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译文及赏析.docx
《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译文及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译文及赏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译文及赏析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1
【原文】
长相思①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②,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③谁,浅情人④不知。
【注释】
①长相思:
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②甚(shèn)了期:
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③似(sì):
给与。
④浅情人:
薄情人。
【白话译文】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赏析】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
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
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
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名家点评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小山词序》:
其痴亦自绝人。
清代词家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此为小山集中别调,而缠绵往复,姿态有余。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
晚年家境贫寒。
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2
采桑子晏几道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①,歌罢微颦。
恨隔重帘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倦客红尘②,长记楼中粉泪人。
[注释]
①泪粉偷匀:
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痕。
②倦客:
作者自称。
[赏析]
这是一首怀旧词。
上阕以“月”和“帘”为中介物,烘托歌女的温柔多情;下阕以“垂杨”和“红尘”为参照,反衬自己对歌女的深切思念。
首尾两次用“泪”字,与“倦客红尘”相呼应,深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3
宋词・晏几道《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
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
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
疏帘高卷
直见街南树
栏干倚尽犹慵去
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
曾傍绿阴深驻
落花犹在
香屏空掩
人面知何处
作品赏析
【注释】:
此为冶游之作。
全词以含蓄有致的笔触,从眼前景物咏起,渐渐勾起回忆,抒写了故地重游中的恋旧情怀。
上片写景。
起首四句,是北楼南望中的景色和意想。
正因鸟瞰,才能看得那样远,看得见成行的柳树和别的花树,看得见花絮红白相间织成的灿烂“娇云”,看得见漫天飞絮。
这里,“雪满游春路”是由柳树“饶絮”而生的奇想,同时又点出“晚春”二字。
至于“树底人家朱户”,当是从“树头”的空隙间隐约见之,它是掩映在一片艳花娇云之中的,把一种急切的寻寻觅觅的情态表现得非常传神。
过片由景及情,写出了词中人不忍离的情态和心理。
“晚春”两句写不忍离去的原因。
“盘马”显然不是今日之事,“晚春”也不是眼前这个晚春,而“绿阴”、“青苔”的所在,必定是“街南绿树”底下的那某个“人家”。
要之,这里是词中人昔游之地。
对景枨触如此,必有值得永久纪念的特殊情事。
于是,结拍“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点明词旨。
较之“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尤觉有花落人去之苦。
词中人只于北楼闲望,原来他已经访过不曾出现的伊人了,她那里断无消息,惟“香屏空掩”而已。
此词与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的意境――“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首作品艺术表现上的差异,读者诸君也自会有一番感悟。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4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宋代: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
长笛谁教月下吹。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
梦里关山路不知。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还是凉生玉枕时。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译文
又是新月弯如眉的时候,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
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
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
想在梦中体会相会的美好,可是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
只能等待远方的书信来纾解心中离愁别恨,可是迟迟不到。
一梦惊醒,惟有单调的玉枕与刺骨的凉意。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注释
“新月”句:
暗用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未有团栾意”与唐王涯《秋思赠远》“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之意为后文的“行人”“短书”作伏笔。
如眉,指月钩弯如眉状。
“长笛”句:
借用唐杜牧《题元处士高亭》“何人教我吹长笛,与倚春风弄月明”为背景。
“楼倚”句:
化用唐赵嘏《长安晚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意。
南飞:
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
“漫道”句:
语出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漫,空,徒;又莫,勿。
佳期:
相会的美好时光。
“梦里”句:
化用南朝粱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
思”意,典出南朝粱萧统《文选》李善注引《韩非子》:
“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
”此处借以表达男女相思之情。
书:
信。
破:
消解。
恨:
指离恨。
应:
是。
玉枕:
玉制或玉饰的枕头,亦用为瓷枕、石枕的美称。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创作背景
公元1055年(仁宗至和二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
词人当时还年幼,后由二哥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之后嫁娶成家。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就是词人成家之后外出之时怀念爱人而写的一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思的怀人之作。
上片以时景起笔,而归结于情思。
“新月”颇有与“故人”暗成对比的意味,“如眉”则是不圆之意,暗点离思主题,愁上眉间。
“又”是此景之叹,表明她已历见多次,既状时间之长,亦隐隐透出触目经心、怎堪又见的苦涩。
“谁家玉笛暗飞声”(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恍惚间,耳际晌起声声长笛。
“谁教”表面上探寻的是月下吹笛的缘由,实则却在千般埋怨它的不是时候,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与倚春风弄月明”(十牧《题元处士高亭》)的欢乐情调,也或许是因为不忍它“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的愁伤动思,无论为何,此二字一变客体为主体,显示并非她有意闻笛,而是笛声无端相扰,牵动其离愁别恨。
“楼倚”两句写其所见极具层次感,独倚高楼,先是看到天涯尽处一片“暮云”夕景,继而苍茫云间“初见”斑黑点点,尔后逐渐清晰扩大为可识别的“雁”,继而在雁过后醒觉它们所循的方向,点破时节。
“南飞”两字独为一句,语音短促似结未结,仿佛状写了、也涵括了她凝眸追踪群雁行迹的整个时间过渡,直至影踪全无。
“漫道”语极失落凄婉,别说希冀行人雁前归,怕是连“行人雁后归”也是一种徒然空盼。
本片先由所见引其思,旋即思绪便被声音中断;再由所闻引其思,旋即思绪又被景物中断;复由所见引其思。
几经转折,悱恻渐深,最终转入沉沉的哀伤。
下片以情思起笔,而归结于时景。
“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五代顾《浣溪沙》),她已不敢奢望现实中的“佳期”,唯有寄望于托梦圆愿,“意欲”表示她退而求其次的转念,也存了但求稍解离愁的期待,可却偏偏连这小小渴望也无法得偿。
人说“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长相思》),而她虽不畏“关山路”苦,奈何“不知”关山路!
现实梦境两头空,离恨已不可能由“佳期”来解,那么就只能再退一步等待千里之外的尺素。
“短”是一退再退,不求绵绵情话,但求只言片语便于愿已足;“破”状她极欲消除、从此远离别恨,一至于要将之彻底粉碎使其无法重拼再生;“却”又是一个满怀希望的期待之辞。
然而“应迟”,这短书必是迟米的肯定判断,似乎出于她过去的经验。
“簟凉枕冷不胜情”(顾《浣溪沙》(雁响遥天玉漏清)),等到那“短书来”,又已然是秋意深重寒侵闺衾的“凉生玉枕”时了。
至此退无可退,“还是”两字,萧冷无边,思量无尽,幽怨无限,神伤无已。
该词的一大特色,在于隐括大量前作前事,或诗境、或词句、或意象、或典故,但又不将之凝用一处,而散融于全篇,彼此呼应,互为伏笔,息息相关却又不着于形,而其佳妙处,更在以虚字点化、提挈全篇,紧松敛放之间,不仅使前人兴象浑化如一、浑化盘如己,更曲尽心念情绪之婉折深绵,抑扬顿挫,味中有味。
(郭思韵)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作者介绍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
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
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
表达情感直率。
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有《小山词》留世。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5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伤春怀人的情思。
杨慎在《词品》中说,晏几道此词全用晁元忠诗:
“安得龙湖潮,驾回安河水,水从楼前来,中有美人泪。
人生高唐观,有情何能己!
”词的上片说梦中追寻到天边,到了人迹罕至的海上十洲,醒来把无限的情思都写到了信中。
起首三句,想象奇特而瑰丽,落笔颇为不俗:
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
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
“十洲”,是仙人所居、人迹罕至之地。
托名为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载,在八方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
词中例以美人为仙,美人所居为仙境,暗指所思念的人的居处。
十洲是仙灵境界,凡人无法到达,只有在梦中才能前往。
梦醒后,看到屏风上画着的山山水水,犹疑是梦中所历,更写出梦境的虚幻和醒后的怅惘,真是妙有远神,令人掩抑低徊不已。
歇拍两句写词人手执着写有无限伤春心事的红笺准备寄给美人书信,此二句把寄人的红笺与十洲的残梦联系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表现了词人苦恋的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片是对往事的回忆,写抒情主人公曾无聊地独倚高楼――正在两人分别的水边,面对着辽阔的千里江南之地。
这里所写的不是昔时相聚的欢娱,而是别后的思念,脱出词家惯常用的上下片对比的手法,感情便越觉沉厚。
结拍两句,进一步写倚楼时的怀思。
此处着意在“分流”二字。
古乐府《白头吟》:
“蝶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以水东西分流,喻人们一别之后不再相见。
人倚高楼,念远之泪却滴向楼下分流的水中,将离愁别绪与怀人立情抒写得深婉曲折而又缠绵悱恻,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6
【原文】
生查子
金鞭①美少年,去跃青骢马②。
牵系③玉楼人④,绣被春寒夜。
消息⑤未归来,寒食⑥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⑦。
【注释】
①金鞭:
用黄金做的马鞭。
喻骑者之富贵。
②青骢马:
青白色相杂的骏马。
③牵系:
牵挂,挂念。
④玉楼人:
指闺中女子。
⑤消息:
指离人的音信。
⑥寒食:
民间节日,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
⑦背面秋千下:
化用李商隐诗《无题二首》其一“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白话译文】
威武俊美的年轻人跨上金鞍,扬鞭跃马轻驰而去,从此牵走了她的心神。
闺楼之上,年轻的妻子时时挂念他,只觉得绣被不暖,春夜更寒。
天天等他的消息,可是,寒食节过了,梨花又谢了,依旧不见丈夫的身影。
相思之苦向谁诉说?
秋千架下她默默伫立,背过脸儿暗自叹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词在写别离相思同时,十分典型地表现了晏几道对自己早年生活和地位的良好感觉。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是词人为早年的自己在做自画像。
晏几道出生于一个钟鸣鼎食的荣华之家,父亲晏殊为北宋“太平宰相”,为他留下万贯家私,供他“费资千百万”地挥霍。
“《水调》声长歌未了,掌中杯尽东池晓”(《蝶恋花》),是他当年放纵无节制生活的写照。
而且,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晏几道在少年时还受到皇帝的赏识。
晏几道早年的生活与《红楼梦》中娇生惯养的贾宝玉类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婢仆侍候、清客奉承,早年的经历很好地培养了晏几道生活的自信心和优越感。
他总是自负“锦衣才子”、“少陵诗思”,“金鞭美少年”再次凸显了词人的心理优越及自负。
这样的佳公子,匹配“玉楼”绝色女子,可称郎才女貌,相得益彰。
【赏析】
本篇小词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少妇对行人梦萦神驰的相思。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起笔叙事,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写其夫出游,挥金鞭,跨名马,烘托出“美少年”英俊潇洒的札姿,也是两人分离时少妇脑海中铭刻最深的一幕。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
到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
分离留给少妇的是无堪的离愁别绪,“牵系”以下过渡到写膳者的别愁。
“玉楼”、“绣被”,由物见人,暗示居者乃深处闺阁的佳丽。
“绣被春寒夜”一句,渲染出佳人独守空闺辗转不寐的寂寞境况。
时当阳春,燕双仡繁,夜深入静,倍增离思。
“寒”字不仅点季候、写气氛,更是人物孤单冷落心境的映现。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五、六句写多少春寒之夜,所盼来的却足行人“未归”的消息。
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
“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令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
”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说,也不想对人诉说。
“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
“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
李商隐诗有“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之句。
小晏随手拈来用在此词收尾,可谓传神之笔。
写出少妇思夫的心情深沉执着,又不好向他人倾吐,只好痴立于日常两人游乐之处凝想。
这里以人物外在形态刻画内在心灵的感情波澜,含蓄而有韵致。
全词由别离写到别后。
由行者写到居者.由形貌而暗示心灵,层层递进,摹写出主人公文静细腻而内向的性格,展现出少年思妇复杂、沉重而敏感的心态,笔致颇为灵秀。
名家点评
曾季理《艇斋诗话》:
晏叔原小词: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下下。
”晶东莱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
此语本李义山诗,云:
“卜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
黄蓼园《蓼园词选》:
晏叔原“金鞭美少年”:
“去跃”二字,从妇人目中看出,深情挚语。
末联“无处”二字,意致凄然,妙在含蓄。
俞陛云《宋词选释》:
“秋千”句殆用“十五泣春风,背渐秋千下”诗意,言背人饮淀也。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
晚年家境贫寒。
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7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2]
当年拚却醉颜红。
[3]
舞低杨柳楼心月,[4]
歌尽桃花扇底风。
[5]
从别后,忆相逢,[6]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G照,[7]
犹恐相逢是梦中。
作品赏析
【注释】:
[1]此调取名于唐人郑�J�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鹧鸪天”。
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
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2]彩袖:
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歌女。
玉钟:
酒杯的美称。
[3]拚却:
不惜,甘愿。
[4]楼心:
一作“楼头”。
[5]扇底:
一作“扇影”。
[6]相逢:
词中“相逢”凡二见,前一指初逢,后一指重逢,其意有别。
[7]剩把:
尽把,只把,再三把。
�G(音刚):
灯。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
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
“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
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
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
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
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
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
“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
“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
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
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
“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
“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
“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
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
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
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
“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这当不是溢美之辞。
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8
七夕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七夕的词。
当日佳期鹊误传:
宋朝有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传说。
至今犹作断肠仙:
相聚只有一天,所以日夜思念,牵肠挂肚,忧思不断。
纵为仙人,也是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可能是在描绘牛郎织女七夕相聚的场景。
七夕那天,喜鹊在天河之上搭起鹊桥,有鸟儿欢唱,凤凰舞蹈。
相聚场景何其美好。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相聚这一夜可以尽情欢乐,然而一别之后,又是天各一方,时日久长。
所以词人感慨,别多欢少,无可奈何。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心内早已了然,相会不会长久,所以那近在咫尺的冷月,也似乎通晓人情一般,留有缺口,不能圆满。
这正预示着牛郎织女终究无法团圆。
怅恨不逢如意酒。
寻思难值有情人。
-晏几道译文及赏析9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出自晏几道《思远人》。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①思远人:
晏几道创调。
词中有“千思念行客”句,取其意为调名。
②红叶:
枫叶。
③黄花:
菊花。
④千里念行客:
思念千里之外行人。
⑤旋:
便。
⑥红笺为无色:
红笺因沾泪而褪色为无色。
译文
枫叶红金菊黄已是秋深,我思念千里以外的远行人。
天上的浮云散尽,鸿雁杳无踪影,我到哪里投寄书信?
靠着窗滴泪一串串,正好用它研墨把笔运。
渐渐写到离别以来,最伤心之处,泪水把信笺的红色冲了个干净。
译文二
木叶红,菊花黄,暮秋寒意深,思念千里远行人。
飘飞的浮云已然过尽,南归的大雁杳无音信,哪里才能寄出我的书信?
泪水弹洒不尽,任它临窗滴落,就是砚石研成泪墨。
渐渐写到离别凄楚,离别情深处,那红格笺纸竟也黯然失色。
译文三
林叶转红,黄菊开遍,又是晚秋时节,我不禁想念起千里之外的游子来了。
天边的云彩不断向远处飘去,归来的大雁也没有捎来他的消息,不知道游子的去处,能往何处寄书呢?
我越失望越思念,伤心得临窗挥泪,泪流不止,滴到砚台上,就用它研墨写信吧。
点点滴滴,一直写到离别后,情到深处,泪水更是一发不可收,滴到信笺上,竟然把红笺的颜色给染褪了。
赏析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闺中念远之词。
上阕写秋晚而引起思念远方行客的离愁,下阕写愁极和泪研墨写信的情形。
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
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词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
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
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
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
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
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
“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
过片词意陡转:
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
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
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
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
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
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