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487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docx

融媒体产业与艺术专业群建设方案编制主要项目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

 

软件学院制

 

一、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是公办省属示范性软件学院----全国47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拥有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以及与台湾中央大学合作的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软件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秉承百年学府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优越教学资源,按照学校新百年战略部署,立足福建,服务海西,面向全国,走向国际,致力培养国家紧缺的国际化、工程性和应用型的软件产业与科技文化创意产业高层次人才。

学院建有6900㎡的软件实验与研发综合大楼和900㎡服务外包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省公共服务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的高校特色优势学科软件工程与数字媒体实验中心,仪器设备价值近1200万元,可满足专业实验教学、专业实训、项目研发和学生各类课外科技活动的需要。

学院教师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

教师队伍由学院专任教师、IT企业专家组成,专任教师中51%具有博士学历,55%是研究生导师,教授、副教授、高工占51%。

每学期聘期10名以上的企业工程师和境外教授、博士进课堂、上讲台,传授工程研发技术、工程管理方法与经验。

姚志强教授为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

学院现任领导:

院长,姚志强;党委书记,吴剑锋;副院长,曾章瑞;党委副书记:

张兆文。

学院紧跟软件和数字媒体产业的结构化发展,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注重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和双语教学,注重国际化、工程性和应用型相结合,建立了以提升工程素质为根本、以培养软件工程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全面推行CDIO教学模式及“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螺旋式培养模式。

学院实行国际合作、闽台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模式开放办学。

与英国亚伯大学、阿尔斯特大学、赫瑞•瓦特大学实行“3+1”、“3.5+1.5”等多模式联合办学(即大学三年级或四年级可到上述国外大学交换留学,如期毕业者可获两校本科文凭或硕士研究生文凭),每年与国外合作校交换留学的人数不限,迄今已有100多位学生到国外合作高校成功交换留学。

积极先行先试,与台湾著名高校中央大学合作办学(第三学年在台湾中央大学学习),联合培养我省软件产业,尤其是台资企业紧缺的软件人才。

不断拓宽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长期与新大陆科技集团、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福建榕基软件开发、福建万城数码科技、福建智恒电子新技术、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等福建省大型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合作关系,与福建智恒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外包服务与人才培养基地”。

软件学院成立至今,已为IT企业培养2000多名软件工程人才,毕业生普遍受到业界好评。

近年来,学院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过关率均居全校前列;在学期间普遍参加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及Cisco网络工程师等资格认证考试且过关率较高;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强,获近百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较为突出的有: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银奖2项;第一届中国软件杯设计大赛特等奖、第二届中国软件杯设计大赛一等奖各一项(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和三等奖各一项(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银奖(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大学生自主开发软件作品取得国家软件著作权一项;“‘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团队和个人赛一、二、三等奖多项(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首届全国高校云计算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大学生绿色游戏动漫设计大赛一至三等奖多项;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一至三等奖多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教育部主办),等等。

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去向多元,呈现就业率和就业含金量双高的良好态势。

本科生就业率连续3年在98%以上,位列全校各院系前列,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获得双百的佳绩。

约有15%的毕业生考取境内外知名学府研究生,有一些学生进入全国知名的IT企业(如阿里巴巴、XX、腾讯等),还有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等。

据调查分析,90%以上的毕业生对当前从事职业满意,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院毕业生创新理念、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满意度高。

二、专业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坚持开放办学,与境内外高校和IT企业长期合作,以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根据软件产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强调学生专业知识系统性的同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基础知识扎实、职业道德良好、综合素质高、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强、软件系统构建能力突出、具备较好国际视野及创新能力的软件人才,适宜从事软件领域的项目研发、项目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任教师共有24人,包括教授7人,高级工程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2人,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3人具有博士学历。

专业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完成学业。

学生应至少修满150学分方可毕业。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C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学、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等。

贯穿专业学习的实践课程及项目,充分体现出软件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

其中包括:

基础性实验,暑期实训,企业应用软件开发,课程综合设计,各级大学生课外科技计划立项,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各级专业竞赛,企业工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趋势:

毕业后能在国内外IT企业和软件公司、国内各种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金融税务、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从事应用软件系统的项目管理、需求分析、设计、测试、系统维护和管理等工作;学习成绩优秀者可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出国留学深造,或继续攻读国内外计算机软件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掌握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专业相关工作,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具体来说,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Ø应能深入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Ø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与工程方法;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的能力。

Ø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语言要求;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工作能力,通晓和遵守相关法律与职业道德。

Ø对软件系统、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乃至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社会系统具有系统级的认识能力;

Ø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全面通晓计算机软件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较深入理解至少一个计算机软件应用领域;

Ø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的能力,熟练使用两种以上主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程序设计语言,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Ø有实际项目的工作经验;

Ø具备自学习的能力以适应软件技术的快速变化,能够通过自学的方式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软件的使用;

Ø能够综合应用各类方法、技术和工具,运用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复杂软件问题的能力;

Ø具备语言、交流、写作等基本的软件从业能力,认同现行的法律、道德和伦理。

四、培养模式和具体举措

软件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要面对的是国际竞争,要走出国门,除了人才的数量之外,更急需的是懂语言、懂规范、懂标准、懂技术的国际化人才。

学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开展基于项目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建立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平台等形式,把境内教学资源和境外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将“小课堂”延伸到境外,变成境内境外结合的“大课堂”。

软件工程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模式,即每位学生在校时间最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并且学分必须修满150学分方可毕业。

出国留学学生按照“3+1”或“2+2”模式,可以同时获得我校软件工程学士和与我院联合办学的国外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1、本专业采用与国际接轨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行开放式办学,与国外高校联合的培养办学模式,如期毕业者可获两校本科文凭或硕士研究生文件。

目前已有100多位学生通过“3+1”、“2+2”、“3.5+1.5”等模式出国留学,经互认学分,获得双校文凭,其中一些学生获得由本科直接读博的资格或者以“3+2”模式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深造,也有同学获得国家留学(博士)基金资助。

2、一二年级开设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三年级起,开设特色的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修。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选择各自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课程,进行专业深度培养。

3、构建了以提升工程素质为根本、以培养软件工程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设置了大量的实践学习环节,专业技能、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四年的专业培养过程。

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通过暑期实训、专业实习、课外科技计划立项、企业工程实践、各级专业竞赛、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等多个实践环节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学习国外工程师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模式,全面推行CDIO做中学教学模式,通过集成化课程设置,集成化教学过程,精讲多练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同时培养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构建软件产品的能力。

5、课程采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教材等优秀教材,并及时引进补充国外最新的优秀原版教材。

利用与英国阿尔斯特、赫瑞•瓦特大学和阿伯斯特威斯大学等大学联合办学的有利条件,引进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和软件,推行双语教学,增强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6、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引进企业进课堂,邀请福富等企业工程师开设软件工程的实践类课程,引入企业项目作为学生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参加各级科技比赛,并为参加比赛的学生积极配套实验室等工作条件。

7、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多元化,除期末考试外还采取实践考核、撰写项目文档、项目答辩、项目成果展示等多类型、多维度的评价方法,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获取对培养学生的评价反馈。

五、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分为三个平台,即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含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性环节。

其中,专业方向课程由学生自主进行选修,部分实践环节由联合培养企业专家进行相应的实践环节授课。

表1说明了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专业人才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要求,表2体现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结构。

表1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细目表

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名称

计划通过哪些主要课程或教育培养措施实现

政治素质及道德修养

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党团组织活动等

文化素质和劳动能力

公共选修课、军训、公益劳动和学生社团活动

外语能力

大学英语课、专业课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

计算机基础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计算机系统概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C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网络管理、概率与数理统计、Linux系统程序设计等

软件研发能力

高级数据库开发、ERP与企业应用集成、Jsp-web应用开发、JAVAEE应用开发、软件过程与管理、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工程形式化方法、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

研发与创新能力

软件项目研发实践、学生课外科技计划项目,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工程实践与项目管理能力

参与软件研发项目,企业工程见习与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表2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类别

课程模块

学分

其中

小计(占总学分比例)

讲课学分

实验学分

实践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思想政治理论课(含形势与政策)

16

12

4

34

(22.7%)

大学外语

10

10

大学体育

4

4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

0.5

0.5

职业生涯规划

0.5

0.5

就业创业指导

0.5

0.5

军事课

2

2

选修

8

8

8

(5.3%)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38

34

4

58

(38.7%)

专业方向课程必修

20

15

5

专业方向课程选修

35

23

12

35

(23.3%)

实践性环节

专业实习

6

6

15

(10%)

毕业论文(设计)

6

6

其他实践课程

3

3

合计

150

109.5

21

19.5

课程修读要求和说明

1.理论课每16学时计1学分,实践课每24学时计1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要达到35学分。

2.实践环节:

软件项目研发实践

(1)、

(2)分别安排在一、二年级暑假执行,采用课程设计、项目实训等形式,旨在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与软件项目架构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专业实习从三年级暑假开始。

3.总学分达150学分方可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介绍

●《计算机系统概论》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目标: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全面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引导大学一年级学生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总体概貌、应用领域和新的技术趋势有初步了解。

内容:

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如信息编码和信息存储,及简单的逻辑运算,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的相互转换。

对操作系统、网络、算法、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理论等基本概念及原理有所了解。

教学要求“广度优先”,侧重于勾画计算机科学的整体框架,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了解计算机科学宽泛的知识背景及其涉及内容的广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教学用书:

《计算机科学概论》第11版,J.GlennBrookshear著,刘艺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习参考书目:

《计算机科学概论》,俞嘉惠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导论》,袁方、王兵、李继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导论》,祈亨年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C程序设计》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C程序设计》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本科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在全校各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理念、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和软件工程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一般意义上的编程能力,更体现在引导学生实现问题求解思维方式的转换——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C程序设计》同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其核心目标,仅靠教师课堂上讲授是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能力。

同时,由于它是计算机专业的第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因此担负着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兴趣的重任。

教学用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习参考书目:

《C语言程序设计现代方法(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C程序设计学习辅导》,谭浩强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C程序设计实验》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C程序设计实验》是为了加深对《C程序设计》理论课所讲授内容的理解,通过动手实践分析和理解理论课中的疑难知识点。

要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的开发环境,通过上机编写和调试程序,培养学生跟踪程序执行过程、发现程序错误(或bug)并解决错误的能力。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第一门编程课,希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今后C++、Java、C#等高级编程语言学习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教学用书:

《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习参考书目:

《CProgramminginANSIC(3rd版)(英文影印)》,清华大学出版社.

●《离散数学》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目标:

《离散数学》是软件工程本科教学中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有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处理离散问题所必须的描述工具和方法。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慎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

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之一,离散数学是集成了数学中的多个不同分支,它主要研究离散对象的数学结构。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

本课程在介绍数理逻辑入门知识和数学证明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集合、归纳与递归、关系、代数系统、计数与离散概率、图与树等基本的离散结构及相关的理论,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数学模型、基本理论及应用技术。

本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其它核心课程必须的数学基础课程,是理解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模型等学科分支的必备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问题求解能力有重要意义。

教学用书:

《离散数学》,左孝凌等,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学习参考书目:

《离散数学(修订版)》,耿素云,屈婉玲.,高等教育出版社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第6版)》,中文版,KennethH.Rosen.袁崇义屈婉玲,张桂芸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目标: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目前程序设计的主流范型,是软件开发人员的必备素质。

课程主要阐述面向对象技术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使学生深刻理解面向对象技术所带来的观念改革,掌握一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和面向对象设计的思维方式、规则与基本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主要讲述利用C++进行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既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理论知识,又包括极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程序,编写、调试程序的能力,使之能把程序设计应用到今后的专业学习中。

内容:

课程讲述C++语言面向对象的基本特性,其内容包括C++对C的扩充、类、继承、多态性、模板、IO类库、异常处理等。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封装、继承、多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设计、开发中小型应用程序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用书:

《C++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第2版),翁惠玉,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习参考书目:

《C++大学基础教程(第8版)》,H.M.Deitel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C++Primer中文版》,StanleyB.Lippman,人民邮电出版社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及实验,加深学生对程序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熟悉高级语言开放工具,熟悉C++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C++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训练编程技能,建立面向对象编程概念和良好的编程风格,使之能独立地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建立模型和设计程序的能力。

目标:

熟练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C++语言设计和开发的基本步骤及常用算法思路。

初步掌握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根据相关问题需求,进行问题分析、基本的算法设计及程序编写,通过对C++程序设计中的分析、设计、编码及调试,加深对C++程序设计有关理论的理解,为今后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内容:

主要学习内容在于全面、系统地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基本语法和编程方法。

实验主要内容包括,类、对象、派生类、继承与派生、虚函数和多态、MFC程序设计等。

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和领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点和风格,类的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与程序的安全性、结构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达到掌握其设计方法和编程基础的目的。

教学用书:

《C++程序设计教程-思想与方法(第二版)》,翁惠玉,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习参考书目:

《C++大学基础教程(第8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C++Primer中文版,StanleyB.Lippman》,人民邮电出版社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目标:

《数据结构与算法》是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介绍如何组织各种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

课程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讨论数据结构技术,并以兼有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双重特色的C++语言作为算法的描述工具,强化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

为后续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数组、链接表、栈和队列、递归、树与森林、图、堆与优先级队列、集合与搜索结构、排序、索引与散列结构等。

要求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及实现方法和适用范围;学会做简单的算法分析,包括算法的时间代价和空间代价。

教学用书:

《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第2版)》.殷人昆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学习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基础(C++语言版)(2ndEdition)》.EllisHorowitz、SartajSahniandDineshMehta著,张力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课程介绍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目标:

《计算机网络》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软件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课程以理论为基础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相应实验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现实网络配置、管理及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操作技能,为相关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并具备基本的网络配置的管理等操作能力,同时尽可能多的了解网络的新技术和新发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

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及其原理、Winsock网络编程基础、TCP和UDP协议的特性和作用、网络层的分组转发主机定位路由选择等重要作用以及网络中数据的实际移动是如何实现的,较全面的介绍了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