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5520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1.docx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1

从《阿凡达》看美国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

摘要

电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体,但是电影表现的一切都归根到意识形态中,导演的意识形态也反映出了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

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好莱坞电影通过其意识形态的传播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电影发展,在获得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吞噬着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产业,而且对维护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

《阿凡达》作为好莱坞电影中的里程碑,在它高科技的绚丽外壳下,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

《阿凡达》;美国;好莱坞;意识形态

FromAvatarofHollywoodIdeology

Abstract

Thefilmisacoalitionoftechnologyandart.AlltheFilmsexpressionalcomedowntoideology.Adirector'sideologyalsoreflecttothiscountry'sideology.Globalizationisgrowing.Hollywoodusingthey'reownideology,they'resenseofworthandthey'reculturalandconceptiontodisseminateanothercountry'sfilmdomdevelope,notjustgettingthehugeeconomicinterestalsogobbleupanothercountry'slocalfilmdom.AtthesametimesHollywoodchallengedifferentnationallyculturetraditionandthey'reideologyvalue.AvatarasamilepostintheHollywoodhistory,undertheymagnificentspecialefficiencycover,clearershowstheHollywood'sideology.

KeyWord:

Avatar;theUnitedState;Hollywood;Ideology

 

引言

《阿凡达》作为导演卡梅隆继《泰坦尼克号》之后的又一史诗巨作,无疑再次代表了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制作的巅峰水平。

詹姆斯•卡梅隆花费十四年、耗资5亿美金、采用最先进的3D技术,打造出了一部高科技科幻电影《阿凡达》,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3个奖项,重新刷新了全球电影票房历史的纪录,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27亿美元的影片,仅在中国内地的票房收入就有14亿元人民币,用2天的时间创造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最快过亿的纪录。

《阿凡达》成熟应用了3D、数码特技、巨幕IMAX三项最新的电影技术,为影片打造了一个高科技的绚丽外壳,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进行了一次外星探险,进而使观众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影片所传达出的意识形态。

一、电影的意识形态

电影在诞生的时候就具备了对社会意识形态进行承载的有效性和隐蔽性,阿尔都塞在对布莱希特的戏剧进行评论的过程中,便指出意识形态的一个基本特征:

“意识形态本身就具有虚幻性,它以神话的方式反映着世界,也就是说,它像神话一样以颠倒的、幻想的方式反映着现实世界,要认识真实的世界,必须打碎意识形态这面镜子。

”[1]“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意识形态是人的思想、观念方面的东西,并体现在政治、哲学、宗教、文化、艺术、道德等各种活动之中。

”[2]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意识形态是体现统治阶级基本意志的,而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是通过政治部门、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措施灌输给自己国家的公民的。

“简单的说,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文化的‘集团公共意识’或者说是‘公众中心言论’,这里的集团可以是指阶级,但更多的是阶级所代表的国家或是利益集团。

”[3]

电影现在已经是文化的生产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所以电影的背后往往包含有作者以及国家或是集团意识形态特征。

电影这种综合的艺术文化表达方式在当今社会逐渐变成了国家意识形态的最佳装置,尤其是在好莱坞或者是美国电影,电影已经变成文化侵略的主要载体。

电影以再现真实的特点让观众与银幕影像成为了一体。

电影当中的影像、声音和色彩的直观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观众的意识。

正因如此,好莱坞电影凭借成熟的制作体系,成功地把意识形态隐藏在电影形象画面的背后,通过各种形象的画面、逻辑严谨的故事、高科技的表达方式等等,隐喻或者潜移默化地传达着他们的意识。

电影意识形态批评的理论来源于阿尔都塞的重要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凭借人的主观观念,而是根据形象事物来进行阐述,特别是通过电影的结构来起作用,这种结构包括有思维结构、故事结构、表达结构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形象表达隐蔽在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

”[4]“继阿尔都塞之后,让一路易•博德里通过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强调了电影是以一种基本的意识形态效果为基础的。

基于此,博德里借鉴了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认为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并认为摄影机的暗箱操纵使其技术本性掩盖了它们在制造意识形态产品上的用途,更掩盖了它们可能制造的意图。

”[5]

二、好莱坞电影意识形态表达

好莱坞电影往往以一种娱乐产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全球观众面前,好莱坞大片也一直充当着各种商业娱乐的角色,但是,“娱乐绝不是远离意识形态的东西,相反,它是意识形态作用过程中最好的栖息地,这样一个过程包含了对原有内容的维系与对新内容的转化。

”[6]所以,纵观美国好莱坞大片,其电影意识形态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

“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被深深隐藏在好莱坞的银幕形象之中,在反映历史的过程中,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它将神话、主流意识形态,包裹在百年来孕育出的独特的政治氛围中,看不到,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

”[7]

(一)主题塑造突出主流意识形态

在好莱坞电影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好莱坞电影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描述美国历史的传奇,是美国梦塑造的一种形象表达。

例如西部片,大家都在为西部电影中的英雄所打动,于是,美国历史上的西部运动进程,成为银幕史上的西部神话,具有冒险精神的个人英雄主义被不断放大、不断延伸,其实这种现象就潜移默化地成为好莱坞意识形态出口的一种成功案例。

再比如《阿凡达》中,对外星球资源的掠夺,正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隐喻式表达,也暗喻着前几年美国对中东地区发动的武力侵略。

好莱坞电影在制造的过程中一直都没有脱离对美国现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

(二)制造神话背景

“美国好莱坞制作出的主流电影,总是可以得到广泛群体的支持,即便是脱离了现时背景,脱离了地域、国家、民族,即使是在表现一个未来时代的故事但是仍然会得到当今时代人们的理解与赞同。

”[8]那正是因为好莱坞电影知道如何去制造一个神话故事的背景,让其与当前的社会语境充分结合,从而能够让观众去欣然接受。

在《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对影片发生的大背景的构思可以说是天马行空。

首先是对阿凡达这一外星物种的设计,使人惊异之余又觉得是情理之中、可以接受,就像放大夸张版的人类外加一条可以与潘多拉生物沟通的尾巴。

其次是场景设计的独具匠心,五颜六色的奇花异草,气势磅礴的各种地貌让我们叹为观止,这些种种创意想象都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卡梅隆还花费大量心血系统地制作了《潘多拉全书》,请专业人士为片中的纳威人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外星语,为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动植物用纳威语、拉丁语命名,对几十种植物进行细致地描述,计算潘多拉星球的大气密度,确定外星音乐的三重结构等。

这些都为这个科幻片塑造出了一个真实的大背景,简简单单的一个资源开放商与拆迁钉子户之间的故事,在缜密的大背景塑造下,变成了星球大战的神话传奇。

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个电影故事讲述得是否精彩与一个神奇而吸引人的故事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阿凡达》意识形态分析

《阿凡达》通过电影技术给观众带来强大视觉冲击后,再通过巧妙的剧情结构塑造,让观众与电影内容认同,同时让意识形态的表达隐藏其中。

因此我们需要跳出《阿凡达》的制作与技术,分析它的结构,从而发现《阿凡达》表现出的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意识形态。

(一)《阿凡达》剧情结构

《阿凡达》剧情涵盖了科幻、冒险、爱情、战争等众多看点,主要围绕主人公杰克·萨利——下肢瘫痪的前海军战士展开。

杰克替死去的哥哥到潘多拉星球操纵由人类基因和纳威人基因结合创造出的“阿凡达”生物。

他的任务是潜入潘多拉星球上的纳威人内部,说服他们离开纳威人居住的生命之树,从而使RDA公司可以开采出昂贵的“不可得”矿。

在探索潘多拉星球的过程中,杰克丛林遇险,得到纳威部落公主娜蒂瑞的解救,并成功进入纳威部落。

在跟随娜蒂瑞学习纳威人的生存技能和对潘多拉星球体系的了解过程中,杰克与娜蒂瑞坠入爱河,并开始认同潘多拉星球的文明。

与此同时,RDA公司负责人帕克·塞弗里奇和军方代表迈尔斯上校却逐渐失去耐心,决定用武力驱赶纳威人,摧毁他们的家园。

杰克和其他有正义感的科学家感到愤怒并决定帮助纳威人反抗侵略。

杰克降伏了蝠魟龙,成为受纳威人信任和崇拜的魅影骑士,并通过魅影骑士的号召力联合潘多拉星球上的各个部落来共同对抗地球人的侵略。

在艰苦的战斗过程中,圣母爱娃也召唤潘多拉星球上所有的猛兽参加了斗争,最终,杰克带领纳威人取得了胜利并成为一名真正的纳威人。

《阿凡达》整体还是采用了好莱坞惯用的程式化的叙事模式——地球人入侵外星球并想据为己有,地球人控制的阿凡达保卫了外星球。

那些通过缜密构思搭建起的客观大背景,只是为了让大众更加轻而易举地理解导演想要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引起观众对传统文化中的侵略与反侵略产生共鸣。

大胆虚构出的潘多拉星球、潘多拉生态环境、潘多拉生物体系、潘多拉纳威语言,甚至是潘多拉文化,营造炫丽的3D效果等等,只是大大加强了叙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但是《阿凡达》的叙事结构本身毫无玄虚,情节链条也是清晰有序:

发现稀有矿石资源,清洗纳威族,保卫纳威族,原有族群团结一致赶走了地球人。

这种简单的叙事结构让任何受众都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它。

导演通过在其中加入新奇要素,目的只是让受众更加紧密地接受其叙事构思,从而接受导演的意识传达,也就是其文化价值观念,同时也接受其表达出的意识形态。

这种饱满的创意想象以及简单明了的叙事模式在构思阶段就为《阿凡达》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阿凡达》剧情的意识形态暗示

1.美国中心论

美国中心论集中体现在以美国霸权主义为核心的一系列行为。

地球资源的掠夺或者是说经济命脉的把控权在电影中往往是在美国人的手中。

《阿凡达》也自然而然地塑造了美国是世界资源领导者的角色。

编剧构思了一个发生在未来虚拟世界的故事,为了获取潘多拉星球的资源,资本家们联合军方启动了阿凡达计划,用人类和纳威人的DNA进行匹配混血,培养出身高3米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

这个背景的构思发生在美国强大的科技支撑下,这就是明显的美国意识形态的隐喻——美国必须承担国际资源开发的先驱者。

从飞往潘多拉星球的大型飞船,到融合地球人基因和外星人基因的阿凡达生灵;从飘浮着的神奇的‘不可得’矿石的展示,到科技人员手中随意移动的如玻璃厚度般的显示屏;从随意控制穿梭星球时空的阿凡达与地球人的链接,到复制地球人思想到阿凡达;从受地球人控制的庞大机器战士,到攻打纳威人灵魂树时所展现的战斗群体,无不体现着美国自己编织出的世界第一的完美形象。

用自己强大的科技、军事实力来担当世界警察,实行帝国主义的霸权外交,这都是对美国中心论的集中表现。

2.个人英雄主义

如《阿凡达》中所呈现的,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通常都是孤军奋战,这反映了美国文化中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元素——追求个人之自由与平等,主张人应当自立、自强。

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了美国军人杰克这一角色上,剧情的几次发展都一直都与杰克的英雄主义行为息息相关。

杰克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拥有一双健康的双腿,当他第一次与阿凡达配对成功后,他的那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激发了他的英雄主义气节。

杰克作为军方的一份子,目的是为掠夺资源的资本家们提供保障。

但在与纳威人以及科学家同事们的朝夕相处中,杰克内心的正义感被激发。

RDA公司为了尽快开采不可得矿,不断向科研小组施压,再加上美国军方的压力,杰克面临艰难选择,但他最终还是没有屈服,为了纳威人的家园,他毅然决然地带领同事转移了基地,继续进行与纳威人的沟通交流。

杰克个人英雄主意的最终形成是在战争一触即发的紧要关头。

杰克进入危险的森林,征服蝠魟龙,成为了纳威人所信仰的魅影骑士,并以魅影骑士的身份号召了潘多拉星球的各个部落,大家联合在一起,为了上帝所赋予的平等、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而并肩奋战,影片达到最高潮部分。

(三)《阿凡达》人物形象意识形态暗示

影片中主要有四个人物形象:

代表人类正义与善良的英雄阿凡达,代表忠诚与爱情的纳威公主,代表邪恶与利益的阿凡达计划指挥官,代表责任与义务的阿凡达计划科学家。

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男人与女人的爱情,这几乎是同类美国好莱坞电影中的必选要素。

阿凡达的产生是美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产物,在科学家眼里是文化发展的和平使者,但在美国军方眼里只是一个经济上的间谍;纳威公主是异族文化的代表,她善良美丽,热爱自然,尊重每一个生灵的存在,这表现了现代人类对原始生态状态的向往和缅怀;阿凡达计划的指挥官,一个是想获取资源利益的资本代表,一个是凭借军事实力去争霸另一种族的邪恶力量代表,这两种人代表美国文化发展中被扭曲的功利心和霸权意识;阿凡达计划的科学家则代表的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科学精神,这种求真的精神在利益与文化的冲突中成为了牺牲品。

阿凡达在影片中以双重身份出现,作为潘多拉星球的“救赎者”,他英勇善战;作为美国的一名军人,他集中体现出了美国冷血铁面军人背后的善良本性。

影片通过阿凡达人物感情的设定,重塑了美国军方的国家形象。

同时,美国作为科技的领头羊,也是世界甚至宇宙文明的威胁者,但从《阿凡达》中我们又发现,高科技的武器与实力仍然受制于人性的力量,科学家、战机驾驶员,都最终为了拯救纳威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从整体的人物关系进展来分析,影片首先肯定了纳威人文化的自然与真诚,批判了资本家和军人的经济掳夺与文化霸权,同时通过阿凡达这一英雄形象的塑造夸张地表现出美国文化的兼容并包、向善和正义的美国神话。

《阿凡达》中的人物形象都清晰地代表了一种观念、一种取向,看似非美国化的主题思想,但是却又与美国化的意识形态完美结合,这是美国意识形态传播的最佳案例。

结语

《阿凡达》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或者一部电影产生的奇迹,而是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创作与制作的巅峰代表。

“总而言之,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像表现,对意识形态的书写依赖于创作者对市场的把握,因此影片内容往往是强化已存在的大众观点或行为,无论是对历史真实的消解,还是对时代特征的回应,好莱坞电影总是想方设法地将本国意识形态包裹于电影所创造的影像之中,若隐若现,无处不在。

”[9]那么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好莱坞在电影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中,对时代潮流的把握,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无疑是中国电影在未来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1]李讯.外国电影理论文选[C].香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

550.

[2](法)路易·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M].顾良译,北京:

商务印刷出版社,1984:

120.

[3](英)理查德·麦克白.好莱坞电影——1891年以来的电影工业发展史[M].吴靑、何建平、刘辉译,香港:

华夏出版社,2005:

279.

[4](法)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M].孟登迎译,香港: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6:

726.

[5]孟登迎.意识形态与主体建构——阿尔都塞意识形态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78.

[6]周黎明.好莱坞启示录[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08.

[7](美)托比·米勒.好莱坞与世界[M].蔡如一译,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3:

24.

[8]彭吉象.影视美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7.

[9]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20.

 

致谢

首先很感谢指导老师鲁向黎讲师,鲁老师从开题报告起,至选题、定题、结构框架、论文写作给予了我很多建设性意见。

论文写作中是她带领我徜徉在专业的知识书海中,引领我查阅相关专业的书籍与资料,让我能够很快地掌握并运用相关知识完成论文写作。

写作中鲁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感染着我,给我的人生旅途添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是她让我明白了耐心与责任心,相信这对我以后的生活与工作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另外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是他们帮助我找到我所需的专业书籍和资料,我的成果有他们的一半血汗。

在论文付梓之际,我想最后感谢一下我的母校——平顶山学院,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得很充实和愉快,这里培育了我的气质与素养,是我人生的导航标,我将从这里再次起航。

在此,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