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585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docx

宏观经济学部分重点归纳

宏观经济学

★整理by健★

※注明:

加下划线的名词是书本上要求的关键概念!

后面的页码是对应的概念出现在书中的位置※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关键概念:

宏观经济学

总量分析法

增长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关键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P14)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ProductBalanceSystem,MPS):

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将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基本指标。

只有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才计算产值。

(P1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SNA)(P14)

最终产品(finalgoods):

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使用的产品。

(P14)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product):

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P14)

产品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

(P15)

国民生产总值(GNP):

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15)

名义GDP(nominalGDP):

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16)

实际GDP(realGDP):

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P16)

GDP折算指数:

名义GDP/实际GDP。

(P16)

消费(Consumption):

居民个人消费品的支出,包括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

(P18)

耐用消费品:

使用寿命比较长的消费品,如家用汽车、空调、电视。

(P18)

非耐用消费品:

使用寿命较短的消费品,如食物、衣物、燃料。

(P18)

投资(Investment):

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

(P18)

固定资产投资(fixedinvestment):

用来增加新厂房、新设备、营业用建筑物(即非住宅建筑物),以及住宅建筑物的支出。

(P18)

存货投资(inventoryinvestment):

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P18)

折旧(depreciation):

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

(P18)

重置投资:

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

(P18)

总投资:

净投资加重置投资。

(P18)

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

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P18)

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

如失业保险金、退休金、抚恤金等福利性支出以及国债的利息支出等,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

(P19)

净出口(NetExport):

商品和劳务进出口的差额。

X表示出口(Export),M表示进口(Import),(X-M)就是净出口。

(P19)

贸易顺差(TradeSurplus):

净出口为正值,表示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P19)

贸易逆差(TradeDeficit):

净出口为负值,表示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P19)

工资或薪金:

劳动者的报酬。

(P20)

利息净额(或净利息):

个人从企业获得的因资金借贷所产生的利息。

(P20)

租金:

包括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以及专利权、版权及具有自然资源所有权性质的收入。

(P20)

间接税:

企业向政府缴纳的销售税、货物税等税款。

(P20)

直接税:

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P20)

非公司企业收入:

合伙企业和个人经营企业的收入。

(P20)

公司税前利润:

公司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可分为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分配利润。

(P21)

国民生产净值(NetNationalProduct,NNP):

表示经济活动的净结果,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以后的价值。

(P22)

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NI):

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P22)

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

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P22)

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PDI):

个人收入减去个人向政府的税收支付和其他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费)。

(P22)

储蓄-投资恒等式:

(P24-P26)

●两部门经济中的:

居民户和厂商(企业)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消费+投资=C+I;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

I=S——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中的:

两部门加上政府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T=T0-Tr,T0表示全部税收,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T表示政府净收入);

I=S+(T-G)——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投资恒等式;

T>G差额为预算盈余;T

●四部门经济中的:

三部门加上国外部门

从支出(需求)角度看,GDP=C+I+G+X;

从收入(或供给)角度看,GDP=C+S+T+M;

I=S+(T-G)+(M-X)——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私人、政府、国外)-投资恒等式;

M>X本国为贸易逆差;M

经济福利标准(measureofeconomicwelfare)(P27)

绿色GDP:

在原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考虑资源与环境因素,对GDP指标做出某些调整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总量指标,绿色GDP分为总值和净值。

(P28)

自然资源耗减成本:

在经济活动中被利用消耗的价值。

(P28)

环境降级成本:

由于经济活动造成环境污染而使环境服务功能质量下降的代价,分为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

(P28)

环境保护支出:

为保护环境而实际支付的价值。

(P28)

环境退化成本:

环境污染损失和为保护环境应支付的价值。

(P28)

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ystemofIntegratedEnvironmentalandEconomicAccounting,SEEA)(P28)

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其他国家得到的要素收入(包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等),并减去向其他国家的要素支出,其计算表达式为:

GNP=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支出(P16)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P16)

●生产法:

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汇总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P17)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增加值

●支出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P16-P17)

GDP=C+I+G+NX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收入法:

用生产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P20-P21)

GDP=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折旧+非公司企业收入+公司税前利润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P22)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P22)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收入+个人利息收入(P22)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收支付(P22)

●绿色GDP总值=GDP-自然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降级成本(P28)

●绿色GDP净值=绿色GDP总值-固定资产折旧(P28)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P.S.:

书本上P60“从总需求的角度看:

”的公式中“进口-出口”应改为“出口-进口”,P62倒数第十行“从而居民心入增加…”应改为“从而居民收入增加…”,P66第四个公式的分子“-β”应改为“1-β”,P68本章小结中第5点“c+i+g=c+i+g+(x-m)”应改为“c+s+t=c+i+g+(x-m)”)

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

“消费心理法则”:

人们当其收入增加时,将会增加其消费支出。

但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将小于其收入的增加量。

随着收入的增加,其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原因: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关键概念:

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

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P39)

消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这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P39)

消费倾向:

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P39)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MPC):

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的比率,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用MPC表示。

(P41)

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APC):

消费量和可支配收入的比率(c/y),用APC表示。

(P41)

储蓄(saving):

没有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可支配的收入,或者说,是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剩余。

(P44)

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

收入和储蓄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P44)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e,MPS):

在增加一个单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率,用MPS表示。

(P44)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e,APS):

在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用APS表示。

(P44)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

(P48)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relativeincomehypothesis):

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长期内,消费与收入保持较为固定的比率,故而长期消费曲线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理论核心)短期内,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随收入的减少而减少,故短期消费曲线是具有正截距的曲线。

(P49)

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1)在稳定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

(3)从短期考察,储蓄和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

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的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起来,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

(P51)

棘轮效应(ratcheteffect):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即上去容易、下来难。

(P50)

示范效应: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P50)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lifecyclehypothesis):

在短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这可以解释周期性的消费行为。

在长期内,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保持不变。

(P5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认为,人们会在相当长时期的跨度内计划自己的消费开支,以便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从个人一生的时间发展顺序看,一个人年轻时的收入较少,但具有消费的冲动、消费的精力等消费条件,此时的消费会超过收入;进入中年后,收入会逐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其收入实力既可以偿还年轻时的债务,又可以为今后的老年时代进行积累;退休之后步入老年,收入减少,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形成负储蓄。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

(P53)

永久收入:

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

(P53)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提高时,人们认为减少目前消费,增加将来消费比较有利,从而增加储蓄。

(P54)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利率提高使人们将来利息收入增加,认为自己较为富有,以致增加目前消费,从而可能反而会减少储蓄。

(P54)

价格水平:

是价格水平的变动,通过实际收入改变而影响消费。

(P54)

“货币幻觉”:

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P55)

开放经济:

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其他经济往来的经济。

(P60)

乘数原理(MultiplierPrinciple):

揭示了总需求增加与国民收入增加之间量的关系如何。

(P61)

投资乘数原理:

在存在闲置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如果自发投资一次性增加,必然会提高有效需求,引起国民收入增加,而且国民收入增加是自发投资增加的一个倍数。

(P62)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

Δy=K×Δi=Δi×(1-bn)/(1-b)

Δy表示收入增加量,Δi表示投资增加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P62,P63)

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63)

乘数正作用:

投资增加引起收入成倍增加的乘数。

(P63)

乘数反作用:

减少投资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减少,减少的规模恰好是投资减少量乘以乘数。

(P63)

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P63)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P65)

税收乘数:

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P64)

平衡预算乘数:

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P66)

公式:

●均衡国民收入公式:

(P39)

y=c+i

y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c表示实际消费(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消费,即意愿消费,而不是实际发生的),i表示实际投资(居民和企业实际期望的投资,即投资的数量,而不是实际发生的)。

●经济均衡的条件:

(P40)

E=y

E代表支出,y代表收入。

●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

(P40)

y=c+s

●经济达到均衡的条件:

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P40)

i=s

(注意: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是始终等于储蓄”,而均衡国民收入中的“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是均衡条件)。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

(P41)

c=c(y)

当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时:

c=α+βy

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α为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β为边际消费倾向,βy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公式:

(P41)

●边际消费倾向公式:

(P41)

(注意:

一般情况下,MPC是递减的,且Δc是Δy的一部分,所以0MPC;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储蓄函数数学表达式:

(P44)

s=y-c=y-c(y)=s(y)

经济含义:

储蓄是收入的函数,储蓄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平均储蓄倾向的公式为:

(P44)

●边际储蓄倾向的公式为:

(P44)

(注意:

0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P46-P47)

(1)消费函数(c)和储蓄函数(s)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

c=α+βy

s=-α+(1-β)y

(2)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C

(3)APC+APS=1,MPC+MPS=1。

●投资函数:

(P48)

i=i(r)

当投资函数为线性时:

i=e-dr

e表示与利率没有关系的自发投资,dr是与利率有关的投资,-d是反映投资与利率变动关系的系数,称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相对收入消费理论(P50)

长期消费函数:

c=βy,短期消费函数:

c=c0+cy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P52)

公式:

c=aWR+bYL

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工作收入,b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工作收入的比例。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P53)

公式:

yp=θy+(1-θ)y-1

yp为永久收入,θ为权数,y为当前收入,y-1为过去收入。

●两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5-P59)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y=c+s)

总需求:

国民收入=消费支出+投资支出(y=c+i)

当i=s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一)消费—投资法:

联立收入均衡式和消费函数

(二)投资—储蓄法:

联立收入均衡式(投资等于储蓄)和储蓄函数

●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59-P60)

总支出: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y=c+i+g)

总收入:

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以后所得的净纳税额)(y=c+s+t)

当i+g=s+t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c+i+g与45°线的交点)

●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P60-P61)

总供给:

国民收入=各种要素的供给=各种要素收入=消费+储蓄+税收(y=c+s+t)

总需求:

国民收入=各种需求+(出口-进口)=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出口-进口)(y=c+i+g+(x-m))

当(i-s)=(t-g)+(m-x)(投资储蓄差额=政府收支差额+进出口差额)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

●投资乘数消费函数:

(P63)

Δy=K×Δi=Δi×(1-bn)/(1-b)

Δy表示收入增加量,Δi表示投资增加量,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常见乘数(P63-P67)

(一)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kg=Δy/Δg=

Δg表示政府支出变动,Δy表示收入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注:

kg为正值,它等于1减去边际消费倾向(β)的倒数。

(二)税收乘数

Δy/Δt=kt=

Δy表示收入变动,Δt表示税收变动,kt为税收乘数

(注:

税收乘数为负数,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

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注:

ktr为正值,表示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增加了人们可支配收入,因而消费会增加,总支出和国民收入增加,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和税收乘数相同,但符号相反。

(四)平衡预算乘数

由Δy=kgΔg+kgΔt=

和Δg=Δt,推出:

=kb

kb为平衡预算乘数,其值为1。

(五)对外贸易乘数

γ表示边际进口倾向,(进口m=m0+γy,m0为自发性进口,1>γ>0),它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P.S.:

书本P91中顺数第三个公式中“-ry”应改为“-γy”,P92化简得到的那个公式中“

”应改为“

”,P93中IS公式里分母中的“r”都应改为“γ”,注意P76的两部门和三部门经济均衡收入的公式)

产品市场均衡:

IS曲线。

货币市场均衡:

LM曲线。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IS-LM分析。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均衡:

IS-LM-BP模型。

产品市场的供给是储蓄,需求是投资。

投资的决定主要依赖于四个要素:

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和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

风险包括:

未来的市场走势、产品价格变化、生产成本的变动、实际利率的变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等。

利率的决定主要就是分析货币的需求。

产生流动性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一般而言,IS不均衡(即产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

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不均衡(即货币市场不均衡)会导致利息率变动:

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

关键概念:

产品市场均衡:

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

(P74)

IS曲线:

根据产品市场上投资等于储蓄恒等式,可以建立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相互关系,IS曲线是用来描述这种关系的曲线。

(P74)

经济学中的投资:

社会实际资本的形成,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实际上它远非常数。

(P74)

q值:

企业的市场价值与新建造成本之间的比值。

q>1,说明新建造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q<1,说明购买旧企业要比新建造企业便宜,就不会有新投资。

(P75)

LM曲线:

通过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可以建立利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关系,LM曲线就是这一关系的图形。

(P79)

流动性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

又称货币需求,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P79)

使用上的灵活性:

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

(P79)

交易动机:

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

(P79)

货币的交易需求:

由交易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

(P79)

预防动机或称谨慎动机:

人们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P79)

货币的预防需求:

由预防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

(P79)

(注:

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用交易性货币需求统称,用L1表示。

投机动机:

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P80)

货币的投机需求:

由投机动机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

(P80)

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P81)

货币供给:

(货币的实际供给量用m表示)是一个存量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狭义:

货币供应(M1)=硬币+纸币+银行活期存款;广义:

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

其大小与利率高低无关,是一个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M)和实际供给(m))(P82)

名义货币供给量(M):

不管货币购买力如何仅计算其票面值的货币量。

(P82)

货币需求:

同流动性偏好。

(P79)

财政政策:

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来调节国民收入。

(P89)

货币政策:

货币当局(中央银行)用变动货币供应量办法来改变利率和收入。

(P89)

BP曲线:

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BP曲线。

(P92)

国际收支差额:

净出口(nx)和净资本流出(F)的差额,用BP表示。

(P92)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外部均衡或国外均衡):

BP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状态,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

(P92)

内部均衡(国内均衡):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状态。

(P93)

(注意:

IS和LM曲线的交点只是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