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闰洪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4105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271 大小:17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闰洪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1页
陈闰洪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1页
陈闰洪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1页
陈闰洪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1页
陈闰洪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闰洪教案.docx

《陈闰洪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闰洪教案.docx(2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闰洪教案.docx

陈闰洪教案

《1、观潮》———第

(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默读课文

 

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

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

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教学中我们将这一段作为教学的重点,并且安排在第一课时教学,以期先声夺人,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1、观潮》———第

(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潮来之时的壮观景,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课件中潮来时的声音

  教师:

听!

这是什么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

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

“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

人声鼎沸

  教师:

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

跳着叫着,挥手喊着:

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

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

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

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4)引入文字资料:

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课件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5)播放录像。

(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

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6)教师:

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

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

(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

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

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

平静、人山人海)

  (评析:

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小结: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课件中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

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放录像)

  1.教师:

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

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

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作业设计

 

1.继续背诵文章3.4段落。

2.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潮来前:

风平浪静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

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导入新课

《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营造学习氛围。

初读,感知全文

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2.初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

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

  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

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

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

 壮丽(2自然段)奇异(3-4自然段)

 

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

再读,感悟全文

1.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

     海拔:

3000米长5044米平均深:

2268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

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2.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你想说什么吗?

   3.指导朗读,强调气势。

   4.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奇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5.指导朗读:

   6.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

齐读5自然段。

为什么说它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

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

向学生渗透说明方法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全班齐读。

2.指明读,学生评价学生。

学生在朗读中体悟,在相互评价中提高。

作业设计

1.熟读文章,将好词好句摘抄。

2.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壮观

奇异:

山异(热带雨林、冰川)

     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

     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完了,我觉得有遗憾的地方,如:

本节课在联系上下文推想文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上体现的较弱,如果能进一步加强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主旨有更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在补充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上比较有限,课堂上对文章内容的相应扩展和延伸,会更好的帮助学生体会其神奇与壮丽,并且使得课文的知识量也有一定的扩充,更能激发学生课下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将课堂进行无限的延伸。

—《3、鸟的天堂》———第

(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引题、创设情境

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使学生入情入境的来学习文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

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

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

(相机板书:

榕树鸟)

 

在学习小组中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再读课文,细细体会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在读中感受榕树之美和小鸟的勃勃生机。

作业设计

读熟文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身临其境的技巧,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首先在我眼中就没有大榕树,没有众鸟的欢腾,没有美,没有情,当然也没有引导学生真正地进入情境,真实的课堂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这堂课很不错,可是没找到感觉的课,怎能算是成功呢?

学生没有真正用心地参与,没有碰撞的火化怎能算是不错呢?

—《3、鸟的天堂》———第

(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

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

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

    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

    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

     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

   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播放录像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共享学习心得。

教师顺势进行朗读指导)

    ⑵围绕描写榕树叶子的相关语句,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学生实际,以及自己的感受谈体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通过以上环节,归纳:

     远:

许多株一簇簇

       榕树大

     近:

一株干:

不可计数绿

         根:

垂伸茂盛

         枝:

卧富有生命力

         叶:

翠绿堆

    ⑶教师参与朗读7、8两段,进一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感悟榕树奇特的美。

2.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⑴演示课件(群鸟齐飞图,配乐朗诵课文),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

   ⑵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

   ⑶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课件配乐)

   ⑷交流感受:

你想到了什么?

   ⑸师生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以不同形式的读来代替讲,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表达技巧,拓展升华和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创设情境,进行语文实践

推荐“小鸟”参加鸟类演讲比赛。

课件出示主题:

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

   要求:

根据课文12、13自然段的内容,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1.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练说,评出一位高手参赛。

2.生准备后交流,生生互相评价。

   小结:

精彩的演讲,使我们更加喜爱大榕树,也更加珍惜我们快乐自由的幸福生活。

当然也忘不了人类对我们的友善与保护。

此时,我们也更能体会出巴金老爷爷的赞叹:

   齐读:

“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把演讲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方式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化的“生命态”中展开“对话”,活化了教材。

  

自选练习

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

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

   2.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差异性的练习设计,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弹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作业设计

1.画鸟的天堂:

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

2.完成同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以训练学生语感为主,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预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4、火烧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

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板书课题)

练习学生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

“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

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锻炼学生学会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的能力。

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

那时的云彩什么样?

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在学生固有对云彩的认识上,加以指导,令学生的习作水平有所提高。

作业设计

观察云彩或火烧云,写一段描写云彩的段落。

 

板书设计

 

火烧云

变化

颜色形状

 一会儿…一会儿…马狗狮子

一会儿…一会儿…

教学反思

《火烧云》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作文,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火烧云图景,文章用三个自然段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课堂上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空中还会出现那些形态各异的火烧云,学生们说可能会出现大鹏展翅,狼追小兔,美丽的仙女等画面。

接着我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内容把大家想象的画面说具体一些,然后让学生们仿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片段,写篇小练笔。

—《语文园地一》———第

(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教学重点

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

教学难点

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及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理念

导入

口语交际

师: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