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996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docx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之中国文化(十八)

三.科举与教育

  

  

(一)科举制度

  

  1.科举制前官员产生的办法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

官位世袭,君主不能任意罢免。

  

  春战招贤纳士

  

  西汉察举制:

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政府举荐人才。

  

  征辟制:

皇帝或官员直接征聘有名望的人担任职务。

  

  三国魏九品中正制:

由中央派员至各州郡担任中正,负责考察人士。

考察所得分成九个等级加以品评,申报中央供选拔官员参考

  

  2.科举制的建立与完善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恢复州县地方官举士的方法。

607年,隋炀帝设进士科,以考试方式选取士人。

内容有:

时务策,进士科,明经科。

  

  唐朝开始逐渐完善,科目增加完备,方法严密。

  

  类别有常科与制科。

  

  1)常科

  

  考生:

生徒和乡贡

  

  生徒:

中央及地方学校的学生。

  

  乡贡:

须先由州县考试合格才能至京城参加考试。

  

  地点:

尚书省,简称省试。

  

  负责部门:

最初由尚书省吏部掌管,后改由礼部负责。

  

  时间:

春季,称春闱(闱是考场的意思)

  

  内容:

各科不一。

  

  进士科:

时务策,诗赋。

  

  武则天创立武科。

  

  2)制科

  

  非常设考试,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试对象多属知名人士。

因非正途出身,往往不被人重视,被称为杂色。

唐朝以后,也称为恩科。

  

  3.科举制的发展

  

  宋代科举比唐代有发展。

  

  级别:

州试,省试,殿试。

  

  三舍法:

外舍生,内舍生,上舍生。

  

  三甲:

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南宋后,第一甲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两代为科举制度的典型。

  

  三考出秀才:

县试、府试、院试。

(参加这三个考试的考生均称童生,院试合格者为生员,俗称秀才)

  

  三试出进士:

乡试,会试,殿试

  

  名称频率月份别称地点合格者第一名

  

  乡试三年一次八月秋闱省城举人解元

  

  会试乡试次年二月春闱礼部贡士会元

  

  殿试会试同年秋保和殿进士状元

  

  考试科目:

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医等专业。

  

  考试方法:

贴经,策论,诗赋

  

  

(二)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

  

  1.古代官学

  

  夏庠,序

  

  商庠,序,学,瞽宗

  

  西周国学设于王城,诸侯的国都,分大学,小学。

  

  辟雍:

设于王城的大学。

(四周环以圆形水池。

  

  泮宫:

设于诸侯国的大学。

(环以半水。

  

  习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乡学:

庠,序,校。

设于王城,诸侯国的郊野乡遂。

  

  汉分中央,地方两类,习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1)中央

  

  太学(汉武帝设立)设五经博士,兼负责培训地方师资。

(东汉时最盛时达3万人)

  

  鸿都门学专门学习书法画辞赋的艺术学校。

世界上最早的高等艺术专科学校。

  

  四姓小侯学专为外戚四姓子弟设立的贵族学校。

  

  

(2)地方

  

  郡国学校

  

  乡聚庠,序

  

  (在学,小,庠,序中均讲五经,由太学培训者为师)

  

  魏晋立国子学。

  

  隋唐学校附属于科举,为科举培养人才,学而优则仕。

  

  唐国子监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宋实行学官,学田制度,使学校有了固定的教育经费。

  

  宋元分斋教学。

  

  明国子监教育行政管理;国家最高学府。

  

  清国子监取代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

  

  清末废科举制,废旧学校,兴新学。

  

  2.古代私学

  

  春秋天下大乱,私学兴起。

孔子办学最著名,教学为六艺(诗书礼射御数)弟子三千,精通六艺者72人。

  

  汉私学及其兴盛,学生超过官学。

私学程度相当于太学的称为精庐,精舍。

相当于小学的称为学馆,书馆。

  

  魏晋官学颓废,私学应时而兴。

  

  唐私学与官学同样兴旺。

兴起私塾,秀才为师,为城乡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

  

  宋新的私学形式书院开始蓬勃发展。

  

  清末光绪31年,1905年,宣布取消旧式学校,全国私塾大部分停止。

  

  四.书院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1.书院教育概述

  

  

(1)产生时间:

宋元时期

  

  

(2)产生的原因:

官学为科举,学者无处讲学,办书院以讲读研习。

学者需要聚会讨论各种问题的场所。

  

  (3)教学内容:

与当时兴起的理学有关。

  

  (4)教学方法:

学生个人钻研;相互问答;聚众讲解;教师进行读书指导

  

  2.书院教育中的讲会制度

  

  邀请不同学派的学者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

  

  3.书院教育的影响

  

  教育形式有别于官学,师生不慕名利,专心学问,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1)追求学术自由,促进学术发展。

  

  2)提高研究成果,留下许多著作。

  

  3)宋代的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汉学都与其有联系。

  

  4)自由讲学,抨击朝政。

(明代遭禁毁,清朝被改造成学校。

  

  4.著名书院

  

  宋初四大书院岳麓,白鹿洞,石鼓,睢阳

  

  南宋四大书院岳麓,白鹿洞,丽泽,象山

  

  书院数量北宋37所+南宋136=173所

  

  5书院学者

  

  朱熹,程颐,程颢等自办书院,交流讲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