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7627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docx

12主机润滑油系统检修规程

国太仓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GHTD-QJ-012

 

 

      之主机油系统

 

2007-8-9

 

主机润滑油系统

12.1概述:

本机组润滑油采用N32号透平油(西屋标准)。

润滑油系统为1个封闭的系统。

润滑油贮存在油箱内,通过由汽轮机主轴驱动的主油泵将压力油注入注油器,并通过注油器将油箱内的油吸入后分成两路,一路至主油泵进口,另一路通过换向阀和冷油器后至各轴承。

另外,主油泵出口的压力油还有一小部分经过逆止阀后到前轴承箱内的机械超速脱扣及手动脱扣装置,并也作为发电机氢密封油的备用油源。

润滑油系统的功能:

(1)为汽轮机、发电机的径向轴承提供润滑油。

(2)为汽轮机推力轴承提供润滑油。

(3)为汽轮机盘车装置提供润滑油。

(4)为装于前轴承箱内的机械超速脱扣及手动脱扣装置提供控制用压力油。

12.1.1润滑油箱:

润滑油箱横卧在3.2米的平台上。

油箱外壳为10mm的碳钢钢板卷制而成,两端用压制的分封头焊牢。

润滑油箱的工作容积为30m3。

润滑油箱的顶部安装的设备有:

润滑油泵的交流电动机、润滑油泵的直流电动机、高压泵及其电动机、高压泵溢流阀、两台排烟风机及其电动机和除雾器、压力表、回油套管等。

润滑油箱的侧部安装的设备有:

温度调节器、电加热器、配油净化装置的接口、油位计和油位控制器、冷油器进出口管接口等。

润滑油箱的内部安装的设备有:

高压泵出口的溢流阀及逆止阀、主油泵出口的逆止阀、节流孔板、轴承润滑油泵及其逆止阀、危急润滑油泵及其逆止阀、6只浸没式电加热器、回油滤网等。

润滑油箱内装有两种油位计:

一种装在油箱端侧部,就地直接显示油位数值,另一种是油位开关,装在油箱顶部圆形盖板上,根据要求的高油位、低油位、低低油位向集控室发出油位讯号。

此外,在油箱内部的管路上装有5个摇板式逆止阀。

12.1.2主油泵:

为双吸离心式,出口为梨形截面螺旋形蜗壳,在进出口处都有放气螺塞,泵壳装半机械超速脱扣装置。

叶轮装在转子接长轴上,叶轮为后弯式,叶轮材料为精密青铜铸件,接长轴右端为1根具有内螺纹的短轴,其上装有离心式危急遮断器及轴向位移测量盘,在泵出口法兰下面有一密封环,为前轴承座在座架上移动时起密封作用。

12.1.3注油器:

注油器装于油箱内部管路上,可以看作为一种低效率的喷射泵,具有5个通道喷嘴。

它将从主油泵出口来的高压油的压力能转化为喷嘴出口的动能,然后将动能转化为势能。

具体过程如下:

从主油泵出口来的高压油经过注油器喷嘴,流速增加,在喷嘴出口与扩散管喉部之间产生低压区,逆止板被吸上,于是把油箱内的油吸上。

经过滤网及底盘上均布8个孔的油被吸上,与喷嘴出口的油相混合后,进入扩散管,在扩散段内由于速度降低,因此可以回收一部分压力,然后在扩散管出口排出。

从注油器出来的油,一路经冷油器后进入机组各轴承,另一路向主油泵提供正压头的油,以防止主油泵产生汽蚀。

注油器出口管路上装有1只可调逆止阀,用来调整轴承入口油压。

12.1.4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润滑油泵:

交流润滑油泵为立式离心泵。

电机通过固定式联轴器与泵相连,泵浸没在油箱的润滑油中。

轴承油没达到规定值时才启动该泵。

直流润滑油泵为立式离心泵。

电机装在油箱顶部,通过联轴器与泵相连,泵浸没在油箱的润滑油中。

直流润滑油泵作为交流润滑油泵的备用泵,当交流电源中断或轴承润滑油泵故障时,启动直流润滑油泵向轴承供油。

一般当轴承油压下降到0.069~0.076Mpa时,才启动该泵。

交流润滑油泵(BOP)和直流润滑油泵(EOP)结构相同,检修工序也基本相同。

12.1.5高压泵:

高压泵为交流齿轮泵。

通过固定式联轴器与电机相连,并组装在1块公用底盘上,再水平装在油箱顶部的圆形盖板上。

它由主、从动齿轮、机械密封装置、壳体等到部件组成,泵端采用机械密封。

高压泵的出口压力油只供前轴承箱内的机械超速脱扣及手动脱扣装置用,并也作为发电机氢密封油的备用油源。

当机组启动或停机时,主油泵出口压力达不到要求时才启动该泵。

在泵的出口管上装有2溢流阀,用来调整泵的出口油压。

12.1.6排烟风机装置:

油箱顶盖上装有两台排烟风机装置,其作用是吸取润滑油箱内的油气并排出,以防止油气漏入机房,保证在轴承座、油箱及套管内相互连通的空间维持一定的真空。

正常情况下,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每台排烟风机装置有4个主要部件:

除油雾装置、可调式碟阀、油雾分离器、排烟风机及电机。

油箱内的油气经排烟风机吸上,通过除油雾装置内的不锈钢衬垫时,油气内的油被衬垫挡住,并在除油雾装置内积聚,由于重力滴入油箱。

气流经过除油雾装置和排烟风机后,油滴则通入排污管。

可调式碟阀可控制通过除油雾装置和排烟风机的气流。

此外,两台排烟风机出口各有1只逆止阀。

12.1.7冷油器:

冷油器的作用是冷却润滑油,维持轴承进油温度为43℃~49℃。

本机组装有两台冷油器,正常运行时,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两台冷油器之间由一只换向阀来互相切换,通过连通管,可以使备用的一台冷油器始终充满油。

在冷油器顶部1根装有流量观察计的油管用来观察冷油器是否充满油。

在冷油器管上各装有一只热电偶和一只盘式温度计,用来测量冷油器进、出口油温。

每台冷油器的主要部件有:

壳体、水室、回流室、管束、进水管板、回流管板等。

冷油器换向阀的壳体上有6个接口,其中4个接口经常投入运行。

冷油器投入运行后,不得转动换向阀手柄。

在操作内部换向阀时,先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轮2~3圈,松开套筒与碟阀后,缓慢地转动手柄180度,然后把手柄固定下来,再顺时针方向转动手轮,使套筒与碟阀复位.

12.1.8润滑油净化装置

本厂润滑油净化装置采用POLL生产的滤油机.

12.1.9顶轴油泵:

机组启动盘车前,首先要开启顶轴油泵,用高压油把轴颈顶离轴瓦,消除两者之间的干摩擦,同时可以减少盘车的启动力矩,使盘车电机的功率减少。

它由柱塞油泵、逆流阀、出入口滤芯及电机组成。

12.1.10油系统管道及阀门.

本厂油系统管道全采用1Cr18N9Ti材质,润滑油主管路采用套装结构形式.

12.2设备简介:

12.2.1主油箱技术规范:

容量:

48.4m3

油箱重量:

9320Kg

尺寸:

7020×3020×3600mm

最高液位:

525Amm

运行液位:

1333Bmm

最低液位:

1750Cmm 

最高液位容积:

47.6m3 

运行液位容积:

30.2m3

最低液位容积:

19.8m3

设计压力:

1.5Mpa

制造厂家:

上海电机厂

12.2.2主油泵技术规范:

出口压力:

2.35Mpa(g)

入口压力:

0.2Mpa(g)

总重:

955Kg

泵壳材料:

ZG25

轴材料:

45

叶轮材料:

WZQSn10-0

12.2.3交流润滑油泵:

型式:

ALD型长轴多级液下泵

型号:

ALD320-20*2

流量:

320m3/h

出口压力:

0.33Mpa

转速:

1480r/min

扬程:

41m

制造厂家:

中铁第十八局涿州有限公司

12.2.4直流润滑油泵:

型式:

DLD型长轴多级液下泵

型号:

DLD320-20*2

流量:

320m3/h

出口压力:

:

0.33Mpa

转速:

1480r/min

扬程:

41m

制造厂家:

中铁第十八局涿州有限公司

12.2.5高压备用密封油泵

型号:

2CYSA579

流量:

45m3/h

转速:

1470r/min

入口压力:

0.022Mpa

出口压力:

0.88MPa

12.2.6排烟风机装置:

型号:

ALF03

全压:

5590Pa

主轴转速:

3000r/min

原动机功率:

4KW

12.2.7冷油器:

规格(型式):

管壳式热交换器

冷却面积:

2×385m2

冷却水入口设计温度:

36℃

出口温度:

45℃

冷却水流量:

2*780t/h

水阻:

0.5MPa

水侧设计压力:

1.0MPa

油侧设计压力:

0.4MPa

油侧设计温度:

65℃

水侧设计温度:

39℃

油侧设计流量:

339m3/h

12.2.8润滑油净化装置:

型号:

HCP20038050AS

出口压力:

1.0MPa

流量:

20l/min

制造厂:

PALL

12.2.9顶轴油泵:

型号:

SCY14-1B

数量:

6台

流量:

25l/min

出口压力:

31.5Mpa

转速:

1500r/min

12..3检修策略 

定期检修

12.4试验

12.4.1试验项目

冷油器严密性试验;冷油器转换阀切换试验;运行中设备定期启停试验.

12.4.2试验内容

序号

设备

周期

试验内容

试验方法

1

冷油器

A级检修

严密性试验

油侧5分钟工作压力,管束端口、密封胶圈处涂肥皂液无气泡且压力表无压降

2

切换阀

启机前

两台冷油器互相切换

逆时针松开闭锁手轮,缓慢旋转切换手柄1800

3

主机交流润滑油泵

1周.正常停机前

启停试验

启停正常运行3-5分钟

4

主机直流润滑油泵

1周.正常停机前

启停试验

启停正常运行3-5分钟

5

主机交直流油泵自启动试验

2周

自启动

使用润滑油联动试验模块进行试验

6

高压密封油备用泵

1周.正常启机前

启停试验

启停正常运行3-5分钟

7

主机排烟风机

1周

启停试验

启停正常运行3-5分钟

8

顶轴油泵

正常启机前

启停试验

启停正常运行3-5分钟

12.5日常维护

12.5.1维护项目

主机润滑油系统维护;顶轴油系统维护.

12.5.2维护内容

序号

设备

周期

维护内容

维护方法

使用工具

达到的标准

1

主机润滑油站

1周

清理、擦拭

毛掸、抹布、棉纱擦拭

毛掸、抹布、棉纱

无油污、灰尘

2

交直流润滑油泵

6个月

电机支座、油泵座螺栓紧固

扳手拧紧螺母

扳手

螺母无松动

3

顶轴油泵

6个月

油泵座螺栓紧固

扳手拧紧螺母

扳手

螺母无松动

4

阀门

1个月

填料压兰调整

调整压兰螺母

扳手

无油渗漏

5

回油窗

1天

擦拭

棉纱擦拭

棉纱

透明、无污物

6

油管路支架

6个月

磨损检查

松动的部位加软垫料或调整、紧固

手电筒、扳手、改锥

无磨损、渗漏、振动

12.6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检修周期

检修工期

备注

大修

5年

40天

特殊情况可申请停运检修

小修

1年

15天

12.7小修标准项目

12.7.1冷油器检漏:

清理水侧(视钛管结垢确定);

12.7.2检查油泵机械密封:

消除渗漏点;

12.7.3检查主油泵密封环、测量密封环间;

12.7.3检查油箱清理滤网;滤油(视油质确定);

12.7.4检查排烟风机;消除渗漏点;

12.7.5检查顶轴油泵转动情况、油封及管节;

12.7.6油系统管道滤网清理,消除渗漏点,阀门消缺;

12.7.7清理油净化装置滤芯更换.

12.8大修标准项目

12.8.1主油泵:

检查密封环;测量密封环间隙;解体检查叶轮、泵轴;

12.8.2冷油器:

清理水侧;水压试验;检查清理滤网;检查冷油器换向阀;

12.8.3主油箱:

检查清理滤网;清理油箱内壁;解体检查注油器;解体检查排烟风机;检查油位计、加热器;

12.8.4顶轴油泵:

检查油泵转动情况,如有问题进行更换;

12.8.5管道阀门:

一般不解体检查,检查盘根;

12.8.6油净化装置:

滤芯更换.

12.8.7贮油箱:

清理净油室、污油室;

12.8.8油泵:

性能能满足要求一般不解体检查;

12.9检修工序、工艺标准

12.9.1.主油箱

12.9.1.1主油箱检修工序:

a.打开油箱放油门,将主油箱内剩油放尽;

b.油箱周围设置警示牌或围栏,以免误入。

c.在将油箱顶部清扫干净后,揭开滤网上部盖板及人孔盖,将滤网吊出检查,若有破损应补焊或更换。

d.经化学人员查看油箱内部情况后,从人孔门进入油箱内部清理。

首先用盖板将油箱底部放油门堵住。

分别用白布、煤油和面沾净,经化学人员验收后,准备复装。

锈蚀部分需防腐处理。

E.检查注油器和油位指示器。

f.将放油器盖板拿出,检查油箱内无遗物,放进滤网扣上盖板脏及人孔门盖板。

g.检查排烟风机。

h.关闭油箱放油门及事故放油门将油注入油箱至规定值。

12.9.1.2工艺标准:

a.清理油箱内壁:

干净无锈蚀、油污,经化学监督合格;

b.检查清理滤网:

干净无破损;

c.检查注油器:

喷嘴无堵塞,螺栓无松动;

d.检查油箱内管道、螺栓:

无磨损、无松动。

e.油位计浮筒灵活无卡涩,指示刻度及范围符合规定.

12.9.2主油泵

12.9.2.1检修工序:

a.拆卸前箱上盖:

系统热工拆卸测量保护装置支架,拆卸前箱结合面定位销及螺栓,将行车调至前箱盖正上方,四角拴牢固钢丝绳,用倒链找平后平稳吊下;

b.将转子延伸轴从高压转子上拆下,先用百分表测量转子延伸轴与高压转子连接处法兰的晃动度,作为复装时的参考;拆卸转子延伸轴与高压转子连接螺栓,各螺栓应做好记号;

c.拆卸主油泵上盖、危急遮断器处的所有油管,做好记号;

d.拆卸主油泵中分面连接螺栓,吊出主油泵上盖;

e.用塞尺测量主油泵前后四只油封环的间隙;

f.旋出四只油封环进行检查:

钨金表面光滑、完整,无脱胎、裂纹及磨损;

g.吊出转子延伸轴放在专用支架上;

h.用专用扳手拆下调速体进行进行检查:

表面无磨损、裂纹,内部油路应畅通无堵塞;

i.拆下叶轮、键和衬垫进行检查:

表面无磨损、裂纹,叶轮内部油路应畅通无堵塞,叶轮与油封环接触处的耐磨环应无无磨损、裂纹,无松动;

j.检查转子延伸轴表面,测量转子延伸轴晃动度;

k.将各部件清理干净后按解体反顺序复装。

12.9.2.2工艺标准:

a.检查油封环钨金:

钨金表面光滑、完整,无脱胎、裂纹及磨损,接触面均匀;

b.测量四只油封环的间隙:

后油封环

(1)与转子延伸轴的径向间隙:

0.05mm~0.15mm

后油封环

(1)与主油泵壳体的轴向间隙:

0.05mm~0.13mm

后油封环

(2)与叶轮的径向间隙:

0.05mm~0.15mm

后油封环

(2)与主油泵壳体的轴向间隙:

0.05mm~0.13mm

前油封环

(1)与叶轮的径向间隙:

0.05mm~0.15mm

前油封环

(1)与主油泵壳体的轴向间隙:

0.05mm~0.13mm

前油封环

(2)与调速体的径向间隙:

0.05mm~0.15mm

前油封环

(2)与主油泵壳体的轴向间隙:

0.05mm~0.13mm

c.检查调速体:

表面无磨损、裂纹,内部油路应畅通无堵塞

d.检查叶轮、键和衬垫、耐磨环、:

表面无磨损、裂纹,耐磨环应无磨损、裂纹,无松动。

叶轮与轴及销子应紧密配合无松动,更换新叶轮时要找静平衡。

e.泵壳水平结合面必须严密,清理干净后紧上三分之二螺栓,用0.02mm塞尺检查不得塞入,结合面平整,不用垫片。

f.泵轴弯曲≤0.02mm,叶轮瓢偏≤0.02mm。

g.主油泵相对高压转子中心误差(对轮):

圆周≤0.03mm,端面≤0.03mm,允许主油泵中心高于高压转子中心0.10mm~0.20mm,允许主油泵中心偏左于(面对机头)高压转子中心0.03mm~0.05mm。

12.9.3注油器:

12.9.3.1检修工序:

a.拆卸注油器进出口法兰螺栓,吊出注油器。

或只拆卸注油器进口法兰螺栓,在油箱内检查

b.拆卸注油器进口滤网固定螺栓,取下滤网检查;

c.拆卸特制螺母和拉杆螺栓,将扩散管与其它部件分离;

d.检查安装盘和控制盘;

e.检查注油器喷嘴是否堵塞;

f.检查扩散器;

g.按解体相反顺序复装。

12.9.3.2工艺标准

a.滤网应完好、无破损、堵塞、锈垢;

b.安装盘和控制盘应无磨损、锈垢,控制盘在最大倾斜角时不能卡涩,控制盘和安装盘的接触面积不少于75%;

c.注油器喷嘴是否堵塞;

d.注油器喷嘴间隙在规定范围内.

12.9.4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

12.9.4.1检修工序:

a.通知电气,拆除电机的接线。

b.拆除电机与泵壳的连接螺栓和对轮螺栓,妥善保管。

c.进入主油箱,拆除油泵的连接油管道及出口法兰螺丝,并把拆卸螺栓清点、包好,拿出油箱。

d.用行车吊出电机及泵体,放在指定的检修场所。

e.测量轴的串轴量,做好记录,拆除泵轴承的润滑油管,并封好管口。

f.拆除靠背轮、轴承盖、轴背帽及进油口处滤网、短节和叶轮背帽,拿下短节及叶轮。

g.用铜棒轻轻由电机侧向泵侧锤击泵轴,抽出泵轴。

h.全面检查、清洗各部件,测量各部间隙,按拆卸相反的顺序组装。

12.9.4.2工艺标准:

a.叶轮与密封环的间隙:

0.08~0.15㎜。

b.泵轴串量为:

3~5mm。

c.泵轴应光滑、无弯曲、毛刺现象,叶轮完好,无裂纹、磨损现象。

d.各轴承应灵活,无卡涩、松扩现象,否则更换新件。

泵组装后,手动应灵活,无卡涩,串轴量应与修前同。

e.泵轴弯曲≤0.03mm,叶轮瓢偏≤0.03mm。

f.找中心:

平面≤0.03mm,圆周≤0.03mm。

12.9.5高压备用密封油泵:

12.9.5.1检修工序:

a.联系电气拆电机接线。

b.拆除出口压力表,出口法兰螺栓及对轮螺栓,并包好各油口。

c.用行车把泵吊到检修场地,解体油泵。

d.拆泵轴端盖及机械密封装置,轻轻地取出动、静环、弹簧,不要损坏动环,检查动、静环密封面接触情况。

e.拆除泵端,在主传动轴上做记号,取出传动轴。

f.全部检查、清洗各部件,测量各部间隙,并做好记录。

g.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组装。

12.9.5.2工艺标准:

a.机械密封动、静环密封面应光滑,无划痕、磨损、裂纹等现象。

组装时用红丹粉研靠,其接触面为90%以上,弹簧无变形、扭曲、断裂现象,否则更换新件。

b.主、从齿轮咬合完好,无松歪斜现象,转动灵活,啮合间隙应符合标准。

12.9.6排烟风机:

12.9.6.1除油雾装置:

a.拆除滤网组件与壳体联接螺栓(M14)。

b.将卡环卡在悬挂螺钉(M16)上,吊出滤网组件。

c.用煤油清理干净滤网组件及壳体内壁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d.复装滤网组件,紧联接螺栓。

12.9.6.2排烟风机:

a.通知电气拆除电机接线。

b.拆除连接管道,整体吊出风机,放在指定检修场所,并封好各拆卸油管口。

C.拆卸风机盖与涡壳连接螺栓,取下电机与叶轮。

d.全面检查各部件,更换易损件,组装按拆卸的相反顺序进行。

12.9.6.3工艺标准:

a.风机叶轮与外壳完好无损,叶轮无变形、扭曲等现象。

组装后,手动盘车灵活,无卡涩、磨擦等现象,运行后无振动。

b.除油雾装置滤网应完好,无破损,否则更换新件,壳体内壁,无油泥、锈垢。

12.9.7冷油器及换向阀:

12.9.7.1冷油器的工艺标准:

a.打开冷油器下部放油门,将冷油器内部积油放净,并打开放水门,将积水放尽。

b.拆下冷油器进出口冷却水管法兰螺栓及水侧放空气管法兰螺栓。

c.拆下冷油器回流室与壳体连接螺栓,并取出密封隔圈及O形圈。

d.拆下冷油器上水室盖及短接螺栓,吊出上水室至检修场地。

e.用行车将冷油器芯子吊出,转运至合适场地,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若结垢严重,则需要用专用的钛管清洗机对内管壁进行清洗.

f.用煤油浸泡或清洗油侧管板,再用压缩空气吹扫干净.用白布将隔板擦至白布无污渍即为合格。

g.由化学验收合格,钛管表面光洁,无裂纹,管内表面无结垢。

h.更换冷油器下水室油、水侧O形圈,验收合格后,按解体相反顺序复装,上盖暂不复装。

i.开启润滑油泵,对冷油器铜管进行检漏,如有泄漏,可用紫铜塞,将泄漏管两头堵死,直至合格。

j.复装上盖,更换油水侧O形圈,清理检修现场。

12.9.7.2冷油器换向阀工艺标准:

a.拆除冷油器换向阀进油室底部螺塞,将换向阀内剩油放掉;

b.拆除换向阀进油室与阀体联接螺栓,拆下换向阀进油室;

c.拆除固定换向阀进油侧阀碟的开口销、特制垫片、螺母,取下换向阀进油侧阀碟;

d.拆除换向阀手柄、手轮以及手轮下部的垫片、套筒环、O形圈;

e.拆除换向阀出油室上法兰螺栓,取下法兰及套筒;

f.吊出心轴和出油室阀碟;

g.检查进、出油室阀碟;

h.检查套筒与心轴、上法兰与套筒密封圈;

i.清理进、出口油室及阀体内壁,检查其锈蚀情况。

12.9.7.3工艺标准:

a.冷油器钛管内壁清洁无水垢。

b.冷油器钛管表面清洁无油污。

c.冷油器水侧试验压力:

0.6Mpa,试验时间:

15min;油侧试验压力:

0.4Mpa,试验时间15min。

d.冷油器滤网干净无破损。

e.换向阀阀碟密封面完好、无裂纹,密封线连续、无间断,阀碟与阀体密封面接触面积不小于85%,局部离缝小于0.02mm。

f.阀碟与阀体径向间隙为:

1.5~2mm。

g.阀体内壁干净、无锈垢。

12.9.8润滑油净化装置:

12.9.8.1检修工序:

a.更换滤油机保护滤芯和循环滤芯.

b.储油箱清理.

c.输送泵检修.

12.9.8.2工艺标准:

a.装新滤网前,将滤网筒清理干净,更换结束后,清理干净地面油污.

b.储油箱清理后,无杂质、污垢、明显锈蚀、毛刺等.

c.输送泵转动灵活,振动、出力在规定范围内.

12.9.9顶轴油泵:

12.9.9.1检修工序:

a.电机停电并拆线,关闭出入口油门。

拆除并封好各管口。

b.拆卸电机对轮螺栓。

c.对轮侧端盖法兰拆除,取出“O”型密封圈。

d.拆卸泵体与泵壳连接螺栓,取下泵体。

取下滚珠轴承挡圈,打出轴承。

e.取出配油盘、泵侧端盖拆卸,取出轴承。

f.取出回程盘、定心弹子、柱塞、内套、弹簧外套等。

g.测量各部间隙,做好记录。

h.全面检查、清洗各部件,按拆卸的顺序逆序进行组装。

12.9.9.2工艺标准:

a.柱塞表面光洁,无单面磨损,和缸体配合无松旷、卡涩,中间油孔畅通。

b.回程盘和滑靴之间无磨损,接触面无毛刺,定心弹子表面光洁,无磨损。

c.内外套、配油盘接触面无毛刺、磨损,与壳配合不松动,弹簧良好无变形、裂纹。

d.“O”型密封圈无老化,轴承活动良好、配合无松旷,传动轴表面光洁无弯曲。

e.测量各部间隙符合标准要求。

12.9.10顶轴油泵:

12.9.10.1检修工序:

a.解开盘根压盖,检查盘根,若有缺口、腐蚀、渗漏等缺陷则需对盘根进行更换.

b.解开阀门压盖(当阀门有内漏等缺陷而需要对阀门的严密性进行检查时),用红丹对阀芯和阀座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查.

c.用面团将阀体内粘干净后,回装.

d.检查油管道支架管卡(包括套装油管道内支架管卡).

12.9.10.2工艺标准:

a.油系统阀门必须采用聚四氟乙烯等耐油盘根和垫片.

b.加装盘根时,两层间接口至少错开900-1800

c.润滑油管试验压力0.5MPa,回油管试验压力0.2MPa保持5分钟无渗漏.

d.阀芯与阀座的接触形线应连续密实,无断开.

e.对于敞口的油系统设备及管道,不做检修时应及时作临时严密封闭.

12.10润滑油冲洗和调试:

12.10.1冲洗系统前的准备程序:

下述的准备程序是汽轮机大修工序完成后必须进行的冲洗操作步骤。

机组第一次启动前的冲洗操作要按照“油系统冲洗和安装规程”进行。

冲洗范围的大小将取决于对汽轮机——发电机的检查范围。

例如只对低压缸作开缸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