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4367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docx

八下期中历史政治复习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主要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3、确定国旗、代国歌、首都,采用公元纪年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性质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意义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国大典

时间

1949年10月1日

地点

天安门广场

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2、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3、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4、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

时间

1951年

结果

和平解放,1951年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原因

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经过

1、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2、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

英雄事迹

1、黄继光舍身堵抢眼,掩护战友夺回阵地2、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烈火烧身,纹丝不动

结果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胜利原因

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意义

保卫了国家安全,赢得了相对安定的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精神

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

必要性

1、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无地、少地,生活不得温饱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原因

新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起止时间

1950-1952年底

核心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获得解放

意义

1、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4、工业化的起步

背景

1、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国民政府的搜刮,多年战争的破坏,使我国经济落后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1953-1957年

目的

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

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主要成就

1、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2、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3、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时间

1954年9月

制定机构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主要内容

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5、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原因

土地改革后,农业、手工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时间

1953-1956年底

形式

组织分散的个体农民和手工业者参加生产合作社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性质

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时间

1954-1956年

对象

资本主义工商业

特点

实行赎买政策,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评价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足

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6、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

背景

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2、20世纪50年代初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时间

1956年

地点

北京

主要内容

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明确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意义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探索中的失误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提出时间

1958年

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

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危害

使“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使国家和人民面临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成就模范

建设成就

主要工业产品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尤为突出

模范人物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

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动乱和灾难

起因

毛泽东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等人的利用

时间

1966-1976年

表现

1、停课、停工“闹革命”2、党政机关受到冲击3、干部、知识分子遭到迫害4、抗争受到压制

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原因

阴谋篡党夺权,策动武装政变

时间

1971年

结果

粉碎政变,林彪出逃,机毁人亡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原因

阴谋篡党夺权

时间

1976年

结果

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召开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人民不满2、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召开时间

1978年底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思想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

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2、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原因

“文化大革命”是民主、法治建设遭到破坏

主要工作

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颁布法律文件

1、197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

意义

1、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人们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9、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主要内容

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

这是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农民获得更多的生产自主权,责任明确,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改革

时间

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

重点

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目的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加强同外国的交流合作

步骤

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设立经济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边疆省区也设立一批开放城市

格局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提出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改革开放

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后,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阶段

1、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1987年党的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南方讲话

时间

1992年

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抓住时机,大胆改革,发展才是硬道理等

意义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成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

确立

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经历四个时期

1949.10---1956年底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56年底---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年---1976.10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8年底---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

(54代表当时全国54个民族,28代表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斗争取得胜利。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1概况:

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一)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原因:

①美国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②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性质:

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军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是彭德怀。

英雄人物:

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邱少云

结果: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第3课  土地改革(1950—1952年)

原因: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获得土地。

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内容:

1950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意义: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计划的成就

①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②交通运输业的成就: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影响: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  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

(一)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背景:

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方式:

建立生产合作社。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 主要方式:

进行公私合营。

方法(手段):

赎买。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四)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1956年)

主要内容:

(1)中共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见书P27);

(2)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意义:

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二)   探索中的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1主要标志: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2 影响:

使得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

(三)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   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

1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

2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

3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背景: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民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但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

时间:

1978年

意义: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1内容:

①思想上: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处:

都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1)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的重要政策)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前提:

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开始: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作用:

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

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1985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

(二)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年,我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2)现在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地区逐步向内地发展,从而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又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中共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总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南巡讲话

(1)主要精神:

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经济是关键;发展才是硬道理。

(2)影响: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中共十四大(1992年)

内容:

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3、中共十五大(1997年召开)

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11课心中要有杆“秤”

1.公平的含义?

P2

公平是指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公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2.公平待人有什么意义?

P2-3

1对社会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社会成员是社会的责任。

2对个人而言,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

3.建立公平社会的关键是什么?

P2

公平社会的关键在于把获得这些社会地位和财产的机会平等、公正地摆在绝大多数人的面前。

4.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

P4

公平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追求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而尽我们所能;另一方面要学会接受,学会宽容,学会泰然处之。

5.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公平意识?

P4

1我们追求公平,要求社会与他人公平地对待自己,享受自己应有的权利,这是应该的。

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权利意识会越来越强,会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

2我们在要求别人对我们公平的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

6.正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P6

1不要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

2面对不良社会现象,要勇敢地加以制止。

7.维护正义的意义是什么?

P7

1人们只有心怀正义,才能驱除内心的贪婪、自私和恐惧,敢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坚决的斗争。

2人们只有维护正义,才能使邪恶无处藏身。

8.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怎样维护正义)?

P8-9

1维护正义,要有一颗同情心。

2维护正义,要勇于同不良的社会现象作斗争。

3未成年人要学会见义智为。

9.未成年人应怎样见义智为?

P9

敢于匡扶正义,也是我们良知的体现。

面对他人的求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施以援手。

对于我们未成年人来说,由于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在面对直接危险时,就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帮助,在惩治邪恶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既做到见义勇为,又做到见义智为。

-------------------------------------------------------------------

10.判断是非的依据(标准)是什么?

P10

判别是非的依据不是个人的主观兴趣、愿望和好恶,而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所谓“是”,是指人的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规范,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损坏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反之,则为非。

11.是非不分的危害?

P11

1在校园生活中,那些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不辨是非的做法,既影响着学校的风气和形象,也妨碍着自身的健康成长。

如果任其发展,难免有人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在社会生活中,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言行举止,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且破坏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危害了社会安全。

12.如何分清是非?

P11

1在“随大流”的时候,保持一份清醒和独立;

2在面对“权势”的时候,能够不委曲求全;

3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勇于主持公道,维护正义。

13.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

P12-13

1一个为人正直的人,也是诚实的人。

2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一己之利而丢掉做人的尊严。

3一个正直的人能够以国家、民族的大义为重,因而能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

第12课面对诱惑学会说“不”

1.从众心理的含义?

P14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

从众心理几乎人人都有。

2.从众心理的影响?

P15

从众心理影响着我们的判断和发展。

一方面,从众心理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和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等缺点;另一方面,从众心理又可能抑制我们的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缺乏主见。

3.如何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P15

我们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从。

4.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的途径有哪些?

P15

1提高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