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699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docx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已确认的必需营养元素

  一般植物鲜体含有75%以上的水分,余下的干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灰分组成,它们在植物体内平均占干体重的45%、42%、6.5%、1.5%、5.0%(在5.0%的灰分中含有几十种元素,其中多数元素并不是植物所必需的)。

  从1640年,万·海尔蒙特的小柳树盆栽试验起,经过近三个半世纪的探索,于20世纪50年代(1954年)终于弄清了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16个,而且这个探索并没有完结,随着科技的进步,还会有新的发现。

  所谓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它们对植物来讲是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了,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由种子萌发经生长、发育到最后结出种子)。

1939年美国两位植物生理学家提出了鉴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

这本条标准是:

①对植物不供给这种元素,便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或称为生命循环)。

②这种元素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没有别的元素可以代替。

③这种元素对植物起直接营养作用,而不是间接改善环境的作用。

  经近三个半世纪的研究已确定的植物必需的16个营养元素: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人们把这16种元素按在植物体内的含里多少分成两部分:

当元素的养分含量在百分之几十到千分之几范围时,称之为大量元素,当含量在千分之几以下到十万分之几时称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

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9种

  微量元素:

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由于碳、氢、氧一般来自空气和水,不以施肥方式施入土壤中,因此有把其余的13个元素分为:

三要素(大量元素)肥料是氮、磷、钾;中量元素肥料是钙、镁、硫、硅;微量元素肥料是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二)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碳、氢、氧、氮地球上构成生命的重要组成成分就

  是碳、氢、氧、氮,动物的碳、氢、氧、氮主要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可以说,没有碳、氢、氧、氮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

  碳、氢、氧、氮在植物体内含量最多,其总和约占植物干重的90%以上。

它们含在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之中,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有机酸等。

  由于植物所需的碳主要来自空气,氢、氧一般来自水分,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产物就是它们构成的。

光合作用的产物

——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及植物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来源。

氧和氢在植物体内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氮在植物细胞原生质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中起重要作用,而植物的碳代谢和氮代谢是植物生物代谢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见,这四种重要元素的作用了。

在农业实践中,氮是以肥料形式供给作物的。

(1)氮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

①氮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组成元素。

在不同的作物内氮素含量变化很大,约占0.3%~0.5%之间,它在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的植物的代谢和生长发育,因为它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中就含有氮素,在蛋白质中的氮含量平均为16%~18%,而蛋白质又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

核酸也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物质,它大量存在于细胞核和植物顶端的分生组织之中,是携带遗传特性(遗传密码)的物质。

由核酸同蛋白质组成核蛋白,没有植物核蛋白,就不会有地球上的以植物为食物链的动物世界了。

  一切生命有机体,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它们都是处于蛋白质不断合成和分解之中,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才会体现了生命现象。

②氮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素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叶绿素a(C--55H70O5N4Mg-)叶绿素b(C55H72O6N4Mg)都是含氮化合物。

  绿色植物就是通过叶绿素利用太阳光能,将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使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公成有机物),进而合成各种有机物质。

因此,叶绿素就是植物体内制造“粮食”的工厂,如果绿色植物缺少了氮素,就会影响植物对有机物的合成。

③氮素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成元素。

酶本身就是蛋白质。

酶在植物体内对各种代谢过程具有催化作用,往往某一特定代谢作用就有相当的酶系统参加,对代谢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氮还是维生素和生物碱的组成成分,如维生素B1、B2、B6,烟碱、茶碱等,没有氮素也不能合成。

  可见氮素营养对植物尤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2)氮素失调引起的症状及问题

①当氮素供应适量时,作物生长正常,可合成较多的蛋白质,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增长,作物叶面积增长快并能有更多的叶面积用来进行光合作用。

自然,可达到高产,获得丰收。

②当氮素供应不足时,作物发生缺氮症状作物缺氮症状从长相上容易看出。

植株矮小、叶片薄而小、叶色淡绿甚至发黄,穗小,籽粒不饱满、植株容易出现早衰。

禾本科作物表为分蘖少,双子叶作物表现为分枝少。

在植物体内氮素是可以再利用的元素,表现在缺氧时,能将老时片中的蛋白质分解释放出氮素供给幼嫩叶使用。

因此,缺氮时下部叶片先黄化,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③植株氮素过量的症状及其危害施用的氮素过量往往在植物体内发生氮素与大量碳水化合物反应,形成蛋白质,剩下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用做构成细胞壁的材料,从而使细胞壁变薄,叶片柔软多汁,易感病,。

禾本科作物常出现叶片肥大、茎秆细弱、贪青晚熟,易倒状;棉花表现植株高大,叶大而薄,蕾铃少而易脱落,纤维品质下降;甜菜、西瓜和果品的含糖量下降,不耐储藏;块茎和块根作物地上部旺长,地下部小而少,极不利于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当发生过量和过剩施用氮肥时,作物还要发生对氮素的奢侈吸收,在植株体内大量积累硝态氮,往往造成由施肥引起的食品不安全问题,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2、磷元素的作用磷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

  磷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氮和钾,一般在种子中的含量较高。

磷素(习惯上用P2O5表示)占作物干重的0.2%~1.1%。

(1)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的的组成成分磷是植物细胞核的组成成分,它是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发育所不可投放了物质。

同位素标记试验指出,碗在分生组织(正在分裂的茎吉细胞和根细胞中)的含量比在已停止分裂的相同细胞中的含磷量要高出几百倍到几千倍。

  磷是核酸的主要组成成分,而核酸又核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蛋白存在于细胞核和原生质之中,核酸是携带植物遗优密码的物质。

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都缺不了它,特别是植物生长初期,磷有促进根系发育、幼苗生长健壮及新器官形成等作用。

总之,充分供给磷素既有利于细胞分裂、增殖,又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磷脂也是含磷的有机化合物,植物体内磷脂类化合物很多。

例如植素是磷的一种储藏形态的机磷,大量积累于作物种子中。

种子中植素含量高,种子质量就好,出芽生根速度快。

当种子萌发时或幼苗生长初期,它可经水解产生磷酸供植物利用。

植素和积累使植物组织中的无机磷浓度降低,有利于生育后期淀粉的积累。

  磷脂还可和糖脂、胆固醇等膜脂物质一起构成原生质内外表面的生物膜结构。

生物膜则是保证和调整物质出入细胞的通道。

它对物质的出入具有选择性,从而调节了生命活动。

总之,几乎所有的生命现象都与膜有关,而磷脂则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植物体内还有很多含磷化合物,如腺三磷(ATP)又称三磷酸腺苷、很多种酶(各种脱氢酶、氨基转移酶等)。

腺三磷在植物体内积极参加能量代谢,它与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营养吸收、合成作用等各种生命活动都有密切关系。

(2)磷积极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上代谢作用磷是植物体内各项代谢活动的积极参加者。

它参与糖类(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各物、脂肪等代谢作用。

与此同时,磷酸本身也随之转化形成各种不同的含磷有机化合物。

例如在碳水化合物代谢中,碳酸首先参加光合碳酸化作用,将日光能转为化学能,形成最初的光合作用产物。

这说明,光合作用一开始就需要碳参加,然后,那些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动力和进一步合成蔗糖、淀粉以及多糖类化合物(如纤维素)等,也都需要碳参加。

如果缺少碳酸,一系列转化和合成作用就会受到抑制,甚至无法进行。

实践证明,施用磷肥有利于作物体内干物质的积累,对谷类作物的籽粒饱满,块根、块茎作物合成并积累淀粉,浆果、干果、甜菜中积聚糖分均有良好作用。

不仅如此,磷肥对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改进品质都有明显作用。

(3)磷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以及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磷能提高细胞中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以及细胞结构的充水性。

也就是说,磷使得原生质胶体保持水分的能力提高了,水分不易丧失。

同时,磷促进根系发育后,使根能深入较深的湿润土层吸取水分。

因此,减少了干旱的威胁,提高了抗旱能力。

  磷能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因为磷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使细胞中的原生质的冰点下降。

水溶性糖含量较多的植物体能在低温下保持原生质处于正常状态,从而增强了抗寒性。

所以,越冬作物增施磷肥,可以减少冻害,保证作物安全越冬。

  施磷肥还能提高植物体内无机磷酸盐的含量,有时其数量可达含磷总量的一半。

这些磷盐是以磷酸二氢钾(KH2PO4)和磷酸氢二钾(K2HPO4)的形态存在的。

它们在细胞中具有缓冲作用。

所谓缓冲作用也就是减缓细胞内原生质因外界是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酸碱度变化。

缓冲作用可增加植物抵抗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使原生质的pH保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有利于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磷酸二氢钾能减缓碱性条件下的影响。

其化学反应如下:

KH2PO4K2HPO4

  由于这种缓冲作用在PH6~8时最大,所以在盐碱土上施用磷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

  总之,磷的营养功能是多方面的。

及进供给充足的磷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对磷往往认识不足,这是因为很多作物在磷营养不足时,作物并不能明显的表现出缺磷的迹象,同时,施磷后的效果,又不像氮那样,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从外观上明显的观察到。

(4)施用磷肥的目的日本国长谷川综合日本的研究结果及实践经验指出,人们施用磷肥大致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是提高作物的磷营养和补充土壤中磷的不足;第二是解除土壤中有害于作物的生长发育的物质,如活性铝、活性铁的毒性等。

  对第一点,以磷营养为目的,显然是施用肥料时人们所期望的目的;而第二点以解除有害物质的毒性为目的,显然是土壤改良。

其机理在于:

当磷酸盐与活性铁铝等重金属元素反应形成溶解度更低的化合物从机时降低它们的活性,减少其毒害作用,当土壤对磷酸盐的固定作用继续反应下去时,在旱田往往形成闭蓄态磷酸盐,从而使作物无论对磷元素本身还是对被闭蓄态磷盐所包裹的各种重金属元素,都无法吸收利用,这就造成两种相反的结果;对有害的重金属元素作物不能吸收是件大好事;但对作物必要的重金属微量营养元素来讲,作物也无法利用,结果会造成各种微量营养元素的缺乏症,这是施磷肥的人们所极不想出现的不良结果,在这一点上并不是人人都很清楚的。

(5)磷素缺乏的症状作物缺乏磷素的症状不像缺氮那样明显,潜在缺磷阶段从作物外观上也难以诊断。

只是当缺磷严重时,在田间可见到:

水稻出现“僵苗”、“坐兜”,小麦形成“小老苗”,玉米果穗秃尖增多,油菜脱菜,果树花果脱落,薯类作物的薯块变小和耐储藏性变差。

  作物严重缺磷时,植株内碳水化合物转移受阻,糖类在叶片中积累增加,形成较多的花青素如玉米、番茄和油菜等茎叶上,可明显呈出紫红色的条纹或斑点,甚至枯死。

禾谷类作物缺磷,分蘖、抽穗、开花和成熟延迟;水稻叶片直立,叶色浓绿,下部叶片叶尖枯萎,呈黄褐色。

  作物缺磷的临界期多在苗期。

苗期缺磷,在作物整个生育期都会受到影响,即使后期施磷也不能补偿。

所以,严重缺磷的土壤,播种时施足磷肥特别重要。

(2)磷肥过量的影响磷肥施用过量,作物不像施过量氮肥那样敏感,从外观上一般难以发现,由于过量的磷酸盐会强烈促进植物呼吸,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往往使谷类作物无效分蘖和秕粒增加,叶肥厚而密集,叶色浓绿,节间过短,植株矮小,表现生长受抑制。

繁殖器官常因磷肥过量而加速成熟过程,结果导致营养生长减少,茎叶生长受抑制而降低产量。

磷肥过量时,还表现为植株上部与根系生长比例不协调。

地上部生长因受抑制,比重减少,而根系则多而粗,比重增大。

  此外,还全出现叶用蔬菜纤维素含量多和烟草燃烧性差等品质下降的情况。

磷肥过量不仅自身会多方面影响作物生长,而且还会影响其它养分的有效性,如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

这又会加重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首先,过量的无机磷酸盐进入作物体内时,使无机磷酸盐在植株内积累,这时植株吸收的中、微量元素在植株体内与无机磷发生沉淀反应而使这些元素的活性下降,从而明显地降低了已吸收入体内的某些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同时,这些过量积累的无机磷酸盐将严重地阻碍碳水化合物在种子和块根茎等器官中的正常积累,使其淀粉含量下降,不耐储藏等,品质下降等。

  其次,大量磷酸盐施入到土壤中,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在部分被磷酸盐固定,从而使土壤对作物营养的供应失去平衡,造成严重的生产问题;当土壤中发生有效磷异常积累时,施入土壤的任何重金属态微量营养元素都会被土壤中的磷酸盐所固定,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作物将处于持续地缺乏该元素的状态下,如锌、铜、铁、镁、锰、钼等。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施用螯合态的重金属营养元素才能改善土壤缺乏微量元素的状况,这无疑进一步增加了农业成本。

3、钾元素的作用

(1)钾素的营养作用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同时也是土壤中常因供应不足而影响作物产量的三要素之一。

作物体内的含量与氮相近,有时甚至超过氮的含量,钾与氮、磷不同,它不是植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迄今为止,尚未在植物体内发现含钾的有机化合物。

  钾呈离子状态溶于植物汁液之中或吸附在原生质胶体的表面。

钾普遍存在于植物中,而且流动性强,非常活跃,常常是随着植物的生长,向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位移动。

钾在幼芽、幼叶和根尖中的含量较高,而在成熟的组织和种子中含量较低。

钾也是可以再度利用的营养元素。

  现已知道有60多种酶需要1价阳离子来活化,而钾是影响这种活化作用最有效的离子,广泛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各种代谢活动。

  钾具有高速透过生物的特性,因此,植物组织中钾离子的浓度往往要比其他阳离子高,若与土壤溶液中钾的浓度相比,有时可高出几倍到几十倍。

正因为钾有上述特性,它才具有一系列极其重要的作用。

  钾能促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或称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可概述如下:

6CO2+6H2O+太阳能=========C6H12O6+6O2

(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钾是提高这一过程中许多酶活性所必须的元素。

当钾供应充足时,酶的活性提高,植物就能更有效的进行二氧化碳同化作用。

研究表明,含钾高的绿叶同化二氧化碳的数量比含钾低的要多两倍。

(2)钾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钾有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素的利用,并能很快地转化成蛋白质。

用同位素15N所做的标记试验结果表明,供钾充分的植株能吸收更多的氮素,而供钾少的植株,则表现出蛋白质合成受阻,在植物体内硝态氮和铵态氮数量较高,铵态氮浓度较高时则有引起作物中的毒的危险。

  总之,有钾时,植物吸收氮较多,且能迅速地同化为蛋白质因而明显地促进了氮的吸收和利用。

钾能促进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试验证明,供钾良好的豆科作物能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与低钾情况相比,可提高固氮能力2~3倍。

(3)钾能促进植物经济用水由于钾离子能较多地积累在植物细胞之中,因此,使细胞渗透压增加并使水分从低浓度的土壤溶液中向高浓度的根细胞中转移。

在供钾充时植物能有效的利用土壤水分,并保持在体内,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

所以植物获得每单位产量所需的水分数量往往是较少了。

用营养液培养甜菜时所得到的结果表明,甜菜产量随供钾浓度提高而增加,而每个单位甜菜产量的耗水量则相对保持稳定(表2—1)。

钾对气孔保卫细胞中钾的含量要比关闭时高得多。

表2—1不同供钾水平对甜菜产量及耗水量的影响

营养液中钾的浓度

(毫摩尔/升)

甜菜产量

(克/株)

每个甜菜总耗水(升)

每一克甜菜耗水克数

• 2

1.0

5.0

392

602

647

27.8

27.7

27.2

71

46

42

(4)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并加速同化产物流向储藏器官钾能活化淀粉合成酶,因此钾能促进单糖合成为双糖和淀粉。

当缺钾时,植物体内糖类、淀粉就会水解为单糖,这说明同化产物的储藏受钾素营养条件的影响。

用同位素14CO2所做的马铃薯标记试验表明,高钾处理,14CO2在24小时内,大约80%的14C运输到块根之中,而低钾处理的,还有50%的同化产物保留在叶子中。

由于同化产物在叶子中不能疏散,而使光合作用不能继续进行。

  从决定谷物产量的几个因素来讲,由于钾影响光合作用和同化产物的转移,所以,钾素对提高谷类作物穗粒数和粒重都有良好作用。

(5)钾能增强作物的抗逆性钾素有抗逆元素之称,据最近研究,钾的重要生理作用之一是增强植物细胞对环境条件的调节作用。

钾能增强植物对各种不良状况的忍受能力,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

  钾可使原生质胶体充水膨胀,提高胶体对水的束缚能力,从而减少水分的蒸腾。

因此,作物不易受冻、受旱;钾还能促进茎秆维管束的发育,因而能倒伏;钾的抗逆性还突出地表现在抗病性上,这是由于钾素有促进使低分子化合物(氨基酸、单糖等)转变为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纤维素、淀粉等)的作用,起到抑制病菌滋生及减少其危害的作用。

许多资料报道,施用钾肥能减少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小麦赤霉病、棉花红叶茎枯病及烟草花叶病等的危害。

  钾不仅有一系列营养作用,它还能消除氮肥、磷肥过量而造成的某些不良影响。

钾在平衡氮磷营养方面的作用是特别重要的。

(6)作物缺钾的症状缺钾症状多在作物生长中期或后期出现。

主要症状表现在叶部,从老叶向上扩展,如果新叶也表现缺钾症状,表明缺钾程度已相当严重。

几种作物的缺钾症状如下。

  水稻 易发生褐斑病或赤枯病,多在水稻分蘖中期到抽穗褐,发生不规则的褐色斑点。

  小麦初期时全部叶片呈绿色或蓝绿色,叶质柔弱,叶尖向下卷曲。

以后老叶尖端及边缘变黄,逐渐成棕色而枯萎,像烧焦的样子。

  油菜早期叶片变黄、卷曲、出现褐色斑块或灼烧状的斑块。

蕾薹期以后,叶片皱缩增厚,叶缘焦枯;角果小,阴果多。

  棉花易发生红叶茎枯病或凋枯病。

在苗期和营养期时,叶黄、花斑、茎枯,又称花斑黄色茎枯病。

花铃期时,主茎中上部叶片呈黄色花斑,继而红色,叶脉仍为绿色。

  烟草缺钾时,先是老叶出现不规则的黄斑零星分布于中部、叶缘和叶尖。

继而黄斑不断扩大成片,叶缘枯死,有时产生缺叶。

有的老叶边缘失水收缩,下卷曲如“覆盘”状。

(7)钾素过量的影响施用钾肥过量也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它首先造成浓度障碍,使植物容易发生病虫害,继而在上壤和植物体内发生与钙、镁等阳离子营养元素的拮抗作用,

难以用一般的施肥方法解决,在没能发现真正原因前,往往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钙镁硫等营养元素习惯上把钙镁硫三个元素叫做中量营养元素,我国在施肥实践中,由于长期施用低浓度的化肥,有意无意已经把含有大量的钙镁硫元素的肥料施到土壤里了(如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硫酸铵、硫酸钾等等)。

近年来,由于从国外进口或国内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浓度单质化肥和复混肥的大量施用,使原本无意施入土壤的钙镁硫变成不施入钙镁硫,结果导致土壤中钙镁硫的缺乏越来越明显,又由于氮钾肥的大量施用引起的拮抗作用等,今天已经发展到了必须有意施用钙镁硫的地步了。

(1)钙钙是细胞壁中胶层的组成成分,以果胶钙的形态存在。

在植物体内,钙易被固定下来,不能转移和再度利用。

植物缺钙时,细胞壁不能形成,并会影响细胞分裂,妨碍新细胞的形成。

缺钙特别表现植物根系发育不良,因此导致植物吸收能力差。

  钙能影响植物体内硝态氮的还原作用,因此影响植物的氮素代谢。

钙是某些酶如琥珀酸脱氢酶的活化剂。

钙的作用不仅限于影响代谢作用,而且能中和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起到调节植物体内pH的功效。

钙离子和钾离子在植物体内相互配合,能调节原生质所处的状态,使细胞的充水度、黏滞性、弹性及渗透性等均适合植物正常生长,保证代谢作用顺利进行。

  不仅如此,钙对调节外部介质的生理平衡具有特殊的作用。

它能消除某些离子过多所产生的毒害。

如:

钙能消除铵离子过多的危害,同时还能加速铵的转化;对酸性土壤,这能减少土壤中氢离子(H+)、铝离子(AL3+)的毒害;对碱性土中,人们常用的土壤调理剂往往都含钙离子,如在酸性土壤上用石灰,在碱性土壤上用石膏做土壤调理剂等。

这种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也称为拮抗作用。

  钙多存在于茎叶之中,而且老叶中的含量比嫩叶多,子实中的含量则较少。

  缺钙时,植株矮小,根系生长差,茎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受损。

严重缺钙时,植物幼叶卷曲,叶尖有黏化现象,叶缘发黄,逐渐枯死,根尖细胞则腐烂、死亡。

植物缺钙往往并不是土壤缺钙(土壤缺钙的情况有,但并不多),而是由于土壤内各种阳性离子的相互作用及植物体内钙的吸收和运输等生理作用失调而造成的。

(2)镁镁元素是一切绿色植物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因为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中均含有镁。

镁对光合作用有重要作用,能加强酶促反应,因此有利于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植物的呼吸作用。

  镁在植物体内还和磷酸盐的动转有密切的关系。

镁离子既能激发许多磷酸转移酶的活性,又可作为磷酸的载体促进磷酸盐在作物体内运转。

在作物生长初期,镁大多存在于叶片中,到了结实期则会转入种子中,并以植酸的形式贮藏起来。

镁还能促进腺二磷形成腺三磷。

  镁还能促进植物合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从而有利于提高果品和蔬菜的品质。

  镁在植物体内移动性较强,是可以再度利用的营养元素之一。

缺镁首先表现出叶绿素减少,叶片失绿,而且最先表现在老叶上。

  研究表明,镁、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因此钾肥施用过量会影响植物对镁的吸收,同时施用大量石灰和铵态氮肥也会影响镁的吸收利用及其有交性。

(3)硫硫元素构成蛋白质和酶所不可缺少的元素,在植物体内许多蛋白质都含有元素。

在蛋白质合成中,硫和氮有密切的关系。

缺硫时,蛋白质合成受阻,而非蛋白氮会积累,从而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