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研究1.docx
《微型课研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课研究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型课研究1
如何让理科班学生上好语文课的研究
背景介绍
理科班学生常有上课做数学、物理作业的。
甚至还有打瞌睡的,特别是下午第一节课。
课后从来不做语文作业。
研究目标
提高语文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语文课教学的尴尬局面。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文献资料研究法
研究过程
1.研究文献资料,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充实大脑。
所谓文献,就是以书籍、实物、声像材料,以及以软件、光碟、网络等为载体记录下来用于保存和传递信息的各种资料。
我们中小学常用的文献,主要有档案、相关文件、工作记录、汇报总结、统计数据、报刊、书籍、各种声像资料,以及数量巨大、更新迅捷的网络资料等。
我查看的主要是《李阳疯狂英语》《魏书生课例》《新课标示范课录像》等。
2.设计课堂操作方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
我课堂上主要采用了以下改革措施:
①口号激励法。
上课中提出几个响亮的口号,不时地引导学生高呼。
如“语文我爱你”“学好语文,创造生活”“学好语文,圆梦大学”等。
②朗读调动法。
齐读、轮读,起坐读,考反应读。
③争抢促答法。
让拿不稳的同学先答,后上来的同学水平高些,不能与前面的重复。
④错误警醒法。
告诉学生,如果他们不认真思考的话,可能就会听到错误的答案。
在上课时,故意写错字,故意讲错话,故意讲错答案,观察学生的反映。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不盲目等待。
⑤起立齐背法。
研究效果
发表学法指导文章66篇,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文7篇。
语文课没有人再睡觉、做其他作业了。
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得到了加强。
2006级所教班,仅利用课堂40分钟教学时间,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和训练量,与特优班比较,均分高出1.9分。
而该班其余科目均分数比特优班一般都低2—6分。
2007级所教理科补习班与最好的班比较,均分由入校的-5分多,逐渐缩小差距,高考缩小到-0.31分多。
高中语文“异步分层推进”自主学习的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张家港外国语学校王开东程媛
一.研究背景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
国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
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
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
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②分层次。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分层教学能够以人为本,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天然的不足,能够因材施教,使得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都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循,有发展的果子可摘。
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关于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异步教学。
注重学情,改变传统的同步教学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的学,老师科学的教。
2.分层教学。
分层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通过自我鉴定和老师参照,把学生动态分为A、B、C三层。
通过备课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考核分层等。
促使学生从低层向高层攀登,然后再进行动态分层,让学生收获看得见的成功。
3.异步分层教学。
主要是针对同步教学和班级授课制的弊端,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异步分层教学”为核心内容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层教学,异步推进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二.研究目的
①构建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体现语文教学常规,既体现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又便于操作的中学语文异步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②改革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研讨式”,变“讲堂”为“学堂”,保证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③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层次性和照顾学生差异性的原则,注意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④学习、研究、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转化语文教学改革成果,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改革。
通过课题实验与研究培养、锻炼语文教师队伍,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⑤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本实验的根本目标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本实验最重要的形式是“小组讨论”,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中,实现性格互补,人格融合,意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实验最重要的内容是作文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阅读与写作,两手都硬起来,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带动阅读;本实验不仅注重眼前目标,而且注重长远目标,大力提倡“创新是灵魂”,不仅针对学生,也针对老师,尤重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并提供品质保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假设
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和效度,要把无关变量控制到最小程度。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一样的教学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
①首先与学生商讨“异步分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这种教法,喜欢这种教让这种教法深入人心。
②面向全体学生,摸底铺排,在充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分为A(低层)(中层).c层(高层)三层,也可发动学生用自我鉴定式来分层,同时,要让学生展望自己在单位时间里,通过异步推进达到的新层次,树立异步推进的目标。
③教师对分层的学合理搭配,构成小组内各层次的有机组合,为小组讨论作准备。
④在“指导预习”中,教师告诉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填写“质疑卡”。
在充分参考不同学生的质疑,即完全了解学情的一半,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设定“异步推进”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争取有的放矢。
这样的教学,每一个层的学生既有现实目标,也有长期目标。
老师把教学任务分解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让他们汇报交流,产生碰撞。
甚至可以让C组的学生充当小先生。
2.拟创新点
①自主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填写质疑卡。
这个质疑内容,有时候可以让其他层的学生解答。
②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在本组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发展层级。
③动态分层,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产生了动力源泉。
④促使老师关注学生,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
实质上“四阶六步”及其变式就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核心内容
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本课题组决定把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异步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①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促进各个层面的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习。
②落实“四阶六步”的教学模式,并开拓出各种变格的课堂,收集好各类课堂案例,进行必要的研究和反思。
③摸索分层教学的规律,把分层教学、个别辅导、整体学习有机结合的方法。
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④探索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探究学习等的有机结合。
把异步分层教学和新课程衔接起来。
更好的落实新课程,推进学生自主学习。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自主学习的理论创新。
2.调查法。
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现有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在异步分层推进的过程中,经常调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方法调整。
3.案例研究法。
研究名师课例中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有针对性的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经验总结法。
教师不断地发掘,及时总结提炼“评价促进一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成功经验,比如对三有六让的提炼和总结。
五、研究人员
此微型课题为微型课题,由王开东老师担任组长,程媛和尹晖老师参与研究。
六、研究对象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高三
(1)(3)(4)(5)
(2)班,共215人。
七、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
2009年7月—2009年9月,在前期“三会”的基础上,统一认识,确立形成课题方案,选定进行实验的年级,规范异步分层教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⑵实验阶段:
2009年10月—2011年3月,积极稳妥进行异步分层实验,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异步分层教学模式,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⑶结题阶段:
2011年3月,准备课题实验研究成果的验收,促进实践结果的宣传推广。
历时1年半。
八、预期成果
1.2010年8月,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各方面论文发表。
2.2010年10月,语文异步分层教学实验课题结题报告完成。
3.有关微型课题“高中语文异步分层自主学习”的专著出版。
微型课题研究的提纲
我校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其中开设语文阅读课和电子阅览课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两项活动。
开始,我也和其他老师一样在摸索中进行教学,渐渐地我发现单纯让学生在图书馆内或是网络上自由阅读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很有限,要想使这两项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必须依靠教师的指导和督促。
于是,自2004——2005学年开始,我们经过研讨决定以这两节课为契机,在年级中开展微型课题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切实增强学术研究能力,并获得扎实的知识。
㈠论文写作:
由于学生对学术研究几乎一无所知,因而课题的筛选必须由教师帮助进行。
我们一方面选择了与教材内容相关并带有多义性、延伸性的小课题,另一方面,也选择了部分学生比较熟悉但又从未深入研究过的题目,供学生进行研究。
例如:
我们的选题有
解读《斑羚飞渡》一文主题的多义性
漫话“灯谜”
当今时代是否还需要做“五柳先生”
读《三峡》,寻三峡,写三峡
从《乡愁》看中国人的思乡情结
中外赏月题材诗歌比较
我家乡的建筑特色
我们身边的环保
我和鲁迅比童年
如何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
假如我来写《史记》
愿做/不做徐霞客的几点理由
由于学生年纪小,学术研究能力有限,因此他们离不开与人合作。
笔者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结合成为六个研究小组。
第一个月,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写出了之所以选择某一题目的选题理由;第二个月,学生分头查找图书馆馆藏资料,并利用电子阅览课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收集各种相关的研究信息,最后进行汇总,整理出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资料索引;第三个月,着手进行论文提纲的编辑,并进行分工,使每一位课题组的成员都亲自完成某一部分论文的编写;最后,将已成文的论文连同上述各种材料打印装订成为研究成果,并精心设计了封皮、目录及版式。
㈡板块展示:
进入初二年级,学生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他们也不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范畴,而把眼光投向更加生动的社会生活之中。
因此,借鉴台湾语文教学中导览课的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引导他们分组选择了以下课题: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即以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
根据听众要求(如面对老年人、儿童、外宾等不同旅行团)进行讲解
没有主角的聚会:
任选一位历史文化名人,查找其生平事迹,并临时扮演与之相关的角色,如:
子女、父母、朋友等,讲述其一生的故事。
新书推介会:
选择一种书籍、报刊或杂志,进行深入研究,召开新书发布会,并回答观众提问。
短信长说:
搜集分析短信息,研究其流行原因、方式、类型、特点,推荐写好短信的方法,并现场根据观众要求进行即兴创作。
迷你奥组委:
面对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从绿色、人文、科技任一方面入手,为奥运会的召开提出建议,并充分论证。
当之乎者也遭遇ABCD:
面对双语教学的热潮,中西方语言文化的碰撞,深入思考其深远影响及利弊得失,开展小型辩论会。
可以说,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力是无穷的,他们带给我太多的惊喜:
细致入微的设计、美轮美奂的布景、绘声绘色的演出、唇枪舌剑的论辩,无不显示出当代青少年蓬勃的生命力,和他们对历史的关注、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既然各个板块的选择、准备、展示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那么,最有资格进行评价的当然也是学生了。
于是,我发给每位学生一面小红旗,最初全体学生都会举起它,随着展示者的表现,如果学生感到不满意,便可以随时放下手中的旗子,这对展示者既是鼓励,又是刺激,他会随时调整自己的表现,尽量留住大家的认可,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同时,对于听众来说,也不是无事可做,他们会饶有兴味地听下去,并公平地行使自己的评判权。
总之,对图书阅览课的研究和探索刚刚起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仍然存在大量的不足,等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以真正达到引导学生树立研究意识、掌握研究方法、获得研究成果、品尝研究乐趣的目的。
题目:
写一份微型课题的研究提纲
答:
课题:
如何提高后进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课题的选定:
素质教育倡导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但由于学生个人的智力、基础、学习的目的、意志、兴趣等不同,即使在同一个班里、在同一个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有一小部分学生掉队了。
二、分析原因
1、 不适应正规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
他们刚开始学习语文时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当他们遇到了困难、学习受到了挫折,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渐渐就不喜欢学习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上不去了。
2、 不理解老师批评教育的目的
人的感情是非常丰富的,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感情支配的。
有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后,他们意识不到老师的目的是要给他们施加一点压力,是要他们奋发图强,反而视老师为“敌人”,产生逆反心理。
爱屋才能及乌,他们不爱屋就更不爱乌了,不喜欢这位老师也就不喜欢这门课了。
3、 不得当的语文学习方法阻碍学习
有些后进生的智力水平并不差,他们也有学好语文的决心,但经过一定的努力,还是学不好。
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好学习语文的方法和要点。
部分学生记语言材料只是孤立地记忆,不是放到语言环境中去掌握。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的缺漏就越来越多,渐渐也就成为了学习语文的后进生。
三、研究措施
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曾指出:
对于后进生,更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下工夫。
作为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低年级后进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呢?
我认为可以这么做:
1、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穿插一些课本剧的表演、多媒体课件展示辅助教学、小组间的争星比赛等。
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参与课堂活动,给后进生机会回答问题并适时给他们肯定和赞扬,以此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优化师生关系消除心理障碍
给予学生的批评要适度,应多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平时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后进生交朋友。
通过一些真人真事地讲解启发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
课后教师要及时给他们补课,关注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后进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诚意,让他们慢慢信任老师,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只有通过反复的口头、笔头练习和运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的技巧与技能。
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指导学生记忆词语时,要让他们读好音、记清形,更要弄明白词语的意思。
要教会学生在句子中、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观察词义、用法特点,要让他们不断地模仿,反复操练,帮助他们做到眼勤、耳勤、口勤。
充分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语文阅读课、鼓励后进生多看、多听、多说,先易后难,逐步增加内容和难度。
教师还要教会后进生课前预习新课,主动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有目的地听课。
在课堂上鼓励后进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开口回答问题,消除自卑心理。
课后要求后进生及时复习、巩固、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加深记忆学到的语言材料。
教师还要要求后进生坚持每天朗读、背诵简短的段落或文章,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获得语言技巧。
教师要让后进生懂得语文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扎扎实实逐步落实。
4、提高自身素质因材施教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钻研教材。
大量阅读教材以外的有关教学理论和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开阔眼界和思路,要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学习他人的教学之长,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要认真备好课,既要备教材,备方法又要备学生,要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考虑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因材施教。
四、研究成果
教师方面:
通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我在上每一节课时,都认真地钻研教材,考虑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如何在听说读写中得到锻炼。
认真研究他们的发展水平,多鼓励,少批评。
用赏识性的眼光去关注他们,使他们有学习的兴趣,更加喜爱学习。
学生方面:
学生比以前爱学习,读书时不再用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读,而转变为词语连读,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写方面。
让学生能看清楚笔画再写,有时还一边写一边读,这是一个进步。
。
培养学生简单的进行诗歌鉴赏的能力》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现代教育在理念上已经从“重事”教育转变为“重人”教育。
所谓“重事”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具体知识的传授和记忆;“重人”教育是在尊重被教育者个体独特性的基础上重视对人的能力、品质、心理等素质的培养。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被提高到十分显著的位置。
在正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心智、能力上,这应该是教育向其本质特点回归的一个标志,也是对过去在“重事”教育环境下所形成的“高分低能”现象的反拨。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鉴赏学习,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词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对诗词作者生平、经历的了解大体理解诗歌表达的感情的能力,在熟悉诗歌写作的时代的基础上辨别诗歌蕴含的感情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研究内容:
1.在诗歌鉴赏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使学生会读会赏古代诗文,以使学生乐于读,乐于赏。
2.在诗文鉴赏教学中转换师生角色,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主动去了解作者,了解诗文,会鉴赏文章。
具体内容:
在一节课的开始,先播放或展示一些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像、图片资料以营造一定的课堂气氛,用于调整和调动学生的心理情绪。
例如,在讲授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一开始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古曲“春江花月夜”。
在讲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时,可以展示一些富于意蕴的古代山水田园画。
如果没有直接反映所讲内容的音像资料,也可以播放或展示一些在风格上与所讲作品接近的音像、图片资料。
这种在听觉和视觉上给学生提供的形象,直接而鲜明,很快便能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进入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在进行下一环节的学习时就会较为自然顺畅。
3、自我赏析就是学生自己去试着评鉴诗文。
这一步也极其重要,自我赏析的主动性,随意性可以得到体现。
因学生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赏鉴,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对学生进行有益引导,真正把握诗文的主要情绪,意蕴。
四.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收集有关诗文大家的资料从熟篇入手,进行简单赏析。
对比评鉴,进行有意识的对比赏析。
同一诗人、同一风格、同一意象、同一情感等进行对比提高。
以课题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使课题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以期从中探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指引今后的教学工作。
五.研究成员——高一语文备课组全体成员
六.研究对象:
高一语文学生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学习理论,酝酿方案,起草论证,形成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按计划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整,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
第三阶段:
资料整理、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预期成果
1.形成成果研究报告。
2.学生的诗文赏析文章成册。
高三作文组合训练法研究
作文复合训练法,是一种采用分点训练、分类训练与升格训练相结合,并辅以传统的周记练笔,着力解决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问题,以期较快提升高三学生作文得分的训练模式。
一、“组合训练法”提出的背景
1.学生在作文备考中的问题。
①缺乏思考,认识错误。
②素材太少,体验不足。
③审题出错,笔锋走偏。
④文体不象,自以为是。
⑤平淡无奇,缺乏亮点。
2.教师在作文备考中的问题。
①时间太紧,作文难抓。
②讲授太多,实练不足。
③整篇训练,费时低效。
④随意性强,缺少序列。
⑤方法单一,收效甚微。
二、组合训练法实施的条件
1.有一个周密有序、针对性强的训练方案。
2.必要的训练时间和有效的训练设计
3.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写作感悟
4.灵活多样的评改形式和指导途径
三、组合训练的操作方法
1.分点训练
以课后练习和课堂活动的形式,对难点、重点进行有目的的强化训练,以形成学生相应的技能和专项技巧。
课后练习每天安排一次,内容少,练点明。
课堂活动两周一节,重在发散、拓展、激发学生的体验和思想碰撞。
2.分类训练
以周记、练笔和课堂作文的形式,对入题入格进行训练,以形成学生清晰的文体意识和良好的作文习惯,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个性。
周记、练笔每周一次,作文两周一次。
3.升格训练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分别对谋篇布局、立意结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进行加工,提高作文的总体得分。
四、组合训练的操作过程
1.整体训练的过程
审题立意经常练,如每天的素材推荐就与审材料、析材料、立中心结合;
文体写作时时练,如每周周记练笔进行的记叙文、小说、散文、一般议论文、议论类散文,杂文小品等训练;
亮点增分逐点练,如升格训练进行的开头法、结尾法、拟题法、分论点拟写、个性表达、叙述分析、描写抒情、深刻法等训练。
教师帮学生建立作文素材库。
坚持每节课前进行素材推荐,可推荐名言、事例、优美文句、满分作文、给人感悟、启迪、有思辩性的文章等。
安排一个作文周,师生一起来进行作文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分类。
安排时间,指导学生进行专项阅读和收集,模仿某些作家的用语和文风。
2.课堂训练的操作
定项目——授知识——学生说、学生评、教师点(恰当运用赏识、点拨、提升等技巧)——学生结、教师总(知识理解运用的情况、注意事项和学生思维精彩的地方)
五、组合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1.知识的讲授要精,让学生理解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