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587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docx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课题

17、古诗两首

课时

二课时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比赛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

教学过程

原文粘贴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问: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指导。

2、指导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

“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

”的方法记忆等,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桌练读诗句,互相纠正。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

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

(自评、同桌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四、悟读

     1、 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理解词语;日:

太阳。

香炉:

香炉峰。

紫烟:

紫色的烟云。

生:

升腾起(变成了)。

挂:

悬挂。

前:

前面。

川:

河流。

挂前川:

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 真有三千尺吗?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银河:

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

天的最高处。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

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

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3、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4、、指导朗读。

5、当小李白读诗句.

6、学着古人吟诗的样子读。

五、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

如:

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六、作业

1、默写古诗。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二、初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学习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

如:

“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

“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

“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

 2、启发思考: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不深入理解,能说即可)。

3、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注意重点字词理解。

如:

“含”是包含;千秋,一年有几个秋天?

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

“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

4、学生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5、指导朗读。

6、学生朗读比赛。

(配动作朗读)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

如:

自读、同桌合作读、指画面读等。

六、拓展

1、 出示杜甫诗,学生反复读。

2、课后收集李白或杜甫的诗。

七、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

板书:

古诗两首首先请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幅图

“炉”还可以与“庐”比较进行学习

 

想想:

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

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

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

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

 

开火车形式读生字

 

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

(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并谈谈学习的体会。

 

说说诗句所要表达的感情。

 

望庐山瀑布     绝句

杜甫

 三千尺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似银河千秋雪              

(壮美)万里船

课题

 18、雷雨

课时

两课时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过程

原文粘贴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

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跟雨有关课文,板书课题:

18、雷雨

2、引发想像:

(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

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

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说说感受。

二、初读

1、自读课文,借助字音,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当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读、赛读等。

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3、同桌互读、互相正音,互评价。

4、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

如:

用动作记住:

“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5、同桌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互评互正)

三、细读

1、师范读。

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

启发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练。

4、引导学生选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写字

1、出示:

“我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归类分析字形,说明发现。

如:

“虹,蜘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亚,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范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之后,同桌交流评价。

对照总结,再进行书写,写的好进行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  回顾

1、读上节课的字词,利用生字卡形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情况。

2、分段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朗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1---3自然段雷雨前景

1、指名读这部分内容并评一评读的如何?

2、指导感情朗读。

3、学生自由练习读。

4、读了雷雨前的景象,你有什么感受?

(很可怕),你从那些句子感受这雷雨很可怕呢?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很可怕,很恐怖--------,并你从哪句体现这种情景呢?

⑴、出示: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蝉一声也不敢叫”。

①、学生自由读句子后评一评。

②、师指导读好这句话(可怕语气并动作压),范读。

③,指名读。

④、学生齐读。

⑵、出示:

“忽然一阵大风,吹的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学生读句子。

②、师指导读句子、范读。

③、学生齐读并配动作。

师:

雷雨来之前天气很可怕,蝉一声也不叫了,蜘蛛赶紧垂下一条丝,逃走了。

⑶、齐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句子训练:

————越来越—————

5、说话训练

要下雨了,其它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呢?

     要下雨了,(蝉)(不叫了),(蜘蛛)(逃走了 ),()(     ),( )(     )。

(二)、感受4—6自然段雷雨中的情景。

1、雷雨来了,你们看,指着插图,

这时你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2、雨下得的真大。

出示: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引导读好句子)

3、讨论:

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

哪个词告诉我们?

理解:

渐渐地------就是慢慢。

4、齐读4—6段。

(三)、感受雨后美景。

1、雨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读完后眯眼想画面。

(师范读),这时,你看书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三、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练习背诵。

四、课堂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了课文,我们了解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学得如此详细呢?

(因为作者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留心观察天气变化)。

我们要向作者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的人。

3、谁能说说作者是怎么写来的景色的?

(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五、练习

1、        闪电越来越亮,雨声越下越大。

————越————越————

2、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出来了)。

(       )了,(         )了,(       )了 , (        )了。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      ), (      ) , (    ).

六、拓展

1、你还读过其它描写下雨的文章吗?

交流。

3、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想像一下下雨时的情景。

 

对生字进行扩词练习。

 

想想课文讲了雷雨的哪些景象?

指名学生回答(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读通都顺课文。

 

很压抑

 

指名学生分句读后,分男女同学比赛读,看谁读得好。

 

你有何感受?

从哪感受的?

过渡:

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看图说一说

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4、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

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

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

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18、雷雨

前:

乌云   大风 闪电   雷闷压抑可怕

中:

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后:

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青蛙清新愉悦

课题

19、最大的“书”

课时

两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难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原文粘贴

动态修改

一、导入

1、依题激疑:

你们读过书吗?

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

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想想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内容。

①、“书”指什么?

②、谁在介绍,谁在看这本“书”?

③、“书”有什么作用?

4、汇报

①、学生汇报。

②、归纳:

《最大的“书”》一文是一位地质勘探队的叔叔在向川川介绍岩石这本“书”,川川从中知道了岩石这本“书”中藏着大自然的奥秘,决心长大后去读懂这本“书”。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我会认”的字,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同桌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

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同桌进行交流。

2、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互相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同时,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

如:

“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强调。

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

启发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范写:

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5、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

展示优秀的作品。

五、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或者提出问题考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六、自由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岩(  )(  )(  )

质(  )(  )(  )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况。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想想:

川川共问几个问题?

(6个)。

3、仔细读川川的6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疑问句该如何读?

4、请6个川川来读,看谁读的好?

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一评。

5、引导读好疑问句。

学生反复练习。

6、川川一连问了6个问题,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孩子呢?

7、这6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书中?

你能解决哪个呢?

赶快找找吧!

①、叔叔,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②、哪里有书啊?

出示:

石头。

③、这上面有字吗?

齐读第6自然段,学生汇报。

板书:

雨痕,波痕,矿物。

④、这上面有画吗?

出示填空

岩石上(     ),有(     ),还有(   )。

(板书:

树叶、贝壳、小鱼。

⑤、这说明什么呢?

⊙、指名读第7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板书:

陆地—大海—高山)

⑥、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作用呢?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出示句式练习:

哪里藏着___,哪里___,-----(指名回答)

8、听了叔叔的话,你的心情如何呢?

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齐读最后一节)

9、川川有了这个心愿,那你有什么心愿呢?

说说给大家听听。

三、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四、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1、交流阅读收获,川川已明白了这本“书”,你明白了吗?

2、课后希望同学们多阅读与“岩石”有关的书。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

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

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组词

 陆(  )(  )(  )

 印(  )(  )(  )

 刨(  )(  )(  )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板书课题)

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

书字上为什么加引号?

 

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和同桌合作朗读课文,争取把带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读正确。

 

3、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把川川和叔叔的对话用符号做好标记。

 

指名学生回答。

可以请两个同学采用问答式来回答。

 

体会叔叔兴奋、自豪的心情。

从川川和叔叔的对话中,你知道川川明白了什么,你又学到了什么?

 

底:

上下都有点,特别记住不能丢掉下面一点。

 

19、最大的“书”

波痕

                              矿物

 最大的“书”→岩石    树叶       找宝藏

                              贝壳

                              小鱼

课题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课时

两课时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难点

1、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比赛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

指南针、田字格、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原文粘贴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

2、可要是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周围的同学。

2、读课文给同桌听,帮助正音。

3、小老师教读生字。

明确“针、忠、盏、稠”四个生字都是翘舌音。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积累生词识字

(1)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

(2)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6、找反义词识字

如:

南—北稠—稀快—慢

7、联系实际识字,如:

“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

8、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给同桌听,请他评价。

9、抽生分节课文,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

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太阳

(2)北极星(3)大树(4)雪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2)各小组至少确定一种方法,练读、评读、仿读、研讨,并准备汇报。

4、汇报朗读,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借助自制图片,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相互质疑、释疑,对讲得不明确或不准备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纠正。

四、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呢?

2、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注意发现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向。

五、借助图片,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

2、检查背诵

二、指导写字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书空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提出难以写好的字

“盏”:

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

(1)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

(2)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4、生临写一个字,圈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告诉同桌是怎样写好的请同桌指出写得不够好的字,该怎样写好。

5、临写第二个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沟渠向导忠实指点分辨辨别永远高挂天然大自然北极星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

特别分别别处指:

指挥手指指南针

方:

方向地方千方百计导:

积:

忠:

慌:

四、作业

分学习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其他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如:

为什么森林能够净化污水,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等等,课余交流。

1、出示准备好的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读,请小老师领读,赛读(评议),齐读。

 

我很怕打针。

忠:

上“中”下“心”(忠心)等。

 

采用表格的形式完成对课文的探究。

结合课文理解:

“忠实的向导”“指路灯”“稀和稠”

质疑:

雪化得快的是南面还是北面?

为什么?

 

将这些词语用自己的形式标记出来。

先指名同学读,再齐读。

 

南面           北面

中午   太阳           树影

黑夜                   北极星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      

雪后    化得快        化得慢

     细细观察探索奥秘

课题

语文园地五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运用“!

”“?

”“。

”。

2、认读新词或学习词语的搭配。

3、学会动宾类(打开窗户)与偏正类的(茂密的枝叶)的词组。

4、积累(读背)节气歌。

5、进行口语交际。

6、学会写一种小动物。

7、展示自己积累的东西。

8、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难点

1、了解“!

”与“?

”的用法。

2、学会新字,新词。

2、能搭配词语。

4、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

朗读法比赛练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原文粘贴

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学习感叹号、句号,问号的运用。

1、出示两组句子

    ①、A组      这书上有字

a、齐读后要加上两个不同的标点,让两句话的意思不一样。

b、分别用上“。

”和“?

”。

c、讲“。

”和“?

”的用法。

 用“。

”说明讲的话是真实的,代表话已说完了。

 用“?

”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