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6184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ocx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集团档案编码:

[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第33卷第2期2009年3月人口研究

Vol·33,No·2March20094    PopulationResearch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预测学龄人口和在校生人数,结果显示,从现在起到21世纪末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都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早期教育、老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适龄人口将不断增加。

并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各层次教育进入以结构优化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期,教育资源进入整合期,城乡教育发展进入人口城市化变动为导向的调整期。

本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促进教育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的变动,针对不同层次、区域、时期教育梯次发展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终身教育体系:

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巩固完善义务教育,推进现代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老年教育。

关键词:

教育适龄人口;在校生人数;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更加重视教育发展,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列为改善民生六大重点社会建设的首位。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指公共支出和政策受约束的条件下,在投入和政策上对教育发展进行倾斜,同时教育发展重点和目标应该与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协调。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也会进一步丰富。

就目前而言,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七点: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3)实行普遍免费义务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保障教育的公益性;(7)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2008年底我国总人口已经达到亿人①,人口发展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新发展阶段。

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重点,是变人口压力为人口优势,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本研究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出发,审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问题,测算教育适龄人口和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分析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剖析教育热点问题,谋划教育发展总体思路。

* 课题组组长:

马力,课题组成员及分报告撰写人:

王军平、王俊、桂江丰、张许颖、陈佳鹏、刘中一、王志理、王钦池、

孔铮、王英安、陈恩、刘鸿雁。

本论文执笔人:

马力、张许颖、王军平、桂江丰、王俊。

① 源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我国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

 教育发展现状

2.1.1 早期教育(0~2岁)薄弱

我国婴幼儿早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1998、1999年中国早期教育开始萌芽,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仍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据统计,城市3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85%不能经常接触同龄伙伴,90%以上由祖辈或保姆在家看护,未受到系统智力开发。

2.1.2 学前教育(3~5岁)滞后

图1 在园幼儿人数变动

我国在园幼儿(包括学前班)由2000年的2250万迅速减少到2001年的2000万,2007年稳步上升到2349万(图1)。

2007年,全国有幼儿园13万所,3~5岁学前教育适龄人口为4968万人,毛入园率不到50%。

2.1.3 义务教育(6~14岁)普及

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成为实现中国教育振兴的基石。

20世纪90年代,小学毛入学率①超过100%,2007年初中毛入学率达98%(见表1)。

2007年小学、初中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0564万人、5736万人。

资料来源:

根据教育部网站、《2000~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整理。

表1 各级教育毛入学率%

年份小学初中

12~14周岁

高中阶段15~17周岁

职前全口径高等教育18~22周岁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资料来源:

根据教育部网站、《2000~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数据整理。

2.1.4 高中阶段教育②(15~17岁)发展提速

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学生达4527万,毛入学率快速增加,从2000年的%提高到66%

(见表1),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万,比2000年翻番,呈快速发展态势(见图2)。

2.1.5 高等教育③(18~22岁)大众化

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达566万,是1998年的5倍(见图3),

教育毛入学率=(某教育阶段的在学人数÷该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数)×100%。

公式中计算分子在学人数时,不考虑学生的年龄大小。

高中阶段教育:

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中国的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其他高等学历教育(包括在职攻读、网络本专科、学历文凭考试、自学考试等)。

图2 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变动

高等教育在学总人口超过2700万(见图4),毛入学率23%。

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口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居世界第一,奠定了现代化建设对专门人才需求的基础。

2.1.6 职业教育取得突破

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2002年和2005年,国务院两次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

图3 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生历年招生数

会的发展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十一五”期间,中央专项资金11亿多元,国债项目资金18亿多元,直接支持1500所职业院校,地方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达200多亿元。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2.1.7 老龄教育得到关注

改革开放以来,“老有所学”的理念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00年出台《关于加强老年工作的决定》,制定老年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加大老龄教育投入。

2007年全国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万所,在校学员334万。

老年教育覆盖率较低,老年人口入学率仅为%,与发达国家10%入学率差距较大,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

图4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变化

 教育发展问题

2.2.1 教育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

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城市义务教育生均经费是农村的

倍,专项调查显示,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2000年的15年间,中国大约有亿左右的农村学生没能完成初中教育。

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近3800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00多万人;区域教育机会不均等。

西部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区域内择校现象普遍。

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择校现象已从高中逐步蔓延至初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名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迅速转化为经济收益,又转化为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相反,薄弱学校日益捉襟见肘,更加陷入生源质量、办学力量的薄弱,这更进一步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2.2.2 教育质量不高

早期教育是儿童智力开发最关键的时期,我国早教仍处于自然成长阶段;学前教育师资专业水平低,现有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与儿童智力、特长个性化发展不相适应;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理念与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农村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师资短缺,设施陈旧老化,教育质量亟待提高;高中教育仍然以升学率为中心,中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受到遏制,农村高中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难以保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重复,缺乏专业教师队伍,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新慢,实验设施落后,职业院校学生能力培训明显不足,实践能力较弱;高等教育缺乏前瞻性规划,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需求,强调教育规模,忽视教育质量。

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培养机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从而带来“文凭病”、“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等社会问题。

2.2.3 教育投入不合理

突出表现为:

一是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世界平均水平为

%,发达地区%,发展中国家4%。

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①,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二是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

我国教育投资分配比例失调。

根据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发展中国家初等教育投资总额应高于中等和高等教育。

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投入相对偏高,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初等教育投入相对偏低,学前教育支出较少,早期教育几乎为零。

农民工培训费用不到教育经费的千分之一。

2.2.4 人力资源不匹配

人力资源质量低。

全国人力资本存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为%,大学及以上仅为%;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总数达4300万;初中及以下学历是劳动力主要群体,2000年比重高达%。

25岁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为年,相当于美国100年前水平,比美国1999年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整整低了5年,与后发型国家韩国年(相当于高中三年级)相比低近4年。

人力资源结构失调。

(1)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例偏低。

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标志是:

12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80%~90%、大学入学率40%~50%。

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国高中入学率偏低。

2007年我国小学升初中的毛入学率达到98%,而初中升高中仅为80%;2005年全国从业人员中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只占%,而初中达%,说明初中辍学率极高。

1999年~2005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一直高于高中,二者的差距在高峰时几乎达20%。

高中人口比例偏低是教育两极分化的预警信号,必须防止高中教育成为人力资本结构性比例失调的分水岭。

(2)高素质科研人才和高级技工严重短缺。

我国学历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高素质科研人才稀缺,而大专学历难以被社会认同。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调查②显示,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大学、硕士以上各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和,其中大专的求人倍率最低,供大于求,而硕士以上学历求人倍率最高,供需缺口最大(见表2)。

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重理论、轻技能,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为、和,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对高级技工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见表3)。

源自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源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2007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

8    人口研究33卷

表2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文化程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需求人数(人)需求比重(%)求职人数(人)求职比重(%)求人倍率

初中及以下13494051387855

高中19047652151668

职高、技校、中专10512661201111

大专720475978622

大学322789410951

硕士以上1543614607

无要求507433///

合计48203034943703/

  资料来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3 教育适龄人口预测

 教育适龄人口中、长期变动趋势预测

年龄、性别和城乡等是影响受教育人口的重要因素,在受教育人口发展的预测中考虑这些因素。

人口预测方法有很多种①,本研究构建“中国分城乡、性别、年龄的受教育人口规模预测模型”,与传统

“分要素预测方法”②相比,有两大优势:

一是实现农村→城市人口的实时动态对接;二是预测模型参

数③的中国化(见表3)。

表3 教育适龄人口主要预测结果万人

年份早教适龄人口

(0~2岁)

幼教适龄人口

(3~5岁)

小学适龄人口

(6~11岁)

初中教育适龄人口

(12~14岁)

高中教育适龄人口

(15~17岁)

大学教育适龄人口

(18~22岁)

200850534961109796091645511518

200951394991105566073614111736

201052474919102966024609211393

201153624989100065904608211016

20125465507398475670606310745

20135541518098545332601510485

20145578529299165051589410149

201555775399100364863566410104

201655435479100774944532910063

20175490552010267493950509924

20185430552010460497248629694

20195367548710650490349449323

20205301543510809497549388919

20254799508610796547651728227

20304575453610048537255168802

2035448145309007498252449116

2040468345728910443547618601

2045478946579158433645357745

2050430344859463461044537409

一般分为数学模型法、经济法以及分要素预测法等。

其中数学模型法主要是按照人口增长趋势建立相应的数学

模型进行预测,目前的数学模型有指数型人口增长模型、logistic人口增长模型、自回归模型、灰色系统模型、时间

序列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经济法是按照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建立相关的模型进行

预测,它一般用来预测最优人口规模和最大人口规模。

常用的分要素预测方法主要利用人口平衡方程的原理,考虑未来生育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推算未来人口数量的

变化:

Pt+1=Pt+(B-D)+(I-E)

本研究预测的参数涉及到:

出生、死亡、城市化、性别比等变动模式及水平等。

 2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9    

3.1.1 早期教育适龄人口(0~2岁)变动趋势

2008~2050年早期教育适龄人口经历了2次波动(见图5),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747万。

第一

次波动由2008年的5050万增长到2014年的5578万,随后减少到2033年的4368万;第二次波动由

2033年4368万增加到2043年的4854万,随后减少到2050年的4303万。

2014年峰值为5578万,

2050年谷值为4303万,相差1278万。

图5 2008~2050年早教(0~2岁)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

3.1.2 学前教育适龄人口(3~5岁)变动

趋势

2008~2050年学前教育适龄人口经历

2次波动(见图6),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

476万。

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4961万

增长到2018年的5520万,随后减少到

2036年的4339万;第二次波动由2036年

的4339万增长到2046年的4827万,随后

减少到2050年的4485万。

2018年峰值为

图6 2008~2050年学前(3~5岁)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

5520万,2036年谷值为4339万,相差1181

万。

3.1.3 义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

势(6~14岁)

小学教育适龄人口(6~11岁)。

2008

~2050年小学适龄人口规模经历了2次波

动(见图7),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1516万。

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10979万减少到

2012年的9847万,随后增长到2022年的

10961万;第二次波动由2022年的10961万减少到2042年的8855万,随后增长到2050年的9463

万。

2008年峰值为10979万,2042年谷值为8855万,相差2124万。

初中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12~14岁)。

2008~2050年初中适龄人口规模经历了2次波动

(见图7),到本世纪中叶减少1481万。

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6091万减少到2015年的4863万,随

后增长到2026年的5517万;第二次波动由2026年的5517万减少到2045年的4336万,随后增长到

2050年的4610万。

2008年峰值为6091万,2045年谷值为4336万,相差1755万。

图7 2008~2050年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

3.1.4 高中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15~

17岁)

2008~2050年高中(职专)适龄人口规

模经历了2次波动(见图8),到本世纪中叶

减少1600万。

第一次波动由2008年的

6455万减少到2018年的4862万,随后增加

到2029年的5517万;第二次波动由2029年

的5517万减少到2044年的4359万,随后增

加到2050年4453万。

2008年峰值为6455

万,2044年谷值为4359万,相差2096万。

3.1.5 大学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趋势(18~

10   人口研究33卷

22岁)

2008~2050年大学适龄人口规模经历了次波动(见图9),到本世纪中叶减少了4327万。

第一次波

动由2009年的11736万减少到2024年的8189万,随后增加到2034年的9156万;半次波动为由2034年的

9156万减少到2050年的7409万。

2009年峰值为11736万,2050年谷值为7409万,相差4327万。

图8 2008~2050年高中(15~17岁)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

 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3.2.1 总量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的总量变动情

况。

2008~2050年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

口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见表4),由2008

年的亿下降到2050年的亿,减

少了亿。

但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

口内部减少的量有所不同,其中大学教育

适龄人口减少的最多,减少了4327万;小

学、初中和高中教育适龄人口次之,均减少

了1500万;早期教育、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减少的较小,为550万。

图9 2008~2050年大学(18~22岁)适龄人口数变动趋势

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的结构变动情

况。

2000~2050年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的

内部结构变动较大,呈现出此起彼伏的趋

势。

学龄前和大学等“两头”教育适龄人口

比例变动最为剧烈,且呈现出相反的趋势;

小学、初中和高中(职专)等“中间”教育适

龄人口变动相对较为平缓。

另外值得注意

的是,2008年和2050年各层次教育适龄人

口的比例构成比较一致。

未来20年是中国教育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进行转变的战略机遇期。

教育适龄人口总体规模

减少使得教育投资方向从扩大教育规模为主转变为提高教育质量为主。

但是,教育规划如果不充分

考虑人口发展的趋势,不能根据人口的变动作出及时的调整,就会出现教育资源配置风险。

3.2.2 结构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把握时间差,适时优化教育规划。

由于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减少的过程存在时间差。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专)、大学等适龄人口变动的第一个波谷分别出现

在2006年,2012年,2015年、2018年、2024年(误差1年),依次较后者提前6年、3年、3年、6年,其时

间差大约为后者的教育年限。

时间差为教育发展结构调整提供机遇,可以作为教育规划依据。

把握结构差,适时规划教育规划方向和节奏。

21世纪上半叶,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化过

程不是始终如一的,中间伴随较大波动,峰谷交错、存在结构差:

(1)两个周期:

一方面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后下降的

趋势;另一方面小学、初中、高中适龄人口的变动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二者呈

现出相互耦合的变动结构。

(2)一个半周期:

一方面大学适龄人口的变动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青

老年、中老年潜在教育适龄人口变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

二者也呈现出相互耦合的

变动结构。

 2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1   

(3)一个周期:

劳动适龄人口变动的趋势相对较为简单,是先上升后下降。

(4)半个周期:

高龄老年潜在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为单调上升。

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波动,对教育发展规划梯次安排带来机遇和挑战。

应未雨绸缪,因势

利导,在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波动过程中,抓住周期结构变化,进行教育结构调整。

3.2.3 迁移变动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人口迁移流动是总人口的重新分布,同时也是教育适龄人口的重新分布。

21世纪上半叶是中国

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和农村教育适龄人口规模的变动方向相反,表现为农村的小学、初中、高

中(职专)、大学适龄人口持续下降,而城镇持续上升。

2026年前后城市的教育适龄人口会大于农村,

教育适龄人口的迁移变动必然带来城乡规模和密度的变化,导致教育需求的变化,要求在制定教育发

展规划时,必须考虑各层次教育适龄人口规模变动趋势的城乡差别,适时调整教育规划,优化教育网

点布局,促进教育公平,为城乡一体化奠定基础。

4 各教育层次在校生人数变化趋势

根据教育适龄人口变动趋势、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借鉴国际经验等确定毛入学率,测算各教育层

次在校生人数。

图10 早期教育在园人数趋势

 早期教育在校生人数

早期教育是婴幼儿心智开发

最重要的时期。

我国早期教育仍

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处于起步

阶段。

根据本报告第三部分的预

测数据,早期教育适龄人口从

2008年的5050万逐步减少到

2050年的4303万。

但是,由于

目前早期教育适龄人口接受正

规、系统的比例很低,未来早期教

育的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城市3

岁以下儿童的入托率不到10%,按照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2020年30%的适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

到2050年城市60%的适龄儿童接受早期教育。

根据适龄人口和入园率,测算早期教育在园人口数(见图10)。

未来我国早期教育在园人数将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2020年前后是快速增长时期,将从2008年的

500万人迅速增长到2020年的1500万人。

2036年将达到2000万人,2043年将突破2500万人,然后稳定在

2500万人。

 学前教育在校生人数

学前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

全国学前三年入园率不到50%,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

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

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