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789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docx

上海初二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详细总结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实数

一、实数的观点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实数

 

有理数

正有理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穷循环小数

无理数

无穷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无穷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穷不循环”这一时之,概括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

2等;

π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

π,或化简后含有

π的数,如

等;

+8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二、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假如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

 

叫做

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

0的算术平方根是

0。

表示方法:

记作“

a”,读作根号

a。

性质: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2、平方根:

一般地,假如一个数

x的平方等于

a,即

x2=a,那么这个数

x就叫做

a的

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

正数

a的平方根记做“

a”,读作“正、负根号

a”。

性质: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a0

 

注意:

a的两重非负性:

a0

3、立方根

一般地,假如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

 

次方根)。

 

表示方法:

记作3a

性质: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

3

a

3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能够移到根号外面。

三、二次根式计算

1、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一定是非负数。

2、性质:

(1)(

a)2

a(a

0)

a(a

0)

(2)

a2

a

a(a

0)

(3)

ab

a?

b(a

0,b

0)(

a?

b

ab(a

0,b0))

(4)

a

a(a

0,b

0)

a

a(a

0,b

0))

b

b

b

b

3、化简二次根式:

把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完整平方因式移到根号外。

例:

1823232。

(字母因式由根号内移到根号外时,一定考虑字母因式隐含的符号)

4、最简二次根式:

化简后的二次根式需同时切合以下两个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各因式

的指数都为1;⑵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将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有以下两种状况:

⑴假如被开方数是分式或分数(包含小数),先利用商的自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

式的形式,而后再分母有理化;

⑵假如被开方数是整式或整数,先将它分解因式或分解质因数,而后把能开方的因式或

因数开出来,进而将式子化简。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步骤:

⑴把被开方数分解质因数,化为积的形式;

⑵把根号内能开方的的因数移到根号外;

⑶化去根号内的分母,若被开方数的因数中有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小数化成分数。

5、同类二次根式:

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假如被开方数同样,那么这几

个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

例:

18、22、12。

(判断能否是同类二次根式:

第一,

2

要看它们能否是最简二次根式;其次,看这些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能否同样)

6、二次根式的加法、减法:

⑴化简,化成最简二次根式;⑵归并同类二次根(马上被

开方数同样的二次根式的系数进行归并)

7、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

⑴先达成根号内乘除,再化简二次根式;⑵小数化分数,

带分数化假分数;⑶字母需考虑取值范围(不要忽略隐含条件)。

 

8、分母有理化:

把分子和分母都乘以一个适合的代数式,使分母不含根号,这种计算

叫做分母有理化。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一、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二次的整式方程。

2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2

 

方法。

(三种状况: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等于0,没有实数根)

2、因式分解法:

提取公因式、公式法(平方差、完整平方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

3、配方法:

⑴移常数项;⑵化二次项系数为

1;⑶配方,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前一次

项系数一半的平方;⑷用开平方法求解;⑸结论。

4、公式法:

⑴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⑵写出方程各项的系数

a、b、c的值(要注意它们

的符号);⑶计算b2

4ac;⑷当b2

4ac

0时,将a、b、c的值代入求根公式,求出方

程的两个根;⑸当b2

4ac<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就不用解了。

(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一般合用于特别形式的方程,

而配方法、公式法是使用最广泛的

方法,合用随意方程,此中:

公式法计算较繁琐。

四、一元二次议程根的鉴别式

1、定义:

b2

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c

0(a

0)的根的鉴别式,往常用符号

“△”来表示,即△

=b2

4ac。

2、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

0(a

0)的根的状况与△的关系:

⑴△=

b

2

ac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4

⑵△=

b2

4ac

0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⑶△=

b

2

4

0

方程没有实数根。

ac

3、由方程的状况求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⑴假如说方程有实数根,那么

b2

4ac0;

⑵注意:

因为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要遗漏隐含条件

a

0。

五、一元二次议程的应用

1、二次三项式的观点:

形如(a、b、c都不为0)的多项式称为二次三项式。

2、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⑴第一考虑可否提取公因式;⑵可否运用十字相乘法;⑶最后考虑用公式法。

3、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⑴审题⑵设元⑶列方程⑷解方程⑸查验⑹写答案

4、依据题意列方程时,一定同时知足以下四个条件:

⑴方程两边意义同样;⑵方程两边单位一致;⑶方程两边数值相等;⑷方程全面地反应了题

中全部数目之间的关系。

5、列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种类:

⑴几何类问题(利用几何定理、面积公式等作解题依照,列出一元两次方程,解题);

⑵增加(降低)率问题:

如设基数为a,均匀增加率为x,则第一次增加后为a(1+x),第二

 

次增加后为a(1+x)2;

⑶收益(销售)问题:

常用等量关系有:

收益=售价-进价(成本)、总收益=每件的收益×总

件数、收益率=

收益

0、售价=标价×打折数等;

100

0

进价(或成本)

注意:

解应用题时必定不要忘掉查验所求的根能否切合实质问题的要求。

第三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假如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立了一

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此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存心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一般从整式(取全体实数),分式(分母不为0)、二次根式(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实质意义几方面考虑。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确实数。

(3)用奇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确实数。

(4)若分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而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关于与实质问题相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质问题存心义。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弊端

(1)关系式(分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能够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

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分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函数图像

函数图象的定义:

一般的,关于一个函数,假如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座标平面内由这些点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

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

大,相差同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

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

(依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次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五、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观点

一般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能够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

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ykxb中的b=0时(即ykx)(k为常数,k0),称y是x

 

的正比率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2、一次函数的图像:

全部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率函数图像的主要特点: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正比率函数ykx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的直线。

k的符

b的符号函数图像图像特点

y

 

b>0

0

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

x

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y

 

b<0

0

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

x

随x的增大而增大。

 

y

 

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

b>0

随x的增大而减小

0x

 

K<0

 

y

 

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

b<0

随x的增大而减小。

0x

 

注:

当b=0时,一次函数变成正比率函数,正比率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正比率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率函数ykx有以下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ykxb有以下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正比率函数和一次函数分析式确实定

确立一个正比率函数,就是要确立正比率函数定义式ykx(k0)中的常数k。

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立一次函数定义式

题的一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

ykxb(k0)中的常数k和b。

解这种问

待定系数法:

先设出函数分析式,再依据条件确立分析式中未知的系数,进而详细写出

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从“数”的角度看x为什么值时函数y=ax+b的值为0。

(2)求ax+b=0(a,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ax+b与x轴交点

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什么值时函数y=ax+b

的值大于0。

(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ax+b在x轴

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7、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变成:

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而一

次函数分析式形式正是y=kx+b(k、b为常数,k≠0).当函数值为0时,?

即kx+b=0就与一元一次方程完整同样.

结论:

因为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转变成kx+b=0(k、b为常数,k≠0)的形式.因此

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够转变成:

当一次函数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这相当于已知直线y=kx+b确立它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值.

7、反比率函数

定义:

一般地,形如yk(k为常数,ko)的函数称为反比率函数。

yk

xx

还能够写成ykx1

 

反比率函数分析式的特点:

 

⑴等号左侧是函数y,等号右侧是一个分式。

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k(也叫做

 

比率系数k),分母中含有自变量x,且指数为1.

 

⑵比率系数k0

 

⑶自变量x的取值为全部非零实数。

 

⑷函数y的取值是全部非零实数。

 

反比率函数的图像

 

⑴图像的画法:

描点法

 

①列表(应以O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②描点(有小到大的次序)

 

③连线(从左到右圆滑的曲线)

 

⑵反比率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

y

k(k为常数,

k

0)中自变量

x

0,函

x

数值y0,因此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支,延长部分渐渐靠

 

近坐标轴,可是永久不与坐标轴订交。

 

⑶反比率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x或yx)。

 

⑷反比率函数

y

k

k

0)中比率系数

k的几何意义是:

过双曲线

y

k

x

x

(k0)上随意引x轴y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

 

反比率函数性质以下表:

 

k

的取值

图像所在象限

函数的增减性

k

o

一、三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

k

o

二、四象限

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

 

反比率函数分析式确实定:

利用待定系数法(只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

 

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反比率关系”与“反比率函数”:

成反比率的关系式不必定是反比率函数,

可是反比率函数yk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率关系。

x

 

第四章几何证明

一、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

1、证明两直线平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利用平行线的判判定理及其推论来证明,这是证明两直线平行最基本的方法,重点是找出同位角、内错角的相等关系或同旁内角的互补关系。

2、证明两线段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断、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

(1)假如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那么可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时可能缺乏直接条件,要证明两次全等;

(2)有时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可添协助线结构全等三角形来证。

常添的协助线有:

平行线、垂线、中线、连结线段等。

(3)假如两线段是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可证它们所对的角相等、等角平等边;

(4)证明两条线段都等于第三条线段,即以第三条线段为媒介。

3、证明两角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断、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

4、证明两直线相互垂直——利用垂直的定义、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

*5、证一线段等于另一线段的2倍或一半——利用加倍法或拆分法经常要作协助线。

添协助线:

因为证明的需要,能够在本来的图上添画一些线,即增添协助线来达成一些

几何证明,协助线往常画成虚线。

三角形证明题中常有在协助线做法:

利用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结构全等三角形。

二、全等三角形

1、定义:

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

能够获得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均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断

边边边: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SSS”)

边角边: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SAS”)

角边角: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ASA”)

角角边:

两角和此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AAS”)

方法引导

斜边.直角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

HL”)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找第三边

(SSS)

(1):

已知两边

----找夹角

(SAS)

找能否有直角(HL)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

(ASA)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

(SAS)

(2):

已知一边一角

---

找这边的对角(AAS)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一角(AAS)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

(HL)

找两角的夹边(ASA)

(3):

已知两角---

找夹边外的随意边(AAS)

练习

 

三、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的定义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的平方,即a2

b2

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相关系a2

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知足a2

b2

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几何主要定义:

(1)角

角均分线的性质:

角均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角的内部到两边距

离相等的点在角均分线上。

(2)订交线与平行线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直线外一点有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全部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线段垂直均分线定义:

过线段的中点而且垂直于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均分线;

线段垂直均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均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头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均分线;

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不订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的判断: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特点:

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公义: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3)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

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的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定理推理: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角形的三条角均分线交于一点(心里);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均分线交于一点(外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三边,而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

①边角边公义(SAS)

②角边角公义(ASA)

③角角边定理(AAS)

④边边边公义(SSS)

⑤斜边、直角边公义(HL)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均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断: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

 

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④直角三角形中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的判断:

①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假如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边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a2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S=πr2

10、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S=(a×b)÷2

11、弧长计算公式:

L=n兀R/180

12、扇形面积公式:

S扇形=n兀R2/360=LR/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