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606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docx

复习六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单元课内知识.

第一课:

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

(下棋).

2、秋:

(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

(全国).

4、诲:

(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

(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

(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

(天鹅).

8、援:

(引、拉).

9、缴:

(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

(他,指前一个人).

11、俱:

(一起).

12、弗:

(不).

13、矣:

(了).

14、为:

(因为).

15、其:

(他的,指后一个人).

16、(《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

(辩论,争论).

18、以:

(认为).

19、日中:

(正午).

1、及:

(到).

2、盘盂:

(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3、沧沧凉凉:

(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

寒冷的意思).

4、探汤:

(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

(热水).

5、决:

(判断).

6、孰:

(谁).

7、汝:

(你).

课本第三页题3答案:

(1)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

说:

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些,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

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题4答案:

《学弈》说明了(学习的时候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告诉了我们两个小孩(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大本第三页第三题:

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

(太阳是近是远的问题).第一个孩子的理由是:

(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中午时,像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第二个孩子的理由是: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中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中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大本第三页第四题:

直接引用句说出(看到的现象),反问句说出(个人观点).

第二课匆匆

1、中心:

(通过对时光的匆匆流逝记叙,表达作者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2、修辞手法;第一段:

(排比、对比、设问).第二段:

(比喻).

第三段:

(排比、拟人).第四段:

(比喻、设问).

3、朱自清作品:

(《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

4、背诵并默写全篇课文.

5、大本:

P4页第二大题: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过去日子的留恋).

(2)“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句话运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不经意流逝).

(3)“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句话运用(比喻)的写法,写出了(时间流逝的飞快),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第三课桃花心木

作者(林清玄),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鞋匠的儿子》).

课后第一题:

作者在观察到种树人来的时间不确定、浇水的量不一定、桃花心木莫名其妙枯萎时,种树人会带树苗来补种时心里有些奇怪.

课后第二题:

(1)树的不确定是指老天下雨的时间不一定,人的不确定是指人所遭遇的坎坷、曲折等.比如地震、火灾、父母下岗等.

(2)桃花心木学会了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里找水源,独立生长.

大本第六页第三题:

1、“基业”的意思是(事业发展的基础),“百年的基业”就是(很多年事业发展的基础,它在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树苗需要很多年的成长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2、①树苗枯萎的原因是:

(树苗无法在不确定中生长.②你对种树人的这种做法是怎么看的?

③赞成,因为这样树苗可以在不确定中汲水生长).

大本第七页第四题:

这篇课文借(树的生长)喻(人的生长),说明了(人在不确定中生长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第二、三单元课内知识

6、北京的春节

一、本文作者(老舍).

二、本文展示了中国(传统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三、课后题第一题:

时间

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过小年

(放鞭炮、吃糖)

除夕

(吃年夜饭、放鞭炮、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正月十五

(吃元宵、观花灯、放花炮)

课后第二题:

课文按(时间)的顺序写的,课文写腊八节、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部分写的详细,正月十九写的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使文章能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大本16页第四题:

1、这一自然段的内容是围绕(正月十五)写的.

2、画出文中表现“各形各色”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一句中,从(内容、材料)两方面表现了花灯的(各形各色).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本文作者李星华.

二、这篇课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在(1927)年写的,距今(82)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课文通过回忆,记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

三、课后题第一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被捕前(父亲早出晚归的工作,整理并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被捕时(父亲镇定从容);法庭上(父亲镇定从容地与敌人斗争);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

课后题第三题: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首尾呼应),好处是(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四、大本28页第二题:

课文主要写了关于李大钊的几件事.(①李大钊每天早出晚归、废寝忘食的工作②在被捕前整理并烧掉一些文件③李大钊面对敌人的搜捕从容镇定④李大钊在法庭上态度坚决).

大本29页第四题:

能体现出被捕前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同志工作越来越紧张的句子有:

(①父亲每天早出晚归.②父亲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③父亲烧掉一些书和文件.④工友阎振三被捕).

大本29页第五题:

⑴“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他又出去了.”这里表现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

⑵“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这里表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他置生死于不顾的精神).

⑶“‘没有什么,……就向外走.”这里表现了李大钊(从容不迫的态度和置生死于不顾的精神).

大本30页第四题: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________”画出具体描写李大钊态度安定、沉着的语句.

2、“占据”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3、“伟大的力量”指的是(李大钊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4、李大钊之所以在敌人的法庭上“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他要以此来影响他的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五、李大钊是一个(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人.

12、为人民服务

一、本文作者(毛泽东).

二、《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悼念(张思德)同志的大会上所作的著名(讲演).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四层意思.

第一层:

(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队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层:

(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第三层:

(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第四层:

(追悼张思德并号召大家团结一致).

三、大本33页第四题: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

(完完全全,全部).

彻底:

(贯彻到底).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们这个队伍完完全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永永远远、一直都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

(本来).

或:

(有的).

于:

(表示比较).

这句话的意思是:

(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比泰山太重,有的人死去比大雁的毛还轻).

四、课后题第一题: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层意思:

(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课后题第二题:

⑴我们的共产党……利益工作的.

(开篇点题,并且点明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⑵我们的干部……互相帮助.

革命队伍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因此,不论谁对谁,都应该互相关心、爱护、帮助,这样才能搞好团结,共同奋斗.

课后题第三题: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的是:

(我们欢迎批评).第二句讲的是:

(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讲的是:

(我们接受任何人正确的批评).第四句话讲的是:

(正确批评的标准).这四句话紧密联系,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是围绕着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的,而且还运用了大量的关联词语.

第四单元课内知识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本文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2、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及满腔悲愤).

3、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虚:

(美丽的幻想);实:

(残酷的现实).

4、书71页课后第一题:

小女孩第一次擦然火柴,她看到(大火炉),是因为(小女孩渴望温暖);第二次擦然火柴,她看到(烤鹅),是因为(小女孩很饿,想吃饱);第三次擦然火柴,她看到(圣诞树),是因为(小女孩很孤单悲惨);第四次擦然火柴,她看到(奶奶),是因为(小女孩希望有人疼爱她);最后,她擦着了(整把)火柴,是因为(她想留下奶奶,和奶奶去过快乐幸福的生活).从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的幻像中,我体会到(小女孩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现实的残酷,及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5、书71页课后第三题:

⑴这句话是写小女孩在美好的幻觉中死去了.她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饥饿、寒冷和痛苦,只有死去才能解脱.

⑵“曾经”指擦然火柴时看到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去了,才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表达了作者对于(丹麦当时社会的悲愤、痛恨和不满以及对小女孩的同情).

6、大本42页第四题:

①她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卖火柴.(事物)

②她坐在墙角,两腮通红.(事物)

③她觉得自己是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想象)

④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事物)

⑤点燃了一整把火柴后,她觉得仿佛是奶奶紧紧地把她搂在怀里,十分温暖.(想象)

7、大本42页第五题:

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们要从作者运用的对比写法中,领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别具匠心.

对比之一:

在人们欢度圣诞节的夜晚,卖火柴的小女孩因冻饿而悲惨死去.

对比之二:

卖火柴的小女孩面对的悲剧现实和她充满幸福的幻想.

对比之三:

第一次擦然火柴的犹豫不决和最后一次擦燃火柴的果断.

15、凡卡

1、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的短篇小说影响很大.

2、本文的主人公是九岁的(凡卡·茹科夫).

3、本文线索:

准备(写信、写信、寄信).全文是由这三部分穿组合插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