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03164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docx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范标准详

常见疾病推拿治疗规

第一节颈椎病

一、治疗原则

活血祛瘀,剥离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平衡。

二、施术部位:

颈肩部及受累肢体。

三、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15~20分钟,1~2日1次,刺激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四、体位:

颈型颈椎病:

可取坐位或俯卧位。

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神经根型颈椎病:

取俯卧位和仰卧位。

五、操作流程

1、拿捏颈项:

用拇指指腹与食、中指对称用力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2~3分钟。

2、滚颈肩部:

用滚法放松颈根、双侧肩部及上背部,以全面放松斜方肌为重点,力量要深入,不可在皮肤上搓动,以防搓伤皮肤,一般做2分钟即可。

3、拨揉项韧带:

用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4、点揉颈项膀胱经:

用拇指点揉1~7颈椎棘突旁开1.5~2寸处的膀胱经路线,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点。

5、点穴:

用拇指点按颈肩部重点穴位,包括风池、安眠、完骨、风府、哑门、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肩井穴,时间各30秒。

6、若颈椎侧弯、棘突偏歪,则采用颈椎定位扳动法(坐位)。

以右侧为例,医师用右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左手扶于头部左侧,嘱患者颈部前屈300左右,左手向右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

颈椎侧弯手法同前。

若颈椎间隙狭窄,采用颈部拔伸法,可听到响声(仰卧、坐势均可)。

六、分型施治

1、颈型:

着重点按肩中俞、肩外俞、颈根穴、肩井穴。

2、神经根型:

拿揉患侧上肢,用多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或极泉下),点按缺盆穴(臂丛神经阻滞)、使患者手指有串麻感为宜,最后牵抖患侧上肢2~3次。

3、交感型:

着重点按关、风池、安眠、完骨等腧穴。

4、椎动脉型:

推桥弓3~5遍,加点按百会、四神聪、头维、率谷、风池、太阳、合谷、听宫等穴位。

 

第二节落枕

一、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二、施术部位:

颈肩项背部,以患侧为主。

三、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局部手法不宜过重。

四、操作流程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轻柔的滚法、一指禅推法在患侧颈项及肩部施术约3~5分钟。

2、用拿法提拿颈椎旁开1.5寸处的软组织,以患侧为重点部位,并弹拨紧的肌肉,使之逐渐放松。

3、医者在患侧颈部疼痛处寻找压痛点(多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处),由轻到重按揉,然后用拇指指腹点揉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风池、颈根等穴位,每穴约30秒,手法由轻到重。

4、嘱患者自然放松颈项部肌肉,医者左手持续托起下颌,右手扶持后枕部,使颈略前屈,下颌收。

双手同时用力向上提拉,并缓慢左右旋转患者头部10~15次,以活动颈椎小关节。

摇动旋转之后,在颈部微前屈的状态下,迅速向患侧加大旋转幅度,手法要稳而快,手法力度和旋转的角度必须掌握在可以耐受的限度,切忌暴力蛮劲,以防发生意外。

5、医者用拇指点按患侧落枕穴,有明显酸胀感时,嘱患者活动颈部。

6、最后以空心拳敲打放松患侧肌肉。

五、注意事项

手法宜轻柔,切忌施用强刺激手法,以免加重症状。

第三节前斜角肌损伤综合征

一、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二、施术部位:

颈侧部及上肢,以颈部为主。

三、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颈部手法不宜过重。

四、操作流程

1、揉拨推理舒筋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背后,用一手扶其头部,另手食、中指或中、无名指插入(中下段)胸锁乳突肌后缘缓揉稳拨斜角肌起始部数十次;再用食指或无名指指腹在锁骨上窝侧沿斜角肌纤维方向施推理手法数十次。

2、托扶枕颌摇摆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患侧,用一手掌心托住下颌部,另手按扶患侧枕顶部,两手协调动作,缓慢摇动头部(嘱患者颈部放松),待摆动至无阻力时,可迅速加大向患侧摇转幅度,并趁其不备时,将头部向患侧猛摆一次,可闻“咔嗒”声,若无响声出现,亦不必勉强。

手法操作时,嘱其头颈稍向前倾,以防压伤椎动脉。

3、按压腧穴痛点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侧前方,用一手固定肢体至适宜部位,另手拇指按压患侧天鼎穴或颈臂穴30秒(疼痛严重者压颈臂穴时间延长);中指拨极泉穴1~3次;拇指按揉小海穴30秒,按揉扭伤穴、手三里、关穴;拇食指捏拿合谷穴数次。

4、揉搓叩抖患肢法:

医者用双手掌及多指上下往返揉搓患肢数遍;手掌或空拳拍叩数遍;双手握其前臂远端或手部在轻力牵引下抖动上肢数次;多指捏拿肩井穴及肩部数次。

 

第四节胸胁屏伤(岔气)

一、治疗原则:

行气导滞,通络止痛。

二、施术部位:

患侧胸胁部及背部。

三、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20分钟左右,常用轻手法或中等刺激量,多1次即可治愈。

严重疼痛者,3日后开始做推拿治疗。

四、操作流程

1、推摩揉按胸部法:

患者健侧卧位或坐位,医者立其后方或侧方,用双手掌由上而下纵推、多指前后分推数次,抚摩胸肋、肩背部疼痛处3~5分钟;用双手掌或多指揉按胸胁间背部疼痛部位3~5分钟;双拇指缓稳地用力按揉患侧棘突旁数遍。

2、挤振叩擦胸部法:

医者用双手掌相对用力上下、前后挤压胸胁部3~5遍,再加振颤动作挤压2~3遍;适度用力隔掌空拳或指侧叩击胸胁部数十次;用一手掌上下擦,多指横擦(前后)胸胁部数十次。

3、提臂叩击胸背法:

适用于胸背脊柱中断肋椎关节错位。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侧,用一前臂由前向后插入患侧腋下,以前臂之力向上提拉患侧肩部,嘱其深吸气;闭气后,医者用另手掌根用力猛击胸部背侧疼痛部位相应肋间隙的相邻上下两肋骨角处1次,再令其深呼气,疼痛即可缓解或消失。

用拇指按揉背部痛点及其上下2分钟。

4、按揉腧穴痛点法: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立其右侧,用拇指按揉期门、章门、膻中、日月、肺俞穴15~30秒。

 

第五节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一、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祛瘀,理筋整复,恢复功能。

二、施术部位:

患侧颞颌关节部及相关部位。

三、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15分钟左右,每日1~2次,10~15次为一疗程,中等刺激为宜,勿擦伤局部皮肤。

四、体位:

仰卧位或侧卧位

五、操作流程

1、患者取仰卧位,头偏于一侧,使患侧在上(或取侧卧位),医生坐于其患侧。

为防止局部皮肤损伤,局部可外铺治疗巾。

2、揉捻法:

先在颞下颌关节区及冀外肌周围用鱼际肌揉法3~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环节冀外肌痉挛。

3、推法:

用大拇指由下关穴起,沿下颌骨前缘,自上而下推按3次~5次。

4、点穴:

以指代针点按上关、下关、翳风、颊车、角、听宫、阿是穴等穴,以通经活络。

5、指揉耳门、下关穴时,嘱患者作主动口、闭口运动,动作要缓慢幅度要小,使指揉的功力深透到深层组织,约5~10分钟。

6、活动颞颌关节法:

医者用双手大鱼际置于两侧颊车穴部,双手多指握住下颌骨的前后缘,协同用力(嘱患者配合)做上下、左右及顺逆时针方向活动颞颌关节各数次。

7、如颞颌关节错缝,则下颌骨向健侧偏斜。

牙齿咬合关系异常者,医者用一手大鱼际置于患侧颞部及下颌小头,另一手掌放于健侧下颌部,嘱患者做口、闭口动作,医者双手相对用力挤按,即可将向健侧偏斜的下颌矫正,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

8、最后局部可辅以擦法或热敷法,拿合谷穴、肩井穴结束治疗。

第六节肩关节周围炎

一、治疗原则:

早期以疏通筋络,祛瘀止痛,加强肌筋功能为主,晚期以剥离粘连,滑利关节,恢复关节活动功能为主。

二、施术部位:

患侧肩关节周围、肩胛部及上臂。

三、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25分钟,每日一次,刺激量应因人因症而异。

四、操作流程

1、松解放松法: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侧,用一手拖住患者上臂使其微外展,另一手滚法或拿揉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

同时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旋外和旋活动,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粘连松解。

2.点穴舒筋法:

依序以指代针点按肩井、天鼎、缺盆、云门、肩髃、秉风、天宗、肩贞、曲池、合谷等穴;然后在肩前(肱二头肌长短头)、肩外(三角肌)、肩后(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各痛点处施以揉按拨络及捋顺手法,用单手中间三手指由肩胛骨脊柱缘插入肩胛骨前方拨理肩胛下肌数遍,以剥离肩部粘连,松解肩部肌肉。

3.拔伸滚摇,托肘回旋:

医者以一手握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手腕,提起患肢,缓缓拔伸,轻轻外摄摇,再将患肢作顺时针与逆时针循环交替摇动,先低后高,开始作6次~7次。

后视病情逐步增加,然后一手握腕,一手托肘部,将上臂外交替旋转4次~5次。

4.外展抬举,屈肘搭肩:

医者一手扶住肩部,一手托其肘部,将上臂外展,用力抬高,然后缓缓下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如此重复数次,接着一手托其肘部,一手握其腕部,嘱患者尽力屈肘搭肩,手掌摸到健侧肩部为度,医者用手在患肩稍加按压。

5.肩后拉手,牵拉抖动:

医者一手握拿患肩手腕,并将患侧手臂置于同侧背后,另一手按压肩部,并稍加向上牵拉之力,接着将其患肩外展,然后医者双手握腕部,略往上抬,作牵拉抖动5次~10次。

6、旋转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手腕,一手扶持肩关节,以肩为中心,做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几十圈。

围由小到大,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7、临床上可根据肩关节不同方向的运动障碍情况,选择推肩拉肘收法、前屈后伸捏筋法、扣肩揉搓扛动法、下拉上提牵伸法、扣肩托臂后伸法、后伸摸棘动肩法、环转活动肩部法以被动运动肩关节。

8、叩搓牵抖上肢法:

医者用双手空拳相对适度用力上下往返叩击上肢数遍;双手掌相对用力揉搓上肢数遍;用双手握上肢腕部在轻力牵引下抖动上肢数遍;最后拇、食二指捏拿肩井穴,多指捏拿肩部数次。

第七节急性腰扭伤

一、体位:

俯卧位

二、操作流程

1、滚揉舒筋法:

患者取俯卧位,自然放松。

医者站于一侧,用滚、揉等轻柔手法在局部施术3~5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2、点拨镇痛法:

医者用拇指点压、弹拨等稍重刺激手法依次点压L2~L5棘突旁夹脊穴、膀胱经1线、膀胱经2线、委中及阿是穴。

伴臀肌紧疼痛的加环跳、秩边,在点压穴位时应加以按揉或弹拨,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

可调和气血,提高痛阈,从而减轻疼痛。

3、理筋整复法:

先施腰椎后伸扳法扳动数次,然后用腰部斜扳法。

此法可调整后关节紊乱,使错位的关节复位,嵌顿的滑膜回纳。

4、推拿揉擦法:

以双手十指指腹提拿患者腰椎两侧肌肉,最后以揉捏法自上而下施术。

第八节慢性腰肌劳损

一、治疗原则:

温通经络,活血散瘀,剥离粘连,舒筋止痛。

二、施术部位:

以伤侧腰骶部为主,下肢为辅。

三、时间与刺激量:

每次治疗25分钟左右,以中等刺激量为宜。

四、操作流程

1、推揉滚挤腰部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双手掌交叉放于脊柱及其两侧,上下纵行分推5~7遍。

继之,用双手大鱼际或掌根部由上而下揉、掌指关节滚、两掌根对挤两侧骶棘肌数遍(挤压用力方向应向脊柱中线)。

2、推按分拨痛点法:

用双手拇指由上而下左右拨骶棘肌数遍,用拇指重点推按分拨硬结及痛点,每个点2分钟左右。

3、捏拿脊柱两侧法:

用多指纵向捏拿脊柱及其两侧腰肌数遍。

4、叠掌摇摆推按法:

以双手掌重叠放于腰4、5脊柱两侧,用力左右摇摆,并上下推按2~3分钟。

5、按摩腧穴痛点法:

双手拇指轻力揉压两侧肾俞,重揉压腰臀部的痛点及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秩边、环跳、委中。

6、沿背部至骶部,用拍法或空拳叩击法放松整个腰背肌。

7、患者取仰卧位,施“屈膝屈髋动腰法”,最后揉拨阳陵泉穴。

 

第九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治疗原则:

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压力,增加盘外压力和纵韧带力,促使突出物回纳;消除无菌性炎症,松解粘连,整复后关节错位,解除或减轻对脊神经根的挤压;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受压神经根恢复正常功能。

二、施术部位:

患侧腰臀部及下肢,以腰部为主。

三、时间与刺激量:

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患者耐受程度,选择适宜的刺激强度及治疗时间。

四、操作流程

1、推揉按拨腰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患侧,用单或双手掌上下纵推腰骶部督脉及双侧膀胱经3~5遍;双手大鱼际、拇指或叠掌、前臂缓稳用力揉腰骶部数分钟;前臂或拇指按压脊柱两侧,叠掌按压脊柱数遍;一肘尖稳缓用力小幅度重拨大肠俞(患侧为主)数次,同时一前臂托同侧下肢股部后伸活动数次。

2、揉滚拨理臀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患侧,双手叠掌或前臂适度用力揉臀部2~3分钟;掌指关节滚臀部2分钟;双手拇指重叠拨臀大肌、臀中肌数次,最后拇指或肘尖拨梨状肌数次;双手拇指重叠顺梨状肌纤维方向推理、滑按各数遍,并缓稳用力深压其痛点镇定0.5~1分钟。

3、揉按滚拿下肢法(适于下肢后侧疼痛者):

继上势,医者双手拇指重叠缓稳用力揉、拨、按压下肢后侧膀胱经路线各数遍(下肢以疼痛为主者,减去拨法;以麻木为主者,减去按压法);用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太溪各30秒;小鱼际或掌根关节由上而下滚下肢后侧数遍;双手多指自上而下捏拿或空拳及合掌叩击下肢部数遍。

4、揉滚拿叩下肢法(适于下肢外侧疼痛者):

患者健侧卧位,医者立其后,双手掌由上而下推下肢外侧数次;叠掌或前臂揉大腿外侧;双拇指拨揉小腿外侧胆经路线各数遍;用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承山、太溪各30秒;双手多指由上而下同时或交替捏拿大腿外侧髂胫束数遍;小鱼际滚、空拳叩击下肢外侧数遍。

5、推揉牵抖下肢法(适于下肢前侧疼痛者):

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双手掌由上而下推下肢前侧数次;手掌或拇指由上而下揉下肢前侧,拇指按揉居髎、髀关、风市、梁丘、阳陵泉、悬钟、解溪等穴,以得气感为度;双手托握足部牵抖下肢数次。

6、复位手法选择性运用。

第十节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一、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二、施术部位:

患侧臀部及下肢部

三、时间与刺激量:

急性损伤,1次在10分钟左右,手法刺激要轻;慢性者,一次需要15分钟,手法刺激宜重。

四、操作流程

急性:

1、推摩揉滚腰骶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患侧,用双手掌由轻渐重地用力顺臀肌纤维方向推、摩、揉臀骶部数分钟;而后,用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臀骶部数分钟,以达到放松臀部肌肉,活血化瘀之目的。

2、拨理按压臀肌法:

继上势,医者用一手固定对侧臀部,另手拇指按梨状肌体表投影区与该肌纤维方向垂直左右推拨数次;一手拇指重叠顺梨状肌纤维方向推理,滑按5~7遍,以顺其筋;双手拇指重叠缓慢用力静止按压该肌痛点30秒钟,以达到解痉镇痛之目的。

3、按揉相关腧穴法:

医者用双手拇指重叠按压下肢委中、承山穴各30秒,以达到通络止痛之目的;最后以牵抖下肢结束。

慢性:

1、推揉拨滚臀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立其患侧,用双手掌由后上向前下方交替推臀部数次;双手叠掌或前臂揉臀部数分钟;拇指或肘尖拨臀中肌、臀大肌、股骨大转子后方数次;用单手小鱼际或掌指关节滚臀部数分钟,以达到舒筋活血、祛瘀之目的。

2、拨理按压臀部法:

操作方法同“急性”,弹拨梨状肌的次数应在10次以上,操作后臀部有温热感者,疗效最佳。

3、揉拨按压下肢法:

医者用双手拇指重叠由上而下揉、拨、按压下肢坐骨神经路线数遍。

4、按揉腧穴滚叩法:

用双手拇指重叠或肘按压秩边、环跳;用拇指按压委中、承山、昆仑穴各30秒,而后,用一手小鱼际或空拳滚、叩下肢后侧数遍。

5、回旋顿拉下肢法:

患者仰卧位,嘱一助手固定健侧下肢。

医者立其患侧。

用一手握其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患肢尽力屈曲、收、旋并迅速拔直下肢;在中立位顿拉下肢数次;用拇指按揉居髎、风市、阳陵泉、悬钟穴各30秒。

第十一节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一、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祛瘀。

二、施术部位:

损伤段棘上、棘间韧带处及两侧。

三、时间及刺激量:

视伤情而定。

四、操作流程

1、弹拨按抹韧带法: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枕(亦可坐位)。

医者立于其左侧,一手拇指按压(固定)损伤段韧带上方,另手拇指在患部左右弹拨棘上韧带(急性弹拨数次,慢性可增加弹拨次数);继之,拇指顺韧带方向滑动按压数遍,拇指自上而下抹数遍。

2、按揉两侧擦棘法:

医者用一手拇指沉稳地按揉损伤段棘上韧带数分钟;一手掌在腰背部直擦督脉,至热为度。

3、按压腧穴通络法:

医者双手拇指端或偏峰按压身柱、命门、腰俞、委中穴各半分钟;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前方,两拇指同时按压两侧扭伤穴,有得气感再令其活动腰部。

4、棘间韧带损伤,可施术“屈伸脊柱按揉法”数分钟。

患者取坐位,医者坐其后,一手固定肩部,根据需要将脊柱缓慢地前屈与伸直,另一手拇指按揉棘间隙压痛点数分钟。

按揉时应注意,痛重用力要轻,痛轻用力要重。

掌擦督脉与两侧数分钟,以热为度。

 

第十二节眩晕(以颈性眩晕为主)

一、基本治法

1.头面及颈部操作

按揉睛明、攒竹、太阳、鱼腰、四白,每穴1~2分钟;推印堂至发际,分推额部、眼眶部,抹太阳至颞侧5~8遍;抹督脉(顶部),拿风池、风府3~5分钟。

2.腰背部操作

横擦肝心肾脾俞及膈俞,以透热为度。

直推背部膀胱经5~10遍。

3.四肢部操作

按揉曲池、神门、阳陵泉,擦涌泉,操作8~10分钟。

拿上肢,屈侧力量重,伸侧宜轻。

按揉下肢侧3~5分钟。

二、辨证

1.肝阳上亢

(1)重推心俞、肝俞、肾俞、命门。

(2)拿曲池,按揉三阴交。

(3)拇指推桥弓,左右各10~20遍。

2.痰浊中阻

(1)推摩膻中、中府、云门。

(2)推揉中脘,按揉足三里、丰隆,推脾俞、胃俞。

3.肾精不足

(1)推大椎,按揉翳风。

(2)重推肾俞、命门,按揉大肠俞,拿承山。

4.气血亏虚

(1)推中脘,摩腹,按揉血海、足三里。

(2)推心俞、脾俞、胃俞,3~5分钟。

5.瘀血阻

(1)揉中脘、章门、期门、云门。

(2)患者膝关节屈曲,拿承山。

第十三节便秘

一、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位,一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施于中脘、天枢、大横穴,每穴约1分钟;掌摩法以顺时针方向摩腹约8分钟。

2.背部操作

患者俯卧位,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或滚法沿脊柱两侧从肝俞、脾俞到八髎穴往返施术,时间约5分钟;用轻柔的按揉法在肾俞、大肠俞、八髎、长强穴施术,每穴约1分钟。

二、辨证

1.胃肠燥热

(1)按揉足三里、大肠俞、支沟、曲池,以酸胀为度。

(2)推足阳明胃经,从足三里向下推至下巨虚,3~5分钟。

2.气机郁滞

(1)按揉胸胁部的中府、云门、膻中、章门、期门;背部的肺俞、肝俞、膈俞,均以酸胀为度,不宜刺激太重。

(2)横擦胸上部,以透热为度;斜擦两胁,以微有热感为度。

3.气血亏虚

(1)横擦胸上部、左侧背部及骶部八髎穴,均以透热为度。

(2)按揉足三里、脾俞穴各1分钟,可配合捏脊三遍。

4.阴寒凝结

(1)横擦肩背部及腰部肾俞、命门及骶部八髎穴,均以透热为度。

(2)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第十四节失眠

一、基本治法

1.头面及颈肩部操作

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穴,往返5~6遍;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推至太阳穴,往返5~6遍;然后从印堂穴开始沿眼眶周围治疗,往返3~4遍。

沿上述部位用双手抹法治疗5~6遍;指按揉印堂、攒竹、睛明、鱼腰、太阳、神庭、角、百会,每穴1~2分钟。

用扫散法在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治疗,每侧20~30次。

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时间2~3分钟。

2.腹部操作

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掌摩法先顺时针方向摩腹,再逆时针方向摩腹,时间约3分钟。

指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每穴1~2分钟。

3.腰背部操作

患者俯卧位。

医者用滚法在患者背部、腰部施术,重点在心俞、肝俞、脾俞、胃俞、命门等部位,时间约5分钟。

用掌推法从背部沿脊柱自上而下推至腰骶部,反复操作3~4遍。

二、辨证

1.心脾两虚

(1)指按揉神门、天枢、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2分钟。

(2)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2.阴虚火旺

(1)推桥弓,先推一侧桥弓穴20次,再推另一侧桥弓穴20次。

(2)擦两侧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3.肝郁化火

(1)指按揉肝俞、胆俞、期门、章门、太冲,每穴1~2分钟。

(2)搓两胁,时间约1分钟。

4.痰热扰

(1)指按揉神门、关、丰隆、足三里,每穴1~2分钟。

(2)横擦脾俞、胃俞、八髎,以透热为度。

第十五节头痛

一、基本治法

1.头面部操作

患者坐位或俯卧位。

医者先用一指禅推法从印堂穴开始向上沿发际至头维、太阳穴,往返5~6遍。

再用拇指分推法从印堂穴开始经鱼腰、太阳至耳前,反复分推3~5遍。

然后指按揉印堂、攒竹、鱼腰、阳白、太阳、百会、四神聪,每穴约1分钟。

用指尖击发从前额部向后颈部反复叩击1~2分钟。

用五指拿法从前额发际处拿至风池处,反复操作3分钟左右。

用梳法从前额发际至后颈发际处,反复约1分钟。

2.颈肩部操作

用拿法从风池穴拿至大椎穴两侧,反复操作3分钟左右。

用一指禅推法沿颈部两侧膀胱经、督脉上下往返3分钟左右。

用拿法拿风池穴、肩井穴各约1分钟。

二、辨证

1.风寒头痛

(1)用滚法在项背部施术,约3分钟。

(2)指按揉肺俞、风门,每穴约2分钟。

(3)直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

2.风热头痛

(1)指按揉大椎、肺俞、风门,每穴约1分钟。

(2)拿曲池、合谷,每穴约1分钟。

(3)用拍法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3.风湿头痛

(1)指按揉大椎、合谷,每穴约1分钟。

(2)提捏印堂及项部肌肤,以皮肤透红为度。

(3)用拍法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以皮肤微红为度。

4.肝阳头痛

(1)指按揉肝俞、阳陵泉、太冲、行间,每穴约1分钟。

(2)推桥弓,从上而下每侧各推30次左右,两侧交替进行。

(3)用扫散法在头两侧胆经循行部位交替操作,各20次。

5.血虚头痛

(1)指按揉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膈俞,每穴约1分钟。

(2)掌摩腹部5分钟左右。

(3)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

6.痰浊头痛

(1)一指禅推法推中脘穴、天枢穴,每穴约2分钟。

(2)用掌摩法摩腹部5分钟左右。

(3)指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每穴约1分钟。

7.肾虚头痛

(1)指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气海、关元、太溪,每穴1~2分钟。

(2)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

8.淤血头痛

(1)分抹前额1~2分钟。

(2)指按揉攒竹、太阳穴,每穴约5分钟。

(3)指按揉合谷、血海、太冲,每穴约1分钟。

(4)擦前额部,以透热为度。

第十六节面瘫

一、施术部位:

以患侧颜面部为主,健侧做辅助治疗。

二、操作流程

医者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穴开始,经阳白、太阳、四白、睛明、迎香、地仓、颧髎、下关至颊车,往返5~6遍。

用双手拇指抹法自印堂穴交替向上抹至神庭穴,自印堂向左右抹上下眼眶,自睛明穴沿两侧颧骨抹向耳前听宫穴,从迎香穴沿两侧颧骨抹向耳前听宫穴,治疗约6分钟。

指按揉牵正、承浆、翳风,每穴约1分钟。

用大鱼际揉面部前额及颊部3分钟左右。

在患侧颜面部向眼方向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

用拿法拿风池、合谷约1分钟。

第十七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医者以一指禅推法从太阳至头维,从太阳到上关和下关,往返6~8遍。

以一指禅推法沿眼眶做“∞”字形操作,往返5~6遍。

指按揉翳风、颊车、下关、听宫、听会、耳门、太阳、颧髎、睛明、四白,每穴约1分钟。

用扫散法在颞部胆经循行路线,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两侧交替进行,各做30次左右。

用大鱼际揉法在颜面部应用约3分钟。

用点法、指揉法在出发点上施1分钟左右,刺激要强。

拿外关、拿合谷,每穴约1分钟,用力以痠胀为度。

第十八节痛经

一、基本治法

1.腹部操作

用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治疗,时间约5~6分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气海、关元治疗,每穴约2分钟。

2.腰背部操作

用滚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治疗,时间约4~5分钟,然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法治疗肾俞、八髎,以痠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