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515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docx

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突破口

寻找高中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回答是,学生害怕写作文,写不出像样的作文。

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那么,高中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对现实问题能有深刻的认识,对生活能进行多度角的思考,能真正做到正确、深刻、新颖立意。

“立意”就是指作者确立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所揭示的生活真理。

因此,“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它是统帅文章的“纲”。

晚唐著名文学家杜牧说:

“文以意为先。

”我们清代学者王夫之把文章的“意”同“辞”的关系,比作“帅”和“兵”的关系,他在《姜斋诗话》中指出: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认为:

“任何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诞生,都要完成这样一种‘双重转化’:

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头脑’的转化。

它要依据‘反映论’的精神,能动地、本质地、真实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观念和情感),这是由事物到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作者观念、感情向文字表现的转化……这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

”简言之,由“物”到“意”,由“意”到“文”,就是“写作”过程所必须完成的“双重转化”。

这“双重转化”中,第一重“转化”是根本,是基础。

生活贫乏,认识低下,缺少“发现”,缺少思考,这些可以说是高中生写作的致命伤。

“意”是诗文的灵魂和主宰。

立意就是要为诗文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诗文写作成败的关键。

正确,就是要符合生活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就是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较高的认识价值;新颖,就是要有新颖别致,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立意好,才能唤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索。

作者的生活积累、思想水平和知识储备,是立意高下的关键。

宋代诗人张舜民和苏轼都有一首咏渔夫的诗。

张舜民的《渔父诗》是这样写的:

“家在耒阳边,门前碧水连。

小舟胜养马,大罟当耕田。

保甲元无籍,青苗不著钱。

桃源在何处,此地有神仙。

”而苏轼在《鱼蛮子》中这样写道:

“破釜不著盐,雷鳞芼青疏。

一饱便甘寝,何异獭与狙。

人间行路难,踏地出赋租。

不如鱼蛮子,驾浪浮空虚。

空虚未可知,会当算舟车。

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

”张诗说“门前碧水连”,“小舟胜养马”,生活很美好,所以说“此地有神仙”,把渔民说成神仙。

题目叫《渔父诗》,渔父则是对渔民的美称。

其实,这样写是不真实的。

而苏轼写渔民只有破釜,吃的连盐也没有。

他们煮鱼,只是同青菜一起煮,芼是合煮的意思。

再写他们的生活像水獭和猴子,是比较原始的。

最后说渔民的不纳税也是靠不住的,将来可能对渔船也要抽税。

桑大夫是汉朝的桑弘羊,他对车和船都要抽税。

结语说“蛮子叩头泣,勿语桑大夫”,写出渔民对那样贫困的生活也害怕保不住,他们怕桑大夫,这就真实地写出渔民的痛苦生话,表达出了对老百姓的深切的同情,所以题目也称为《鱼蛮子》。

作品在思想性上远胜张作。

这些说明作品的思想性的强弱,同是否符合生活真实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中心立意

中心立意是指根据材料的中心来确定主题的方法。

把握材料中心,必须先仔细、全面地掌握材料,然后再对材料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最后再确定立意所在。

如:

请以“守望亲情”为中心立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写好这个题目,首先是对“守望”要有正确的理解。

“守望”的词典义有两个:

看守瞭望;等待盼望。

既然是值得我们“守望”的,就应该是我们不可或缺的。

“亲情”一般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不管对方怎样也要爱对方,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健康或疾病,甚至无论善恶。

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互相的,不是单方面的,母爱是亲情,爱母也是亲情;二是立体的,不是专指母女情,也不是专指父子情,如父子(父女)情,母子(母女)情,手足情(兄弟姐妹),祖孙情(祖辈与孙辈),都是可以是亲情。

“亲情”重在“情”字。

但有时也指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之间的情义。

所以,不是亲人也可以有亲情,如朋友之情也可以说是亲情。

 【例文展示】

守望亲情

世上什么最令人刻骨铭心、荡气回肠?

一个字:

情。

父子母女之情、婆媳妯娌之情、兄弟姐妹之情、夫妻恋人之情、战友学友之情、同事同窗之情、师生师徒之情、朋友邻里之情……有了这份情,粗茶淡饭也是甜的、香的,餐风宿露也是暖的、好的;没这份情,灯红酒绿、琼浆甘霖也是涩的、酸的,锦衣绣被、高楼大厦也是寒的、破的。

满园的花草需要浇灌、栽培,才能四季常青、繁花似锦,温馨的亲情只有润泽、绵延,才能天长日久、永不枯竭。

这一份亲情需要守望呀,只有守住了这一份情,你心里才不会有冬季的降临。

生活就在一天天的记录里缓缓地前行,慢慢地延续……人们用文字表达着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情感:

亲情,友情,爱情……笔端倾注着全部的爱,字里行间写满了所有的情,用心,用爱,用情,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表达情感的不同方式:

含蓄,内敛,外露,豁达,无论怎样的形式,都传递和牵引着情和爱的足迹。

有时候喜欢某个人的文字,只因为自己也喜欢文字表达者那种对生活对人生很精彩的演绎方式,因为欣赏,人们会追随这些文字,因为崇拜,会去追寻文字背后某个人的生活轨迹。

期待着走近,渴望着了解,于是,文字的交流成了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

有人说,亲情是孩子心灵的衣裳,它为孩子遮挡一路风尘,抚平孩子心灵的创伤,让疲惫的灵魂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

当生活的凄风苦雨袭来,没有了亲情,孩子无处藏身,伤痕累累。

我不是社会学家,我不知道是什么让那么多人要背井离乡抛家别子,我也不是心理学家,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要用物质来表达亲情。

然而我知道,当人们连亲情都已习惯用物质和金钱来表达,那就是人类最大的不幸和悲哀。

亲情是母亲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父亲手上的老茧;亲情是母亲手捧的一分温暖,亲情是父亲肩头的安稳靠山!

在生活中人们是离不开亲情的,只要你细心体味,你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是值得珍惜的亲情。

亲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

亲情,是春日里的丝丝柔风,总能在乍暖还寒的时候,温暖安抚我们受伤的心灵;亲情,是夏日里的片片绿荫,总能在炎炎烈日当空中,为你我洒下凉爽;亲情,是秋日里的一方天空,总能使抑郁的心情开朗起来;亲情,是冬天里的一缕暖阳,让你我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亲情是一杯沁人心脾的清茶;当你失意时,她给你信心和坚强;当你受到屈辱时,她为你找回公道与尊严!

当你悲痛欲绝时,亲情会在你结冰的心海里注入暖流。

亲情,是山,是海,是碧空蓝天,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故乡一声声亲切的呼唤……拥有亲情,就拥有自信、幸福、快乐!

守望亲情,守望那一片温馨的精神家园!

守望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温暖的词,当然也可以守望一切埋在心里值得守望的回忆。

守望亲情,就像守望人生的灯塔。

在漫漫的旅途上,只要有它,坎坷才可以变为坦途,痛苦才可以变为幸福。

在纷繁的红尘世界里,无论你是否留意,亲情始终都自有一份低调的纯朴和自然。

它不喜欢刻意的雕琢,不在乎权势的高低,不追求财物的多少,不看重生命的贫贱。

当我惊异地发现岁月的飞刀已在我的额头留下淡淡的刻痕时,亲情早已随着滚滚的车轮悄悄浸润我的身体和心灵,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

当我翻开岁月的书页,可以找到一瓣已经干枯的花瓣,从中还能映出那桃花般天真的笑脸,时光已剥去青春的外壳,所有的记忆,都在瞬间里撞击和跳跃。

因为生命的年轮里刻满了思念的印痕,缘字有您有我,爱字有甜有苦,情字有思有恋,想字有牵有挂。

让我们在家园里放飞真诚的语言,用不绝如缕的向往,来编织出一个全新的梦,在家园里,把一份份浓浓的思念,和一串串甜蜜的祝福寄给心灵相约的朋友们!

当踏进花甲古稀的河流,回望走过的旅途,我们的感慨太多……人生的挥洒,也许会损伤一些记忆,岁月的流逝,可能会稀释一往情深。

可总有一些人让你牢记在心,总有一些事使你铭刻在怀,任凭世代怎样变换,岁月怎样流转,你都永远不会淡忘,这就是亲情。

【点评】我们不难看出本文在写作前就是运用了中心立意法,它从正面入手,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我们需要守望美好的亲情——“亲情是孩子心灵的衣裳”,“亲情是母亲手中的针线,亲情是父亲手上的老茧;亲情是母亲手捧的一分温暖,亲情是父亲肩头的安稳靠山!

”正是有了浓浓的亲情,人间才变得如此的快乐、温暖和幸福。

二、多维立意

多维立意指的是在审视思维客体时,我们需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进行思考,从而决定自己文章的主旨。

万事万物,由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们不应单一地、片面地看问题,应拓宽视野,能够从多角度立论。

相同的事物,相同的材料,不同的作者所作出的判断、所确定出的主题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的情况,足以说明多维立意并不罕见。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3年广东题)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作文题目就审题立意来说,考生既可以对整个故事发表意见,进行评论,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其一来思考。

比如从富翁的角度说,可以赞扬他的行善之举、慈善之心,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从第一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从第二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要经过思考鉴别之后决定取舍等;从第三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当今社会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做人就要有骨气。

其中每个角度又可以分解成若干小角度,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

考生既可以选取其中的任一人物进行立意,也可以从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进行对比立意。

【例文展示】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说,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

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确凿的流露。

慈善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不应流于形式。

缺乏关怀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药。

慈善,不仅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

当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费的食物,而非劳动得来,那么他大概也会像众多饥民一样濒于困顿。

在做慈善的同时,在提供帮助的同时,要使被帮助者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

如果不能,勿宁不给,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沦。

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关怀,而非单纯对弱者的怜悯。

怜悯是不值一钱的,而关怀却是无价的。

慈善还需以适应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

亚圣孟子有云:

嗟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陈光标的高调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让人觉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

不谈流于形式之嫌,此举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脸上贴金。

生前曾被媒体批评“一毛不拔”的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后被发现账上曾有一笔对斯坦福大学的高达25亿美元的巨额捐款,而且是匿名的。

我想,流浪汉对玉米、烧饼之需要,应当更甚于也更乐于对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时注入关怀,又以合适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还必须行之得处。

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们的善意。

正因为有人行善不得处,才会有某红十字会人员的疯狂炫富,才会有渔夫和蛇的悲剧。

将慈善行之得处,不是吝惜我们的善心,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们有限的慈善资源,去帮助真正需要的人。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小慈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

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

正如布鲁斯﹒韦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举手投足间。

搀扶孕妇上公交车,为福利院打扫卫生,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都可以是善心的体现。

古人根据人创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贴近了神。

善良的心性透过慈善的举动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类的文明。

而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绝施舍的穷人。

【点评】“善性是人性与神性最相近的地方”。

此文开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质,并对“慈善与施舍”做了确切的辨析,虽不过三言两语,却字字切中要义。

接着,作者在对慈善的关怀本质、施行方式、落实对象的几个层面上进行了缜密有效地论述,思想成熟深入,表达掷地有声,展现了一位关注社会思考独立尊重内心的中学生的良好风范。

文章结尾两段尤为令人称道。

作者不被材料锁定,在有限的生活经验之上,以更为宽阔的胸襟,扩大了对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时,与之延展的慈善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更为丰富的现实意义。

确实,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贵的善性传递者,财富与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严也从来没有排行榜。

善在大爱里,更在细节中。

(点评人: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徐珊)

三、片言以居要

片言以居要是指将很少的语言文字放在文章关键、显要的地方点明题旨。

我国西晋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陆机在《文赋》中指出: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所说的是只要用片言只语,放在显要的位置,就能使文章精警动人。

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主题单纯而集中,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其艺术感染力。

当然,这里的“片言”不只是要求字句很少,而且还必须十分精辟生动的。

它可以把文章的基本精神点化出来,全篇众多的材料围绕着片言而调动起来,使文章生色增辉。

此法大多用于议论文和散文。

片言点题之辞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好,要因文而定,或在开头,如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师说》开头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求学的人必须有老师。

老师,是传播道理、讲授学业和解答疑惑的人。

这便是本文的精警之处,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或者在篇末,如赵平的《你留下一抹微笑》最后是这样写道:

“夕阳渐渐沉下,霭霭暮色模糊了人和自然的所有轮廓,一切都变得影影绰绰。

在这个苍茫天幕上,唯独他的笑容异常清晰。

我知道,这微笑今生今世都将清晰如斯。

”作者非常含蓄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无畏的猜疑,应当充满真诚友善”的主题。

或在篇中,如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便是涵义丰富的精辟之言,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这“片言”,可以是一两个字,也可以是一两句话,甚至也可以是一段文字,但一定要放在显要的位置,起到领起全文的作用。

四、融旨于景

融旨于景是指作者把要表现的主旨融合在所写的景物中,借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情志。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是运用了融旨于景的立意方法。

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点评】这两段,通过对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细腻地描写,委婉含蓄地写出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以这“另一世界”来反衬不自由的现实生活,抒发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五、小题大作

小题大作是指一个小的题目,从大处着手,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

生活中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反映出太阳光辉”的艺术效果。

文章的内涵,大大超过了题目本身所包含的意思。

题目和文章内容是有密切关系的。

一般来说,题目从字面上表露或暗示出来文章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许多时候,我们是按照题目的意蕴来写文章。

而小题大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完全是照题作文,而是借题发挥。

这是一种深化主题的技巧,主要是用于议论性的文章。

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虽然处处描写“小”,却要时时表现“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大中选小,小中见大”,按照这条原则去做,我们的作文就可取得见一斑而窥全豹,见一叶而知秋的效果。

那么,小题怎样大作?

首先要判定哪些题目是小题。

一般而言,小题的取材多局限在狭小的天地,依题撰文,难以写出份量和厚度。

如《劝君莫酗酒》等便是单议酗酒对人体的危害,似乎囿于个人的圈子,缺少些社会性。

其次,要善于扩大。

遇到这类题目,要尽可能开发“材源”,串起那些相关内容,丰富文章的容量。

例如,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的文意是够小的,但却可以切入“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的大问题;再如还可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精神品质联系起来,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文题中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

同时,还可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中,使文章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当然,小题大作是有个限度的,不能任意拔高和扩大。

【例文展示】

转折

生活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更加渴望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看那边那个正在买彩票的男人,穿着和长相都再普通不过,单位发的尼龙布口袋放在脚边,里面是今晚要吃的菜。

男人又一次选了那组号码:

自己的生日加妻子的生日加儿子的生日。

我把镜头再次推向他:

“先生,您中了吗?

”男子擦了擦汗讪讪地说:

“下次吧,下次一定会中。

”我指了指手中的摄影机:

“说好了,今天去您家做个访谈,您看……”“哦!

好好好,来吧。

”男人捡起兜子招呼我一起走。

  男人说:

“你不能理解,我需要一次转折,一次人生的转折!

”他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锅铲,一滴油溅到我的胳膊上,很烫,像男人眼中对未来殷切的希望。

我说:

“您以前为什么不期待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呢?

”“以前……”男人把菜都盛在白瓷盘里,“哦,那时候太傻,总以为日复一日地干好工作就总会有起色,可是……哎!

  来到狭小的屋里,男人的妻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坐在小凳子上,一言不发,她始终是一言不发的。

以前她可不是这样一个女人,她有着正常家庭主妇的聒噪和八扑,直到有一天,她那“同一战壕”里的“苦难姐妹”忽然中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奖,从此便逃离了这个里弄,开始了新的生活,女人那天疯了一样地像男人那样重复着那个“姐妹”的话:

“人生是需要转折的!

不然就像咱们一样,苦熬-辈子都未必能出头呢!

”然后,女人忽然沉默了,据说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叫作失语症。

  “从此我就开始买彩票,我和这个家也的确需要一个转折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男人说。

  我把镜头定格在男人的双眼,问道:

“买彩票等于您生活的转折?

  镜头里的是一种很坚定但也很盲目的眼神,我又问:

“您只是想让这个家越过越好,一直以来都没有变过?

”“没有啊……”男人说道。

“那么,在您不知道有转折这么回事儿的时候,您……”我问。

镜头里的眼神一下子很激动:

“不知道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吗!

整天傻干,工作工作工作!

就是为了能让生活有起色啊!

啥!

可这个顶屁用!

没有转折,这一切都顶个屁用!

  我重新调了一下镜头,问道:

“您所谓的转折,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它是如何来的?

  男人说道:

“转折就是那个能让我们家一下子好起来,过上富裕生活的东西,它是怎么来的?

呃……彩票……你说呢?

  镜头里的男人的身影苍老而无助,我问:

“转折难道是我带来的?

”男人眼神空洞,嗫嚅着什么,旁边是他那很沉默很沉默的妻子。

我只有起身告辞,忽然门开了,一个男孩跑了进来,看到男人和女人,解嘲地笑了笑:

“又犯病了。

”既而转向我:

“我都听见了,量变到了质变,没有量的积累就谈不上转折,他们竟然不懂!

”我走了,摄影机里最后闪现的镜头是男孩无奈的脸庞,没想到竟以高中课本上的话结束了这次访谈。

从量变到质变,男人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他生命的一次转折,只不过,与他期望的恰恰相反,沉迷于运气带来的转折,他已经由车间技术人员变成了下岗工人。

  成功和失败或许只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判断,而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他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

【点评】 “一粒沙看世界”是作文中常用的手法。

本文通过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采访展开情节,撷取生活中买彩票这个小片断,反映了大时代的潮流下小人物的悲欢。

事件是小的,人物是小的,然而从中揭示出了“一个人经历的真正转折却是他对原有信念的背叛,对自己控制命运决心的背叛”的人生道理,这一道理是大的。

六、一字经纬

一字经纬又叫做“一字立骨法”,是指以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成为勾联全文线索的关键字作为立意之本,经纬全篇,使之成为文章的“眼睛”。

这种写法,可使线索分明,主题集中。

如高中教材中现代散文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全篇每一段都不离秋字,并将南方与北方的秋进行对比,把北国的秋独特的好处和优点表现得颇具特色。

第一段说的是他最爱北国的秋天,所以回到了故都北平。

第二段说江南的秋,赏玩却不能尽兴。

第三段细写北国之秋的特色:

由牵牛花感到十分的秋意;北国的槐树点缀秋色;秋蝉是北国特产;北方的秋雨奇而有味;北方的凉最有韵味;北方的果树更是奇景。

第四段比较说明古今中外的文人学士都喜爱秋。

秋能引起人特别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而北方的秋又比南方的秋特别能感受彻底。

最后,作者愿为留下北国之秋,折去寿命的三分之二。

全文以“秋”字统领、经纬,结构显得十分集中、明晰。

主题集中,使北国之秋突现在读者眼前,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