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035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docx

初二古诗赏析+初二古诗加文言文

一、闻雁

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注释】: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夏天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翻译】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

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赏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

首夏离京,秋天到任。

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

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不免要触动远宦者的归思。

韦应物家居长安,和滁州相隔两千余里。

即使白天登楼引领遥望,也会有云山阻隔、归路迢递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处了。

故园的眇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

一、二两句,上句以设问起,下句出以慨叹,言外自含无限低徊怅惘之情。

“方”字透出归思正殷,为三、四高斋闻雁作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已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

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难以为怀了。

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给读者自己去玩索。

首句直抒胸臆,一个“渺”字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第二句借景抒情,其中“秋雨”以绵绵不绝、淅淅沥沥的雨来衬托诗人一言难尽的愁思,渲染了一种萧瑟、凄清的气氛,“高”字更体现出诗人的孤独。

全诗语言纯朴,自然含蓄,耐人寻味,主要表达了远宦思念家乡的情感,也蕴含了对动乱时代的苦闷感受,结尾留下广阔的空间,引读者自己去思考,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本诗借秋雨独坐遥闻雁叫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不尽的思乡之情。

【阅读训练】

一、⑴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分)            

⑶赏析首句的妙处。

(2分)

二、

(1)韦应物的《闻雁》借秋雨雁鸣来抒发思乡怀切的句子是:

                。

(2)诗中表现漫漫长夜、绵绵秋雨,诗人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的诗句是:

              。

 

【参考答案】:

一、⑴A ⑵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看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忽然听到南归的大雁自远而近传来声声鸣叫。

⑶运用设问的手法(1分),写家乡遥远,不知在何处,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1分)。

二、

(1)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二、池鹤  

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②风标:

风度、品格。

③丹砂:

又名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可以入药。

④鸬鹚(lúcí):

水鸟,俗称鱼鹰。

⑤唳(lì):

(鹤、鸿雁等)鸣叫。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用群鸡、鹦鹉等禽鸟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风姿,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写出鹤的生活环境与众不同,从而突出鹤的品格风度不是“群鸡”能比的句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3)描写鹤的外形特征的句子: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4)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鹤的风姿和不事权贵的品格的句子: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5)表现诗人向往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但是又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的诗句:

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6)白居易的《池鹤》一诗中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渴望回归自然的句子是:

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7)诗中采用反衬手法写池鹤风姿超凡,不讨好别人的诗句是: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二:

(1)诗中描写池鹤外形气质之美的句子是(1分)

(2)请对“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两句作简要赏析。

(2分)

(3)说说尾联“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答案】

(1)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2)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鸬鹚的“毛色下”、鹦鹉的“语声娇”来反衬池鹤孤高的品格和不献媚、不讨好的铮铮铁骨,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以池鹤自比,尾联两句借池鹤“临风一唳”“怅望”,表达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向往而不得的惆怅与无奈。

三:

(1)这首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仙鹤的美的?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最后一联所表达的感情。

(4分)

参考答案

(1)分别从形态(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羽毛色彩(转觉鸬鹚毛色下)、叫声(苦嫌鹦鹉语声娇)、特立不群(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四个方面来写仙鹤之美。

(只要答对任意两点得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得2分。

(2)?

没有知音,渴望知音赏识的孤独与惆怅。

‚对宝贵的自由的向往。

1.诗人着重表现了丹顶鹤的美,但为什么又要写群鸡、鸬鹚、鹦鹉等禽鸟呢?

试作分析。

(2分)

2.“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

1.写群鸡、鸬鹚、鹦鹉等禽鸟是为了反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

(2分)

2.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2分)

【翻译】

在高高的竹笼前没有自己的同伴,在乱哄的鸡群却有着自己的风度。

低下头怕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心白色的短尾消失。

转眼看到鸬鹚觉得它毛色污浊,又讨厌鹦鹉的叫声太谄媚。

对风鸣唳想的究竟是什么呢?

惆怅地望向青青的田野和天之遥的云水之间。

简评

诗人用群鹤、鹦鹉等禽鸟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显然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二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

鉴赏

这是一只被囚的鹤,它的品格和仪表与众不同(鹤立鸡群),不会像鸬鹚那样侍奉权贵,也不会像鹦鹉那样讨好别人。

鹤的鸣声美。

汉以后,诗文中常以“鸣鹤”或“鹤鸣”喻君子。

当时诗人被贬江州司马,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伤感的诗渐多。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这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词鹤立鸡群。

在高高的竹笼前找不到自己的知音,在庸俗的鸡群还凸显着自己的风度和节操。

“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此句,从表面上看,是丹顶鹤害怕低下头,头上象征高贵的标志丹砂落下,晒翅的时候担忧白色的毛色变得不好看。

从意义上理解,应该还有一层:

低下头,不仅仅担忧高贵的标志不再,还因为低头本身就代表了屈服和卑微,和孤高的形象气度相悖;“晒翅常疑白雪消”,这里的白雪不仅仅是指毛色,更多的是保持一种圣洁的清白。

由此,一个清高孤傲,而又不愿意对世俗妥协的丹顶鹤形象便脱颖而出。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转眼四望,觉得鸬鹚毛色污浊,徒有其表而又善于学舌的鹦鹉太娇弱,这两者不仅形象气质欠佳,而且善于侍奉讨好主人,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见,更不要说具备一副铮铮的傲骨了。

“临风一唳思何事?

怅望青田云水遥”。

没有知音的欣赏,没有主人的青睐,只是在囚笼里长唳,惆怅的望向远方,那遥不可及的云水之乡才是梦想的天堂。

丹顶鹤所思的,不仅仅是宝贵的自由,还有知音的赏识,和对自己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又希望保持自己孤高的品格和非凡的气质才华,将来能鹤唳云端,展翅冲天。

 

三、葛天民《迎燕》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1)葛天民的《迎燕》中表现燕子与老百姓的浓厚情谊的句子是:

为迎新燕人,不下旧帘遮。

(2)读《迎燕》这首诗,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不少于两点)

[答]①鸟是人类的朋友;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创造美好的意境;③春天是短暂的;④爱应该表现在行动上;⑤动物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⑥动物和人类一样也具有博大的母爱。

3.用自己的话说说“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一句的意思。

(2分)

天上飘着细细的春雨,燕子的小翅膀被淋得湿漉漉的,嘴上衔着的用来筑巢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表现的是春燕与人之间一种亲近和谐的关系。

B.首联写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屋檐之下的生活习性。

C.颔联中“不下旧帘遮”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清贫困窘,令人略感凄凉。

D.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自然朴实,笔调平易浅近。

(1)“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两句诗。

(4分)

(2)前人曾说:

“咏物诗不待分明说尽,只仿佛形容更见妙处。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咏物诗的这一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暮春三月,繁花似锦,细雨蒙蒙,燕衔香泥,穿梭来往。

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燕子筑巢图,写出了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辛勤忙碌的情形,烘托出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2)全诗写了燕子自由自在、与子女幸福生活的快乐。

这是诗歌的表面意思。

实际上,作者借燕子写出了自己自由闲适生活的快乐;燕子之乐,正是诗人之乐。

这样写更加含蓄,因而“埂见妙处”。

三: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首诗不仅生动描绘燕子的生活习性,而且表达了燕子与老百姓的深厚情谊。

暗示诗人隐居生活的喜爱。

(2)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表明主人身份的句子:

寻常百姓家。

(3)表现主人抓紧咫尺光阴,忙着做“迎燕”准备的诗句:

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4)描写燕子为追求幸福生活而忙碌的诗句: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

(5)表现燕子与百姓情谊深厚的诗句:

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四:

1.这是一首咏物诗。

首联能让人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分) 

2.颔联“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有何妙处?

(3分) 

①“旧帘”表明这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庭,呼应首联的“寻常百姓家”。

②“旧帘”是小燕子顺利找到前一年住过的人家的标志。

③“旧帘”与上句中的“新燕”均为名词,词性相对,符合诗歌的对仗要求。

④表现了主人对燕子的喜爱,人与燕子的和谐关系。

(答到三点即可)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2分) 

示例:

春雨绵绵,小燕子扑扇着翅膀忙着衔泥筑巢,细雨沾湿了双翅,嘴上衔着的泥土还带着落花的芳香。

(意近即可) 

诗意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

  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

  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赏析:

这是一篇以动物为题材的五言律诗,写的是春燕与诗人之间一种令人感动的亲近、和谐的关系与情趣。

燕子秋去春来,筑巢于檐下,生儿育女。

首联写燕子的这种习性: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

”八寸为咫,言距离很近。

阳春三月已近,可爱的燕子总是在这个时候飞进千万个寻常百姓的家中。

诗句借鉴刘禹锡的《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点化非常自然。

燕子从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