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6173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docx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

2021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3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1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三维特训

一、(xx·江西省赣中南五校第一次联合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3题。

最有价值的知识,到底是什么?

一位学者,谈了他的观点:

“1884年,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写过一篇标题为《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他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其余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文学的都在其次。

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

他忘了更重要的一点:

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在科学之上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是伦理观、价值观。

我觉得,他这番话很有道理。

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由此看来,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

我发现,许多研究教育的人,如斯宾塞,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有深刻缺陷,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不敬畏良知,不理解美德、审美、情感这些精神事物的价值。

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存在深刻缺陷,其思维的方式,必然是机械的,其判断是非的标准,必然是肤浅的,其得出的结论,不能不离题万里。

他们所拟定的教育方面文章、著作,不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帮助,反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入歧途。

在互联网上,一位博友说:

“我看见过几次魏先生讲到GDP的世界排位那种幸福。

”这位魏先生,在中国,算是一位十分有名的教育家。

和这个时代的许多政客一样,这位姓魏的教育家,心中也是只有物质财富的价值,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我们社会在其它方面存在的深刻问题,是他所没有看到,或者是他所不愿正视的:

如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两极分化严重、基尼系数大大超过国际警戒线,贪污腐败泛滥成灾,道德风气下滑、人们变得鲜廉寡耻、缺乏爱心。

养尊处优的位置,使他对这个社会中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苦,缺乏感受。

而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则使他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头脑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人之为人的标志在于人就在于有一颗仁慈的灵魂,不懂得国家之为国家在于对公平正义的敬畏,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

教育之为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有一个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

在那位姓魏的教育家那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与此完全相反的情况。

这样的教育家,与其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健康,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美好,不如说会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在互联网,我看到,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

属灵的经济学。

我觉得,他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学,思路很好。

同样,我们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学。

中国的教育家,对宗教文化了解得很少。

必须补上宗教文化的这一课!

(节选自全民阅读网文化时评2015/4/3,有删改)

1.下列对“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研究员在《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科学是判断知识价值的最高标准。

B.若要对“最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排位,那么:

科学第一,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学最后。

C.光有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行的,伦理观、价值观必须凌驾于科学之上。

D.科学虽然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但少了价值观伦理的科学是残缺的。

解析:

“宗教第二,习俗第三,文学最后”于文无据,文章是说“其余的知识,如宗教的、习俗的、文学的都在其次。

因为科学可以为人类解决遇到的所有难题。

答案:

B

2.下列各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伦理观、价值观,比科学要重要得多是因为伦理观、价值观回答事物的价值问题,科学却只回答事物是什么的问题。

B.研究教育的人,他们不相信神明,不关注灵魂,不重视人性,对精神事物的价值缺乏理解与认知,思维上可能有一定机械性。

C.在互联网上有位博友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看重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却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D.长期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教育会使教育家们的内心变得贫乏,使他的头脑变得鼠目寸光,不懂得精神星空的绚丽远比物质财富的增长更为宝贵,所以,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不”。

解析:

B项中“可能有一定机械性”错误,文章是说“必然”;C项主语偷换,“十分看重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看重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却忽视了社会风气、生态环境等问题。

”是指教育家而不是博友;D项“我们应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说‘不’。

”表述错误且于文无据。

答案:

A

3.根据文章内容或结合所学,下列各项表述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教育的使命在于它始终张扬精神的价值,无论何时何地,都把精神的价值置于物质的价值之上,都把对美德的热爱、对正义的向往置于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之上。

B.xx新课标全国一卷的“孩子举报老爸(材料作文)”有新闻原型。

练了十几年议论文,被你这一矫情。

昨日这个新闻原型被人肉出来,遭大批高三生恶语相向正体现了文化对知识的价值是最低的。

C.安徽芜湖高考英语听力故障暂决定10日重考说明我们的教育使社会变得更加糟糕,会使我们社会的前景变得更加渺茫。

D.中国教育家需要从属灵的角度、宗教等多角度来思考教育学,只要这样,教育机制便可水到渠成。

解析:

B项所给的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价值高低;C项根据倒数第一二段可知说法错误;D项“只要这样”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A

二、(xx·山西省八校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6题。

从“筑梦”计划中看教育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公布了xx年面向农村单独招生的“筑梦计划”,获得该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

清华大学也启动了“自强计划”,入选考生最高可降65分。

随后,一批名牌高校(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相继制定了针对农村考生的“筑梦计划(或称“高校专项计划”)”。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好想法,但好想法得有好办法,没有好办法的好想法在实践中就会变成坏想法。

人类美妙的构想足够多,但就是因为失去了好办法,美妙的构想一经实践,就结出了丑陋的果实。

如果好想法与好办法相统一,好想法制约着好办法,好办法服务于好想法,好想法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好办法就是需要有良好的机制,这种机制要体现机会平等的机制。

但机会平等的机制不等于过程平等,更不等于结果平等。

对于上大学的考生来说,只要给人以人人平等的机会即可,无论什么样的考试结果都是公平的结果,至少不是最坏的结果。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机会平等的机制,就是考试。

对农村单独招生的“筑梦计划”是想从考试的结果来纠正考试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会破坏起点的公平,也会破坏考试过程的公平。

有时候,公平再前进一步,量变就转化为质变,本来追求公平的考试制度,在权力和政策的干预下,却导致了对非农村大学生极端不公平的结果。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照顾农村大学生,在客观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歧视。

有人会说,美国也有对黑人等少数族裔的照顾政策,但这种政策,是建立在维护生源的多样性和平权政策的前提下,且受到法律的保障,并没有因此破坏机会平等和考试平等。

那些有权人不敢滥用自己的权力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数的照顾,那些有钱人也不敢行贿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数的照顾。

有权人和有钱人在招生的问题上没有法外特权,美国的制度机制、法制机制、考试机制、招生机制在各个层面都把权力和金钱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由于中国建设法治的道路还很漫长,在考试制度比较健全,在招生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农村考生进行照顾的结果,就是真正农村大学生有可能没有进入北大清华,有权有钱的人可能进入了北大清华。

无论是有权人还是有钱人,他们都会通过看不见的招数,通过暗箱操作,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农村大学生,进而通过农村大学生进入北大清华。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权之人有钱之人都会对上面的政策进行肢解,使之符合有利于自己的政策。

招收农村大学生的计划变相成为招收有权和有钱人的大学生计划,导致新一轮的招生腐败。

考试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并不能因此改变一生。

改变一生的,还需要其他的各种主客观条件,还需要抓住机遇。

如果认为考上北大清华之后就前途无忧,那是懒汉的想法,也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果认为北大清华就一定会出人才,其他的非北大清华的学生就不会成人才,那就是变相的准血统论在作怪。

(选自《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5月3日,有删改)

4.结合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对“筑梦计划”的有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承担的“筑梦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

B.获得xx年面向农村单独招生的“筑梦计划”入选资格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最高可获降至当地一本线录取的优惠政策,入选考生最高可降65分。

C.清华大学启动“自强计划”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相继制定了针对农村考生的“高校专项计划”。

D.“筑梦计划”目的是纠正考试的不公平,但相反这计划的提出会破坏起点的公平,也会破坏考试过程的公平。

解析:

A项无中生有,材料没有体现,B项入选考生降分65是针对清华大学而言,D项说法与原文相悖。

答案:

C

5.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筑梦计划”是一个好想法,但好想法得有好办法,没有好办法的好想法在实践中就会变成坏想法,同时也缺乏实践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B.作者并不歧视农村学生,而是认为对农村考生进行照顾就可能让真正农村大学生有可能没有进入高校,有权有钱的人通过暗箱操作把自己的孩子变成农村大学生进而通过农村大学生进入高校。

C.未来中国的有权人将不敢滥用自己的权力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数的照顾,也不敢行贿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数的照顾,在招生的问题上他们没有法外特权。

D.招收农村大学生的计划将导致新一轮的招生腐败的原因是中国考试制度比较健全,招生制度不是很健全。

解析:

A.与“好想法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不同,以偏概全;C.张冠李戴,不是中国的有权人将不敢滥用自己的权力让自己的孩子享受分数的照顾,而是美国人不敢这样做;D.强加因果。

答案:

B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量变”“质变”的关系来看,追求公平的考试制度在权力和政策的干预下,却导致了对非农村大学生极端不公平的结果。

B.照顾农村大学生,在客观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歧视,表明农村大学生因为考试无能才需要被照顾。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考生来说,这种体现机会平等的机制就是考试。

C.考试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并不能因此改变一生。

改变一生的,还需要其他的各种主客观条件,还需要抓住机遇。

对于农村学生,“筑梦”就是个机遇。

D.我们不能认为北大清华就一定会出人才,其他的非北大清华的学生就不会成人才。

入选高校后学生不应有懒惰思想,要知道考上北大清华并不意味前途无忧。

解析:

原文说“对于考生来说,这种体现平等机制是考试”。

答案:

B

三、(xx·河北省唐山市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儒家廉德思想

任松峰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在“何为廉”“为何廉”以及“何以廉”的问题上,儒家有一套系统阐释。

关于“廉”的含义,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

“廉,棱也。

引伸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

”大致可知,“廉”的本义为侧边、棱角,后来引申为正直、清廉、俭朴、收敛、廉耻的意思。

儒家如何释“廉”呢?

《论语》中,孔子虽仅有一次用到“廉”字,但实际上“行己有耻”“欲而不贪”等思想中已包含了“廉”的内容。

可以说,先秦时期,儒家主要是从道德伦理层面来认识“廉”的,认为“廉”是君子所具有的一种基本道德操守。

汉代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制度化,“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

汉代实行察举制度,出现了专门的举廉科,将“廉”作为官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儒家学说是一种内圣外王之学。

儒家倡“廉”,主要基于内圣与外王的需要。

从内圣来看,“廉”是个人修身、成就完美品格的必然要求。

无论是孔子心中的圣人、君子,还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都内蕴着“廉”这一基本道德操守。

从外王来看,“廉”是为政之本,能“廉”则政兴。

《晋书·阮种传》中说:

“夫廉耻之于政,犹树艺之有丰壤,良岁之有膏泽,其生物必油然茂矣。

”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性,就像土壤和雨露于生物之必不可少,一旦失去,政权终会倾覆,为官者的廉洁是实现政权稳固持久的客观需要。

实现“廉”的目标,为政者既需“修身以德”,也需“为政以德”。

《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强调上至天子、下到百姓,都要以修身为本。

孟子“仁政”思想,论及的是如何做一名好官。

在儒家思想中,包含着这样的逻辑:

要做一名好官,先要做一个好人。

所以,为政者只有先修身以德,才能“安人”“安百姓”。

当然,成为一个好人并不意味着就能当一个好官,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还需把廉德运用到政治实践中。

为政以德,既要有崇公抑私、立公去私的公心,又要有义利面前舍利取义的勇气;既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地举贤任能,也需“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地勤政守职;既有为政俭约、“节用而爱人”的品行,更需有涵养一腔浩然正气的节操。

如此,才能实现《论语·为政》中描述的“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那般的清明气象。

儒家廉德思想形成于古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历史上风清气正社会局面的出现起到过积极作用。

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天下莫非王土、四海皆是王臣,以廉为政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这也使封建臣子在践行“廉”的过程中遭遇局限和困境。

但是,以史为鉴能够知兴替,这些都不妨碍今天我们从中汲取有益启示。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3月28日)

7.下列各项中,言行不属于本文所论述的“廉德”思想的一项是(  )

A.孔子主张把俭朴的生活与远大的理想相统一,如他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B.墨子认为“仁人之士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首先做到“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C.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D.清朝陕西蒲城知县蔡信芳离任时,作《罢郡》一诗来抒发情感:

“罢郡轻舟回江南,不带关中一点棉。

回看群黎终有愧,长亭一别心黯然。

解析:

所论述的是“信”。

答案:

B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正直、清廉、知廉耻等是儒家所追求的廉德思想,它们既是中华传统的伦理道德,也是儒家重要的政治伦理思想。

B.汉代以后,儒家对“廉”的认识由道德层面转到政治层面,把“廉”这种基本的道德操守转化为为政的根本。

C.在汉代依据察举制度中的举廉科,有廉德的人可以被选拔、任用为官员,可见当时的统治者对廉德思想非常重视。

D.廉是一种基本道德操守,也是为政之本,从修身、成就完美品德和治国理政的要求出发,儒家积极倡导廉德。

解析:

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汉代以后“廉”在“道德层面”和“为政层面”都存在。

答案:

B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从“内圣外王”的角度倡“廉”,“内圣”侧重个人修养,而“外王”强调“廉”则政兴,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怎么做到“廉”的问题。

B.《晋书·阮种传》中形象地说明了廉洁对于为政的重要意义,只有为官者廉洁才能保证政权稳固持久,一旦失去廉洁,政权早晚会灭亡。

C.儒家思想认为:

“做好官”的前提条件是“做好人”,但这还不够,还要在政治实践中贯彻运用“廉德”,做到有公心、有节操等。

D.尽管封建官员在践行“廉”的过程中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廉德思想对清明的社会局面也起到过积极作用,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解析:

“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

答案:

A

四、(xx·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在我看来,当下的“国学热”还远远不够。

②一段时间里,人们曾片面强调传统文化的消极面,简单地将其视为发展的阻力或历史的包袱,以致出现愈演愈烈的文化毁弃。

如今,即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国学热”,可是就潜在心理而言,人们大多是由于看到随着传统消亡带来的文化失范,而觉察到传统的不容小觑。

对于那些将儒学价值只视为一种“私德”的人来说,说到底,还是认定唯独西学才有普世的价值,却未能看到在中国传统的精神资源中同样存有对制度文化进行建构的潜能。

③今天,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价值传统的积极面”,看到它曾经对过往文化生活进行的范导,以及可能对当今乃至未来进行的建构。

如果能够从历史轨迹中看到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这种作为思想资源的精神传统,才会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才会成为我们上升的动力。

因为,对于任何具体的文化共同体来说,让它生机勃勃起来的动力,不仅在于革新和发散的力量,还在于聚敛和保守的力量,特别是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因此,无论缺少了其中的哪个维度,都构不成维持一个共同体的“必要的张力”。

在悄然逝去的那些岁月里,即使享有过儒学的价值范导,古代生活也并非无懈可击,这使一些人在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后,转而迁怒于自家的传统;可到了当下这个时代,失去了儒学的价值范导,生活竟也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又使人们想起了传统。

这便是失去动态平衡的结果。

④应当看到,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对于凝聚文化共同体中的人心有着积极的意义。

似乎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会像一个涵义深邃的价值系统那样,对于个体的人生显出影响深远的建构力量,并且教导出一个长期递相授受的文明。

在全世界吁求“文明多样性”的时代,它正是我们要着力保护的精神资源。

在后殖民主义风靡一时的年代,只有在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这一主体性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寻求到“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因为这种文化形态既应是“标准现代”的,显出对于全球化的汲取与适应,又须是“典型中国”的,显出对历史传统的激活与传承。

在这个“诸神纷争”的全球化时代,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还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富有普世意义的精神财富。

这种源自“先秦理性主义”的价值传统,既贴合人间的常识与情感,亦难与现代科学发生深层的抵牾,不失心灵与境界的超拔与高明。

这种“不语怪力乱神”的价值形态,理应可以在未来的传播中,启迪整个人类社会,即使在甩开了神学拐杖之后,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保障文明历程的永续发展。

⑤今天的我们更应看到,在过往的文明进程中,从来就存在两种相互对冲的力量,它们一个在拖拽着历史下沉,另一个却在牵引着历史上升,一个在腐蚀共同体走向发散,另一个却在凝聚共同体走向一致。

由此,我们的文明才达到了健康的平衡和动态的张力。

⑥放眼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其实早在孔子那个时代开始,人们就已在不断地惊呼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同样也是从那个时代起,有识之士就不断地挺身而出,以文明的价值来约束和感化大家,从而范导出了具有道德规范的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说法,知道那句老话并非夸张之辞。

同样地,我们也才能体会眼下从民间涌起的“国学热”,正如那句“礼失求诸野”的古语所讲,是人们在普遍甚至下意识地呼唤潜藏于这个文明底部的上升力量。

⑦眼下,我们正站在新一轮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只要我们能对当前的“国学热”因势利导,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和努力发挥其在历史建构方面的积极意义,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必将为我们预示出历史的发展,也必将推动着文明的上升。

(选自2015年3月24日《人民日报》)

10.下列关于中国文化“价值传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传统的积极因素,既在于对过往立化的范导,又在于可能对当今乃至未来进行的建构。

B.中国文化中的价值传统生机勃勃的动力来源就在于革新和发散的力量与聚敛和保守的力量间的动态平衡。

C.在后殖民主义风靡一时的年代,传统文化中涵义深邃的价值系统会使我们寻求到“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D.价值传统的现代形态既有对全球化的汲取与适应,又有对历史传统的激活与传承,因此它具有普世意义。

解析:

B.原文:

让它生机勃勃起来的动力,不仅在于革新和发散的力量,还在于聚敛和保守的力量,特别是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C.原文:

在后殖民主义风靡一时的年代,只有在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这一主体性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寻求到“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D.因果关系不成立。

根据原文“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还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富有普世意义的精神财富”,作者用的是“还是”一词。

答案:

A

11.下列关于本文结构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段开门见山,观点鲜明,作者认为时下涌现的“国学热”还是远远不够的,从而引起下文。

B.②段紧承上文,阐释“国学热”远远不够的原因:

人们未能看到传统对制度文化建构的潜能。

C.③到⑥段层层递进,阐释了中国文化中价值传统的积极因素以及它在文明进程中的建构意义。

D.⑦段收束全文:

在新一轮历史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我们要认识和发挥“国学热”的积极意义。

解析:

“③到⑥段层层递进”错。

③④是并列关系。

⑥与前面的也不构成递进关系。

答案:

C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我们看到作为思想资源的独特的价值传统,它就会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成为上升的动力。

B.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它能在未来传播,成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力量。

C.中国独特的传统价值体系,曾促成了“文明的多样性”,创造出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灿烂文明。

D.“天不生仲层,万古如长夜”并非夸张,说明孔子在他生活时代以文明的价值约束和感化大家。

解析:

A项“它就会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错,原文用的是“只有……才”这样的复句;B项说得过于肯定,原文说的是“理应可以”;C项“曾促成了‘文明的多样性’”无中生有。

答案: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