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53383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docx

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

2014-2015年中国铁路运输发展规模分析

一、国家营业铁路情况

   至201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1.2万公里,比上年增长8.4%,其中高铁营业里程达到1.6万公里。

路网密度116.48公里/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9.04公里/万平方公里。

其中,复线里程5.7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7.7%,复线率50.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电气化里程6.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16.9%,电化率58.3%,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营业里程4.4万公里,比上年增加4020公里、增长10.2%。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

数据来源:

国家铁路局

   截至目前,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2.11万台,比上年增加261台,其中和谐型大功率机车8423台,比上年增加1406台。

内燃机车占45.0%,电力机车占55.0%。

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为6.06万辆,比上年增加0.18万辆;其中空调车5.21万辆,占85.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和谐号”动车组1411组、13696辆,比上年增加103组、3232辆。

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为71.01万辆。

      二、铁路建设投资分析

   “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左右。

“十二五”规划投资额为3.3万亿元人民币。

根据“十二五”规划,覆盖全国的便捷、高效、铁路运输网络将初步形成。

   2015年1月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召开了2015年工作会议,公布:

1)2014年完成建设投资8,088亿元,超额完成8,000亿元目标;2)新线投产8,427公里,其中约5,000公里为高铁线路;3)旅客发送量23.57亿人,其中高铁客运量约为8.85亿人,占总发送量38.5%,同比强劲增长35%。

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数据来源:

中国铁路总公司

   三、铁路客运情况分析

   201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3.57亿人,比上年增加2.51亿人、增长11.9%。

其中,国家铁路23.24亿人,增长12.0%;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1604.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加1009.13亿人公里、增长9.5%。

其中,国家铁路11556.36亿人公里,增长9.5%。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

数据来源:

国家铁路局

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

数据来源:

国家铁路局

   四、铁路客货情况分析

   2014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8.13亿吨,比上年减少1.54亿吨、下降3.9%。

其中,国家铁路30.69亿吨,下降4.7%。

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27530.19亿吨公里,比上年减少1643.70亿吨公里、下降5.6%。

其中,国家铁路25103.42亿吨公里,下降6.5%。

全国铁路货运总量

数据来源:

国家铁路局

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

数据来源:

国家铁路局

   五、铁路建设规划情况

   “十二五”铁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路网布局更加完善,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安全持续稳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经营效益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

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万公里左右,其中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

   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绿色的铁路运输网络,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城市,区域间时空距离大幅缩短,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和舒适。

   ──大能力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进一步优化完善,煤炭运输能力达30亿吨以上,重点物资和跨区域货运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大幅提升铁路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与其他交通方式紧密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及综合物流中心,提高服务效率,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重点任务:

   

(一)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

   “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发展高速铁路,推进区际干线、煤运通道、西部铁路等建设,完善路网布局,加快形成发达完善铁路网。

   1.发展高速铁路,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

   建设“四纵四横”高速铁路。

贯通北京至哈尔滨(大连)、北京至上海、上海至深圳、北京至深圳及徐州至兰州、上海至成都等“四纵四横”高速铁路。

   有序建设快速铁路。

建设北京至呼和浩特、大同至西安、西安至成都、成都经贵阳至广州、合肥至蚌埠、合肥至福州、南京至杭州、吉林至珲春、沈阳至丹东、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哈尔滨至佳木斯、武汉至九江、郑州至万州等快速铁路,进一步扩大快速铁路网覆盖面。

   规划建设城际铁路。

规划建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区、关中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呼包鄂地区、北部湾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滇中地区等城际铁路。

利用通道内新建快速铁路和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充分发挥路网资源在区域城际客运中的作用。

   专栏一:

快速铁路网重点项目

   建成北京至武汉、哈尔滨至大连、杭州至宁波、厦门至深圳、杭州至长沙、郑州至徐州、石家庄至济南、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等快速铁路。

   建设北京至沈阳、长沙至昆明、宝鸡至兰州、北京至呼和浩特、杭州至黄山、商丘至杭州、西安至成都、成都至贵阳、深圳至茂名等快速铁路。

   2.建设大能力通道,完善区际干线网

   在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础上,加快区际干线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强化煤炭运输等重载货运通道。

重点加强东部沿海铁路,京沪、京九、京广通道,大同至湛江至海口通道,包头经西安、重庆、贵阳至防城通道,临河经兰州、成都至昆明等南北向通道建设;满洲里至绥芬河通道,天津经北京、呼和浩特、哈密、吐鲁番至喀什(包括集宁经通辽至长春铁路),青岛经太原至兰州至拉萨通道,陆桥、沪昆通道,宁西、沪汉蓉通道,昆明经南宁至广州等东西向通道建设。

   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

坚持新线建设与既有线改造并举,加快建设晋、蒙、陕、甘、宁地区至华东、华中等地区煤炭运输通道,强化蒙东与东北地区煤运通道,加快推进新疆地区煤炭外运通道建设,适应新疆能源开发和资源转化的需要。

加强煤炭集疏运系统的优化完善。

   专栏二:

区际干线及煤运通道重点项目

   南北通道。

建设上海至南通、青岛至连云港至盐城、阜阳至景德镇、银川至西安、敦煌至格尔木等铁路,实施成都至昆明、包兰铁路银川至兰州、西安至安康、重庆至怀化、新长铁路等扩能改造。

研究建设琼州海峡跨海工程。

   东西通道。

建设额济纳至哈密、九江至衢州、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怀化至邵阳至衡阳等铁路,实施西安至合肥、宝鸡至中卫、阳平关至安康等铁路扩能改造。

研究建设川藏铁路成都至昌都段。

   煤运通道。

建设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至鄂湘赣等华中地区煤运通道、山西中南部、张家口至唐山、锡林浩特至乌兰浩特等铁路,实施长治至邯郸至济南、集宁至通辽、通辽至霍林河、太原至焦作等铁路扩能。

   3.建设以西部为重点的开发性铁路,优化路网布局

   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西部路网,扩大路网覆盖面,形成路网骨架;强化东北路网,完善东中部路网,提升路网质量。

   专栏三:

地区开发性重点项目

   西部地区。

建设库尔勒至格尔木、北屯至准东、哈密至罗布泊、哈密至将军庙、拉萨至日喀则、拉萨至林芝、黄桶至百色、兰州至合作等铁路。

   东北地区。

建设前进至抚远、庄河至前阳、通化至灌水、靖宇至松江河等铁路,实施长春至白城等铁路扩能。

   中东部地区。

建设赣州至韶关、赣州至龙岩、衡阳至井冈山、荆州至岳阳、天津至保定、邢台至和顺等铁路。

   4.加强国际通道建设,逐步实现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

   建设东北、西北、西南等进出境铁路和国土开发性边境铁路,配套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完善口岸集疏运系统,促进我国与周边区域的交流合作。

   强化陆桥通道。

实施哈尔滨至满洲里铁路电气化、哈尔滨至绥芬河铁路电气化改造,集宁至二连铁路扩能,强化第一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段;研究建设中吉乌铁路(国内段),实施兰新线西段电气化、南疆铁路复线扩能改造,拓展第二亚欧大陆桥通道;建设大理至瑞丽铁路,逐步构筑第三大陆桥通道。

   完善区域合作通道。

在东北亚区域,新建同江铁路大桥、巴彦乌拉至珠恩嘎达布其、古莲至洛古河等铁路,实施阿尔山至乌兰浩特扩能等;在东南亚区域,建设玉溪至蒙自至河口,规划建设玉溪至磨憨铁路、南宁至凭祥铁路扩能等,逐步形成中国至东南亚区域交流多通道格局。

   5.强化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结合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强化枢纽、客货配套设施及集疏运系统建设,加强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发挥综合运输体系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建设客货运枢纽及配套设施。

优化完善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衔接。

结合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新建和改造部分铁路客站,在省会城市及重要中心城市构建与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紧密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强化编组站以及大型货场等综合货运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客货运综合枢纽。

建设具有增值服务功能的现代化货场和物流中心,新建或改建沿线货运站,提升货运仓储和装卸等服务能力,推进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对区域内货运站、技术站等进行优化分工、集约经营,满足新兴工业园区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研究探索利用中心城市既有铁路资源服务城市交通的模式。

   建成集装箱运输网络。

加快建设北京、沈阳、宁波、广州、深圳、兰州、乌鲁木齐等集装箱中心站以及集装箱办理站;结合新线建设、既有线改造和港口规划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国范围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强化港口后方通道。

通过新通道建设、既有通道改造以及港前运输系统的完善,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集疏便捷的港口后方通道,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无缝衔接,积极发展水铁、公铁等多式联运,扩展服务功能。

   建设综合配套设施。

根据生产力布局调整和路网发展需要,建设跨区域服务的动车组维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调度所等运营配套设施。

加强铁路沿线、生产站段及铁路地区职工公寓、单身宿舍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

   

(二)全面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坚持自主创新,深化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再创新,健全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扩大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全面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1.提升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水平。

结合快速铁路、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重点配备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重载货车等先进装备,适应客货运输需要。

继续提高空调客车和专用货车比例,优化机车车辆结构。

配备大吨位救援列车。

推进动车组谱系化,发展不同系列机车、客车及货车,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2.提高通信信号现代化水平。

完善全路骨干、局内干线传输网,建设全路数据通信网;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重要干线实现GSM-R无线网络覆盖。

建立健全通信网安全监控、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全路应急救援通信网络;推进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要干线关键部位实时监控。

装备适应不同等级线路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推广计算机联锁系统,推进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全面提高信号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3.强化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

加强对既有线桥隧等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加固与改造,提高抵御灾害、保障运输安全能力。

全面推广跨区间无缝线路。

积极研制和应用轨道和接触网除冰雪减灾装备。

建立完善高铁设备养护维修设施,实现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和检测能力全覆盖。

加快推广供电综合监控、数据采集及节能降耗技术,实现牵引供电系统监控自动化、远程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提升供电装备现代化水平。

   (三)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以快速铁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为重点,全面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提升安全保障和管理水平,实现铁路运输持续安全稳定。

   1.强化安全基础设施和设备。

统筹抓好高速、快速和普速铁路的设备质量、应急防灾等安全。

强化基础设施检测、监测和探测,建立健全高铁养护维修体系,完善设备养护维修标准。

全面推进既有线平改立工程,强化快速干线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建立沿线立体安全屏障。

进一步提高机车车辆、动车运行状态监测预警系统水平,完善机车车载动态检测监测系统和车辆动态地面检测系统。

建立健全高铁应急救援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应急救援基地,强化应急演练和评价机制,增强应急救援保障能力。

建立高铁防灾报警监控系统、应急预案和处置系统,实现对大风、雨雪、地震、异物侵入、地面沉降等各种灾害的全面监测,增强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加强高铁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建设,增强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2.强化安全管理和保障体系。

严格按规定实施产品准入制度,形成严密质量监管和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对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生产制造企业监管力度,完善和创新监管手段和方法。

强化高铁和快速干线治安防范和安全环境的综合治理,加强旅客和行李安检查危和治安管理,全面实施高铁实名制售票。

坚持物防、技防和人防相结合,加快构筑安全防范体系和保障体系。

加强安全基础理论和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力争在重大事故致灾机理和安全预测预防、安全综合分析等方面取得突破。

建立健全涵盖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和应急处置的铁路安全规章制度体系。

强化运输安全监督、检查和监管,加快推进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和完善机制建设。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提高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加强铁路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

完善安全行为规范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运输主要行车工种岗位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培训。

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严格高铁岗位准入制度,保证高铁主要行车岗位人员动态优化。

   (四)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建设

   以运输组织、客货服务、经营管理三大领域为重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铁路信息化水平。

   1.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覆盖全路的宽带信息网络,构建新一代信息处理平台。

整合信息资源,建成铁路信息共享平台、公用基础信息平台、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平台和铁路门户。

建设铁路数据中心,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铁路信息化技术体系。

   2.推进运输组织智能化建设。

高速铁路、繁忙干线采用调度集中系统,不断优化完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和运输调度管理系统。

建成高铁调度指挥中心、调度所运营调度系统,基本建成覆盖全路移动和固定设备设施运行状态监控网络,基本实现运输生产组织全过程信息化,全面提升铁路运输组织智能化水平。

   3.推进客货服务社会化建设。

大力发展铁路电子商务,建成铁路客货运输服务系统、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和电子支付平台,基本建成铁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促进铁路客货服务方式转型,实现客货运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全面提高铁路客货运服务和营销现代化水平。

   4.推进经营管理现代化建设。

建设铁路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安全监督等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动车组检修基地、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基础设施维修基地等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完善电子政务、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和统计等信息系统,全面提升铁路经营管理水平。

   (五)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运输组织,优化运输产品,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市场营销,拓展运输市场,实现客货运量持续增长。

   1.大力拓展客运市场。

充分用好新线特别是高速铁路投产的能力,实现新增与既有运力资源有效衔接,全面优化客运资源配置,提高客运能力和效率。

强化客运组织工作,优化调整客车开行方案,加大客运产品开发,形成高速、快速、普速合理匹配、适应旅客不同层次需求的铁路客运产品。

加大客运营销力度,千方百计采用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充分展示高铁品牌优势。

科学制定节假日运输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客运市场需要。

   2.大力拓展货运市场。

充分利用新线和既有线释放的货运能力,加大货运营销力度,努力开发货运新产品,吸引和挖掘新增货源,扩大铁路货运量。

继续深入推进大客户战略,积极发展重载运输、直达运输,巩固扩大大宗货源,增强重点物资运输保障能力。

优化运输组织,开发快捷运输、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等货运产品,加大对高附加值、高运价、远距离货物运输的占有份额,拓展铁路货运市场。

依托铁路运输优势,深化铁路运输与物流服务融合,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推动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打造铁路物流骨干企业。

探索货物列车客车化开行模式。

   3.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树立以人为本、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

实施便民利民举措,加快客货营销由传统方式向电子商务转变,实现铁路与客户远程直接服务,积极推广电话订票、互联网售票、电子客票、银行卡购票、自动售检票等方式,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和货主。

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创新货运业务流程,加快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等服务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

加快建设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工作。

进一步改善站车服务设施,强化站车乘降、供水、供暖、卫生、餐饮、信息等基本服务,全面提高站车服务质量和水平。

   (六)有序推进多元化经营

   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拓展铁路服务功能和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依托客货运输优势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大力发展铁路现代物流,实现由“站到站”向“门到门”服务拓展,更好适应市场需求;适应旅客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求,拓展站车商业和旅行服务,积极发展站车广告、票务、旅游、商贸和饭店等相关业务;统筹利用铁路资产、土地、技术等资源,发展其他经营业务,全方位拓展铁路市场。

   健全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障旅客货主合法权益。

强化经营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最大限度节支增效。

实现企业经营主要依靠单一运输经营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形成运输业与非运输业良性互动局面,推动铁路各领域业务全面发展,经营效益持续增长。

   (七)加强绿色铁路建设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引导体系,建立铁路节能减排管理新机制,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加快铁路电气化技术改造,优化路网技术结构,提高电气化铁路承担运输工作量比重,“以电代油”效应显著提高;广泛应用机车车辆等设备节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促进牵引节能和用能结构调整,单位运输工作量牵引能耗大幅降低;扩大新能源、新产品和新材料利用,多层次和全方位降低非牵引能耗,使其占铁路总能耗比例有较大幅度下降;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积极推广节地、节材等技术,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促进绿色、低碳型交通消费模式和出行方式。

到2015年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下降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280吨,力争增产不增污。

   加强铁路运输环境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有效防治铁路沿线噪声、振动影响等,全面推行旅客列车垃圾集中处理,新型客车安装集便设施,加强货物列车粉尘防护,大力整治沿线白色污染,不断提高运输环境质量。

加强铁路建设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土地资源节约、水土保持、洪水影响评价等工作,依法认真落实各项要求。

加强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推进绿色生态铁路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与铁路建设协调发展。

   健全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指标。

强化对铁路规划、建设和运营等过程节能环保监督检查。

推进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环保管理和技术政策。

   (八)深入推进铁路改革开放

   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要求,以转变铁路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铁路发展活力。

推进铁道部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强化对铁路企业的规范、监管、协调、指导;加快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确立运输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经营权责,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效益。

   进一步完善合资建路模式,探索区别路网干线、城际铁路、地区支线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合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新模式。

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铁路建设,推进铁路企业股改上市。

进一步创新融资渠道和方式,保障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完善合资铁路发展模式,规范合资铁路建设和运输管理模式,引导和鼓励合资铁路公司优化重组,加强行业管理,理顺管理关系,促进合资铁路健康发展。

   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国际通道建设,发展铁路口岸运输,进一步提升铁路对外开放水平。

   (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人才强路”战略。

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的指导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以经营管理、高铁运营和建设管理领域人才为重点,统筹全社会人才资源,形成完善的人才队伍培训开发、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合理流动机制,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选拔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队伍,为实现铁路科学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健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动态管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大先进典型培养宣传力度,塑造和展示铁路新形象,发挥思想文化凝聚推动作用,增强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

   加强铁路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进一步繁荣发展铁路文化事业,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生产发展、效益提升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深化落实“三不让”承诺,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保障机制;积极规范推进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努力实现职工收入增长与铁路发展同步。

  根据“十二五”规划,至2015年底,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铁路投资在“十二五”期间将达到3.3万亿元人民币。

而对比2011年至2014年的实际情况,铁路通车运营里程为11.2万公里,与“十二五”规划存在8000公里的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