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2361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发]山东省昌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一位学者说:

“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

”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马歇尔计划

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布雷顿森林协定》

2.杨宁一教授在其著作《20世纪的文明演进》中写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整体世界开始①。

……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整体世界的发展更加迅猛,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文中①②处可能出现的文字是()

A.近代化 全球化B.制度化近代化C.一体化 自由化D.制度化全球化

3.上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曾以“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演变的轨迹。

与“太平洋时代”密切相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C.英国的崛起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

4.维克多·雨果曾说过: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从这段引言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B.欧洲各国将不存在差异

C.主张各国保留自己的特点D.主张建立欧洲联盟

5.近期,美国学者发布了《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3.5%,苹果公司以外的美国从业者获得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中国台湾各获得0.5%。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跨国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地位不利

C.发达国家是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D.经济全球化中的利润分配极不平衡

6.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

“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

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1/3”。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都被跨国公司控制

7.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8.孔子的学生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体现了儒学()

A.注重协调人际关系B.已经形成完整思想体系

C.借助礼乐教化百姓D.利用伦理维护统治秩序

9.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

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

对于以上三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立论不同,但都支持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C.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D.三者立论不同,且都反对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10.董仲舒将君、父、夫与阳联系,而臣、子、妻与阴联系,认为如果臣或妻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

这主要是为了

A.树立封建君主权威B.肯定道家阴阳学说

C.协调社会人际关系D.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11.宋代的服装比唐朝收敛许多,尤其是女子服饰,衣服把身体上上下下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多露一点肌肤在外,并且连颜色都是那种很暗淡的颜色。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强化B.商品经济繁荣C.理学的影响D.市民阶层出现

12.有学者认为,理学“骨子里渗透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理学内容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坚守忍耐与关注现实人生B.哲学思辨与对宇宙自然的思考

C.因果轮回与注重气节品德D.积极入世与探寻宇宙万物本原

13.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

这反映了他

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14.“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木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

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材料说明黄宗羲

A.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B.规划了末来民主制度蓝图

C.开启了现代民主思想先河D.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

15.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16.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一书中认为: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

对书法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劲’。

”这表明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之一是

A.统治者对书法的偏爱B.人才选拔制度的推动

C.书法艺术家修养艺术的提高D.士大夫审美标准的转变

17.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艺术

B.篆刻艺术

C.书法艺术

D.戏剧艺术

18.下图是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贴》。

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

这一作品

A.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19.历史学家钱穆认为:

“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

”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

A.彩陶画与汉赋B.话本与小说

C.汉赋与风俗画D.楚辞与文人画

20.胡适说:

“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都是文学上的新形式与新风格的创造者,这是文学史的通例。

”下列作品最符合这一“通例”的是

A.《国风》

B.《离骚》

C.《红楼梦》

D.《狂人日记》

21.杜甫的诗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

他的诗歌自唐以来,即被公认为“诗史”。

以下关于杜甫的诗歌说法正确的是

A.杜甫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诗歌作品可作为信史

B.作品通俗易懂。

贴近民生,开创了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

C.杜甫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史料应加以甄别

D.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

22.下表是史料中所收录的唐代文学家地域分布情况(今地名)。

《旧唐书·文苑传》(115位)

河南22人,河北22人,陕西13人,山西12人,江苏10人,浙江6人,湖北5人,山东4人,四川2人,不著籍贯者19人

《新唐书·文艺传》(77位)

河南22人,河北17人,陕西9人,山西8人,江苏4人,浙江4人,湖北3人,山东2人,甘肃2人,福建1人,江西1人,安徽1人,籍贯不明者3人

 

由此可知唐代文学人才

A.由南方向北方不断地迁移

B.以北方社会作为创作题材

C.呈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

D.受传统文学创作区域影响

23.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入木三分的辛辣嘲讽揭露丑恶的世风百态,成为长篇讽刺小说的开山之作。

它的出现反映了

A.西方现实主义文风深刻影响B.繁荣、开放、文化多元化

C.明清社会蕴藏着深刻的危机D.文人对章回小说的追求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战后,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

英国经济在战争中遭到重创,实力大为削弱。

相反,美国经济实力却急剧增长,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从1941年3月11日到1945年12月1日,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向盟国提供了价值500多亿美元的货物和劳务。

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38年的145.1亿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亿美元,约占世界黄金储备的59%。

这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有哪些有利条件?

这一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

“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2)根据材料二,分别归纳克林顿与卡斯特罗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对此,你有何看法?

25.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

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

他甚至直接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

“为国以礼”。

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

——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表现出来的哲学态度、处世方式和人格精神。

魏晋士人崇尚自然,寄情山水,他们厌倦了政变的黑暗与残酷,更多地追求精神上不受外物的牵累,强调个性的真实与自由。

在“神韵”这一独特的审美追求指导下,魏晋时期的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一片空前繁荣的景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风度”形成的时代背景。

并说明其在绘画、书法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宋代)在文学领域,雅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呈现出突破文体进而融会贯通的趋势;以诗文言志传道,以词曲言情游戏,在宋代士大夫的文学活动里能够各得其所。

在艺术领域,不仅院体画、文人画与民间画齐头并进,各臻繁荣,张择端、李嵩等画院画家更以《清明上河图》与《货郎图》等反映世俗生活的佳作而闻名于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文化的基本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文化具有这一特点的原因。

27.宋代是一个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朝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二“若说近代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

”“‘二程’之‘洛学’(洛学:

北宋洛阳以程颢、程颐兄弟为首的学派。

)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内藤湖南,1909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认识有何不同?

根据材料二概括其理由。

材料三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特权是《布雷顿森林协定》:

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确立了美元等同于黄金的特殊地位。

故本题选D。

A项主要是美、加、墨之间的贸易,材料没有体现;B项主要是对欧洲的援助计划,材料没有体现;C项主要是自由贸易,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定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协定》

2.D

【解析】根据“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均以法律、制度作为运行的保障和规范可知,①处应该为制度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②处应该为全球化,故D项正确;其他组合均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

题中以地理位置的转换梳理了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与“太平洋时代”密切相关的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故D项符合题意;“地中海时代”应当属于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格局,“大西洋时代”属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殖民扩张时代的经济格局,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

4.A

【解析】

试题分析:

维克多·雨果在很早以前就提出通过联合实现和平,说明了欧洲统一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故选A。

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各国不存在差异,只是说联合在一体;C项不是雨果中心意思;D项错误,欧盟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雨果的年代无法预知。

考点: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

5.A

【解析】

材料涉及到的是知识经济,由于苹果公司掌握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等高科技的东西所以获益最大的是美国的苹果公司,故本题选A项。

B、C选项说法正确,但是这是材料反应的现象,没有体现出原因;D选项说法没错,但是没有揭示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点睛:

我们要区分好现象与原因之间的差异,材料给出的四个选项说法没有错误,但是材料问的是原因,因此我们也要把关注点放在原因上,找出事情的本质,而不是浮于表面。

6.C

【详解】

材料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地位,由此可知,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中“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不符,排除;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的扩张,选项B排除;选项D表述绝对,排除。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区域性经济组织的相关内容。

由表格中的“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等可知这些国家都是资源和原材料的出口国,属于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些国际组织的出现主要是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为。

故选B。

考点: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8.D

【解析】材料体现了儒学利用伦理来解决犯上作乱的问题,即是在维护统治秩序,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协调人际关系而是维护统治秩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体现出是否形成完整思想体系的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教化百姓而是维护统治秩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利用儒学伦理来解决犯上作乱的问题。

9.B

【详解】

墨子提倡节俭,在节俭的同时更注重增收,并把此法看做是治国安邦的必要措施。

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主张开垦荒地,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

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

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故排除A。

孟子、商鞅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排除C。

D项说法与材料不符合,故排除D。

10.D

【解析】

董仲舒“认为如果臣或妻凌驾于君或夫之上则阴阳淆乱,灾异也就随之发生”说明董仲舒遵循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秩序,目的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D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君主权威,还有夫妻之道,排除A;题干问的是目的,肯定道家阴阳学说显然不是目的,排除B;董仲舒提倡三纲,并不是为了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主要是维护统治秩序,排除C。

故选D。

11.C

【解析】君主专制的强化是在我国明清时期,与材料“宋代”不符,故A错误;唐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都比较繁荣,故出现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商品经济繁荣所致,故B错误;根据材料“尤其女子服饰......不多露一点肌肤在外......很暗淡的颜色”联系所学知识,宋明理学中三纲五常的纲常名教,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思想和生活,尤其对于女子的身心束缚极为明显,故C正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出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更高,与材料所述现象不符,故D错误。

12.B

【解析】

坚守忍耐属于佛家思想,而关注现实人生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要求不符,故A错误;哲学思辨属于佛家思想,对宇宙自然的思考属于道家思想,符合材料主旨,故B正确;因果轮回属于佛家思想,而注重气节品德属于儒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C错误;积极入世属于儒家思想,而探寻宇宙万物本原属于道家思想,与材料不符,故D错误。

13.D

【解析】

从材料看,李贽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与传统礼教的看法迥异,反映出他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思想,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与“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无关,排除A项;BC两项属于李贽观点的具体内容,均排除。

14.D

【解析】

“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说明黄宗羲吸收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显然是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利用,故D正确;黄宗羲思想是明末清初士大夫思想体现,故A错误;黄宗羲思想含有民本思想,但不是规划民主制度蓝图,故B错误;黄宗羲思想给现代民主思想提供借鉴,并没有开启现代民主思想的先河,故C错误。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反映了培根对四大发明推进欧洲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作用的肯定,结合知识应选B。

A太笼统,CD不符合材料知识,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影响

16.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由题干材料“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可知,对书法的要求是唐代铨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推动了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

故B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书法。

【详解】

 

17.C

【解析】

材料中的横、竖、撇、勾、点等关键信息表明了这是书法艺术,故C项正确;绘画的艺术特征与横、竖、撇、勾、点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与题干反映的艺术形式不符,故B项错误;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与横、竖、撇、勾、点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18.C

【解析】

苏轼的书法擅长行书,结合图片字体特点,也可辨别为行书。

线条纵情为草书的特点,故排除A;端庄浑厚为楷书的特点,故排除B;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替为行书的特点,故C正确;结构严整为楷书的特点,故排除D。

19.C

【解析】汉赋气势恢宏、辞藻华美,反映出当时文人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风俗画以社会习俗生活为题材,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宋朝是中国风俗画创作的高峰期。

因此汉赋与风俗画分别体现“宋以前”与“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

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把握宋朝时期文学艺术出现的新特点。

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因此出现“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生的”的文学艺术现象,风俗画和宋词的兴盛是突出表现。

20.A

【解析】试题分析:

“民间的小儿女,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民间的生活、男女爱情题材是文学创作发展的源泉,“这是文学史的通例。

”可见材料与现实主义文学有关。

《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国风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

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

《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

因此选择A。

B《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排除。

《红楼梦》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史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形。

内容不符合,排除C。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一个“迫害狂”患者作为主人公,以狂人的病情和意识的流动作为具体的内容,通过对其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普遍的“吃人”现象,借狂人的口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揭露和颠覆。

D内容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辉煌灿烂的文学·《诗经》

21.C

【解析】

诗歌是文学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必须和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故A错误;杜甫的诗反映的历史,不是通俗易懂,故B错误;杜甫的诗歌可以作为史料解读,但必须仔细甄别,并和第一手史料相互印证,故C正确;杜甫诗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D错误。

点睛:

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

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

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

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22.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唐代文学人才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豫、冀、秦、晋四区和长江流域江、浙二域,呈现出地域集中、北重南轻的不平衡局面,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人才的迁移方向,故A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唐代文学的创作题材,故B错误;传统文学的创作区域材料并未体现,故D错误。

23.C

【解析】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属于中国古典文学,没有受西方现实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