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866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docx

专题十七现代诗歌阅读

题组层级快练(十七)

专题十七 现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手推车

艾 青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年初

1.对诗歌主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形象、生动、准确、传神地勾勒出一幅苍凉的北方国土的风景图画。

B.诗中饱含忧郁地诉说我们民族的苦难。

这种忧郁的情感不是直接表白。

C.作者真切感受到了北国人民的手推车装载着的生活的沉重,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停滞。

D.作者传达出诗人在抗战初期对于民族命运的深沉忧虑和对于农民的一贯同情。

答案 C

解析 诗歌第一节围绕手推车的“尖音”进行艺术渲染,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呼应。

所以A、B两项正确。

第二节紧扣手推车留下的“辙痕”进行铺陈,与北国人民的“悲哀”相交织,从听觉到视觉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所以D项正确。

C项未涉及。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从这些方面具体描写北方的“手推车”。

B.“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一句,表现了北方沦陷时百姓的痛苦与悲哀。

C.阴沉的天色与灰黄的土层,再配以独轮车的“尖音”,形成了悲戚的氛围。

D.这首诗在音节安排和意境营造上基本重复,一唱三叹,加深了诗作的感情。

答案 A

解析 没有“触觉”,第一节是从听觉方面进行描写,第二节是从视觉方面进行描写。

3.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蕴含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有对保守、呆板、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悲哀。

②有对苦难制造者的抗议。

③有对改变“手推车”的生活方式的憧憬。

4.艾青在诗歌创作上刻意追求独特性,提倡“写人家不能写的”。

请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独特性”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意象独特。

“手推车”象征了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北国人民。

诗中通过对北方农民常用的独轮手推车单调、刺耳“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的描写,象征北方农民无限的悲哀,那贫瘠的黄土地,寒冷与静寂的山脚,那曲曲弯弯的山间小道,再伴随着独轮车发出的尖叫声,勾画出一幅凝重、昏暗、贫穷、荒凉的北国农村风景图,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北国人民的悲哀”这一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

故园别①(节选)

流沙河

别了 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象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阶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象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 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 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 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 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 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 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请蝼蛄来弹琴

请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 ①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城厢镇槐树街5号的余家老宅。

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到48岁(1966-1979)曾生活在那里。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了 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这园庭生活是一段漫长的时光。

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答案 D

解析 D项,“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错,诗歌并没有说时间仓促,也表达有对故园的留恋,并非“决绝”。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三到六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请蝼蛄来弹琴/请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D.“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动人。

答案 C

解析 C项,“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错。

“请蝼蛄来弹琴/请蟋蟀来吹笙”中“请”字是“我”的主动行为,与“奏一支思乡曲”连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眷恋。

7.“眼泪滴着恋栈之情”中的“恋栈之情”如何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恋栈”指马舍不得离开马棚,“恋栈之情”指诗人恋念故园。

②诗人在故园生活了十二年,故园有着诗人青春的回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写满了诗人的不舍与眷恋。

8.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

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母鸡、老公鹅是故园中的家禽,小母鸡“天天为我下蛋”、老公鹅“夜夜为我守门”与“我”朝夕相伴。

②聚焦“我”与小母鸡、老公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故园动物的和谐相处。

③感谢小母鸡、老公鹅,抒情对象具体化,有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出诗人对故园的感恩与不舍。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2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9.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答案 D

解析 这是诗人在上文描述基础上的议论,通过句子中的“而”可以读出前后是“对比”,是诗人对眼前景象思考后揭示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诗中并没有点明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这是诗人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想象的空间。

10.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内在的生命感受转向外在画面。

C.本诗借助象征和联想,将知性与感性糅合为一体,在连绵不断的新颖别致的局部意象转换中,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思考。

D.诗人采用由我到物——由物到我的安排、组织、观察方式,把主体“我”融入到客体中,把冷静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结合起来,使诗作内蕴丰富,引人深思。

答案 B

解析 “把关注点从内在的生命感受转向外在画面”错,应为“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11.“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作者把它与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联系起来,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赞美劳动的母亲。

12.如何理解“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几句,把流逝的历史比成流淌的小河,把站在田里的稻束比拟成人,进而提升至对人及其精神的赞美与思考。

“不过”“而”的语气表明:

稻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永恒的思想结晶,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