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有多远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442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有多远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大有多远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大有多远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大有多远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大有多远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有多远1.docx

《北大有多远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有多远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大有多远1.docx

北大有多远1

《北大有多远》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

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又浅,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

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送到城里去。

妻的一个表妹嫁在城里,帮儿子联系了学校,并让在她家吃住。

他们每月除了送去足够儿子的花销外,还要给表妹家带去绿豆、红枣、核桃之类的山里土产,还有一脸的感激和千恩万谢。

他们的收入,大部分都用在了儿子身上,村里这家买彩电,那家建新房,他们不动心、不眼红。

儿子每学期带回来的奖状,他们觉得比什么都珍贵。

他们把能省下的钱,都攒着,以备儿子将来上中学、上大学用。

可事不随人愿。

妻的表妹因丈夫有外遇而服毒自杀。

两家一场大闹,断了亲戚。

儿子自然不能再去人家吃住。

儿子在城里上学成了问题。

他们夫妻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丈夫去城里,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儿子上学。

他到一家建筑工地干小工。

他没文化、没技术,只能靠力气挣钱。

那家工地为了赶进度,每天中午管一顿饭,可他从不在那里吃,下了班赶忙往“家”里奔,给儿子做饭。

每顿饭他都做一份可口的饭菜给儿子,他则吃妻送来的煎饼、咸菜。

妻每次来时都劝他说,在外打工出力,也不能太节省了,熬坏了身体。

他总是说知道知道,照样舍不得。

为了儿子,他觉得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不知道什么原因,儿子升入四年级后,成绩急剧下滑,期中考试,一下子由前五名滑到了中下游。

他一听急了,先是劝说,继而便打,把儿子白嫩的屁股打得血红肿胀。

儿子趴在床上疼得哭,他则在一旁心痛、失望地抹眼泪。

他想辅导儿子,拿过儿子的课文,才知道现在的课程深了,小学毕业的他,最多只有现在三年级的水平,根本辅导不了四年级的儿子。

他想像城里人那样,请个家教,他干小工挣得那点钱,去了房租和爷俩的花销,根本请不起。

他认为那也不是长法。

他犯愁了,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叹息一声连着一声。

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这是个笨办法。

但他只有这个办法了。

这个办法就是与儿子同步上学。

让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后,把一天的所学传教给他,儿子当老师,他当学生。

年幼的儿子觉得好玩,一下子提起了兴致,上课再不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眼睛瞪得老虎似的,巴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住,以便晚上好教父亲。

晚上,儿子老师样地讲,父亲学生样地听。

讲完后,儿子还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转手给父亲,然后父子俩各做各的。

父亲有不懂的就问儿子,儿子有的会,有的也不会,但儿子从不说不会,却反过来熊他,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父亲就羞愧而无奈地点点头。

儿子还说,自己想去,明天再告诉你。

父亲心里笑笑,并不点破,就一边想去了。

第二天晚上,儿子准会把那题详细地给父亲讲一遍……

渐渐地,父亲能问住儿子的总是越来越少,后来,他绞尽脑汁也难不住儿子了。

小学毕业,儿子竟考了全校第二名。

他的笨办法如此有效,让他意外、欣喜,决定把这个办法继续用下去。

儿了升入初中后,开始上晚自习,每晚九点之后才回来。

他怕耽误儿子第二天学习和长身体,就让儿子简明扼要地讲一遍,等儿子睡下后,再慢慢地看书,细细地理解,验证儿子是否把该学的都学会了。

他基础差,白天又要拼命干活,因此他学得很吃力,常常要熬到深夜,白天干活时,总感到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来,有几次,还差点出了事故。

儿子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后,变得懂事了,看着还不到四十岁就像个老头样的父亲,理解了父亲这些年来的苦心和艰难,就对父亲说,您今后不要再陪我学了,我长大了,我会努力学习的,您放心就是。

父亲欣喜地连连点头,可晚上照样让儿子教他。

儿子再不忍心父亲陪他受罪,想了想说,高中的课程对您来说太难了,您仅用晚上的时间是没法学会的,不如我每晚回家后,把学的东西背一遍给您听,你认为可以了,我就睡觉,您认为不行,我就不睡觉,继续学,直到您满意为止……

儿子的懂事和体贴,让父亲泪眼朦胧。

从此,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父亲复述当天的所学,以及重点、难点。

儿子每次考试,都把试卷拿给父亲看。

儿子的成绩稳稳保持在第一名。

三年的时光,既快又慢地过去了。

儿子以全县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

儿子成为他们镇有史以来第一个考上北大的学生。

儿子临走那天,镇政府开了欢送会,镇长、教委办主任亲自来祝贺。

锣鼓喧天、鞭炮声声。

儿子披红戴花,被人们簇拥着、注目着、称赞着,真有点“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味道。

父亲看着即将到北大上学的儿子,感觉如梦幻一般,眼眶直发热。

镇长走过来,拉住他的手说,老哥,你教子有方啊!

谈谈经验吧。

他忙说,我几乎是文盲,既没教也没方,是孩子争气啊!

镇长就对儿子说,那你介绍一下经验吧,好让我们镇将来有更多像你这样的学生。

儿子摇了摇头说,我没有经验,真的没有。

儿子又说,我能走进北大,完全是我父亲一步一步推着、扶着我走过去的……

众人不解,却见儿子泪流满面,说不下去了。

 

北大,并不遥远——读《北大有多远》有感

我也有一张同样的照片,在北大西校门,在斜阳辉映下,但我的脸上并没有留下象天一同学(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因为我已永远没有机会成为通中学子)那自信、自豪而又灿烂的微笑。

十八年前,在未名湖畔也曾留下我略显疲惫的脚印,在蔡元培先生的塑像前,也留下了我崇敬、仰望的目光。

读着天一同学的文章,不由得把自己又带回到了上个世纪与他同龄的年代。

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没能赶上象天一,象我儿子所拥有的好时光,也没有机会象他们一样成为通中校友中的一员,但我也有一个象他们一样拥有的严父、慈父,也曾拥有过金色的梦。

四十一岁的我,还依稀记得那些令人心碎的年代,从"批林批孔",批"学而优则仕",到批判"右倾翻案风",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

"工农兵大学生"的名称是多么令人羡慕而不可有,因为那只能是干部子弟,"居民户"的同学才能享受的机遇。

七十年代,父亲强迫我练字,希望我能写得一手好字,向往我有朝一日能成为公社的秘书,抄抄写写,以能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存境地,后来,父亲又教我拉二胡,期望我哪一天能在公社宣传队里谋一份差事,或者跑跑龙套,有口饭吃。

那时,我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最希望能有一顶黄军帽,或者能把那只瓦工用来装泥刀的手提书包换成一只军用跨包,那该有多神气啊!

高一的时候,传来了恢复高考的佳音。

记得那年的一个夏夜,我正坐在床沿上做作业,身为中学教师的父亲,从学校回到用土坯砌成的、低矮的家,手里拿着一把仅比济公用的略好些的芭蕉扇,来到我的身边,一边帮我在台下驱赶蚊子,一边语重心长地说:

"爸爸这辈子到现在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唯一的财富就是你们兄妹俩,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在自己家里出一个大学生……"。

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着父亲年纪不大但已饱经风霜的脸,我的心震撼了,我读懂了他的神情,于是我开始努力、发愤。

那年,我正好与儿子现在的年纪一样,十五岁。

那时,我也听老师说过北大、清华、复旦,但我从没有勇气去想。

毕竟,农村与那里太遥远,毕竟1%、2%的录取率是残酷的现实。

正因为如此,我也比较满足了,最终我还是考取了大学专科,后来可分配到了北京国家机关工作,也到过北大、清华园。

初为人父时,看着儿子稚气、胖呼呼的脸,我就希望他能胜过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自从去年儿子考取通中后,我们脑海里似乎飘起了北大的校旗,眼前闪过清华的校徽。

也许几年后洗衣机里洗的是儿子在复旦的校服……。

一夜之间,感到从此北大不再陌生,不再遥远,看到儿子背着书包,胸前戴着通中校徽出门,自己那往日从未表白过的,淡淡的失落也一扫而空。

然而,为自己的情绪与儿子的成绩一起忽上忽下的时候,为与儿子说说我的过去而他兴趣索然的时候,我又变得沉重起来。

我多么渴望儿子能象我当年理解我的父亲一样理解我,能有一颗善解师意、父意的心!

能有进取的、向上的、朝气蓬勃的冲动,能让老师、父母慰籍,尽管我也知道,孩子总是孩子,需要呵护和循循诱导。

读罢天一同学的文章,由衷的共鸣使我分享了他的成功,也分享了他父亲的骄傲,他应是我儿子学习的榜样,他的文章也是我学习、尊敬的楷模。

此时,已经是深夜了,孩子已进入了甜密的梦乡,我真想跟他说,北大并不遥远,而要实现从通中走向北大,需要的是勤奋、好学和艰苦的耕耘,要牢记师诲、父训,树立起人生远大的目标,奋斗,奋斗,再奋斗,前进,前进,再前进!

用实际行动报效母校,报答师长。

做爸爸的也愿意替你摇扇驱蚊或者装订作文集。

衷心地祝愿在几年以后的《通中》报上也能读到你写我的文章。

编者按:

以下刊登的是我校校友陈天一同学发表在《相约考北大》一书上的文章。

该书是一本汇集了2001级部分院系七十余位新生谈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的书。

陈天一的文章被安排在该书的第一篇。

陈天一,男,19岁,毕业于江苏省南通中学,2001年考入北大法学院,高考总分664分,为江苏省文科第一名。

曾获江苏省三好学生称号,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江苏省物理竞赛一等奖等。

当我站在古仆典雅的西校门外留下幸福的微笑,当我斜倚长椅静静地注视着未名湖水淡淡的涟漪,当我凝视蔡元培先生的塑像遐想那一个世纪前的智慧与灵光,甚至,当我作为北大的一分子,忙忙碌碌地穿梭于熙来攘往的人群中,随着北大的脉搏一起跳动的时候,我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现在看来已经不是问题的问题--

是啊,北大究竟有多远?

仿佛是很遥远的一个早晨了,爸爸送我去上学。

那时的我好像刚上小学一年级吧,成天乐呵呵的,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想,北大这个陌生的名词已经不仅仅是"遥不可及"这四个字可以形容的了,它对于我是一个比月球还要虚无缥缈的概念(至少每天晚上抬头我还能看到月亮),是一个和北京天安门一样神圣的地方(后来我才知道普通游客也是可以登上天安门城楼的)。

总之一句话,北大,与我无关,它的远近更是与我无关。

然而就在那个早晨,爸爸向我提起了北大,那仿佛是我对北大最初的印象,但我实在是记不清爸爸都和我说了些什么。

那个早晨就像一块磨过砂的玻璃,只给我年幼的记忆留下一点点支离破碎的幻影,但,就是那一点幻影,使我懵懵懂懂间知道北大是可以考进去的,知道北大是中国的最高学府,知道上了北大就会有很大很大的出息。

请原谅一个孩子的天真无知和过于简单的思维方式。

但至少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北大与我的距离是可以丈量的;至少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北大不是挂在画龙点睛的,尽管它依然遥远,远得我没敢继续思考下去,远得我在后来的十多年中都没敢在自己的理想中播下北大这粒当时想来几乎是接近完美的种子。

其实,或许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北大就像一颗流星从我心灵的天空匆匆划过,甚至连一点微弱的光芒都没有留下。

我只是继续我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淡淡的欢笑,平平淡淡的哭闹--当写下"北大有多远"这个标题的时候,一种神秘、甚至是宿命的感觉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房:

我十多年的人生之路上几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正丈量着与北大的距离,但实际上我走的哪一步不是朝北大的方向迈进的呢?

我走的哪一步不是回答着"北大有多远"这个我现在仍无法用三言两语来回答的问题的呢?

那么,就让这些琐碎的步伐,就让这些点点滴滴的往事来回答吧……

我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家庭,长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大杂院,没有什么特殊或者优越的环境。

但从小,父母就给我种下了好好读书的种子,尽管我并不十分爱学习,甚至还相当贪玩。

记得有一回,已上幼儿园的我放学后没有回家而是和另外一个小朋友走到了一条偏僻的小路上,当爸爸慌慌张张找到我时,我竟乐呵呵地站在一座狭窄的独木桥上,下面就是哗哗哗的河水……无论如何,相比起大部分同龄人,我的学习应该说是提前了一步。

在小学之前,我已经掌握了复杂的加减法和简单的乘除法,学会了汉语拼音和不少汉字,爸爸还曾让我背过好多唐诗,可惜现在差不多都忘了。

回想起来,在小学之前打下的比较扎实的基础是受用终生的。

它让我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领先了一步。

有了这一步,就有了自信,更有了一股不断努力向前进取的劲头;有了这一步,我就时时提醒自己你应该做得更好,你也可以做得最好--就是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我,走过19年的风风雨雨,走进北大,也将陪伴我走向未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小学的6年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模糊的梦,但它对于我却是最"惊心动魄"的一段求学经历--我就像是一头笨拙懒惰的老黄牛,在鞭子的抽打下不情愿地向前走。

学习就像是一味苦涩难咽的中药,我不知道它对我意味着什么,更不知道上大学是个什么概念,我只知道学习很苦,学习很累,而且据说考了初中还要考高中,考了高中还要考大学(现在知道这还并非终点--遥遥无期啊!

)于是,写作文时脑子里浮现的是精彩的小人书,做数学题时耳朵里飘进的是小伙伴的嬉笑声……

而每当此时,我总是老老实实地把那颗像脱了缰的野马一样恣意驰骋的心收回来,因为,我看到了爸爸,还有他从厚厚的玻璃镜片中射出的几道冷冷的让我胆战心惊的目光。

后来我在一篇《父亲如酒》中对爸爸作了这样的描述?

quot;父亲如酒,一杯浓烈的白酒……他始终是那么威严、冷酷、不容驳斥,就像高脚酒杯中的'二锅头'、'西凤酒',只能仰头猜测它有滋味,却从不敢亲自品尝--我想,那一定是涩辣呛鼻的。

"

贪玩兴话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所经,我就有了以下这些"冒险经历":

该写的作文没写完,就偷偷摸摸打起了游戏机;布置的数学题一道未做,就自作聪明地拷贝起了参考答案……纸包不住火,一旦"东窗事发",自然就免不了一顿皮肉之苦了,这样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用"惊心动魄"来修饰我的小学生活了。

爸爸从一年级开始教我写作文,从第一篇简简单单寥寥几笔的以逛街为主题的周记,到高考中一篇接近满分的以诚信为话题的散文,这些文字恐怕就是爸爸对我的教育的最好的印记了--12年啊,个中滋味,谁人能解?

当我翻开过去的日记本,看着自己那略显幼稚却也工工整整的字,看着爸爸在每篇作文后给我打的等级和或长或短的评语,心中胀满了一种略带酸涩却又甜蜜无比的幸福感--天下有第二个这样的父亲吗?

有第二个父亲会为了一篇作文和孩子反复地讨论、仔细地斟酌吗?

有第二个父亲会不顾孩子眼中委屈的泪水毫不留情地把稿纸撕成碎片丢下"重写"两个字吗?

有第二个父亲会把孩子的零散的作文收藏起来,整理成册,并细心地写?

quot;前言"吗?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爸爸整理的三本作文集正略带凌乱地堆在我的床头。

爸爸给它们取了三个意味深长的名字:

学步集、跬步集、信步集。

爸爸在前言中这样写道:

"《学步集》、《跬步集》、《信步集》,习作的三级跳,亦是父子共舞的三部曲。

天一,历时十二载,为父累了,你果敢、谨慎、放心地独自远行吧。

虽然道路沉默不语,但总能听到前方的足音,于是,我忆起了泰戈尔的一句话:

'太阳横过西方的海面时,对着东方,致他的最后的敬礼。

'现在我这么讲确实为时尚早,但心态趋老,仅仅古井微澜而已。

切记,不管你走到哪里,我都会凝视你:

一步,一步,又一步…?

quot;当我坐在美丽的燕园,读着自己的成长之路,读着爸爸有良苦用心时,心里总是不由自主的泛起一阵又一阵的幸福和感动--什么时候,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三本用文集化做缕缕清新的书香飘进爸爸的心房呢?

想着想着,我觉得,过去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尽管,它来得太艰难。

只是,我懂得太晚,我曾经让爸爸那么的伤心,那么的失望,诚如爸爸所言:

"小学六年的磨砺,我已心力俱衰,欲言还休;天一呢?

更是勉为其难,如果用瓢盛泪水的话,恐怕也可溢出来了。

"我只知道爸爸对我太严,因此每当写《我的爸爸》时,总是心不在焉地写上一堆干巴巴的空话、套话、废话。

而每当此时,爸爸也不会像以往那样不知疲倦地提多少修改意见,只是失望地叹口气:

"我知道,你对爸爸没有真情,哪能写出什么好文章呢?

……"现在我知道那口气中饱含着多少无奈和酸楚--爸爸不仅得不到儿子的理解,也遭到了家人和同事的反对--他是承担着很重的心理压力的!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北大,人们可以对爸爸说上一堆吹捧的话,可当时呢?

是什么支撑着他呢?

这里有爸爸若干年前写的一段话:

"六年的风风雨雨,我也曾有过苦恼、徘徊、自责,终究九死未悔,支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天一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我这辈子命途多舛,穷困潦倒几成定局,寄希望于天一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中年得子,盼之愈切,督之愈严嘛。

我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天一说:

'年幼时幸亏爸爸……则一生无憾,足矣'!

"

爸爸现在可以无憾了。

走在燕园的路上,回忆那似乎就在昨天的过去,我恍恍惚惚间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没有爸爸呕心沥血的培养,我还能悠闲地享受一个北大人的思想吗?

中国人是含蓄的,有些感谢的话可以说给陌生人听却无法亲口告诉最亲近的人,甚至是自己的爹娘。

所以我要在这里写下这样的回答:

"不可能!

"这是我发自肺腑的声音。

还是在《父兹缇啤芬晃闹校倚吹溃?

quot;父亲依然严厉,但我很快发现这杯白酒其实是多么的渴望品尝、渴望沟通、渴望理解--我是父亲理想的寄托、精神的慰藉,我是他唯一的儿子!

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和父亲的交谈逐渐多了起来。

我了解了父亲的理想,父亲的梦,了解了十年浩劫如何残酷的断送了他本该更加辉煌的前程,我更感到了父亲在每次责骂儿子之后深深的不安和不为儿子理解的心酸……"。

我记得当时爸爸读了这篇文章后又深深地叹了口气,不,确切地说,是长长的舒了口气。

爸爸想了些什么呢?

我不知道,但我清楚地记得,小学毕业后,他就很少直接问我的学习了,取而代之的是学习之余的谈心……如今坐在燕园,每每在疲惫中强迫自己拿起教科书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当年的我,那个眼里噙着泪水,极不情愿的拿起作业,心里还念叨"爸爸是不是不喜欢我"的我。

人生就是这样一个怪圈,有些东西拥有时想失去,失去时又拼命想--当我远离家乡,置身于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中间,当身边不再有人严厉地呵斥你,不再有人发自内心地鼓励你、甚至是犯了错误后也不再有人骂你,我才知道,爸爸那张严厉的脸上藏着一个怎样沉甸甸的"爱"字!

有这样两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未来。

一句话:

"诚实比成绩更重要。

"那一次,爸爸发现了被我藏起来的考得不理想的试卷,他发了有生以来最大的火……我从此知道了,考分和钱一样,只有是靠真才实学赚来的才是光荣的。

这样的话恐怕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如此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了。

第二句话是:

"学习是自己的事,学就认认真真地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

"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爸爸决定给我"松绑",培养我自学的能力,那是一年中我听的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也是让我花了好多年才真正明白的一句话。

那么多家长费尽心思教育孩子不就是为了让他们明白这个说来简单做来难的道理吗?

这两句话就像两只翅膀,有了它们,我可以自由翱翔,而当我熟悉了飞翔本领,爸爸就可以安详地注视着我飞向远处了。

考上通中(江苏省南通中学)初中部的欣喜是难以言表的,南通曾流传这样一句话:

进了通中的门,就是大学的人。

我至今仍觉得那种欣喜远胜过高考夺魁的兴奋,也许是我想它想得太久,也许是我太害怕考试失利如何面对"江东父老"。

总之,发榜后,我是一路跳着笑着跑回家的。

通中是一个尖子生云集的重点学校,好多同学在小学就小有名气,当我幸福地坐在教室里的时候,有一点隐隐的不安,感觉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自己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

用我当时作文中的话来形容便是"觉得有一团乌云紧紧围绕着我,让我喘不过气来"。

当时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进入班级前10名。

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是我终生难忘的。

我考了班级第6名,年级第14名。

这是我难以忘怀的数字,虽然它实在说不上辉煌,但它比后面无数次的第一都更能激励我--我完成了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我可以,也能够做得更好!

自信真的很重要,尤其当你置身于一个新的环境,当过去的骄傲都化作了历史的时候,惟一能做的就是:

用行动,证明自己。

初一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当时的兴奋溢于言表,尽管只比第二名高了0.5分。

名次其实真的不很重要,但重要的是它用这微不足道的0.5分给了我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一个我进入通中后从未有过的心理暗示:

你也可以做第一!

很多为考试而惶恐的同学有时缺少的或许就是这小小的0.5分。

可是,为什么在了解自己之前就说己不如人?

为什么在挑战别人之前就先认了输?

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直到现在也未变。

初中的班主任许薇老师是个很负责的人,每个周末她都会叫我们写一篇周记。

我还依稀记得我在一篇周记里写过的一句话:

"攀登梦中的象牙塔。

"当时"大学"对于我只是一个朦朦胧胧的概念。

我只知道它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一个因为文革成为爸爸心中永远遗憾的地方,是一个因为遗憾而被寄托无限希望的地方……一次冬令营,学校请了一位毕业于通中,就读于清华的大学生给我们做报告,讲了些什么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大家都近乎崇拜的目光注视着她,报告完了还久久不愿离去。

我呢,只能是呆呆地站在一边,想着一个虚无飘渺的未来。

高考结束后,我也在母校给学弟学妹信讲了?

quot;学习经验",当我坐在讲台前,注视着台下那一双双虔诚的目光,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北大有多远?

兴许就是从台下到台上这段既长又不长的路吧!

……

初三、中考、高一,日子就这样很平淡地流走了。

还记得1998年参加赴京夏令营时立下的考北外的志愿,还记得高一被"钦定"为班长时满脸的诧异,还记得选择读文科后物理老师脸上的无奈,还记得文理分班后走进一间破旧的办公室,陈建云老师(高二高三的班主任)说的一?

quot;虽然我们以前不认识,但今天你到我的班上来就是一种缘分"……多少往事啊!

即使是那影响深远的"读文读理"的决定似乎也就是在表格中匆匆地打了个勾就一晃而过了。

人生路上有很多很多重要的决定一生的选择,很多很多看似要斟酌再三的选择,但真正用于决定的时间也许只是一瞬--谁能预知自己放弃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呢?

写到这里,你也许就会明白"北大有多远"这个标题的含义了--最先想上复旦,后来想考北外,结果到了高三,思来想去,家人讨论,老师教导,感觉北大毕竟还是北大,中国最高学府啊,不考就太可惜了--至于什么系,倒也没有多加考虑,在江苏就收可以数得清的二十几个人,就是那么几个系,多想也是白搭,当时的想法说是只要能上北大,不管什么系,都是胜利。

于是选择了法学院,然后就是高考的胜利、暑假的辉煌,一直到现在,我坐在北大图书馆,思考一个"北大有多远"的问题。

回想起高考前的那段日子,真是简单而又充实,时时提心吊胆,却又时时憧憬着未来。

这是现在的我很难寻找的一种感觉,或许有些感觉是一辈子只能拥有一次的。

当我在酷热的教室里挥汗如雨的时候,当我在落日的余晖中与同伴聊着迷茫却并不遥远的未来的时候,当老师用难舍的目光注视着我们的时候,当父母微笑着鼓励我振奋精神的时候,当我郑重地填?

quot;北京大学"四个大字的时候,当……我知道,自己拥有了一段最可宝贵的记忆。

我至今还很庆幸自己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师,那么地敬业,那么地爱学生。

他们中间有上课晕倒的,有嗓子哑了把要说的话写在黑板上的,也有为了平衡我的心理不厌其烦找我谈心的……请恕我无法将他们的姓名和事迹一一写下来,但我真的从内心深处感谢他们,是他们带我一步一步走近高考,走过高考又走进这梦寐以求的燕园。

北大究竟有多远?

在《读者》上看到一篇《一只鲸鱼的奇迹》,很有感触。

当你看到体重达8600公斤的大鲸鱼跃出水面6.6米,你是什么感觉?

然而创造这种奇迹的方法却再平凡不过:

先把绳子放在水下,鲸鱼每次从水面游过都会得到奖励,然后逐渐提高绳子的高度,只是提高的速度必须很慢,不让鲸鱼因为过多的失败而沮丧……

我想答案就在这个故事当中了。

但我还是经常回忆起那个早晨,那个像磨过砂的玻璃一样模糊的早晨,那个未来像冬日阳光一般淡淡地洒在我心灵的早晨,那个北大之梦开始的早晨……梦醒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就像那条鲸鱼一样,高高地跃出了海面,呼吸着早晨清新的空气……

 

你凭什么上北大

未名湖边的桃花开了,我曾经无数次梦想过,花开时湖边折枝的人群里会有自己的身影。

那个时候,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迫切,目光却比你们更加迷茫,那时我高三。

我高一那年,差点就把自己废成了一切锈铁。

上课时睡觉、聊天、看漫画,跟后面的那些男生大呼小叫,把年轻的女老师气得眼里含泪。

高二分科,我选了文科。

你无法想象我所在的中学有着多么烂的文科班——本科上线三人,那是什么概念?

更具讽刺性的是,那三个人全是复读生。

然而我在大家或无奈或鄙视的目光里,毅然决然地在文科班报名表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那真是我一生中字写得最好看的一次。

我只是突然间觉醒了,觉得自己的一一辈了子不能就那样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