剑桥学派的观点是:
新古典综合派采取的是返回凯恩斯以前经济学的均衡论传统去,用微观的生产要素供给和市场分析来"填补"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空白",于是就拼凑起一个杂种的宏观--微观理论。
在这里,似乎不仅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从一个均衡状态过渡到另一个更高的均衡状态的,而且每一个个别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的。
所以,这种分析的实质是,"综合"已经回到凯恩斯以前的市场均衡论的传统上去。
这完全破坏了凯恩斯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新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是:
凯恩斯经济学作为一种宏观的经济理论,所缺乏的是价值论和分配论,凯恩斯本人也不曾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探讨,因此,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微观经济学基础",那就应当研究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
在价值理论方面,关键在于价值本身是否具有客观的、物质的基础,价格主要应该由生产条件来决定,而不能把价值视为主观的。
二、新剑桥学派货币需求理论
(一)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容
新剑桥学派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仅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等三种动机不能说明全部现实状况,应该予以扩展。
英国经济学家悉得尼·文特劳布(S·Weintrarub)提出了货币需求七动机说,认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需求的动机可以扩展为七个:
1、产出流量动机,相当于交易动机;
2、货币—工资动机,物价上涨带动工资的增长;
3、金融流量动机,高档商品购买需要积蓄货币的过程;
4、预防和投机动机,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
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为保持信誉或信用等级,进行资本融资,偿还债券、支付利息等保持的货币量;
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为弥补货币贬值的缺口,必须持有更多的货币;
7、政府需求扩动机,政府赤字支出的需要。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与特点
文特劳布认为,由于某些货币需求的目的、用途、特点基本相同或相近,并且其决定因素和影响面也大致相同,可以简要地将上述七个动机归纳为三类:
1、商业性动机。
它包括产出流量动机、货币—工资动机和金融流量动机。
由于这三个动机都与商业性有关,故可归结为同一类。
商业性动机是与生产或流通活动相连的。
这种生产流通活动主要是企业家发起的,其流量是整体经济活动、工资率和产出价值的函数。
在发达国家,由于工资的年增长率比就业的年增长率高得多,因此货币-工资动机在其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由商业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商业性货币需求。
这部分货币需求主要有三个特点:
(1)商业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商业性需要,媒介商品交换;
(2)商业性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取决于人们收入中的支出部分,包括实际的消费支出和实际的投资支出;
(3)商业性货币需求引起的货币流通,其变动影响的主要是商品市场的价格。
2、投机性动机。
它包括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以及弥补通货膨胀损失动机。
由投机性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投机性货币需求。
这部分货币需求的特点主要有:
(1)投机性货币需求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投机性需要,通过各种金融活动,使现有资产得以保值和增殖。
因此,这部分货币需求形成的货币流通,是货币的金融性流通。
(2)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将直接影响其经济决策和行为。
3、公共权力动机。
这是因为政府干预经济时需要一定的货币量,尤其是在实施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时,货币需求就会加大。
由公共权力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可以称之为权力性货币需求。
其特点主要有:
(1)权力性货币需求虽然主要为满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动机,但并不形成独立的货币流通围,其最终流向将融入商业性货币流通或金融性货币流通。
(2)权力性货币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当政府实施扩性的经济政策时,权力性货币需求就会增大,反则反之。
(3)权力性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波及面是不固定的,并且最终通过商业性货币流通和金融性货币流通对经济发生影响,其影响的大小及其波及面主要取决于政府如何分配这些货币。
(三)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的联系与区别
文特劳布的货币需求七动机说与凯恩斯的三动机学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联系主要表现在它是在凯恩斯三动机说的坚持上发展而成的,并包括了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动机,在分析方法上也采用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分析方法,对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的不同动机分别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再将相近动机形成的货币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它们不同的特征以及影响所在。
其区别主要在于一是论述的角度不同,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从现实经济中经常存在的现象入手进行分析,更为关注货币需求与商品市场、货币市场的关系;二是货币需求七动机说提出了一个凯恩斯没有分析过的动机,即政府的货币需求动机,这个动机的提出与分析对于解释当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政府干预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影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三、新剑桥学派货币供应的理论
(一)中央银行难以完全自主地决定货币供应量
在货币供应理论上,新剑桥学派不完全赞成凯恩斯的外生货币供应论。
他们认为,虽然从形式上看,现有的货币供应量都是从中央银行渠道出去的,但实质上这个量的多少并不完全由中央银行自主决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银行被动地适应公众货币需求的结果。
(二)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象凯恩斯认为的那样绝对
在货币供应的控制问题上,他们一方面赞同凯恩斯的观点,即中央银行能够控制货币供应,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和效果不象凯恩斯认为的那样绝对。
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是有限度的,不是无限的。
其原因,一是当货币需求旺盛时,银行体系会想方设法逃避中央银行的控制,主动增加贷款,扩大货币供应。
二是中央银行在货币供应的控制方面存在着漏区,使中央银行不可能严密地控制住货币供应总量。
另外,在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银行体系以外,还存在着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不受中央银行的严格控制。
当中央银行企图收缩货币供应量时,他们可以用较高的利率从银行那里夺取存款,而按更高的利率贷放出去,使货币供应量紧而不缩。
中央银行在控制上存在的类似上述这样的漏区,使货币供应控制能力大大削弱。
(三)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
他们认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能力,在货币供应的增加和减少方面分布是不均匀的。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减少货币供应的能力,也就是说,如果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它一般有能力达到目标;但要减少货币供应量,它未必有能力实现目标。
这种控制力的差异不完全是中央银行本身的问题,客观的现实经济中增加货币供应的阻力较小,而减少货币供应障碍较大,且这些障碍不是中央银行能完全克服的,故中央银行在减少货币供应量的困难较多。
四、新剑桥学派利率理论
(一)借贷资金理论的含义
1、新剑桥学派在利率理论上并没有完全遵循凯恩斯的路线,而是在对传统的利率理论与凯恩斯的利率理论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决定利率的一种新理论——借贷资金论,并就利率作用的局限性作了精辟的论述。
借贷资金论者认为,传统理论把利率的决定因素局限于实物市场而认为利率高低与货币无关的观点是不对的,而凯恩斯完全否定实物市场因素对利率形成的作用也是片面的。
罗勃逊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借贷资金的供求,而借贷资金的供求既有实物市场的因素,又有货币市场的因素,既有存量又包括流量,因此研究利率理论必须突破货币领域的框框,打开实物市场的界限,并将存量和流量综合在一起进行考察。
(二)借贷资金的供应与需求
1.借贷资金的供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当前储蓄;2)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3)窖藏现金的启用;4)银行体系创造的新增货币量。
在借贷资金的来源中,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是过去储蓄的转化,其与当前储蓄成为实物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供给来源;而窖藏现金的启用和银行体系新创造的货币量是来自货币市场的资金供给。
两市场的资金供给形成了可贷资金的供给总量。
如果以Fs表示借贷资金的总供给,以S表示实物市场上当前储蓄与过去储蓄转化的总和,以ΔMS表示货币市场上新增货币量,则Fs=S+ΔMS。
由于借贷资金的供给一部分来自当前储蓄和过去储蓄,另一部分来自银行信贷收支净差额和个人窖藏现金的变化,所以较高的利率会吸引更多的借贷资金供给,较低的利率将减少借贷资金的供给,借贷资金总供给曲线Fs与利率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2.借贷资金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当前投资;2)固定资产的重置与更新;3)新增的窖藏现金量。
在对借贷资金的需求中,不仅限于当前投资,而且还包括固定资产的重置这类对过去投资的补充,这二者形成了实物市场对借贷资金的需求;不但如此,由于货币还可以作为财富的积累,因此,货币市场上新增加的现金窖藏量也构成借贷资金的需求。
两市场的资金需求构成了借贷资金的总需求。
若以Fs表示借贷资金的总需求,以I表示当前投资和对过去投资补充的总和,以ΔMd表示窖藏现金的增量,则Fd=I+ΔMd。
其中,投资需求与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冲动相连,其强弱程度与利率高低成反比;窖藏需求取决于窖藏成本的大小,人们因窖藏现金而丧失的利息收入构成窖藏成本,利率越高,窖藏需求就越少,故ΔMd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这样借贷资金总需求曲线Fd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3.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利率由借贷资金的总供给曲线Fs和总需求曲线Fd的均衡点决定。
如图Fs和Fd的交点E决定了借贷资金供求均衡时的利率ie。
(如图)
由于Fs和Fd的均衡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而商品市场均衡的决定因素是I和S;货币市场均衡的决定因素是ΔMs与ΔMd,因此两市场同时均衡是不容易的,在图形中表现为I0与S0,ΔMs0与ΔMd0的交点往往不在一条线上,二者之间经常存在着差额。
但在二者的差额间总可以找到一个点,使二者的差额恰好相等,这个点就是使Fd与Fs相等的借贷资金供求的均衡点E,此点决定的利率是借贷资金供求均衡状态下的市场利率,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市场利率仅表示借贷资金的供求平衡,而不一定表示I=S或ΔMd=ΔMs。
第二,市场利率与I=S决定的自然利率经常是不一致的,但通过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调节作用能使自然利率接近或等于市场利率。
一般有两种情况:
(1)当市场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由于较高的借贷资金利率压抑了投资需求,发生超额储蓄(图中AB部分),国民收入下降,致使现金窖藏需求减少,储蓄下降,故ΔMd0、S0曲线分别左移至ΔMd1、S1,使自然利率上升,接近或等于市场利率。
(2)若市场利率低于自然利率时,由于借贷资金利率较低,就会形成超额投资,当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时,就可以增加产量,提高收入,由此扩大储蓄,增加窖藏需求,故ΔMd0、S0曲线分别右移至ΔMd1、S1,使自然利率降至接近或等于市场利率。
(三)利率的控制方式与利率的作用
新剑桥学派从总体上赞同凯恩斯关于利率的观点,但在不同程度上和对具体问题上又作了一些修正和发展。
1.利率的控制方式。
新剑桥学派认为,虽然利率不是由货币供求决定而是由借贷资金的供求所决定,但中央银行还是能够对利率进行控制的。
这种控制的力度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度的。
并且这种控制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是通过对借贷资金的影响来实现的。
在中央银行如何控制利率的问题上,他们认为控制利率不是单纯地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这一条途径,而是通过多条渠道实施的,主要有:
制定官方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债券的业务操作;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国家债务的数量、形式和期限,调节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借贷资金的数量和结构,从而调控市场利率的结构。
2.利率的作用。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由于利率在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利率又受中央银行的控制,所以政府依靠这个工具就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
新剑桥学派同时认为,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五、新剑桥学派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新剑桥学派认为工资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而工资的上涨根源于收入分配不公。
工人为保住实际工资的不变要求提高工资。
资本家则不愿意放弃利润所得而提高物价,造成工资物价的轮番上涨。
1、从直接原因来看,通货膨胀的形成是工资推动货币数量增加的结果,但更有其深层原因,这主要是国民收入在工资和利润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结果。
这种不公平、不合理不仅表现为历史上形成的财产占有制度使资本占有者可以不劳而获,而且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失调。
2、国民收入中各要素的报酬主要分解为四部分:
工资、利润、利息、地租。
利润中包括了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在资本垄断不断强化的状况下,出现了巨额的超额利润,致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相对地,工资所占份额的越来越小。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民收入越增长,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工资收入所占的比重就越小。
3、随着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相对份额的下降,迫使工人们组织起来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斗争。
由于现代工会日益强大,改变了劳资谈判中的力量对比关系,使劳工集团在与资方的谈判中议价能力逐渐上升,迫使资本家集团不得不象征性地增加工资,以示让步,但这种让步并没有真正提高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
因为国民收入的分配取决于利润率和工资率,而工资率可以分为名义上的货币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
货币工资率取决于外生条件,它与该国历史上形成的工资水平、国劳资双方议价力量的对比有关,与收入分配结构联系在一起。
货币工资率是可以脱离实际工资率而自行变动的。
这样,当工会的谈判能力增强以后,资本家不得已提高货币工资率以避免发生罢工,但是他们同时可以用抬高物价的办法使实际工资率不变甚至降低。
由于货币工资率和实际工资率运动的不一致性,使得实际工资率总是低于货币工资率,为了弥补这种差异,工会不断地提出增加工资要求,于是,在劳资双方的斗争中,从货币工资率的再度上升开始,发生无限止的工资——物价互相追逐,其结果导致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通货膨胀持续存在。
可见,如果不解决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调状况,就无法从根本上制
(二)通货膨胀的危害与治理
1、新剑桥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中的严重疾病,它从多方面危害经济和社会生活。
首先,通货膨胀是一种极不合理的收入再分配;
其次,通货膨胀打击生产和投资,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三,在现代的开放经济中,通货膨胀容易形成外贸逆差。
2、关于通货膨胀的治理,新剑桥学派反对用紧缩货币、压低就业的办法来制止通货膨胀。
他们认为用紧缩货币来制止通货膨胀是一种治表不治里的办法。
要治理通货膨胀,必须从深层原因上解决问题。
首要的是依靠社会政策来改变收入分配制度,消除由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根源。
其次,政府通过社会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重点是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
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必须从根本入手,即改变收入分配结构,而改变收入分配结构,就要减少资本家不合理的利润,让工人的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相一致,但这一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的。
(三)新剑桥学派通货膨胀理论的特点
1、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在不稳定性,力图改良而不是谋求稳定。
因此,他们的政策目标不是保持经济均衡,而是改善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失调现象,使之趋于协调和合理。
2、在诸多经济政策中,他们把社会政策放在首要地位,而在贯彻社会政策的措施中,更多地注重财政手段,较为轻视货币金融手段。
这与他们重视货币金融理论的研究并不矛盾。
他们虽然研究了货币金融因素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不是由于货币金融因素引起的,而是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调所致,因此,在制定政策时,首选的应该是以改变收入分配格局为目标的社会政策,而在实施社会政策的手段上,财政手段要比金融手段更直接、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