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1734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docx

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

2020初三二模卷说明文汇编(2020.6)

长宁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

①地球生命属于碳基生命,碳无疑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

那么,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碳呢?

如此重要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准确答案,只有一个估算。

②大约10年前,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1000多名地质科学家决定联合起来,向这个问题发起挑战。

他们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以记录从地下释放出来的碳(主要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总量,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分析,得出18.5亿吉吨(1吉吨等于10亿吨)这个数字,这就是地球上所有碳元素的总量。

③所有地表碳当中,埋藏在海底深处的碳约为3.7万吉吨,约占85.1%;海洋生物沉积物中的碳总量为3000吉吨,约占6.9%;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总碳量约为2000吉吨,约占4.6%;海洋表层中含有的碳约为900吉吨,约占2%;大气层中含有的碳总量为590吉吨,仅占地表碳总量的1.4%。

④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脚下的地球活像一枚定时炸弹,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幸亏地球上有碳循环,把地球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生命才得以延续至今。

⑤碳循环的细节相当复杂,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只需知道这个循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的身体,其中的一部分生物碳随着海洋生物的尸体沉入海底,再因板块运动而被埋入地下。

其次,埋在地下的碳由于地质运动被重新翻到地表,然后随着火山喷发被重新释放到大气层中,供植物吸收利用。

地球的大气温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原因就是,最近这5亿年来,地球的地质活动相对稳定,使得每年通过火山喷发而释放到大气层中的碳维持在2.8亿吨-3.6亿吨的水平上,正好和沉入地下的生物碳的总量差不多。

⑥地质研究显示,在过去这5亿年的时间里,地球的碳循环平衡曾经遭到5次严重的破坏,其中就包括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

当时有一颗直径超过10千米的小行星把地壳撞了个大窟窿,一下子释放出425吉吨-1400吉吨的碳。

这些碳所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导致大约75%的物种灭绝,其中就包括当时的陆上霸主——恐龙。

⑦统计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通过燃烧化石能源等方式一共向大气层中释放了大约2000吉吨碳,比那次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释放的碳元素总量多得多。

更可怕的是,这个过程还在持续之中,目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至大气中的碳总量是火山喷发所排放的碳总量的40倍-100倍,这说明地球的碳循环已经严重失衡了。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1期

14.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

段中加点的“这个角度”指的是__________。

(3分)

15.第⑤段先介绍了碳循环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一是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

接着说明了“地球的大气温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6.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最为恰当,理由是什么?

(4分)

这其中绝大部分碳被深深地埋在地下,地表部分(包括海洋、土壤和大气层)含有的碳总量仅为4.35万吉吨,在地球总碳量中的比重极小。

17.第⑥段举了65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说明了地球的碳循环平衡曾经遭到过严重的破坏。

B.说明了地球的碳循环平衡遭到破坏会引发灾难。

C.与第⑦段“比那次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事件所释放的碳元素总量多得多”一句形成呼应。

D.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人类对碳循环的破坏已经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

B.地质学家们在全球所有的火山和地质活跃带上安装了测量仪器。

C.地表部分含有的碳总量在地球总碳量中的比重极小。

D.碳循环可以把地球大气层中的碳总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浦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7分)

海洋能:

诱人的开发前景

冉晓宁

⑴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水本身所蕴涵的能量。

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和盐差能5种。

⑵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

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能发电。

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

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

中国是世界上建造潮汐电站最多的国家。

位于乐清湾的江厦潮汐电站,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三的潮汐电站。

⑶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也是风能的另一种形式。

20世纪70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波浪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波浪发电的开发研究。

波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

⑷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海水之间,温度相差很大,这种温度差中蕴藏着能量。

将表面海水视为高温热源,而将深层海水视为低温热源,用热机组成热力循环系统,不断地将冷冻剂蒸发和冷却使涡轮机转动并发电。

如同电厂废热发电、地热热水发电、高山-低谷温差发电等技术一样,海洋温差发电也属于低温差发电技术的畴。

据估计,全球温差发电的可利用功率在20亿千瓦左右,我国可利用的温差能为1.5亿千瓦。

⑸海流,亦称洋流,是风、海水的热对流、盐度差、地球自转的偏转力等许多因素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海流发电是利用海洋中部分海水沿一定方向流动的海流和潮流的动能发电。

由于海流距离海岸较远,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

加拿大于1979年首先研制成由4个对称翼型直叶片构成的立轴水轮机,通过海流带动发电机旋转发电。

直到今天,这方面的技术发展仍十分有限。

⑹江河入是淡水和咸水交界的地方,水中盐离子的浓度差异也是可以用来发电的一种能量。

盐差发电一般用半透膜隔开淡水和咸水,在盐离子浓度差异的驱动下,淡水可不断向盐水渗透而产生水流,从而可以驱动涡轮机发电。

据估计,全球“盐差能”达300亿千瓦,可利用的能量约为26亿千瓦。

但总体上,盐差能研究还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

⑺海洋能的优点如此明显。

作为可再生能源,它的再生过程十分迅速、短暂。

同时它还是一种洁净的能源,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

然而,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利用也是十分困难的。

⑻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

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

此外,海洋能源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它不可能按人类希望的时间或空间来进行主观布局,海洋自然能量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进行。

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

近年来,关于海洋能利用的研究和试验热度也在不断增加。

有人说,海洋能将是21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预言能够真正实现。

(选自《日报》,有删改)

14.本文围绕说明对象,依次介绍了海洋能的、、。

(4分)

15.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海洋能:

诱人的开发前景”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本文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洋能被认为是一种洁净不可再生能源。

B.我国是世界上建造潮汐电站最早的国家。

C.海浪发电其本质是利用风能来进行发电。

D.海洋能的利用被称为是“发明家的乐园”。

17.⑴第⑼段中加点的“障碍”,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⑵本文第⑵⑶⑷⑸⑹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汇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9分)

为何也叫“海上”?

①的别称很多,晚清以来,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常常被一个新的别名“海上”所替代,如《海上繁华梦》《海上花列传》《海上画林》等。

②“”一名,起源于水名。

东汉末年,东吴权在这里建立水师基地,不过那时此处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

到了唐朝,割昆山南境、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区)。

北宋时,松江上游变窄,海船改由松江南侧支流浦入口,所停江岸渐成聚落。

“浦”指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那时的吴淞江(今河)南岸有两条支流:

一条是浦,一条是下海浦。

南宋咸淳三年,这里开始建镇,治所在浦附近,故名“镇”,这就是地名“”的来历。

至元朝,设县。

③“”为什么又会被称为“海上”呢?

有一种说法是,的土地是“从海上来的”,故而别称“海上”。

地理知识告诉我们,这片土地,是江河泥沙长期淤积而成的,其海岸线一直在缓慢地向东推移,仿佛不断地从海里“长”出新的土地来。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

县曾管辖着两个乡:

高昌乡和长人乡。

长人乡在古代又称“长人坑”。

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古代吴越地方史的著作叫《越绝书》,其《外传记吴地传》中说:

“娄东十里坑者,古名长人坑,从海上来。

”意思是说,娄县以东有一个叫“十里坑”的地方,古代名为长人坑,它是从海里生长出来的。

④另外,我们还可从语文的角度,来探究一下“海上”的得名理据。

⑤汉语中的“上”字意义很丰富,其中之一是“江河的边侧”。

例如《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

”唐代司马贞解释说:

“‘上’者,亦‘边侧’之义。

”就是说,孔子葬在鲁国都城之北的泗水旁边。

又如,《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中的“上”字,也是“旁边、附近”的意思;“川上”,泛指水边某一地方,并非定指。

⑥的别称“沪上”,其中的“沪”,应该是“沪渎”的省称。

沪渎是古代的一条河流名,指吴淞江下游近海处的一段(今黄浦江下游)。

因当地人民用“沪”(捕鱼的竹栅)在江海之滨捕鱼为业而得名。

“沪上”本谓沪渎附近的地方,后来才逐渐演变为的一个别称。

大海是百川汇聚之处。

“海上”本指海边,到了近代,“海上”才作为的别称而出现,由“沪上”而“海上”,可能是晚清以来的文士们觉得面朝大海,海纳百川,“海”字磅礴大气,较“沪”字更能恰当地反映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特点吧。

(选自《语言文字周报》有删改)

13.根据第②段容,“”的得名过程是:

(6分)

“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

(1)”—“

(2)”-“(3)”-“县”。

14.阅读全文,“”被称为“海上”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15.根据文章容,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列举《海上繁华梦》等书名,说明了“海上”是“”的别称之一。

B.《外传记吴地传》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介绍古代吴越地方史的著作《越绝书》。

C.第⑤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汉语中的“上”字意义很丰富。

D.“沪上”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条名为沪渎的河,“沪”是古代捕鱼的竹栅。

16.文章标题为“为何也叫‘海上’?

”,第⑥段却花很多笔墨介绍被称为“沪上”的原因,请分析这些容是否多余。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松江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8分)

人类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

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每天都要测三次体温,却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

记得小时候生物课上讲过,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现在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37℃呢?

2020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特和她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从37℃降到36.6℃。

近年来,许多科学家也认为,人类体温在不断下降,37℃已成为历史。

但体温下降并非好事,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

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率挂钩的。

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会提高13%;反之,基础代率低。

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

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

科学家分析,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

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50年前,人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

农民要种庄稼或者放牧,城市人群也会每天手洗衣服、做饭、清扫房间,出门会优先考虑步行或自行车,闲暇时靠户外运动打发时间。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好像越来越“懒”了——吃饭靠外卖,出门就打车,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机器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打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园场景已一去不复返。

每个人的基础代与任何外在活动无关,是他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发热器官。

一个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

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下降。

空调导致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

人们长期在空调屋工作和生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此外,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财务问题和家庭问题等生活压力,也和体温降低有关。

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皮质醇是一种分解代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储存,优先把脂肪存储于脏。

生活压力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适当提高体温。

(有删改)

13.第

段画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

14.下列对文章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

段解释了体温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B第

-

段介绍了近年来人类体温下降的原因。

C人体基础代率降低就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

D提升体温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体的基础代率。

15.第

段加点词“适当”不宜删除,理由是:

(4分)

16.第

两段的顺序能否互换?

请简要说明理由。

(6分)

 

普陀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触摸社会的另一脸:

表情包

①以色列博物馆近日举办的埃及象形文字展览中,将古埃及象形文字与人们今天使用的表情包进行了比较。

专家说:

“人们日常使用的表情符号实际上与象形文字具有同等价值,当人们使用表意文字书写时,图像变得比文字更强大”。

事实上,表情包早已经蔓延到了网络社交群体。

②表情符号这一创意可以回溯到1982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ASCⅡ码字符“:

-)”出现于美国某大学校园电子公告板上。

90年代末,随着国第一批即时通讯软件(如QQ等)开始普及,我国最早一批网络表情符号应运而生。

③之后,网络文化迅速更迭,从最初用纯字符组合成的表情符号,到后来图形化的表情符,再到当下借图片(或动图)用于表达情感、情绪的表情包,或者辅以具有特别意义的文字容,表情包呈现出多样化元素的组合,产生了极强的表现力。

一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表达的表情、神态,表情包可以完美地表达出来,它补足了纯文字通讯的短处,满足了人们在虚拟社交中情绪表达的需要。

④人们在互联网生活中更加依赖表情包,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反过来也影响了互联网的社交生态。

例如,在互联网中一直热度不衰的“优躺”,便是借用表情包表达着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情绪,被用以形容人们在生活中颓丧、倦怠、压力大的生活状态。

使用这一表情包的年轻人居多,他们通过表情包建立起了基于普遍情绪的群体认同。

⑤由于表情包进一步多元化,它也应和了互联网的文化传播特性,成为了重要的资讯传播手段。

近年来,大量表情包随社会热点而产生,它也因此成为社会热点的记录传播方式之一。

热点事件、话题,被表情包用视觉符号传达出来,或讽刺,或调侃,往往能取得爆炸性的传播效果。

⑥至此,表情包已经走出了表达个人情绪的领域,上升为社会情绪的表达方式。

正因如此,要理解和正确使用表情包,需广泛地联系其社会生活背景,也就得弄懂表情包中的“梗”。

这些表情包实际上附带了一些“信息编码”,其中被加密的“梗”则成为了文化暗号。

只有读懂这些暗号,才能够顺利“解码”。

⑦作为新生的社会现象,表情包已经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不仅有学者从符号学、文化研究等角度探讨表情包的价值涵,也有人关注表情包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意义空间及情感互动机制。

人类的交流经历了图像到文字再到如今图文并行的转变,而表情包作为这一浪潮中的重要角色,它的广泛影响和独特旨趣都值得人们深入研究。

14.第⑥段“解码”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5.“表情包”对于个人而言,它的价值在于

(1)。

对于社会而言,它的影响在于

(2);

(3)。

(9分)

16.第⑤段加点词“之一”不能删去的理由是:

(3分)

17.第②段和第③段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4分)

 

虹口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8分)

蝙蝠携带大量致命病毒,为什么自己却安然无恙?

2在很多故事里,蝙蝠是邪恶的象征,而在现实里,蝙蝠只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

②蝙蝠虽然是一种渺小的生物,却是世界上千种最致命病毒的携带者,是很多新发传染病病原体的自然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SARS、MERS冠状病毒等。

本次流行的新冠肺炎,目前追踪基本确定与野生动物有关,极大可能为蝙蝠。

③蝙蝠属于哺乳动物纲中的第二大目——翼手目,是世界上唯一能够飞翔的哺乳动物。

根据协和医科大学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数据库显示,在全球69个国家,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4100种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

蝙蝠是最大的病毒库之一,但又对大多数病毒表现出较强的耐受力,其原因目前仍未十分明确,据目前学界推测,可能与它们的飞行能力和特殊免疫系统有关。

④蝙蝠在飞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

病毒进入机体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快速复制新的病毒,机体免疫系统主要防御机制则是通过发烧使体温升高来抑制病毒的复制。

蝙蝠飞行过程中体温可升高到38℃~41℃,可以极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体病毒的载量,同时加快机体免疫反应,进而减少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⑤科学家通过对蝙蝠基因组研究发现,尽管蝙蝠的基因组与其他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相同的成分,但是蝙蝠身上包含的某些基因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多,这些基因有助于抵抗入侵病毒对自身的伤害。

⑥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有助于抵抗病毒的侵害,可是为什么蝙蝠会成为天然的超级病毒库?

科学家推测蝙蝠种类多,喜欢群居,寿命长,而且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活动围广,携带多种病毒且对病毒有较强的耐受力,易于传播病毒。

⑦蝙蝠一般不会直接将病毒传给人类,而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来完成。

不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这或许是未来防止新的疫情发生最为有效的办法。

⑧网络上有一个段子“蝙蝠已经努力长成了不好吃的样子,但还是逃不脱被烹饪的命运”,这足以看出人类的行为比蝙蝠携带病毒更可怕。

随着病毒抗药性的升级,未来病毒的变异升级可能性非常大。

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栖息领地,人类自认有着超凡的智慧,但依旧不是地球的主宰。

⑨《流浪地球》里说: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13.蝙蝠携带大量病毒,自己却安然无恙的原因是:

(4分)

(1);

(2)。

14.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分)

15.第⑦段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

为什么?

(3分)

16.下列选项中对第⑨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每次灾难发生都是自然界在敲响警钟。

B.人类的生存是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

C.灾难发生之初人们往往是不会在意的。

D.任何一场灾难都会导致人类的灭亡。

17.有人认为:

本文标题不够恰当,为什么?

(3分)

 

崇明区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

时间觉:

神奇的第六感

①人类有哪些感觉呢?

你可能会说出5种: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可是你知道吗?

还有一些感觉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和意识之,时刻影响着我们,但我们却不熟悉。

  ②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伞兵,从几千米高空的飞机上跳出机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飞速地往地面坠落。

在距地面只有200米时,才打开降落伞,安全地降落到地面。

如果再迟2~3秒钟开伞的话,那可就来不及了,他会摔得粉身碎骨。

那么,是什么使他在关键时刻,及时打开降落伞呢?

这就是人类的第六感觉——时间觉。

  ③科学家发现,每个人的时间觉都会有差异。

当你问旁边的几个人:

“现在几点了?

”可能得到不同的回答:

“快到6点了。

”“大概过6点了。

”“6点钟了吧?

”因为他们都没带表,对时间没有充分的自信,所以都用了不确定的口气。

  ④就是同一个人,他的时间觉的准确程度,在不同的时候,也会不一样。

当你回忆过去一段的平淡的日子时,由于记忆不深,你会觉得那段日子过得很快。

相反,如果你想起了一段紧的经历,比如是困在电梯里等待救援,因为印象深刻,历历在目,就会觉得那段时光是很漫长难忘的。

  ⑤时间觉还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在快乐的时候,会感到时间过得飞快。

而当痛苦时,日子就会变得很难熬。

还有,你要赶到某地办件急事,一路上你一定会觉得汽车开得太慢,并不停地看手表,感到时间走得太快。

  ⑥时间觉属于生物钟的畴。

但令人吃惊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形成的。

人刚生下来时,没有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之类的时间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逐渐接受和适应了这些时间概念,并学会运用。

  ⑦在国外,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