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351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34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docx

执业医师循环系统

第十二章心血管系统(50分)

第一节心力衰竭

①血液循环:

腔静脉→右房→三尖瓣→右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房→二尖瓣→左室→主动脉瓣→主动脉。

②栓子脱落顺血流;心力衰竭逆血流。

V/Q=0.8。

③临床上大多数心衰都是低排出量心衰,高排出量心衰常见于甲亢、动静脉瘘、脚气病、贫血和妊娠。

④无症状性心衰是指左室已有功能不全,射血分数降至正常50%以下而无心衰症状的阶段。

一、基本知识

(一)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及诱因

1、基本病因:

记忆:

前夫(前负荷)后夫(后负荷)不给力(心肌收缩力减弱)。

(1)心肌收缩力减弱:

冠心病最为常见

(2)后负荷(压力负荷,是指大动脉压)增加:

动脉压力增高。

如高血压(体循环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左心室后负荷)、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后负荷)。

记忆:

后夫(后负荷)提(高血压)刀宰(狭窄)肥(肺动脉高压)羊

后负荷的原因:

动脉压力增高。

记忆:

落后了就有压力了,就是狭窄+压力增加。

(3)前负荷(容量负荷,也叫心室舒张末期压)增加:

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②左、右心或者动静脉分流性先心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等。

③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者循环血容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血,甲亢等。

心脏的容量负荷也必然增加。

记忆:

关(关闭不全)心(先心病)前夫(前负荷)评(贫血)价(甲亢)

2、诱因:

感染、心律失常和治疗不当依次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诱因。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3、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

心室重构。

心衰分期:

A期(前心衰阶段):

有高危因素,尚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症状;

B期(前临床心衰阶段):

无心衰症状,但已发展为结构性心脏病;

C期(临床心衰阶段):

已有基础结构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

D期(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衰。

(二)心功能分级

1、Killip分级(急性心梗用):

心梗临床表现:

最早出现疼痛(必须有这个症状)。

Ⅰ级:

无肺部啰音和第三心音;

Ⅱ级:

肺部啰音<1/2肺野;有左心衰竭;

Ⅲ级:

肺部啰音>1/2(急性肺水肿);

Ⅳ级:

心源性休克(血压<90/60mmHg)。

Killip分级记忆:

1无2啰半;3肿4休克

2、用NYHA分级(非急性心梗):

没有心梗或者不是急性的就是NO心梗,为NYHA。

Ⅰ级:

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一般活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爬楼能爬顶楼】

Ⅱ级(心衰Ⅰ度):

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

休息时无症状,一般活动(每天日常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爬楼梯到3楼】

Ⅲ级(心衰Ⅱ度):

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

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或从事一般家务活动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

【爬楼梯到2楼】

Ⅳ级(心衰Ⅲ度):

患者有心脏病,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在底楼喘气】

NYHA分级记忆:

一无二轻三明显;四级不动也困难

3、6分钟步行试验:

<150m为重度心衰;150-450m为中度;>450m为轻度。

二、慢性心力衰竭

(一)临床表现

1、左心衰:

症状:

主要为肺淤血、心排出量降低的表现。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和端坐呼吸,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肺水肿。

劳力性呼吸困难可为首发症状(最早出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化成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2)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者白色泡沫痰)。

(3)两肺底湿啰音和喘鸣音;两肺底常可闻及湿啰音(中小水泡音)和喘鸣音。

心脏听诊可闻及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舒张期S3奔马律(心衰特有体征之一)。

心源性哮喘(也叫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有高血压史,禁用肾上腺素;支气管哮喘无高血压史,禁用吗啡(抑制呼吸);氨茶碱两者都可用。

2、右心衰:

(1)症状:

体循环淤血。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尿少、夜尿增多等。

(2)体征: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按压肝脏30-60秒),颈静脉充盈或怒张;下垂性对称性水肿(双下肢),右心奔马律(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衰引起淤血的主要器官:

肝,脾,胃肠道。

左心衰的病人一般有高血压病史,因为体循环高压。

高血压+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

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

交替脉:

左心衰、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梗、主闭;

奇脉:

右心衰、大量胸腔/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水冲脉:

甲亢、脚气病、严重贫血、主闭、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

3、全心衰:

左、右心衰的临表同时存在可考虑全心衰。

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后,左心衰肺淤血的症状反较单纯性左心衰时减轻。

(二)诊断:

首选超声心动图,用于心室的收缩和舒张。

1、收缩功能:

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主要指标是射血分数(EF)。

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运动时至少增加5%;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应>40%;

2、舒张功能:

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是E/A。

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房收缩)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正常时E/A>1.2。

【E早A晚】

3、血浆脑利钠肽(BNP)测定:

有助于心衰诊断和预后判断,对未经治疗的患者,如其水平正常,则可排除心力衰竭的诊断。

4、心衰时,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肌内不仅BNP分泌增加,ANP的分泌也明显增加,使血浆中ANP及BNP水平升高,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为此,血浆ANP及BNP水平可作为评定心衰的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5、肌钙蛋白:

多表明心肌损伤或心肌梗死。

6、中心静脉压(CVP):

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变化,在反映全身血容量及心功能状态方面比动脉压要早。

正常值为0.49~0.98kPa(5~10cmH20)。

当CVP<0.49kPa(5cmH20)时,表示血容量不足;>l.47kPa(15cmH2O)时,则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若CVP>l.96kPa(20cmH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三)治疗

1、首先控制感染。

2、药物治疗

(1)利尿剂:

最常用,通过排水排钠减轻容量负荷。

①噻嗪类:

轻度心衰首选,痛风和高血糖禁用(因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低钾和高血糖等)。

②速尿(呋塞米):

肾功能不全首选。

袢利尿剂,强效,一般20mg起始,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轻前负荷。

排钾→副作用:

低钾。

③螺内酯(安体舒通):

保钾→高钾禁用。

④慢性心衰应长期联合应用维持,水肿消退后最小剂量无限期使用;间歇应用,注意监测血电解质。

(2)血管扩张剂:

①硝普钠:

同时扩张动脉和静脉,降低心室后、前负荷。

主要用于以心排出量降低、左室充盈压和体循环阻力增高为特征的晚期心衰患者。

起始剂量0.3ug/(Kg.min),最大不超过5ug/(Kg.min),维持量50-100ug/min。

主要降低后负荷,还能增加心脏射血量。

最常见的副作用是低血压。

②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主要扩张静脉和肺小动脉。

降低前负荷。

初始滴速为10ug/min。

扩张冠状动脉治疗冠心病;扩张肺小动脉治疗肺动脉高压。

③酚妥拉明:

主要扩张动脉,降低后负荷。

④ACEI(普利家族):

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培哚普利、咪达普利。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都必须使用ACEI,且需要终身使用。

禁忌证:

双肾动脉狭窄、无尿性肾衰竭(血肌酐>265umol/L)、血钾>5.5mmol/L、低血压、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两肾一高低+孕妇

适用证:

心衰伴有高血糖;逆转心肌肥厚(左心室);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

作用机制:

抑制RAAS系统及缓激肽降解;扩血管;改善远期预后,降低死亡率等。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如氯沙坦、缬沙坦等。

一般不引起咳嗽,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替代ACEI治疗。

对于那些依赖升高的左室充盈压来维持心排血量的阻塞性心瓣膜病,如二狭、主狭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不宜应用强效血管扩张剂。

(3)★★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

地高辛、西地兰、毒毛花苷K。

收缩性心衰+房颤---洋地黄;收缩性心衰+伴有心脏扩大---洋地黄

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住院率,增加心排出量,但不能提高生存率。

a、※※禁忌症:

①预激合并房颤;②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③病窦;④单纯性舒张性如肥厚型心肌病;⑤单纯性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而无右心衰的患者;⑥急性心梗24小时内,除非合并房颤或(和)心腔扩大;⑦洋地黄中毒或过敏时;⑧血钾<3.5mmol/L;⑨心率<60次/分。

记忆:

肥厚肺心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激病窦不应该,低钾率缓也不该。

b、1、洋地黄中毒---特征性表现: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2、洋地黄中毒最常见----心律失常(室早二联律最常见)。

c、ECG见鱼钩样改变只说明患者使用过洋地黄类制剂,不能认为中毒。

d、洋地黄的毒性反应:

胃肠道反应(厌食是最早表现);心电图(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传导阻滞,此外有ST-T鱼钩样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黄视,绿视)。

e、中毒处理:

①立即停用;

②快速心律失常者:

血钾不低用利多卡因(室速)或苯妥英钠(阵发性室速),血钾低者用静脉补钾;

③严禁使用电复律,因易导致心室颤动;

④有房室传导阻滞、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一般不需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

此时异丙肾上腺素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不宜使用。

(4)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①多巴酚丁胺:

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率;②米力农:

有增加心脏猝死的可能性,不宜长期用于心衰的治疗;③钙增敏剂。

(5)β受体阻滞剂:

临床常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等。

①治疗心衰的机制为:

降低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延长舒张期、上调β-肾上腺素能受体。

能改善心肌顺应性,减轻症状,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②因其负性肌力作用,仅用于慢性心衰,禁用于急性心衰。

③副作用:

心肌抑制,心力衰竭恶化;诱发哮喘和外周血管收缩。

④禁忌症:

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阻。

慢性收缩性心衰的治疗小结:

1、按心衰分期:

①A期:

积极治疗高血压等高危因素;②B期:

A期措施+有适应证的患者使用ACEI或β受体阻滞剂;③C期及D期:

按NYHA分级进行相应治疗。

2、按心功能分级:

①Ⅰ级:

控制危险因素、ACEI;②Ⅱ级:

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用或不用地高辛;③Ⅲ级:

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④Ⅳ级:

ACEI、利尿剂、地高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病情稳定后,谨慎应用β受体阻滞剂。

三、顽固性心衰的定义及对策

1、定义:

顽固性心衰又称难治性心衰,是指尽管经ACEI合(或)其他血管扩张剂,以及利尿剂和洋地黄系统治疗,症状仍不能缓解。

2、顽固性心衰处置的第一步是努力寻找病因,并设法纠正。

三、急性心力衰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最常见

1、临床表现:

咳粉红色泡沫痰(左心衰),两肺可闻及干啰音、喘鸣音和细湿啰音。

2、最易引起急性左心衰的是:

新发心脏瓣膜反流(急性缺血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感染性心内膜炎伴瓣膜腱索断裂)、慢性心衰急性代偿。

最易引起急性左心衰的心律失常是:

快速房颤或房扑、室速。

3、急性左心衰抢救措施:

(1)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2)高流量吸氧(10-20ml/min纯氧吸入)。

(3)吗啡3-5mg静注,仍是治疗急性肺水肿极为有效的措施;但对伴有颅内出血、神志障碍、慢性肺功能不全者,属禁忌。

(4)呋塞米20-40mg静注,于2分钟内推完,也是主要方法。

(5)应用血管扩张剂,选用硝普钠(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左心衰首选硝普钠),如有低血压,宜与多巴酚丁胺合用,不宜连续用药超过24小时。

(6)西地兰:

心衰+房颤---洋地黄(西地兰);心衰+伴有心脏扩大---洋地黄(西地兰),急性心梗24小时内禁用洋地黄,除非合并房颤或(和)心腔扩大。

(7)氨茶碱0.25g静滴,缓解支气管痉挛,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外周血管等。

3、ACEI药物(普利)不能用于急性左心衰时的抢救。

记忆:

端坐吸氧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硝普钠。

注意:

①高血压无合并症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②高血压合并心衰降压目标为<140/90mmHg;

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降压目标为<130/80mmHg。

第二节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60-100次/分)→结间束→房室结(40-60次/分)→希氏束→束支→蒲肯野纤维(≤40次/分)→心室肌。

其中有一个部分出问题,导致心律失常。

正常心率起源于窦房结,称为窦性心律。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1、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

2、窦性停搏与窦房传导阻滞。

3、窦房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存在。

4、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窦速和房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心室率缓,心房率快)。

5、临床表现:

头晕、乏力、晕厥。

6、治疗:

无心动过缓相关症状(晕厥,活动耐力下降及心肌缺血等)的患者,不需治疗,仅需定期观察。

若出现逸波心率<40次/分,心搏间隙>3秒时,不论有无症状均应安装永久起搏器。

二、窦性心动过速

1、发生在窦房结部位,心率>100次/分,其他正常。

正常人有时候也可出现,如喝酒喝多了,生气了,激动了。

2、治疗:

针对病因,解除诱因,一般不要药物。

严重者用β受体阻滞剂(两大缺点:

诱发哮喘和抑制心肌)。

如果有禁忌症者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三、窦性心动过缓

1、心率<60次/分,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2、一般不用药物治疗。

如出现心排血量不足可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严重的安装起搏器。

四、室上性心动失常:

发生在心室以上的。

(一)房性期前收缩(房早):

1、特点:

P房早(有提前出现的P波)。

2、治疗:

偶发的房早不用药物,观察,暂不处理。

频发的需要治疗,用普罗帕酮、莫雷西嗪或β受体阻滞剂。

(二)房颤:

1、病因:

常见二尖瓣疾病,最常见的是风心病的二尖瓣狭窄。

最主要的心外疾病是甲亢。

可见于正常人。

2、孤立性房颤:

没有心脏病的中青年房颤。

3、房颤的心室率>150次/分。

心排出量可减少25%以上。

4、房颤最主要的并发症:

体循环栓塞;栓子来自于左心房,左心耳。

5、3大特点:

第1心音强弱不定;心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脉率<心率)。

6、房颤的心电图特点:

①p波消失,f波出现,f波频率:

350-600次/分;②QRS波群正常,在V1导联最为明显;③心室率极不规则。

7、治疗:

(1)急性房颤:

3个月以内。

①初次发作的房颤,短时间终止(24-48小时内):

无需药物治疗,观察。

②急性房颤:

目的是减慢心室率,安静时心率60-80次/分;轻微活动后<100次/分。

静注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可以选用但不作为首选。

③心衰、低血压禁用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禁用洋地黄。

所有的心律失常只要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首选电复律。

④洋地黄中毒禁用电复律。

洋地黄中毒导致房颤用:

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

洋地黄为减慢心室率药物,不是用于复律。

(2)慢性房颤:

3个月以外。

抵抗体循环栓塞,服用抗凝药物:

首选华法林。

分类:

①阵发性:

<24h不需处理,预防复发,发作时控制心率。

严重的可用药减慢心率。

②持续性:

持续>7天,发作24-48小时以上。

一般不能自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用药物和电复律。

药物复律:

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禁忌:

冠心病心梗的病人出现房颤时);

电复律:

出现血流障碍(如急性心衰、血压下降)、药物转复无效者。

电复律之前要抗凝,用华法林或者肝素。

用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正常人是1.0)来确定华法林的抗凝效果。

发生在48小时以上,在电复律前,要抗凝3周。

如果转复成功,再用4周华法林。

INR的比值2.0-3.0,抗凝的目的就是维持到这个数字。

记忆:

朝三(3周)暮四(4周)为2.0-3.0。

抗凝药中只要有华法林就首选,除非题中明确指出不能用,再选肝素。

③永久性:

控制心室率和抗凝。

首选地高辛,还有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房颤控制心室率的标准:

静止:

<80;运动:

<90;轻微活动:

<100。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

1、没有诱因,大部分由折返机制引起。

2、室上速的3大体征:

心动过速突发突止;第一心音强度恒定;心室率绝对规则。

3、心电图改变:

(1)室上速的心室率规则:

170-190次/分。

正常150-250次/分。

(2)逆行P波;QRS波群规则,如果波群不正常(宽大畸形)为差异性传导。

(3)室上速心电图由房早促发。

4、治疗:

(1)刺激迷走神经:

能够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而终止的疾病是室上速。

方法:

按摩颈动脉窦;valsalva动作,诱导恶心;将面部浸于冰水内。

(2)药物治疗:

首选腺苷,无效选用维拉帕米(心衰禁用)。

伴心功能不全者首选洋地黄。

(3)室上速合并预激综合征治疗:

避免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用西地兰和维拉帕米。

最好用射频消融(由旁路引发的折返性室上速首选),没有它用胺碘酮或普罗帕酮(禁忌症:

器质型心脏病)。

(4)电复律:

并发血流障碍者首选(已用洋地黄者禁用)。

(5)射频消融:

预防室上速发作的最好方法。

(6)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形成房室分离:

鉴别室速与阵发性室上速最有力的证据。

(四)房扑:

①规律锯齿状F波;②典型心房率250-600次/分;③终止房扑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流电复律或食道起搏;④射频消融可根治房扑。

五、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早(最常见早搏,听诊可发现心律不齐)

1、心电图特点:

QRS波群提前出现,呈宽大畸形,没有p波。

时间>0.12秒。

2、治疗:

(1)无器质性心脏病:

①无明显症状或偶发室早:

无需治疗,观察;②有明显症状者:

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必要时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等;③二尖瓣脱垂伴室早:

首选β受体阻滞剂。

(2)心肌梗死并室早(室速,室颤):

过去首选利多卡因,现在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若急性心梗伴窦速+室早,应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减少室颤危险。

(3)慢性心脏病变:

频发室早---首选胺碘酮。

(4)并发血流动力学障碍用电复律。

(二)室速

1、病因:

最常见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最高。

2、分类:

>30秒持续性;<30秒非持续性。

时间<30秒但出现了血流动力学障碍---持续性室速。

3、心电图:

心室率100-250次/分

室速就是室早多:

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连续出现。

TQRS正相反:

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与QRS相反。

房室分离融合波:

房室分离:

p波与QRS波群没有固定关系。

心房和心室单独跳动。

心房的冲动和心室的冲动融合到一起为室性融合波。

心室夺获利卡因:

宽大畸形的QRS波中偶然出现了正常的QRS波为心室夺获。

心室夺获+房室分离是诊断室速的重要依据。

连续宽大畸形的QRS波中偶然出现了正常的QRS波(心室夺获)---室速。

4、治疗:

终止室速。

(1)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首选利多卡因。

没有它选胺碘酮、普罗帕酮。

(2)并发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低,心衰):

用电复律。

(3)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不宜用电复律,应给予药物治疗。

(三)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缓慢性室速):

通常无需治疗。

一般发生在心梗(AMI)之后,首选阿托品。

使用的药物:

改善急性左心衰---利尿

心衰伴有高血糖---ACEI

慢性收缩性心衰---ACEI

心衰+房颤---洋地黄

洋地黄引起的阵发性室速---苯妥英钠

洋地黄引起的室速---利多卡因

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血流障碍---电复律

室上速合并预激综合征首选治疗和首选药物---射频消融;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速不伴有心衰---首选腺苷,其次选维拉帕米(异搏定)

室性心率失常---利多卡因

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缓慢性室速)---首选阿托品

心衰伴有高血压(高血压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硝普钠

预激综合症并快速房颤---胺碘酮

阵发性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洋地黄

(四)室颤

1、病因:

常见于缺血性心脏病。

2、临床表现:

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血压为零。

3、听诊:

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无法测到。

4、治疗:

非同步电除颤。

(五)房室传导阻滞

1、病因:

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结缔组织病和原发性传导束退化症。

2、心电图:

(1)一度:

每个心房冲到都能传导到心室但PR间期>0.20秒。

运动员好发一度。

歌诀:

一度无脱落;PR长点2。

(2)二度Ⅰ型: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到一个P波不能下传到心室,相邻RR间期进行性延长,此型常见、常考,如果实在不明白就选它。

歌诀:

有p臭的远(PR间期进行性延长)。

二度Ⅱ型:

心房冲动传导突然阻滞(P波后QRS波可有可无)但PR间期恒定不变。

歌诀:

PR差不多。

(3)三度:

特点:

①心房与心室互不相关;②心房率>心室率(记忆:

自家的房子大于卧室);③PR间期不固定;④大炮音(特异表现)。

阻滞的部位在房室结及其近邻→心室率40-60次/分;

如位于室内传导系统的远端(浦肯野)→心室率<40次/分。

心电图特点:

三度阻滞各顾各,PQRS均规则,不相关。

3、治疗:

(1)一度和二度I型:

无需治疗。

(2)二度II型及三度:

①阿托品只可用于阻滞部位位于近端(房室结,窦房结)。

②异丙肾上腺素可用于任何部位的房室传导阻滞。

③首选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适用症状明显,心室率明显缓慢者。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首选起搏器;没有起搏器看近端远端,选择不同的药物。

临时和永久起搏器的使用:

年轻的用临时起搏器,年老的用永久起搏器。

第三节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一、定义

1、心脏骤停:

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其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是:

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后10秒左右即可出现意识丧失,4-6分钟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

记忆:

是(室)挺(骤停)舒(室速)畅(室颤)。

最常见的是室颤。

2、心脏猝死:

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3、生物学死亡:

心脏骤停后4-6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脑损害,随后经数分钟过渡到生物学死亡。

二、病因

1、引起心脏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是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特别是有心肌梗死病史)。

35岁以前即在冠心病易患年龄前,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各种心肌病。

2、心梗后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是心脏猝死的主要预测因素。

3、频发性与复杂性的室早可预示心梗后发生猝死的危险。

4、肺心病患者出现室颤,心脏骤停以致突然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急性严重心肌缺氧。

三、心脏骤停的三大临床表现

1、大动脉波动消失(颈,股动脉)---金标准

2、心音消失-------------------银标准

3、意识丧失-------------------铜标准

处理:

1、首先拳击复率:

20-25cm,拳击1-2次,如果拳击后不能复率,必须停。

由于存在使室速恶化为室颤的风险,所以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2、初级心肺复苏(CAB):

首先胸外按压C缩短时间;A开通气道;B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30:

2(单双人)。

C、胸外按压:

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环;

①按压时患者必须处于水平位,头部低于心脏,防止重力作用导致脑的血流减少;

②按压位置是胸骨中下1/3处;按压的频率是至少100次/分;

③按压力度使胸骨压低至少5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