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4051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docx

武汉旅游发展总规划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武汉城市圈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2010-2030

(评审稿)

 

 

 

 

 

 

 

 

 

 

 

 

 

《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组

2010年1月

目  录

 

 

第一章  旅游规划总则

第1条  规划背景

国际发展视野:

旅游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

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后,国际旅游市场表现为从团体化转向个体化和家庭化发展;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与专题旅游等多样化发展;从远程旅游向中短途或邻近国度区域旅游多维度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部分国家可持续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助推器,并将成为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与潜力的综合性产业。

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第一大市场。

国内发展态势:

区域旅游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发展旅游业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国民旅游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城市群可能成为影响旅游发展格局的主要空间力量,城乡以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方式日益普及。

与此同时,伴随高铁和3G时代的出现以及国民休闲计划的推行,将极大的改变国人旅游方式,空间上将出现以点带面的城际旅游,旅游产业组织将从单体型向网络型转变,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和产品升级转型速度不断加快。

省域发展格局:

“一城两圈”区域旅游的新战略。

湖北省政府与国家旅游局就加快湖北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合作协议,确立了“以武汉为龙头,加快建设武汉城市旅游圈,积极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并进,双轮驱动”的“一城两圈”旅游发展战略,正在构建一个“中心城市-区域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名镇名村”依次递进的旅游网络节点支撑体系。

第2条  规划性质

该规划性质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将是“十二五”时期武汉城市圈旅游业的总体发展部署和中长期旅游发展导向。

第3条  规划愿景

旨在促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加速建设新型的以武汉为龙头的都市旅游综合体;不断增强城市圈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城市圈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和“两型社会”建设与改革的先导产业;为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全国低碳旅游业的典型示范区以及中国最滋润的山水休闲地提供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第4条  时空尺度

地理区位:

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东部,规划区域包括武汉、咸宁、孝感、黄冈、黄石、鄂州、天门、潜江和仙桃九个城市。

总面积约为5.78万平方公里,占湖北省国土面积的31.23%。

本次旅游规划还包括武汉城市圈的三个观察员城市——荆门市的京山县、荆州市的洪湖市和随州市的广水市。

规划期限:

以2010年为基准年,近期为2010-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  规划依据

——世界旅游组织的文件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宪章》,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1995年

《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1995年

《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C),1996年

《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联合国大会,1999年

《开普敦宣言:

目的地负责任旅游》,南非目的地负责任旅游会,2002年

——中国政府有关旅游发展的规定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旅游局,2003年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旅游局,2003年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国家旅游局,2003年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国家旅游局,2009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2009年

——湖北省和武汉城市圈各市的有关文件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促进条例》,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2007年

《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部省合作协议实施方案》,湖北省人民政府,2009年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湖北省人民政府,2007年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生态环境规划》,湖北省发改委,2008年

《武汉城市圈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湖北省交通厅,2008年

《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武汉市旅游局等,2005年

《黄冈大别山旅游开发带专项规划》,黄冈市旅游局,2008年

《大别山旅游经济带旅游总体规划》,黄冈市旅游局,2007年

《潜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潜江市旅游局,2008年

《天门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天门市旅游局,2006年

《仙桃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仙桃市旅游局,2006年

《咸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7-2020年)》,咸宁市旅游局,2007年

《鄂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鄂州市旅游局,2002年

《孝感市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孝感市外事侨务旅游局,2006年

《黄石市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黄石市外事侨务旅游局,2003年

 

第二章  旅游资源评价

第6条  类型分析

通过历时3个月,调查了城市圈9个城市和3个观察员城市的重点旅游资源,共选取了资源单(群)体2083项(实际列为统计资源的有1978项)。

——基本概况:

普查资料汇总的1978个资源单(群)体中,可分为8大类,29个亚类,140个基本类型,单(群)体密度约为300个/万平方米。

旅游资源以人文景观为主,呈现“六分人文、三分自然、一分食购”特征。

——自然基本型旅游资源呈现以“山洞”、“江湖”、“林木”为主要特征。

人文基本型旅游资源呈现“名馆名居、名墓名寺”特色。

旅游资源赋存总量以武汉、黄冈和咸宁三市居多。

——主要特征:

类型齐全,种类丰富;特色显著,主题鲜明;山水交融,生态良好;自然人文,禀赋俱佳。

总之,整个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类型表现出四个典型特征:

多样性的资源类型,专题性的资源特色,互补性的山水生态,自然人文的合理配置。

第7条  区域分析

以县(市、区)为基本地域单元,统计旅游资源单(群)体的区域分布密集程度,综合考虑功能类型,划分资源密集区,并从区域旅游合作视角,结合资源密集区的分布情况,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特色和主导功能,并归纳整个城市圈旅游资源区域分布的总体特征。

1.资源赋存分区

——高度密集型(2个):

咸安温泉景观资源密集区和罗田天堂寨地文景观密集区。

——较高密集型(4个):

英山吴家山地文景观密集区、通山山岳景观密集区、孝黄山水景观密集区、大洪山缘地文生物景观密集带。

——中等密集型(7个):

红安将军县红色文化景观密集区、嘉鱼湖泊景观密集区、鄂黄城区山水园林景观密集区、两江四岸江滩景观密集区、大桥—首义文化景观密集带、东湖湖光科技景观密集区、赤壁三国文化景观密集区。

处于中等密集程度的资源区主要以文化景观类型资源为主。

——一般密集型(10个):

浠(水)蕲(春)武(穴)名人故里景观密集区、泛梁子湖水域风光景观密集区、新(洲)团(风)山水景观密集区、大悟红色山城景观密集区、黄石—大冶山水园林景观密集区、汉口租界游憩商购景观密集区、麻城红色文化景观密集区、黄梅宗教文化景观密集区、浠水山水地文景观密集区、洪湖红色文化景观密集区、大(悟)广(水)北部山水景观密集带。

2.城市资源概貌

——武汉(白云黄鹤,知音江城):

都市自然景观相对分散,水体资源极其丰富,地文景观和生物景观次之。

两江纵横,湖泊交织,水体存量很大,具有典型的滨江滨湖特色,具有“江湖之城”(江城、百湖之市)的美誉。

代表性资源为“一楼一台一湖一江一寺”(黄鹤楼、归元寺、古琴台、东湖、汉口江滩)。

——鄂州(吴王故都,梦幻水乡):

自然景观以低山与湖泊类为主,尤其以水域风光类资源最为丰富,有大小湖泊133个,水域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4,享有“百湖之市”美誉;主要代表有“六山”(西山、莲花山、葛山、沼山、天平山、青峰山)“四湖”(梁子湖、红莲湖、三山湖、洋澜湖)。

代表性资源为“一都两湖”(吴王古都、红莲湖、梁子湖)。

——黄冈(绿色生态,红色胜地,古色人文):

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当丰富,主要以名胜古迹、名人轶事、奇山幽谷为特色,形成两条特色资源分布带,一是沿长江人文景观带,以“名人名寺名校名城”为特色,以人类活动遗址类、综合人文旅游地类为主,以东坡赤壁、黄州旧城、安国寺、青云塔、黄冈中学等资源为代表;二是大别山山水景观带,突出体现为“巍峨青山,英雄红魂”的主题特色,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军事遗址与历史事件发生地类占主导地位,地文景观类以青山、陡崖、奇石、幽谷为特色,军事遗址与历史事件发生地类多是以近代革命战争为特色的红色旅游资源。

其代表性资源为“名城名山名人名寺”(历史文化名城、大别山、苏轼、李时珍、闻一多、董必武、李先念等名人、五祖寺、四祖寺)。

——黄石(青铜古都,山水黄石):

黄石旅游资源以古迹及建筑类、购物类和地文景观类资源最具优势。

自然景观以山水风光类为主,主要以观赏游憩低山和湖区为代表,以城区的东方山、西塞山和磁湖,阳新的仙岛湖、网湖,大冶的雷山和大冶湖、保安湖为典型代表。

人文景观主要是社会经济活动遗址和综合人文旅游地两个亚类,具有“青铜矿冶文化”、“吴楚文化与宗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文化特色。

代表性资源为“两山一湖一矿址”(东方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西塞山、磁湖、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孝感(孝感动天,情满人间):

自然景观基本是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大类,以山岳型旅游地和观光游憩湖(库)区两类为主,二者组合较好,形成四个典型的资源组合密集区:

孝昌的“两山两湖”(双峰山、大悟山、观音湖、龙潭湖)、应城的“一泉两湖”(汤池温泉、龙赛湖、老观湖)、安陆的“一山一树”(白兆山、钱冲银杏群)、汉川的“一寺一湖”(仙女山寺、汈汊湖)。

人文景观体现三大文化特色:

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文化体验旅游资源;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大悟历史事件发生地型和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型文化旅游资源;以李白文化为主题的安陆文化活动场所型文化旅游资源。

代表性资源为“两山四湖五个一(一园一泉一树一城一遗址)”(双峰山、白兆山、观音湖、天紫湖、龙潭湖、汈汊湖、董永孝文化主题公园、汤池温泉、钱冲银杏群、宣化店红色山城,古文化遗址)。

——咸宁(名山秀水、温泉奇洞、生态休闲):

自然景观类资源主要是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大类,享誉“华中避暑胜地、生态休闲之都”。

人文景观以历史事件发生地型和军事遗址与古战场文化旅游资源为主,其代表性资源为“一山一湖一洞八泉一战场(九宫山、陆水湖、隐水洞、温泉谷、碧桂园凤凰温泉、三江森林温泉、太乙国际温泉、楚天瑶池温泉、汉商山林温泉、嘉鱼山湖温泉、龙佑温泉、赤壁古战场)。

——仙桃、天门、潜江(江汉湖乡,荆楚文化):

仙桃、天门、潜江同处于江汉平原腹地,“古云梦泽”的核心区域,两江横贯,百湖交织,水域风光类资源占重要地位,规模较大的湖泊有排湖、沙湖、张家湖、借粮湖、返湾湖等,盛产养殖,渔业发达,水产丰富,加之优美的田园风光,呈现典型的“湖乡”特色。

此外,潜江的龙湾遗址(章华台)、曹禺名人-戏剧文化、江汉石油工业、仙桃的沔城古城(复州古城)、天门的石家河遗址、天门-潜江兴隆水利工程等人文旅游资源尚有一定开发价值。

仙桃代表性资源为“一城一湖”(沔城、排湖),天门代表性资源为“一湖一名人”(陆羽纪念馆、张家湖),潜江代表性资源为“一遗址两湖一名人”(章华台遗址、借粮湖、返湾湖、曹禺)。

——京山(绿林起义地,鄂中绿宝石):

境内地质地形地貌独特,以山、水、洞、泉、瀑为主的自然景观遍布全境,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灵山秀水,形成洞奇、泉特、山秀、水清、石怪的景观特色;历史悠久,人文胜迹众多,既有代表新石器文明的屈家岭、苏家垄文化遗址,又有象征中韩文化交流的新罗太子墓,既是三大农民起义之一的绿林起义策源地,也是近代中国无产阶段革命的重要场所。

其代表性旅游资源为“一山、一洞、一溪、一瀑、一泉”(绿林寨、空山洞、鸳鸯溪-天河、虎爪山瀑布、汤堰温泉)。

——洪湖(洪湖岸边是家乡):

洪湖既有烟波浩渺、绿荷红莲的湖泊风光,又有三国“赤壁之战”火烧乌林的古战场;既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黄蓬山,又有成吉思汗的后裔阿里不可隐居的陆庄;既有瞿家湾的明清建筑一条街,又有全国十大纪念馆之一的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还有国家级珍稀动物白鳍豚自然保护区和省有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红色文化与生态湖泊景观主题特色突出。

——广水(鄂北门户,生态广水):

东有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山岳景观,北有三潭和黑龙潭为代表的峡谷景观,西南有徐家河水库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水域景观,山水生态景观丰富,形成“山峭林茂,谷幽水清”的自然景观特色;西北有吴店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山地景观和浆溪店为中心的红色文化景观,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相互交融。

3.区域总体特征

——大分散小集中:

武汉城市圈旅游资源分布区域特色明显,各市均有相当数量的旅游资源赋存,但总体上旅游资源在规模与类型上,区域等级差异显著,形成明显的组团结构差异,资源存量规模较大、类型较丰、影响较深的城市为武汉、黄冈、咸宁和孝感组团,其次为鄂州、黄石组团,江汉平原仙桃、天门、潜江三市组团资源赋存最少。

从资源类型分布来看,圈域高品质的旅游资源地域主要分布在两条带状:

长江人文景观带和大别—九宫山山水自然景观带。

——区位优势明显:

占据“天下之中”的旅游区位集散优势,与国内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和成渝城市群相距1000公里左右,与中部的长株潭城市群、昌九城市走廊和中原城市群相距500公里左右,依托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条件,拥有得天独厚的客源市场进入优势。

——空间组合良好:

整个圈域旅游资源呈现“人文与自然”、“山岳与水体”的类型与空间组合态势,已明显形成两条旅游地带:

中间的沿江人文旅游带和南北两翼的九宫山与大别山岳自然旅游带。

第8条 质量分析

1.质量分级

——各市推荐参评资源131个,其中武汉和黄冈均为30个,各占总量的23.26%,咸宁为18个,占总量的13.95%,孝感为14个(占总量的10.85%),黄石为8个(占6.20%),鄂州为7个(占5.43%),天门和潜江各为5个(共占7.75%),仙桃为5个(占3.10%),洪湖2个(占1.55%),京山4个(占3.10%),广水3个(占2.33%)。

根据质量标准和评分结果,将城市圈旅游资源分以下三级。

——具有国际级影响潜力的旅游资源(23个):

包括武汉的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归元寺、汉口江滩、古琴台和红楼等;黄冈的红安烈士陵园、大别山、龟峰山、吴家山、五祖寺和四祖寺等;咸宁三国赤壁古战场、九宫山、龙佑温泉、咸宁温泉和隐水洞等;孝感的双峰山和汤池温泉等;黄石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和大冶铁矿,鄂州的梁子湖,洪湖市的洪湖。

——具有全国性影响潜力的旅游资源(42个):

包括武汉的植物园、严西湖、知音湖、盘龙城、晴川阁、木兰山、中山舰、农讲所和长江大桥等;黄冈的东坡赤壁公园、麻城烈士陵园、蕲春影视城、李时珍墓、黄梅挪步园和浠水三角山等;孝感的白兆山、钱冲古银杏群、天紫湖、观音湖和大悟革命烈士陵园等;黄石的西塞山、东方山、大冶湖和仙岛湖等;咸宁的温泉谷、三湖连江、陆水湖和燕子垭百泉地质公园等;鄂州的莲花山、西山和红莲湖等;仙桃的排湖,天门的陆羽纪念馆,潜江的曹禺纪念馆,洪湖的瞿家湾,京山的绿林寨、空山洞、鸳鸯溪和虎爪山,广水的高贵三潭、徐家河和中华山。

——具有区域性影响潜力的旅游资源(24个):

包括武汉的马鞍山森林公园、龙泉山、武汉市动物园等,黄冈的宝塔公园、英山乌云山茶园、蕲春李时珍墓、赤龙湖、武穴的武山湖和团风的大崎山,孝感的龙潭湖、野猪湖、王母湖和汈汊湖等,仙桃的沔城,潜江的龙湾遗址、返湾湖和借粮湖等,咸宁的太乙洞和青山水库等,鄂州的洋澜湖和吴王城遗址等,天门的张家湖和文学泉等,黄石的金竹谷。

2.质量简析

——资源整体质量较高,但缺乏垄断性竞争优势:

城市圈整体旅游资源质量接近四级水平,但缺乏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资源组合优势明显,但缺乏联动与综合利用:

自然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山水相得益彰,由于区际资源整合不充分,不利于培育国际品牌级旅游资源。

——资源质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形成三大等级:

城市圈中旅游资源达到四级水平只有咸宁、武汉和黄冈,并呈现三个等级板块结构:

武汉、咸宁、黄冈三市资源等级高,品位佳,价值大,处于一级水平板块;孝感、黄石、鄂州及其洪湖、京山、广水三个观察员城市资源等级较高,品位较佳,市场吸引力较大,处于二级水平板块;仙桃、天门和潜江为江汉平原三级板块。

第9条 综合评价

1.资源种类较齐全

——圈域旅游资源种类齐全:

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比例相当,资源构成类型丰富,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

城市圈总体单(群)体资源涵盖国家旅游资源分类中的8大主类和29个亚类,涉及90%以上的基本类型。

2.品位和区位均优

——高等级、高品位旅游资源比重较大,且占据良好的区位条件。

武汉城市圈处于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旅游资源有黄鹤楼等31个,占整个参评资源总量的23.7%,高品位资源比例偏大,且占据良好区位优势。

3.大分散小集中格局

——旅游资源在武汉城市圈分布相对广泛,各市均有大量旅游资源赋存;其中品位较高、价值较大、影响较广的资源多集中于武汉、黄冈和咸宁。

4.四类资源有特色

——山体特色:

巍巍雄山有红魂,座座青山有洞泉,朵朵秀山有古庙:

形成集红色体验、生态休闲、宗教朝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风格。

——水景特色:

江边有城,城中有湖,湖旁有山,山间有湖,湖中有岛。

——文化特色:

多样性的文化、和谐性的文化和独特性的文化。

例如,以武汉盘龙城遗址为代表的商周文化、以湖北省博物馆为代表的楚文化、以武汉古琴台、知音湖等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吴王古城和赤壁古战场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禅宗——五祖寺、净土宗——西山寺、葛洪道——葛洪观、佛教丛林——归元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董永为代表的中国孝文化、以红楼等为代表的首义文化、以陆羽、李时珍和董必武等名人为代表的名人文化等。

这些璀璨文化的相互融合,比较典型的有楚文化、三国文化、孝文化和茶文化等。

——人物特色:

多样性的人物,传奇般的故事。

这里既是一代“医圣”李时珍和“茶圣”陆羽的故里,也是两位共和国主席董必武和李先念的故乡。

还诞生了诗人学者闻一多、戏曲家曹禺、医学家李明珍、得道者五祖弘忍和葛山葛洪、地质学家李世光和发明家毕昇等。

5.五类资源有市场

——“雄山幽谷怪石奇洞秀水”为特色的山水生态旅游市场:

北部桐柏—大别山脉以鄂北明珠高贵三潭为代表,具“雄山奇石、幽谷深潭”特色;南部幕阜山脉以九宫山为代表,具“高山峡谷、奇洞秀水”特色;西北部以大洪山为代表,集“峰俊林幽,泉美湖清”于一体;南部以徐家河为代表,具有“岛翠水清、世界风情”特色,这些山水地文景观非常适合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名人名寺名居名校名城”为特色的文化体验旅游市场:

代表性景观为名人故里(以黄冈最为集中)、宗教名寺(以武汉归元寺、黄梅五祖寺、四祖寺及鄂州西山寺比较著名)、名人故居(以武汉和黄冈居多,主要代表有武汉毛泽东故居、宋庆龄故居,黄冈的李四光故居、林家大院等)、知名学校(如武汉大学等)、历史文化名城(如武汉等)。

这类资源非常适合于开展文化体验旅游项目。

——“红色山城与洪湖将军故里”为特色的红色科教旅游市场:

以“红色山城——大悟、将军故里——红安和麻城、八七会址——武汉、红色洪湖——洪湖”为特色,以大悟宣化店、白果树湾、红安七里坪、麻城乘马岗、武汉农讲所、八七会址、洪湖瞿家湾和广水浆溪店等旅游资源为代表的立体格局,通过整合开发将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吸引力与感召力。

——“温泉疗养山水康体”为特色的度假休闲旅游市场:

影响力大和开发成熟的有咸宁温泉谷、碧桂园凤凰温泉、三江森林温泉、太乙国际温泉、楚天瑶池温泉、汉商山林温泉、崇阳浪口温泉、应城汤池温泉、赤壁龙佑温泉、嘉鱼山湖温泉和京山汤堰温泉等。

部分地方还可以打造“健康休闲牌”的康体运动类休闲旅游品牌品,如鄂州莲花山康复旅游、红莲湖—梁子湖高尔夫、孝感双峰山和黄陂古门山野外拓展等。

——“山水园林都市风情”为特色的商务会展旅游市场:

如武汉的汤孙湖与地球度假村、鄂州的洋澜湖与凤凰山庄、黄石的磁湖与磁湖山庄以及咸宁温泉旅游生态新城、碧桂园温泉城、温泉国际酒店等。

第三章  客源市场分析

第10条  市场潜力

1.区域市场

——日本市场:

日本是湖北省的第四大市场,但在城市圈位列第八,尚有较大开发潜力。

日本市场增长的潜力主要是温泉疗养、文化交流和宗教朝拜市场。

——韩国市场:

韩国在城市圈客源国中居第三位,仍然有继续拓展的潜力。

青少年休学旅游市场和乡村度假市场在韩国发展的趋势较好,有较大潜力。

——欧美市场:

欧美旅游者偏爱内河旅游。

通过拓展长江中下游旅游发展空间,延伸三峡旅游国际品牌,可进一步挖掘欧美市场潜力。

——港澳台与广东市场:

多年来,港澳台市场一直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稳定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尤其是步入“武广高铁”时代后,可以开发高档休闲旅游产品,以及商务、会议和文化交流旅游产品,多层次满足港澳台与广东市场需求。

——西部的四川、重庆和陕西市场:

成渝城市圈是重要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又是湖北省的周边市场,目前受鄂西旅游圈的吸引较大,今后可联动开拓西部周边市场。

2.市场潜力

——国际国内增长大背景的推动作用强大:

全球旅游发展的长期增长态势和中国旅游业面临大发展的机遇,为城市圈挖掘增长潜力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市场增长点较多:

日本市场、韩国市场和欧美市场仍有继续增长空间。

港澳台市场是中国最大入境市场,曾经也是湖北主要入境市场,该市场因为产品老化而衰退。

重新开发吸引港澳台市场的产品,这一市场可重现生机。

西部四川、重庆和陕西市场,作为城市圈周边市场,增长可能性极大。

随着武汉城市圈与东部铁路运输等级的提升,长三角又将是重要的客源市场。

——支撑市场增长的旅游资源基础雄厚:

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现代人文景观以及科教资源,以山地森林生态、湿地生态和城市山水生态资源为基础的自然景观与休闲度假资源等为市场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一体化市场营销的强劲拉动:

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准确的形象定位、诱人的形象宣传口号、醒目的旅游标识和系列形象推广活动,将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起城市圈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

此外,一体化的营销体系的建立,将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旅游宣传促销攻势,强劲拉动市场的开发。

——旅游发展环境改善的保障和巨大激励作用:

城市圈合纵连横的快速立体交通网络将成为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保障;体制机制创新将为城市圈旅游业发展注入无限的活力;融投资渠道建设将为城市圈旅游开发输入新鲜血液;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城市圈整合内部资源的工具和沟通外部世界的桥梁;人才建设将成为城市圈旅游崛起的最大资本。

第11条  市场定位

1.海外客源国和区域市场

目标市场为德国、美国和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

目标市场规模大,是市场主体,且市场较稳定,经济效益好。

潜在市场为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

机会市场为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和加拿大。

2.国内客源地市场

目标市场区域是本省和中部周边省份,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

潜在市场是西部的四川、重庆和陕西。

机会市场是中国其它省市。

3.旅游类型

以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市场为目标市场,以商务会展、文化交流等专项旅游市场为潜在市场。

4.目标人群

以中青年市场为目标市场,以老年市场和青少年市场为潜在市场。

要高度重视散客和自驾游群体。

5.总体定位

——近期(2010-2015):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培育海外旅游市场。

——中期(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