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689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 2.docx

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2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定班级幼儿生活常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

解析: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培养自律能力。

2、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情感、有动机、有想法、这反映幼儿(个性的发展)

解析:

幼儿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样都有感情,有动机、有想法。

3、认为“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预演说)

解析:

主要是帮助幼儿去演绎成人生活所需要的本能。

即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预演。

4、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陈鹤琴)

解析:

陈鹤琴:

现代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毕生致力于中国新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创造了“活教育”理论体系。

5、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最能为幼儿提供交谈机会的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

解析:

小组活动是指部分幼儿一起进行的活动形式,可谓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与操作机会,使其减少等待时间。

6、有的幼儿遇事反映快,容易冲动,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这个幼儿的气质型比较倾向于(胆汁质)

解析:

胆汁质孩子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性情急躁,易于冲动,反映迅速,很难约束自己的行动。

7、某5岁儿童画的西瓜比人大,画的两排尖牙齿在人体上占了大部分,这表明此时儿童画的特点是(感觉的强调与夸张)

解析:

幼儿绘画的特点包括透视画法、拟人画法、丰富的想象力和感觉的强调与夸张。

8、教育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这符合(发展适宜性原则)

解析:

学前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儿童在现有的水平基础上获得充分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进行学前教育与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都应着眼于促进儿发展,所提出的教育目标,既不可以任意拔高,又不能滞后,按维果茨基的理论来说,既要找准每个害死的“最近发展区”,要“跳一跳、摘桃子”。

9、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彼,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重复的连锁活动)

解析:

婴儿这个动作的产生多半发生在9个月以后,婴儿通过这个动作,达到主动和他人交往的目的。

10、幼儿常把没有发生或期望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说明幼儿(想象与现实混淆)

解析:

幼儿想象的特点之一,是容易将想象与现实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

11、在教学过程,教师向儿童出示实现准备好多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范例法)

解析:

范例法又叫直观形象法。

指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供儿童直接模仿学习。

12、口吃的常见期(3-4岁)

解析:

口吃的出现以2-4岁为最多。

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时口吃常见期。

13、(保教结合)是我国学前教育所特有的一条原则

解析:

14、婴儿在地上捡起一些物体就会往嘴里送,这是孩子的(触觉的探索方式)

解析:

婴儿的触觉主要有两种形式:

口腔探索与手的探索。

婴儿这个行为是其通过口腔探索认识世界的行为。

15、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无意注意)

解析:

不由自主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16、建立我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研究中心,并亲自主持幼稚园研究工作,提出“活教育”思想的人是(陈鹤琴)

解析:

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创立了“活教育”理论。

17“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社会环境和教育)心理发展作用

解析:

《札记。

学记》此句后面接着“……人不学,不知义”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段来年,不能成材,强调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18、儿童以命题形式思维,则其认知发展已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解析: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已能理解组成命题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命题进行思维。

19、随年龄增长,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差别(逐渐缩小)

解析:

幼儿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20、《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的五大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的能力,艺术是(创造能力)

解析:

21、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是(母育学校)

解析:

夸美纽斯所著的《母育学校》,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22、婴儿最初的笑是(内源性)

解析:

婴儿最初的笑是自发性、或称内源性的。

23、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合理安排好以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复合,从中体现的幼儿园健康教育到原则是(适量的运动负荷)

解析:

这样有利于调节身体练习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

24、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人性、粗暴,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胆汁质的孩子)

解析:

对胆汁质的儿童进行教育时,既要触动思想,又要避免触怒他们。

25、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有规则游戏)

解析:

教育者根据教学任务编制的。

26、幼儿形成数概念的关键是(知道数的实际意义)

解析:

27、幼儿园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

解析:

28、成人习惯于说:

“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

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

这说明这个小孩思维还处在(直观行动思维)阶段。

解析:

幼儿的判断性往往受情绪情感的影响,做事只凭直觉、只凭喜好、属直观行动思维。

29、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表象)

解析: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30、教师在向小班幼儿描述常规时应避免使用否定性的语句,这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解析:

小班幼儿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理解否定性句子。

31、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捏住,这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

解析:

怀抱反射是指当新生儿被抱起时,他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觅食反射是指新生儿面颊触到母亲的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觅乳头的动作;

吸吮反射是奶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碰到了新生儿的脸,并未直接碰到他的嘴唇,新生儿也会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找到食物。

32、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格言“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主要说明了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儿童的主动操作)

解析:

儿童经过主动操作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33、幼儿期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口语的学习)

解析:

34、(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解析:

35、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听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这儿有个苹果?

解析:

“真香”体现的是感觉;“我要吃!

”体现的是需要;“这是什么?

”体现的是思维;

36、“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是(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解析:

这段话出自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他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37、(三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

解析:

这一现象叫做幼年健忘症。

38、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

解析:

39、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

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近远规律)所致。

解析:

儿童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是指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肩和腿部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40、在语言课上加上好听的歌曲,在体育游戏中加上故事,在数学课上加上绘画,这体现了(教育内容的综合性)

解析:

幼儿的学习是综合性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

41、创办了世界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福禄贝尔)。

解析:

福禄贝尔于1837年创造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42、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解析:

43、人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独立性的出现)。

解析:

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也是人出生头2-3岁心理发展最集中表现,它表明,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44、我国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解析:

45、中班幼儿在道德情感方面(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

解析:

如中班幼儿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价。

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46、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

解析:

学前教育机构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性的、连观点、整体性的教育功能。

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47、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

将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

这是幼儿思维的(片面性)

解析:

48、幼儿美术教育不正确的论述是(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

解析: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49、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理解在前,表达在后)

解析:

50、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解析: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阶段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前运算思维……,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51、中国创办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湖北省立幼稚园)

解析:

1903年在武昌创立的

52、(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解析:

53、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解析:

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8岁才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54、现在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

解析:

《纲要》总则里指出:

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

55、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是(最近发展区的大小)

解析: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重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56、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

解析:

幼儿园环境是课程的一部分,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考虑到它的教育性、应使环境创设的目标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一致。

57、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

为了避免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影视片应使观众童言岛“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解析:

根据替代性强化原理,为避免不良后果,幼儿自己也会远离破坏性行为。

58、下列属于教育现象(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

解析:

本题考核考生教育概念与本质属性的区别

59、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中有跃进倾向的年龄是(5岁时)

解析:

3岁儿童有辨别上下,4岁儿童有辨别前后,5岁儿童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岁开始以辨别别人为基准的左右方位。

60、幼儿教师与家长谈话交往时较好的方式(不涉及别的孩子,以平等的身份采用日常用语与家长交谈)

解析:

教师与家长谈话时,不要横向攀比,谈话时如果涉及其他孩子,会让家长产生防备心理,对教师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61、从广义的教育看,受教育者包括(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的人)

解析: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所以受教育者指的是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接受教育的人。

62、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解析:

4岁半的幼儿概括水平处于具体形象水平,该阶段概括的特征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例如:

幼儿对猫、狗、马的概括是根据外表特征进行的,理由是都有头、有身子、有脚。

6岁以后,幼儿才逐渐从事物的本质进行概括,他们会认为猫、狗、马都有生命的、活的、能生长的。

63、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杜威)

解析: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把学科作为教育到中心,从外部把外在的教材强加给儿童。

去除这一弊病的办法,就是把教育到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儿童那里。

6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主动对内疚”阶段所对应的年龄段是(3、4—5、6岁)

解析:

65、“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这用来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解析: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便,其色亦变,五入耳以为五色变矣”。

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之巨大。

66、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解析:

直觉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其活动过程是依靠具体动作展开的,而且有许多无效的多余的动作。

6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手的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口腔的触觉探索)

解析:

婴儿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

68、最益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是(行动操练法)

解析:

儿童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而最易于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即行动操练法。

69、小朋友们听老师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头脑中就会形成各种猴子的形象,老猴子沉稳持重,小猴子调皮灵活。

这是(再造想象)

解析:

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过程是再造想象。

如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脑中出现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物形象。

70、某中班一次美术活动“画熊猫”,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

让幼儿掌握画图和椭圆的技能。

这一目标属于幼儿园的(活动目标)。

解析:

让幼儿掌握画圆和椭圆的技能是活动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71、新生儿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解析:

新生儿听觉有一定的偏好,一般来说,新生儿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72、幼儿园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质德美全面发展)

解析:

《规程》1996年指出:

幼儿园的任务之一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二,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与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73、一个女孩听爸爸说这次出国回来要给她买电动火车,于是,她到幼儿园对小伙伴说:

我爸爸从国外给我带回一个电动火车,可好玩了。

这是幼儿(想象)的表现。

解析:

这是幼儿想象的虚构性。

74、下列家庭教育做法中,哪种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即便是最民主的家庭,也对孩子有所保留,有时还要适当回避)

解析:

这种家庭教育做法是较为合理的。

75、幼儿在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这种现象属于(注意的分配)

解析:

注意点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上。

76、婴儿寻求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的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依恋)

解析:

77、3岁前婴儿一般不能进行哪种游戏?

(合作游戏)

解析:

合作游戏中有明确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有一到两个游戏的领导者,为了共同的目标分工协作,主要出现在4岁或更大一些的儿童中。

78、与托幼园所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是(随意性)

解析:

79、幼儿期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模仿性强)

解析:

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活动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以及好冲动等方面,其中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

80、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定做法是(言语专业化)

解析:

81、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

解析:

~~~~~(20厘米左右相当于母亲抱着孩子喂奶时,两人脸对脸之间的距离

82、关于学前儿童教育,夸美纽斯(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解析:

夸美纽斯编写了《世界图解》指导儿童学习,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哟而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83、下列哪项不属于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解析:

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

84、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解析:

3岁前儿童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幼儿期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

85、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的时期是(1.5-2岁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

解析:

1.5-2岁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主要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

86、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体现了(经济性)原则。

解析:

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上,而不能盲目攀比,追求形式,要少花钱多办事,这体现了经济性原则。

87、根据引导幼儿发展原则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幼儿)

解析:

幼儿教师(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幼儿)才能引导幼儿的发展。

88、(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解析:

89、认为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三大弊病:

“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提出幼儿教育应面向大众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解析:

90、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是(移情)

解析:

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榜样、大众传播、强化和挫折、移情是儿童社会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

91、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张雪门)

解析:

92、通过分析儿童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的方法是(作品分析法)

解析:

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展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有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的方法;

测验法是根据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率和特征的方法。

93、有关教育的描述,错误的是(动物界中诸如老猫教幼仔捉老鼠、老鸭教小鸭游水等也是教育)

解析:

教育本质之一是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94、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95、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半圆形)

解析:

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

研究表明:

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96、问一个3岁儿童“你有姐姐吗?

”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

”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解析:

思维的片面性是指幼儿思维是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经验性是指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自我中心性是指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不可逆性是指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

如4岁幼儿不能理解当﹥﹤

97、儿童受教育第一个场所是(家庭)

解析:

98、抽象能力明显萌发的年龄阶段是(大班幼儿)

解析:

5-6岁时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抽象能力明显萌发。

99、让3岁左右幼儿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踏在线上,这是因为(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

解析:

3岁左右的幼儿,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这个年龄的孩子在走路时,让他跨过前面一条西安,她往往踏在线上,因为把握不住其距离。

100、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解析: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指教师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美术手段,根据美术规则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适时适宜的干预和指导。

其终极目标是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建立和遵守美的规则,发展美感,开启心智和创造意识的系统教育活动。

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101、新生儿心理发展的基础是(儿童的本能)

解析:

102、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是(游戏)

解析:

1996年6月1日《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进一步明确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

103、(自我执行)不属于自我意识的成分

解析:

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知、情、意三个层次,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

10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或情境表演,引导幼儿对其隐含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

展示给幼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

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沟通表演的情景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解析:

105、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直起来的教育家是(卢梭)

解析:

106、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给娃娃穿衣、喂奶)

解析:

给娃娃穿衣、喂奶都是直观的。

不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

107、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解析:

108、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合格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精神环境)

解析:

109、婴儿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在(4-8个月)

解析:

110、某个幼儿能够依靠生活作息制度来认识时间,如“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这说明该幼儿(有了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

解析:

“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说明幼儿的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与其生活经验相关的阶段,应幼儿往往以自身的作息制度作为时间定向的依据。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教育的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他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关系。

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个别交流,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2、分析下表所反映的幼儿记忆特点:

表:

幼儿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效果的比较

(对1个物或词能回忆出的数量)

年龄(岁)

熟悉的物体

熟悉的词

生疏的词

3-4岁

3.9

1.8

0

4-5

4.4

3.6

0.3

5-6

5.1

4.6

0.4

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1)幼儿记忆的效果优于语词记忆

形象记忆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材料。

在儿童语言发生之前,其记忆内容只有事物的形象,即只有形象记忆,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

幼儿形象记忆的效果高于语词记忆效果,幼儿对熟悉的物体的记忆优于熟悉的词。

而对生疏的词记忆效果显著低于物体和熟悉的词。

对熟悉物体的记忆依靠的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所惊借助的形象带有直观性、鲜明性、所以效果最好。

熟悉的词在儿童头脑中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因而效果也较好。

至于生疏的词,在幼儿头脑中完全没有形象,因此效果最差。

(2)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幼儿期形象和语词记忆都在发展。

研究表明,3-4岁幼儿无论是形象记忆还是语词记忆,其水平都相对较低。

其后,两种记忆的结果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