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册第6组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9148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册第6组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2册第6组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2册第6组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2册第6组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2册第6组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册第6组备课.docx

《12册第6组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册第6组备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册第6组备课.docx

12册第6组备课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

一、单元位置和主题分析

本单元为人教版六下(第十二册)第六单元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

“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

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

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选做)

三、教学重难点:

(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五、单元授课时间:

五月第二、三周即:

第十三周和十四周进行学习活动

六、单元课时安排: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大致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1课时)

主要包括:

(1)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2)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3)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4)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

(6~7课时加课外时间)

(1)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2课时)

(2)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2课时)

(3)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

(1课时加课外时间)

(4)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

(2课时加课外时间)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

(4~5课时)

(1)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

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

(1课时)

(2)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如,为学校图书馆修补图书,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培土,修理课桌椅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写倡议书、建议书。

(1~2课时加课外时间)

(3)策划一台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

(2课时加课外时间)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把每一个人都吸纳到活动中来。

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个人、小组、全班穿插进行。

集体活动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七、单元双基训练:

字词:

学习二类生字19个,正确掌握读音。

句段:

能够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篇章:

能够自学阅读材料,了解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能力:

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之间的思维转化。

能够搜集和处理各种信息,能够撰写、编辑“班级纪念册”。

八、学情分析:

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九、活动准备:

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

准备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

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

十、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计划。

1.导语:

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

2.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3.指名阅读单元导语,联系实际,激发起自己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

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相机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

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

4.学生自由读P123页和135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

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

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

围绕“成长的足迹”,“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认真读一读阅读材料;第一板块以“班级纪念册”为中心。

(2)写难忘的人和事;按照一定的类别,

(3)畅谈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4)制作班级纪念册,把班级特色活动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5)写临别赠言。

(6)为母校做点事.

(7)筹划一台毕业联欢会。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教师提示:

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小组内进行相关的回忆、交流、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第一板块:

“成长足迹”板块。

活动建议中提出了三方面的活动:

认真读一读阅读材料;写难忘的人和事;畅谈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中可以以“班级纪念册”为中心,把各项活动有序地穿插在一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五篇文章的作者

1.先了解五位作者。

2.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

3.重点介绍三位作家

(1)《难忘的启蒙》作者沙健孙

沙健孙,1934年生,江苏宜兴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教授。

(2)《老师领进门》作者刘绍棠

刘绍棠(1936—1997),当代作家。

北京市通州区儒林村人。

1948年参加革命,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

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

曾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著有《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

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

《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

《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蛾眉》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

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3)《作文上的红双圈》作者黄蓓佳

黄蓓佳,1955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4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

自1973年发表处女作《补考》,至今已出版各种文集、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集近30部。

主要作品有《请和我同行》《这一瞬间如此辉煌》《目光一样透明》《玫瑰房间》《我要做好孩子》《中国童话》等。

4.引出下文:

每个作家谈到自己文学创作之路时,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黄蓓佳的文学之路是从98个“红双圈”开始的。

当时她还在中学读书,有一次学校开展征文比赛,她的一篇《补考》写了5000字,后来这篇文章被放在橱窗里,那时老师改作文时习惯把好的句子用红双圈圈起来,黄蓓佳很孩子气地隔着玻璃一个个地数老师圈的红双圈,发现一共是98个,正是这98个红双圈成为她写作的起点。

可见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往往能帮助我们播下希望,引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

下面来深入了解这几位作家在上学时遇到的几件事,感受他们的感动。

二、阅读文章,体会真情。

(一)学习《难忘的启蒙》

1.指名读书,同学批画。

文章讲了几件事?

表现了什么感情?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哪部分是文章的重点?

2.同学交流

《难忘的启蒙》是一篇回忆启蒙老师的文章。

作者沙健孙。

文章重点回忆了抗日讲演比赛、老师对“我”的两次批评、对日语课的抵制等三件事,表现了启蒙老师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严谨的教学作风,表达了作者对启蒙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

课文是按照“我”对启蒙老师的感激和怀念对启蒙老师的回忆启蒙老师对“我”的影响这样的顺序写的,其中回忆部分的三件事是全文的重点。

3.重点指导:

(1)“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理解“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

(2)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道理?

“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你觉得矛盾吗?

不矛盾。

从中我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二)学习《老师领进门》

1.学生简介作者

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

2.自读文章,思考并落实笔头。

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文章具体事例表达了什么情感?

其中重点写了什么?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

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3.全班交流:

这是一篇回忆录。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

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

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4.饱含感情,深情朗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新来的王老师》和《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2.学习小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继续学习阅读材料中的后三篇文章。

2.自读三篇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二、学习《新来的王老师》

1.激情导入:

新来的王老师,正是你们三年前第一次见到我时,我说的第一句话。

那是起,我就和你们天天生活在一起,彼此了解。

那么作者眼中的这位老师给你们流下了哪些印象呢?

赶快来读读吧。

2.指名朗读。

3.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交流:

这是一篇小说。

写了一位新上任的王老师在第一节语文课上提问“差生”蔡林,引起哄堂大笑,放学后王老师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鼓励蔡林好好学习的事。

5.你们认为这个老师高妙的教育艺术体现在哪?

6.全班交流:

蔡林的想法很有代表性:

他认为自己是“差生”,“没人提问我的”,“大家这么认为。

我,我自己也承认。

”所谓的“差生”首先是失去了自信心。

针对蔡林的这种心态,王老师对症下药,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

其实这个“差生档案”是一个个名人小时候的“缺点”,他们的成就今天已经人所共知,他们是用自己的努力克服了自身的不足。

这份“差生档案”激发了蔡林的信心,我们相信他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像蔡林那样被判为“差生”,但六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顺利的时候,和我们的经历很相似。

三、学习《忘不了的笑声》

1.默读课文,读后填空

2.本文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

文章围绕(“小队的同学都爱笑,各人的笑声不一样”),写出了(小队同学别具一格的笑声),通过(笑声)表现出(同学的特点)。

3.由此,你从写作的方法上得到了怎样的收获?

本文的写作角度别出心裁。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选择的写作角度注意观察自己班同学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写下来。

4.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四、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

1.老师介绍:

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

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

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

2.自读课文,想一想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

3.文章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

五、老师小结:

阅读材料中的5篇文章,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回忆自己难忘的小学生活。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录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这些文章,不但使我们体会到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还了解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

同样是回忆老师的文章,表现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有的是赞扬老师满腔的爱国热情和严谨的教学风格(《难忘的启蒙》),有的是回忆老师的才华横溢和对学生的循循善诱(《老师领进门》),有的是难忘当年老师对自己的鼓励(《作文上的红双圈》)。

这三篇文章的作者后来有的成了作家,有的成了教授,今天他们事业有成,都是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一直怀念和感谢小学时代的老师。

希望学生在阅读别人怀念老师的文章中,联想起自己的老师,回忆起老师教育自己的事,激发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

阅读回忆同学的文章《忘不了的笑声》,要留意作者写作的切入口──通过笑声写出一个个同学的特点,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谊,领悟到写同学可以有多种切入口,也可以有多种写法。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

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2.说写结合,从中任选,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3)介绍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教学过程:

1.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

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

你们同意吗?

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出示范例,口头表达: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

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它能说明什么?

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讲评重点:

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

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3.独立思考,练习口头表达。

(1)独立思考:

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

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

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讲评:

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完成作文,欣赏评价。

教学过程:

1.根据上节课口头表达的内容,进行当堂习作练习。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2.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3.小结。

推荐出最佳文章,全班评价。

标准:

写人(抓住人物特点,运用五要素。

写事(主要情节具体,内容突出)

写活动(点面结合,有序、生动)

评价优势与不足

4.完成作文,写出评语。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班级纪念册”的意义。

2.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

教学过程:

1.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

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那些珍贵的回忆留住,那不仅是对过去日子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

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这是用习作形式记录自己的成长历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1)开展以“难忘的故事”的主题的“搜索”活动,述说难忘的人和事。

以上节课撰写的内容为主,诵读自己的文章,表达难忘的心情。

(2)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引导: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

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

以“难忘的小学生活”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3)倾听的同时并做记录,依据全班情况,完成下列表格。

难忘小学生活

类别〖〗

内容〖〗

难忘的理由

难忘的老师

难忘的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运动会

难忘的文艺演出

难忘的……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同学合作,制作班级纪念册。

教学过程:

一、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搜集,搜集的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

搜集到的内容与每个学生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

2.分类整理了。

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名称,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把相应的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

也可以先确定班级纪念册的栏目,再搜集相应的资料。

二、制作班级纪念册。

1.讨论“班级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

(1)讨论内容主要是确定栏目,如,“师恩难忘”“同学情深”“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好祝愿”。

(2)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

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念册。

要求:

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还可以用实物;做到有创意地形式。

2.纪念册的制作。

要求:

计划要周密,分工要明确。

老师会即时关注情况,督促、指导学生完成。

班级纪念册完成后要展示,有条件的可以打印,发给每位同学和家长,送给曾经任教的老师。

3.学生制作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

成果展示

教学过程:

1.全班成果展示,同学彼此交流:

成果:

※活动写真:

六年的活动照片。

※老师的话:

老师的个人小档案、悄悄话。

※学生小档案:

每位小朋友有两页,一页个人小档案和心情留言,一页作文和个人生活照。

※给同学的话:

刊登每人一张同学写给同学的话,都是“优点轰炸”喔!

※作品欣赏:

优良的美术作品欣赏、漫画欣赏。

※签名处:

书的最后留了三页,供师生、同学互相签名留念用的空白页。

2.邀请老师签名,共留美好祝愿。

第二板块:

“依依惜别”板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

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

教学过程:

1.导语:

毕业在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总免不了要互赠留言。

我偶阅学生的留言册,请同学们分析是否得当:

“人生如梦,梦永伴随着你!

”“祝愿你发财时不要忘记哥们──我……”“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

2.大家评价:

如此消沉悲观、庸俗无聊的赠言直接影响了赠言的价值,也给对方带来负面影响。

我觉得有必要明确什么是健康积极的赠言,什么是低级庸俗的赠言,对你们创作的赠言作一定的指导。

2.自读阅读材料中《毕业赠言》。

3.全班讨论交流:

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

赠言内容:

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

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赠言的基本要求:

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

4.教师指导如何写毕业赠言。

(1)主题健康。

赠言要张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要给对方以鼓励、鞭策或赞美,让赠言成为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促进剂”。

常见的类型有:

1)激励性赠言。

如,“分别后的人生犹如一条街,让我们共同为长街增添美丽的景致。

2)祝愿性赠言。

如,“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著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3)褒扬性赠言。

如,“你不张扬的个性,让我领略到宁静,感受到宁静里有一颗平静如水的心。

4)怀念性赠言。

如,“我把缕缕的情思拧成一股长长的红线,让你这即将远飞的风筝时时飞翔在我蓝蓝的天空中。

5)鞭策性赠言。

如,“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

(2)风格独特。

开放热情的学生大都喜爱富有个性的赠言。

对此,教师出示一些有鲜明风格的赠言形式。

常见的有:

1)诗歌式。

如,“阳光会走/花儿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