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0220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docx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

第3课、古代印度同步测试(四)

一、选择题。

1、如图是上古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b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明是()

A.古印度文明B.中国文明

C.古巴比伦文明D.古埃及文明

2、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中,哪几个等级是受压迫的()

①婆罗门;②吠舍;③刹帝利;④首陀罗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3、公元前6世纪,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婆罗门阶层在种姓和宗教等方面所享有的诸多特权。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古埃及B.古巴比伦

C.古印度D.古希腊

4、“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它三个种姓。

”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属于()

A.古代埃及的奴隶制度B.古代西亚的等级制度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D.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

5、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这主要是因为古印度盛行等级森严的()

A.法老制度B.种姓制度

C.分封制度D.民主制度

6、“贱民不得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

不准用公用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

”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

B.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

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古代埃及法老的无上权威

7、印度种姓制度中,下列选项符合当时手工业者身份的是()

A.掌管祭祀B.掌管行政权力

C.与国王的女儿通婚D.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8、“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

”下列几位同学对材料反映的制度论述正确的是()

A.其他三个种姓是婆罗门、刹帝利、贱民

B.这种制度产生于两河流域

C.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的宗教反对这种制度

D.这种制度是阿摩利人侵入印度后确立

9、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都在亚洲,以下宗教中产生于南亚地区的是()

A.佛教B.伊斯兰教

C.基督教D.道教

10、“当否定种姓制度并对不同于终极客观实在的灵魂的信仰发出挑战的时候,就诞生了一种广为流传的宗教,它迷住了整个东亚。

”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A.古代印度B.古代中国

C.古代阿拉伯D.古代罗马

11、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是在()

A.公元前6世纪B.公元前4世纪

C.公元前3世纪D.公元前1世纪

12、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教的创立者是()

A.老子B.耶稣

C.释迦牟尼D.“真主”安拉

13、如果你寒假期间去世界文明古国旅游,以下可能经历的情景是()

A.在印度河西岸驻足,欣赏摩亨佐•达罗城遗址

B.沿尼罗河而上,赞美“新月沃地”的富足

C.逛罗马历史博物馆,感受民主制度的源头

D.游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品味悠久的华夏文明

14、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15、“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

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

这种制度()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

B.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16、印度独立后,专门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在公共场合实行不可接触制和对贱民有任何形式的歧视,但是现在在印度很多地方尤其在农村,“贱民”还遭受到奴隶一样的歧视,甚至洗澡都只能在外面洗,这说明现在的印度()

A.法制并不健全B.民族歧视严重

C.种姓制度影响根深蒂固D.各个阶层等级森严

17、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其中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图方框。

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D.古代中国

18、“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

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

”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金字塔修建B.种姓制度传播

C.佛教的发展D.基督教诞生

二、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

法典规定:

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1)材料一的法律条文出自古代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一,由高到低排列出上述四个阶层的等级。

 

(3)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

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

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

这部法典的世界地位怎样?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20、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陀罗的生活

材料二: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事实上印度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的形象。

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很不满。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古代印度首陀罗的地位可能得到改变吗?

为什么?

 

(2)佛教的创始人是谁?

佛教产生的时间是什么?

佛教传播的方向?

 

参考答案

1、【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给出的图是上古四大文明分布示意图,b处所在地区代表性的文明是古印度文明。

在亚非文明古国图,自东向西依次为长江、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两河流域的古代巴比伦文明,最西端是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

故选A。

2、【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

【解答】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中,吠舍和首陀罗是受压迫的。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选B。

3、【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刹帝利和吠舍、婆罗门等可知它反映的是古印度“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故选C。

4、【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

【解答】“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它三个种姓。

”材料中反映的内容属于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故选C。

5、【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

【解答】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这主要是因为古印度盛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故选B。

6、【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

【解答】“贱民不得在公用的水井中汲水,不准进印度教庙宇。

不准用公用渡船和道路……个别地方贱民要在外出时一面走一面敲木板,以警告别人,避免他们的身影污染高贵者。

”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故选C。

7、【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

【解答】印度的种姓制度中,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的是首陀罗。

雅利安人进人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故选D。

8、【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相关知识。

【解答】“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

”题目给出的几位同学对材料反映的制度论述正确的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的宗教是佛教,佛教反对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

故选C。

9、【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印度宗教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题干可知,石柱来自古巴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