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217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docx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3.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2)生物节律性行为:

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相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

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

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

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

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

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

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

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注意:

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

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三、实验:

探究植物的向性

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两盆含羞草,A盆放在黑暗处,B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将含羞草A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

A、B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

黑暗处放置的A盆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放到阳光下复叶很快地向上展开。

结论:

含羞草具向光性。

[实验2]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

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

结论:

含羞草具向触性。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

乙瓶横放后,茎从横向转成向上生长,根从横向转变成垂直向地生长。

结论:

豆芽茎、根的向地性。

3.2神奇的激素

一、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胚芽)

实验推想结论

1

胚芽受单侧光照射

弯向光源生长

胚芽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

2

胚芽切除,单侧光照射

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

胚芽尖端锡箔罩住

单侧光照射

胚芽直立生长

4

单侧光只照射胚芽尖端

向光源弯曲生长

二、植物生长素

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

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

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分布:

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

当受到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

5.植物具向光性实质。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

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四、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2.血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

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

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2)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

课本图3—12。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

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肌肉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药物治疗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糖类物质摄入。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

低血糖症。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五、内分泌腺和激素

1.激素的作用:

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

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

激素的功能

胰脏

胰岛素

a.促进人体吸收的血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b.加快血糖的分解

脑垂体

生长激素

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a.保证体内新陈代谢

b.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

a.加快心跳的节奏

b.扩张通入肌肉的血管。

卵巢(女)

睾丸(男)

雌性激素

雄性激素

a.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3.注意点。

(1)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

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②智力差异:

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

(2)计划生育的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人的第二性征不会消褪。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人的生长有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与人的生殖有关。

(4)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②分泌物质不同:

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六、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

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2.激素分泌异常导致的一些疾病。

激素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侏儒症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

但智力正常

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巨人症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

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

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

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

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过多

低血糖症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

甲亢

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

注意:

(1)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0.1%)或检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2)医治低血糖症,药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定时补充血糖(例如食用糖果等)。

可利用血检确定是否患病。

3.3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

4.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人的感觉器官

1.人对刺激的信息接受主要依靠感觉器官,人的感觉器官有:

眼、耳、鼻、舌和皮肤。

在这些感觉器官中,有能接受各种不同刺激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2.各种感觉器官中的神经细胞的分布。

(1)眼。

眼是视觉器官,在眼的视网膜上有神经细胞——感光细胞,它的主要作用是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刺激信号。

(2)鼻。

鼻是嗅觉器官,在鼻黏膜上有神经细胞——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产生信号。

(3)耳。

耳是听觉器官,在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分布着听觉细胞,可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兴奋,产生信号。

(4)舌。

舌是味觉器官,在舌的味蕾中有丰富的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的味觉细胞。

(5)皮肤。

在皮肤中分布着四类感受器、热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信息。

各种感受器都由感觉细胞——即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二、神经元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

如图3—5。

神经元

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

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元的树突在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后,传导到细胞体,然后由轴突将信息向另一神经元传导。

信息的进一步传导和处理,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2.神经系统包括: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四、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31对。

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五、中枢神经系统

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六、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

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

这些神经叫植物性神经。

2.植物性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七、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如图3一7)。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

(2)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

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

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3.脑干。

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八、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

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

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当我们无意中接触到针尖时,往往发生的情形是:

先把手缩回,后才觉得手被刺痛了。

这说明了脊髓有反射功能和传导功能。

九、反射

1.当我们的手无意中碰到高温物体时,会怎么样立即缩回。

2.对高温物体的刺激,手迅速缩回是一种应答性的反应。

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反射。

3.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4.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

十、反射弧

1.手碰到高温物体是如何产生反射的呢?

2.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进入神经中枢(在脊髓中),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反射弧。

3.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

十一、神经中枢

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十二、感受器

1.刺激由感受器接受。

2.刺激可来自外界,也可来自体内;

十三、实验

1.膝跳反射实验。

用手轻轻扣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可以看到小腿产生的反射活动。

2.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肌腱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的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效果小腿反弹。

3.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3.5体温的控制

一、恒定的体温

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

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称为变温动物。

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

2.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37℃左右。

3.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

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4.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产热。

(1)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

中暑的表现是:

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

三、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