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595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一、前言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推广信息技术。

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区电子信息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阶段。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不断增强其在我区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探索并推广以信息技术改造我区传统产业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保持我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有力保障。

重庆市属首批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我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条件较好,是重庆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要试点示范区,为加快推进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进程,按照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十一五”发展思路和《重庆市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并结合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作为指导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的行动指南,规划期为2009—2020年。

 

二、发展回顾与总结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在万州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区重点培育的五大特色先导产业之一,得到快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既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为今后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1、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明显提高

我区信息产业基础环境和发展所需的保障条件极大改善,初步建立了信息产业发展的资源共享体系。

通过信息港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入了开放、共享、竞争、服务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机制,在解决各自为阵、各自为战、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等问题上积累了新经验,促进了我区经济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聚集发展的基础设施日益改善,逐步成为库区交通物资集散枢纽中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以盐气化工、食品药品、新型材料、纺织服务、机械电子为主导和产业逐步形成。

三是产业发展的平台日趋完善,大城市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集聚生产要素加快产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

四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人才支撑力量不断增大。

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56亿元,同比增长2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亿元,同比增长54.5%,实现工业增加值67.38亿元,同比增长90.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84亿元,同比增长2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98元,同比增长19.9%,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66元,同比增长16.9%,经济总量排名位居渝东北各区县之首,重庆市第六。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开始呈现产业积聚态势,为重大项目实施和产业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信息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政务信息化实现了公文和信息的电子化传递,全区152个区级行政事业单位,52个乡镇街道,中央和重庆市驻万机构,区级重点企业,都已被纳入政务信息网,并开通了“政府公众信息网”、“招商网”、“农业网”、“旅游网”、“卫生信息网”、“建设信息网”、“三峡交通网”、“三峡红盾网”、“路政审批网”等一大批部门专业网站,IP城域网传输带宽超过600Gbps,光纤总长达5.5万芯公里,出口带宽4*2.5G,宽带小区300余个,宽带接入方式有ADSL、光纤+LAN等,建立了移动通信网GSM网和CDMA网,总交换容量达150万门,并实现了智能网功能,采用光纤、微波和卫星等传送方式,建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广播电视网络,可同时传送50套电视节目和多套调频广播节目,有力推动了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农村信息化开始启动:

已在新田、熊家等13个乡镇进行了“百镇建网工程”试点,“农信通”工程已在长滩镇、农驹镇、罗田镇等28个乡镇试点示范。

企业信息化成效初步显现:

全区有21个企业信息化项目列入了重庆市的指导性计划,通过组织实施CAD/CIMS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广应用MIS/ERP等试点示范工程,以及企业内部OA系统,全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收到了初步成效,全区主要工业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开展OA、CAD、CAM/CIMS等信息技术应用,许多企业建立了信息网络,企业信息化逐步展开。

社会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入:

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信息化应用程度不断加强,IC卡的应用日渐普及,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等一批新兴业务开始起步,交通部门实施了“营运车辆、船舶GPS卫星定位系统”建设,公安部门对全区网吧和管理实现了在线监控,质监、工商、税务、档案等部门都在信息化建设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建成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点140个,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的“天网通”。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初步成效:

质监、工商、税务、公安、农业、档案等部门建成了一批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库,人口信息、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档案信息已初步实现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明显提高,WTO/TBT信息咨询系统、税务信息查询系统、万州区农业专家系统、农业科技短信平台、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农网广播等一批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相继开通,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主要经验

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在于积极的政策引导,在继续落实国家和我区关于扶持信息产业发展有关政策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推动重点发展领域建设;加大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力度,引导各方的广泛参与和协作,注重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地区与单位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搭建促进信息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成果应用的良好平台,初步构建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重视招商引资,引进合智思创、雷士照明、三雄极光、大全多晶硅、兰花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来万投资发展;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对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倾斜和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信息产业发展所需资金在融资、流动、运用等方面实现创新。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电子信息产业与国内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及主城区相比,我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值规模仍然较小,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仍然任重而道远,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的产业化运作意识还不够强,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仍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技术创新体制与投融资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群度低,信息产业领域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不多;

三是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企业的发展观念、政府的服务意识不能很好满足产业跨越式发展要求。

(四)发展机遇

万州区第三次党代会、区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制订了社会经济发展“135”目标和500亿万州的战略,“1”就是一个目标,即成为全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增长极,到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一小时经济圈”的平均水平。

“3”就是三大定位,即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第二大城市、渝东北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

“5”就是五项任务,即着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万州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要求,分“三步走”实现“135”目标任务,即第一步建设“500亿万州”,到本届末的2011年经济总量达到500亿元,奠定坚实基础;第二步打造“1000亿万州”,到“十二五”末的2015年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构筑基本框架;第三步实现“2000亿万州”,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20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全面实现“135”目标任务。

我区站在全面推进万州“135”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500亿万州总体部署,加快建设库区开放型经济高地、打造重庆市第二大都市的崭新历史起点,规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目的,旨在以工业主导行业信息化、工业服务业信息化、优化政府工业管理体系作为突破口,选取一批工业和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树立一批试点项目,进而分行业、分领域推广应用,通过政府示范引路,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培植示范企业,带动我区五大特色工业的跨跃式发展,逐步带动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区工业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开始进入选择性、特色化发展新阶段,未来5年是万州工业上档升位、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特殊机遇期,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构建体系、凸现特色、夯实基础、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段,为尽快将万州建成重庆城乡统筹发展的第二大城市、渝东北及三峡库区的经济中心、和谐稳定新库区的示范区,成为全市“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增长极,加快电子信息产业试点示范,继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全区工业技术整体水平。

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的宏观政策措施,信息产业的全球性结构调整日益明显,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已然显现;区域交流协作密切,将为我区产业发展的区域协作与分工搭建良好平台,利于信息产业合理布局、资源优化配置、信息技术交流和产业链上的科学分工;我区作为三峡库区的中心城市,拥有“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具有承东启西、左右传递的区位优势,拥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一批实力强大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机构,形成了盐气化工、新型材料、纺织服装、食品药品、机械电子等一批与电子信息产业紧密相关的特色工业产业,为我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四)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

针对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化”现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落户万州的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各种产业项目和解决移民就业的产业项目给予税收优惠,能享受国家、地方政府、三峡库区、生态移民园区对口援建、特色工业园区、万州区地方政府等诸多优惠政策,有利于对外来企业的吸引和入驻,政策优势明显。

2、区位优势

万州地处中国东西部接合处,是三峡库区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经长江流域、万达铁路、万州机场和公路交通网络可通达全国各地,凭借综合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以最短的距离、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时间将产品运往需求市场,并借助长江黄金水道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仅为陆上运输成本的1/5-1/3),直接通江达海走向国际市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进程的加快,由于区位、交通、城市、市场、人力资源供给等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优化,以特色资源和优势政策的吸引和引导,万州的投资区位价值快速提升,正成为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和西部内陆地区投资发展的新亮点,区域优势突出。

3、辐射优势

万州的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已建成,配套基础设施较完善,机场可起降757、A320等大型客机,港口为深水良港,常年可通行万吨级船队、7000吨级单船,年货运吞吐能力已达1500万吨,客运吞吐能力已达1200万人次;红溪沟货运港区是三峡库区最大的铁水联运港区,40万标箱沱口集装箱码头正在加快建设。

达万铁路年货运能力750万吨,远期可达1500万吨;万宜铁路与沪汉蓉高速铁路接轨,2009年底将竣工投运;达万线和万宜线均为南北走向,与东西走向的长江形成“十字”骨架,铁水联运,优势互补;渝万城际高速铁路,铁道部与重庆市已签订正式建设协议,即将开工建设,渝万、万开、万云高速公路已先后建成通车,8条二级干线向周边辐射。

每年将4000万吨以上的物资聚集辐射周边各省和地区,形成西部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辐射优势突出。

4、市场优势

根据万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万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定位是“五个中心、两个基地、一个大城市”,即全国最具特色的山水旅游度假中心,三峡库区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区域性最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中心,渝东地区最优的科教文化服务中心和自然环境保护中心;结构优、活力强、特色明显的新兴工业基地;社会进步、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人民富裕的重庆市第二大城市。

实现上述目标,电子信息产业是基础性产业,万州及周边地区电子信息需求市场巨大,发展前景美好。

5、价格优势

万州的交通四通八达,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其运输方便,运输成本低廉,同时水、电、气生产要素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较低,形成入驻万州产业项目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综合价格竞争优势。

 

三、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强化自主创新,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点项目和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为牵引,以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为依托,加大招商引资、对外合作与自主创新力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创新体系,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加快调整电子信息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并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将重点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跨跃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力,以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兴产业为主线,以实施重大项目为依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全面的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之一,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

2009年-2013年:

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项目16个,新增投资121亿元,销售收入达53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6000个。

2014年-2020年:

电子信息产业投资项目19个,新增投资120亿元,销售收入达5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1000个。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通信产品、新型元器件(含汽车电子)、数字化仪器仪表(含数字医疗)、信息家电六大领域;构建以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天子园和电子信息产业五桥园两大产业基地为重心,以五大特色工业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市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培育一批电子信息研发制造优势企业。

(三)实施原则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产业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宏观规划、环境建设、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维护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加强对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宏观指导,不断在政府调控方式上实现创新,按照市场规律推进信息产业发展,调动企业在信息产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集群,迅速提高我区信息产业的规模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升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培育市场需求,发展优势领域

根据我区所处的具体环境和自身状况,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我区的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依托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突出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较强的工业基础,要重点支持信息产业的既有优势领域做大做强,实施大企业培育战略,并积极培育和支持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领域。

3、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发展

抓住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和新材料科技迅猛发展机遇,把增强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持续做大、加快做强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产品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本土优势企业;坚持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相结合、自主创新与走国际化道路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使创新成为推动我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

4、加强两化融合,提升产业能级

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力度,开展跨区域间信息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建立适应我区信息产业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成果产业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引资嫁接工作力度,鼓励境外或国内发达地区的企业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进入万州信息产业,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支持发展、引领未来原则,对于技术领先、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引进项目和企业,给予特殊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十一五”的经济区规划战略,积极推进区域性产业发展协作。

 

四、主要发展领域

我区信息产业将重点发展6大领域,努力在各个领域内培育出若干具有带动和渗透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形成和完善产业链。

(一)集成电路

发展集成电路是培育我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产业利润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

以提升集成电路制造能力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封装和测试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环保型制造新工艺,鼓励集成电路的设计与整机开发,特别是整机产品所需的各种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SOC)的设计开发,努力提高我区集成电路自主研发能力。

以大全多晶硅集团、兰花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包括多晶硅制造、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模拟及混合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等项目的产业集群,构建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材料较为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集成电路产业高地。

(二)软件与信息服务

利用我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契机,把软件业打造成为我区“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的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点,提高软件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

以软件产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的合作,推动公共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夯实软件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软件公共平台的作用,促进科研与产业及应用的融合互动。

以华软科技为龙头,重点创建市级软件园,调整软件产业政策环境,完善我区的软件开发应用体系,促进软件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品牌。

大力支持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的技术研发,逐步建立自主软件技术创新体系,集中力量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核心软件、支撑软件、工具软件和嵌入式软件,鼓励数字娱乐、动漫设计与制作等产品发展,增强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拓软件外包市场。

同时,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公平、规范的软件市场环境。

以用友软件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努力开拓数字娱乐新领域,支持从事网络游戏、动画漫画、数字广播电视、电子出版物等研发、生产和传播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建设“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基地”。

引导构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公用信息平台建设,为IC设计、数字媒体、信息安全等软件企业提供研发、测试、验证、教育等公益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全方位服务。

(三)通信产品

通信产品研发制造业在我区信息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牵引作用,尤其是在SCDMA技术、TD-SCDMA终端研发、通信系统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以通信产品领域的重点项目带动我区通信产品制造业发展,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产业化。

以合智思创为龙头,重点发挥通信技术优势,以数字化通信发展趋势为导向,大力发展SCDMA、TD-SCDMA、McWill、RFID、蓝牙等在内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推动我区通信网络技术与通信产品技术的持续进步,巩固我区通信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

加快研发成果的产业化步伐,依托本地有实力的通信设备企业,引进国内外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我区通信业,促进我区通信终端产品制造业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通信技术研发,巩固和强化我区移动通信领域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

(四)新型元器件(含汽车电子)

以新型元器件的研发与规模制造为导向,融入全国电子产业分工体系,参与全国范围内贸易,打造成为我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以雷士照明、三雄极光为龙头,重点发展显示器件、存储器件、新型电池和汽车电子领域重点工程,以发展高品质的基础元器件为导向,打造新型元器件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我区汽车(摩托车)配套产业的既有优势,围绕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市场,为我区汽车(摩托车)配套工业向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的方向发展提供各项保障。

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产业、LED产业,引导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降低对外的技术依赖性,改善我区传统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状况,增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

(五)数字化仪器仪表(含数字医疗)

重点支持好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突出的数字化仪器仪表重大项目,全力引进和打造我区具备世界级竞争水平的智能化仪器仪表企业集团,积极鼓励和引进有助于产业集群式发展的配套企业加入到我区数字化仪器仪表产业链当中,促进产业集群,提高我区仪表制造业的综合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实力。

以江陵仪器厂、清平厂为龙头,重点发展国防科技所需的高、精、尖数字化仪器仪表,注重军工技术的民用化,培育数字仪器仪表产业,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扩大我区数字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完善我区数字仪器仪表产业链。

(六)信息家电

抓住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在西南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的机遇,努力改善知识、设备、技术、资金和整体社会信息化水平的硬软两方面环境,夯实与信息家电发展紧密相关的制造与应用基础。

以格力电器集团为龙头,重点实施信息家电重点工程,打造信息家电产业链。

以数字电视和推进三网融合为契机,适应数字化技术发展和3G融合的行业新趋势,依托国内大型电子企业,积极支持融合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家用电子产品的发展,构建信息家电产业链,加快实现传统家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西南一流的信息家电产业基地。

五、产业规划布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考虑到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和五大特色工业发展的特点,统筹城乡规划,本着把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做大、做强、做精和协调发展的原则,合理规划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我区现有电子信息产业的布局和今后发展空间资源现状,结合我区五大特色产业布局规划和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我区电子信息产业布局总体概括为:

以打造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天子园和五桥园两大产业基地为重心,以五大特色工业产业为支撑的“2+X”产业格局,形成我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分工。

(一)打造两大产业集聚区

以招商引资和实施大公司战略、鼓励自主创新为重点,科学合理规划全区两大特色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实现产业链的构建完善。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天子园,以微电子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和引进集成电路制造、封装和测试企业,以及IC设计和大型软件企业,建设微电子产业园区和软件园。

——万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产业五桥园,以智能化仪器仪表、通信产品、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元器件等为主导产业,不断完善相互间的配套、协作体系,形成产业集群。

两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将是集制造、营销、研发、物流和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制造基地,致力于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基地内龙头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投资、参股、外包等多种形式,带动一大批中小企业,完善相互间配套、共生的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产业集群;实施投资推动、项目牵引、品牌建设战略,以基地为核心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打造一流的信息产业发展环境氛围,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努力建成西南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二)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和协作机制

以两大基地为龙头,带动我区五大特色工业基地协调发展;以两大基地的信息产业为增长中心,以五大特色工业基地形成电子信息产品和软件产品生产制造产业聚集区,促进以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廓、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为战略支点的重庆市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通过重庆市信息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分工,以主城区信息产业经济增长为动力,拉动和促进以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合川、黔江等六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起步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

大力推动区域产业协作,在巩固重庆市原有各产业领域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区域自身特色产业领域的延伸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